大气的压强教学视频|,大气的压强

九年级物理教案 2016-03-1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物理教案】

大气的压强—说课

    一、地位和作用:

   “大气的压强”是压强概念的巩固和延伸,也为下一章学习“气体浮    力”作必要的准备。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比较熟练掌握了压强,液体的压强的基础上进行的,为某些知识的转移和类比作了铺垫。本章内容的编排是在认识大气压强存在的基础上,步步深入,循序渐进的,因此符合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二、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特点和大纲要求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能说出几个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

     2.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3.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

     4.知道大气压强的值是托里拆利实验测定,记住大气压强的值约

        为105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

         维,培养学生从实验研究思考获得知识的能力。                  

         思想目标

         让学生掌握由实验探讨物理知识的认识过程,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 

         点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材重点和难点处理:

    1.大气压强的存在是重难点。

      依据:教学目的和其在教材中的作用,学生基础和思维水平。

      处理:做好演示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现象感知大气压的存在。

         2.托里拆利实验及原理是难点。

      依据:教材只要求像课本中那样简单说明大气压强支持着玻璃

            管内的水银柱就行,而学生难于理解和接受。         

      处理:利用演示实验与水柱类比突破此难点。

    四、教材的看法:

  课本以马德堡半球实验引入新课,尽管故事很吸引人,但是由于文

117

        中已解释原因,对部分预习过的学生来说,已经失去神秘感,没有

        了悬念。如果教师以此实验引入,这部分学生满足于已有的答案,

        不能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因此我采用1234

        取硬币的思考题,由于学生没见过,因此每个同学都积极思考,却

        又得不出正确答案,因此好奇心更大,观察实验更仔细、认真。

   五、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多媒体、启发式引导等多种教学法。

   教学过程(www.91kaixue.com)中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双边活动,每一个结论都 

   让学生参与探索,教师因势利导。

   六、教学过程(www.91kaixue.com)安排: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激发学生 

   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一些主要环节采取了以下安排:

        1.实验引入新课(约5分钟)

           ①.  出示思考题

      把一块硬币放在平底大盘里,倒上红墨水,刚好淹没硬币,请同

      学们把硬币拿出来而不沾湿手。

      然后让学生讨论,此时气氛活跃,学生得出各种结论,教师不作

      解释,让学生观察。

    演示:

      把点燃的纸放入杯子,倒扣在硬币附近的盘子里,实验效果明显, 

      水全被吸入杯子,学生一片惊讶、好奇,这就迅速抓住了学生的

      注意力。

      ②.纸片托水实验:先空杯,再装水,两次实验结果不一样,原

          因是什么?

           此时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启发学生思考,过渡到本节的学习。

        2.大气压强(约15分钟)

①.      讲述大气压强的定义。

②.气体与液体类比找出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以及大气压的方向。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液体受到重力的作用,气体也受到 

   重力,因此气体也能产生压强;液体具有流动性,因此液体压

118

   强的方向是向各个方向,气体同样具有流动性,所以气体压强

   的方向也向各个方向。

     

③  .演示纸片托水实验,旋转不同的方向,证明大气压的方向也是向各个方向的。

    ④.马德堡半球实验。

         大气压强的存在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要做好演示实验。

         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文问号,然后师生共同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

         (因为实验室的马德堡半球容易漏气,师生共同参与,有利于1234

          教师控制场面)。

         接着,师生共同分析此实验的作用:首次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

         在。

         最后,引导学生分析马德堡半球很难打开的原因。

      ⑤.学生实验:用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提问学生实验时的感觉,以及此实验证明了什么问题。

       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

       此学生积极思考,乐于接受知识。为了加深学生对大气压强

       存在的认识,此时再看一段录象。

           ⑥.录象演示瓶子吃鸡蛋的实验(即课本图11-4)。

              启发学生此实验证明了什么?

