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设计]《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案例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数学教案】
[课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3节
一、教学目的:
1、在一定的情境中,经历探索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并能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过程 实录:
(铃响,上课)
教师:在an这个表达式中,a是什么?n是什么?
当an作为运算时,又读作什么?
学生:a是底数,n是指数,an又读作a的n次幂。
教师:(多媒体投影出示习题)用学过的知识做下面的习题,在做题的过程中,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互相研究,看看能发现什么。
计算:
(1) 22 × 23 (2) 54×53
(3) (-3)2 × (-3)2 (4) (2/3)2×(2/3)4
(5) (- 1/2)3 × (- 1/2)4 (6) 103×104
(7) 2m × 2n (8)(1/7)m×(1/7)n (m,n是正整数)
(学生开始做题,互相研究、讨论,气氛热烈,教师巡视、指点,待学生充分讨论有所发现后,提问有何发现)
学生A:根据乘方的意义,可以得到:
(1) 22 × 23 = 25
(2) 54 × 53 =57
(3) (-3)2 × (-3)2 = (-3)5……
教师:刚才A同学说出了根据乘方的意义计算上面各题所得结果,计算是否准确?
学生:计算准确。
教师:通过刚才的计算和研究,发现什么规律性的结论了吗?
学生 B:不管底数是什么数,只要底数相同,结果就是指数相加。
教师:请你举例说明。
学生B到前边黑板上板书:
22×23=(2×2)×(2×2×2)=2×2×2×2×2=25
底数不变,指数2+3=5
教师:其他几个题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呢?特别是后两个?
学生:都有这样的规律。
教师:请以习题(7)为例再加以说明。
学生C到前边黑板上板书:
2m × 2n =(2×2×…×2×2×2)×(2×2×…×2)=(2×2×…×2)=2m+n
m个2 n个2 (m + n)个2
底数2不变,指数m + n。
教师:大家对刚才两个同学发现的规律有无异议?
学生:没有。
教师:那么,下面大家一起来看更一般的形式:am · an(m,n都是正整数),运用刚才得到的规律如何来计算呢?(学生举手,踊跃板演)
学生D到前边黑板上板书:
am × an =(a×a×…×a×a×a)×(a×a×…×a)=(a×a×…×a)=am+n
m个a n个a (m + n)个a
教师:既然规律都是相同的,能否将中间过程省略,将计算过程简化呢?
学生:能。
教师:将中间过程省略,就得到am · an =am+n(m,n 都是正整数)
在这里m,n 都是正整数,底数a 是什么数呢?
学生1:a是任何数都可以。
学生2:a必须是有理数。
学生3:a不能是0。
教师:既然大家对底数a是什么样的数意见不统一,下面大家代入一些数实验一下,然后互相交流,讨论一下。(学生纷纷代入数值实验、讨论,课堂气氛热烈)待学生讨论后:
教师:请得到结论的同学发表意见。
学生1:底数可以是任何数,但我们学的数都是有理数,所以a是任意有理数。
学生2:底数a可以是字母。
学生3:底数a可以是代数式。
教师:刚才几个同学说的很好,底数a确实可以是任何数,将来我们学的数不都是有理数,另外底数a还可以代数式。
教师:请大家思考,刚才我们一起研究的这种乘法应该叫什么乘法呢?
学生:同底数幂的乘法。
教师:刚才大家通过计算,互相研究得到的是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的方法,现在大家思考一下,如何用你的语言来叙述这个运算的方法呢?(学生积极思考,教师板书课题后提问)
学生1:底数不改变,指数加起来。
学生2:把底数照写,指数相加。
学生3: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教师:(边叙述边板书)刚才几个同学归纳的很好,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教师:下面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判断以下的计算是否正确,如果有错误,请改正。(投影出示判断题)
(1)a3·a2=a6 (2)b4·b4=2b4
(3)x5+x5=x10 (4)y7·y=y8
教师逐个提问学生解答。
教师:接下来,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来做下面的例题(投影出示例题)
例1:计算(1) (-3)7×(-3)6 (2)(1/10)3×(1/10)
(3)-x3·x5 (4)b2m·b2m+1
两名同学到前面来板演,其他同学练习,教师巡视指点,待全体同学做完,对照板演改错,强调解题中的注意问题。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投影出示课本引例)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大约是3×105千米/秒,太阳系以外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比邻星,它发出的光到达地球大约需要4.22年,一年以3×107秒计算,比邻 星与地球的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一名同学到前面板演,其他同学练习,待学生做完后发现板演同学有错误。
教师:大家一起来看王鑫同学的板演,发现有问题的请发言。
学生李某:最后结果37.983×1012(千米)是错的,不符合科学技术法的要求。
教师:请你给他改正。
学生李某到前面改正3.7983×1013(千米)
教师:科学技术法,如何记数,怎样要求?