         教学进行到这里,学生已经完全接受了大气压强存在的事实,  

         这时教师趁机引导,转入大气压大小的教学。

 3.大气压的大小(约15分钟)

由纸片托水实验,知道大气压可支持水柱,换用量筒,发现大气

压可支持一量筒水,那么到底大气压可支持多少水柱,历史上有

人用10米长的玻璃管做实验,发现玻璃管仍充满水,还是没测出

大气压的值,说明用水测大气压不方便。此时,引导学生由p=ρgh

分析得出用密度大的水银来实验,引出托里拆利实验。

①.         介绍实验装置。

②.         模拟操作过程。

③.         录象演示操作过程。

119

 ④.分析:为什么大气压支持的是76cm高的水银柱?

        如果玻璃管上端有进气口,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⑤.演示(用水类比):用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在水槽中装满水,    

            用一手堵住一端的开口,从水中把玻璃管提起,让学生观察水  

            柱。然后把手慢慢松开,让学生观察哪段水柱由大气压强支持。

            通过此实验,学生很容易接受哪段水银柱是由大气压支持的,

            因此可得出:

            1234p大气=ρ水银gh=13.6×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76米=1.01×105帕≈105帕。

         ⑥.讲述大气压1.01×105帕的物理意义。同时提问学生大气压很

            大,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为什么房子不会被压垮。

      4.大气压强的应用(约8分钟)

    ①.解释取硬币的实验。

②.演示喷泉实验,让学生解释。

本节第一个实验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此时学生已经知道为什么。

但是物理语言的驾驭能力还比较差,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

关键,规范这类简答题的答法。

喷泉实验,让学生自己解答。

      5.小结和作业(约2分钟)

回顾讲解的知识点、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实验是学习物   

    理的重要手段。

   

作业:练习1、2、3。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wulijiaoan/38784.html

  • sbs第一册_第一册质量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及作用   教材从本章到第十四章讲述力学知识。跟前面几章简单的物理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步。在能力培养方面,除了继续注意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外,在讲述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中,更应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通过分析物理事实,找出共同特征...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浙江省内能活动吗]“内能”探究活动

    想办法设计实验证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能力目标  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情感目标  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教材提出问题入手,引入了内能是怎样使用的,并指出了利用内能来加热,列举实例说明了很多利用内能的例子...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电子书]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87页)(新人教版)

    第十三章 热和能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班级 姓名 组别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学习难...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答案】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

    【导学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知道物体的惯性。3、通过实验体会阻力的作用效果和一切物体都有惯性。4、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时刻存在于我们身边的科学。【导学重点】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与理解。2、对惯性的理解。【导学难点】对物体运动状态之所以改变或不变的正确理解。【学法提示】思考“物体的运...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sbs第一册|第一册浮力

    本节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第一册(人教版)第十二章第一节(p141~p142)。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要点:   第一,浮力;第二,物体的浮沉;第三,浮力产生的原因。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第二节颈椎|第二节质量(1)

    第二节 质量(1)一、学习目标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2、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3、学会正确使用天平4、学习天平的调节和使用。5、学会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6、学会利用天平进行一些特殊测量。二、学习内容:1.质量(1)物体与物质的区别环顾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如:楼房、桌椅...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专题]中考物理机械能练习题集合

    姓名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一、填空题(本题包含17小题)1.(04青海)下列物体中:a.挂在屋顶上的电灯;b.被拉开的弹簧门;c.空中飞行的小鸟;d.在冰场上滑行的运动员;e.从斜坡上滚下的石头;f.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只具有动能的是...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功和机械能思维导图_功和机械能

    [中考目标聚焦]课表解读考点盘点命题预测1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 功率的概念。 3 功、功率的计算。 4 动能、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及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1、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的转化。 2、知道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能用生产、生活中的实...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2018年广东物理中考题及答案】2018年物理中考复习教案:运动和力

    一、单元复习目的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单位、公式及其意义。(2) 能用速度公式简单计算速度和平均速度。 (3) 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4)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5)知道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

    发布于:2016-03-28

    详细阅读
  • [高中物理第一节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运动的描述(5)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5)从容说课机械运动的现象很普遍,学生也非常熟悉.因此,教材中首先出示了一组有趣的图片,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列举了许多机械运动的例子,说明了运动的普遍性;通过课文内容使学生体验类似的场景,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介绍了参照物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身边实例通过分析思考...

    发布于:2016-03-2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