学生王某:把一个较大的数写成a×10n,其中1≤a<10。
教师:现在大家一起来想一想:am · an· ap等于什么?(m,n,p是正整数)(全体学生举手,要求发言)
学生高某:am · an· ap=am + n + p
教师:现在我们大家来互相考一考,请每位同学为你的同桌出三道同底数幂乘法的计算题,计算量不要太大,如果同桌出的题你全对,而你出的题同学有错,你就获胜。(同学之间互相出题,气氛热烈,效果较好)
待学生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出错的原因,强调注意问题。
教师:好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节课我们研究的内容,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大家一起来谈一谈。
学生1:我们学习了同底数幂的乘法,我会做同底数幂乘法的计算题。
学生2:我学会了如何进行同底数幂的乘法,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学生3:我们能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4:大家一起研究、讨论、交流、学习很快乐。
学生5:同学之间互相考一考,方法很好,等于一下做了6个题,感觉还不多,愿意做,挺有意思。
教师:大家谈的都非常好!
布置作业 ,下课!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shuxuejiaoan/38477.html
-
[大班数学教案位置关系]数学教案-两圆的位置关系详细阅读
课 题: 两圆的位置关系教学目的:掌握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及判定方法;;教学重点:两圆的五种位置的判定.教学难点 :知识的综合运用.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请说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研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从两个角度来研究这种位置关系的,⑴直线和圆的公共点个数;⑵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半径...
-
数学教案模板小学_数学教案- 函数(二)详细阅读
课题 函数(二) 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函数值的意义。2.使学生理解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两个依据。3.使学生掌握关于解析式为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简单的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并会求其函数值。4.通过求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概念。...
-
【数学教案圆柱体】数学教案-圆详细阅读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①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圆的有关概念,因为它们是研究圆的基础;②五种常见的点的轨迹,一是对几何图形的深刻理解,二为今后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的学习作重要的准备 难点:① 圆的集合定义,学生不容易理解为什么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内容本身属于难点;...
-
切线长定理|切线长定理详细阅读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及其应用.因再次体现了圆的轴对称性,它为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弧相等、垂直关系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它属于工具知识,经常应用,因此它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与有关的证明和计算问题.如120页练习题中第3题,它不仅应用,还用到解方程组的知识,是代数...
-
数学教案正方形_数学教案-正弦和余弦详细阅读
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本小节主要学习正弦、余弦的概念,30、45、60角的正弦、余弦值,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值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之间的关系,以及应用上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包括引言中的问题)等 2.重点、难点分析 (1) 正弦、余弦函数的定义是本节的重点,因为它是全章乃至整个三角学的...
-
小班三项大小比较数学教案_数学教案-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用公式法)详细阅读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二次三项式的意义;知道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2.使学生会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在实数范围内将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 3.通过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方法的推导,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研究问题的能力; 4.通过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方法的推导,进...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数学教案-两圆的公切线详细阅读
第一课时 两圆的公切线(一) 教学目标 : (1)理解两圆相切长等有关概念,掌握两圆外公切线长的求法; (2)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两圆外公切线长的求法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两圆相切长等有关概念,两圆外公切线的求法. 教学难点 : 两圆外公切线和两圆外公切线长学生...
-
[认识三角数学教案]数学教案-解直角三角形详细阅读
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本小节主要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五个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2.重点和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解法,首先要使学生知道什么叫做解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
-
【初三数学教案二次函数】数学教案-二次函数详细阅读
知识点〗二次函数、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和开口方向〖大纲要求〗1. 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2. 会把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化为顶点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和开口方向,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的图象;3. 会平移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得到二次函数y=a(ax+m)2+k的图象,了解特殊与一般...
-
[大班数学教案平面位置对应]数学教案-平面直角坐标系详细阅读
1、教材分析: ⑴知识结构: 日常生活及其它学科需要一种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的方法 在数学上,可以类比数轴,引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 完成了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也把数与形统一了起来 ⑵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能正确画出直角坐标系,并能在直角坐标系中,根据坐标找出点,由点求出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