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厘米的脚穿多大的鞋|22.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4)

九年级数学教案 2016-02-2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运用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掌握运用速度、时间、路程三者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并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复习速度、时间、路程三者的关系,提出问题,用这个知识解决问题.

    重难点关键
    1.重点:通过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与关键:建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的关系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我们这一节课就是要利用同学们刚才所回答的“路程=速度×时间”来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且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请思考下面的二道例题.

    例1.某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它行驶的路程s(m)和时间t(s)之间的关系为:s=10t+3t2,那么行驶200m需要多长时间?
    分析:这是一个加速运运,根据已知的路程求时间,因此,只要把s=200代入求关系t的一元二次方程即可.
    解:当s=200时,3t2+10t=200,3t2+10t-200=0
    解得t= (s)
    答:行驶200m需 s.

    例2.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司机发现前方路面有情况,紧急刹车后汽车又滑行25m后停车.
    (1)从刹车到停车用了多少时间?
    (2)从刹车到停车平均每秒车速减少多少?
    (3)刹车后汽车滑行到15m时约用了多少时间(精确到0.1s)?
    分析:(1)刚刹车笔彼倩故?0m/s,以后逐渐减少,停车时时速为0.因为刹车以后,其速度的减少都是受摩擦力而造成的,所以可以理解是匀速的,因此,其平均速度为 =10m/s,那么根据:路程=速度×时间,便可求出所求的时间.
    (2)很明显,刚要刹车时车速为20m/s,停车车速为0,车速减少值为20-0=20,因为车速减少值20,是在从刹车到停车所用的时间内完成的,所以20除以从刹车到停车的时间即可.
    (3)设刹车后汽车滑行到15m时约用除以xs.由于平均每秒减少车速已从上题求出,所以便可求出滑行到15米的车速,从而可求出刹车到滑行到15m的平均速度,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便可求出x的值.
    解:(1)从刹车到停车所用的路程是25m;从刹车到停车的平均车速是 =10(m/s)那么从刹车到停车所用的时间是 =2.5(s)
    (2)从刹车到停车车速的减少值是20-0=20    从刹车到停车每秒平均车速减少值是 =8(m/s)1234
    (3)设刹车后汽车滑行到15m时约用了xs,这时车速为(20-8x)m/s
    则这段路程内的平均车速为 =(20-4x)m/s
    所以x(20-4x)=15
    整理得:4x2-20x+15=0
    解方程:得x=
    x1≈4.08(不合,舍去),x2≈0.9(s)
    答:刹车后汽车行驶到15m时约用0.9s.

    三、巩固练习
    (1)同上题,求刹车后汽车行驶10m时约用了多少时间.(精确到0.1s)
    (2)刹车后汽车行驶到20m时约用了多少时间.(精确到0.1s)

    四、应用拓展

    例3.如图,某海军基地位于a处,在其正南方向200海里处有一重要目标b,在b的正东方向200海里处有一重要目标c,小岛d位于ac的中点,岛上有一补给码头:小岛f位于bc上且恰好处于小岛d的正南方向,一艘军舰从a出发,经b到c匀速巡航,一般补给船同时从d出发,沿南偏西方向匀速直线航行,欲将一批物品送达军舰.
    (1)小岛d和小岛f相距多少海里?
    (2)已知军舰的速度是补给船的2倍,军舰在由b到c的途中与补给船相遇于e处,那么相遇时补给船航行了多少海里?(结果精确到0.1海里)

    分析:(1)因为依题意可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fc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可求,cd就可求,因此由勾股定理便可求df的长.
    (2)要求补给船航行的距离就是求de的长度,df已求,因此,只要在rt△def中,由勾股定理即可求.
    解:(1)连结df,则df⊥bc
    ∵ab⊥bc,ab=bc=200海里.
    ∴ac= ab=200 海里,∠c=45°
    ∴cd= ac=100 海里
    df=cf, df=cd
    ∴df=cf= cd= ×100 =100(海里)
    所以,小岛d和小岛f相距100海里.

    (2)设相遇时补给船航行了x海里,那么de=x海里,ab+be=2x海里,
    ef=ab+bc-(ab+be)-cf=(300-2x)海里
    在rt△def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方程
    x2=1002+(300-2x)2
    整理,得3x2-1200x+100000=0
    解这个方程,得:x1=200- ≈118.4
    x2=200+ (不合题意,舍去)1234
    所以,相遇时补给船大约航行了118.4海里.

    五、归纳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运用路程=速度×时间,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六、作业

    一、选择题

    1.一个两位数等于它的个位数的平方,且个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大3,则这个两位数为(  ).
    a.25      b.36      c.25或36     d.-25或-36

    2.某种出租车的收费标准是:起步价7元(即行驶距离不超过3km都需付7元车费);超过3km以后,每增加1km,加收2.4元(不足1km按1km计),某人乘出租车从甲地到乙地共支付车费19元,则此人从甲地到乙地经过的路程(  ).
    a.正好8km    b.最多8km    c.至少8km     d.正好7km

    二、填空题

    1.以大约与水平成45°角的方向,向斜上方抛出标枪,抛出的距离s(单位:m)与标枪出手的速度v(单位:m/s)之间大致有如下关系:s= +2    如果抛出40m,那么标枪出手时的速度是________(精确到0.1)

    2.一个小球由静止开始在一个斜坡上向下滚动,通过仪器观察得到小球滚动的距离s(m)与时间t(s)的数据如下:

时间t(s)

1

2

3

4

……

距离s(m)

2

8

18

32

……

    写出用t表示s的关系式为_______.

    三、综合提高题

    1.一个小球以10m/s的速度在平坦地面上开始滚动,并且均匀减速,滚动20m后小球停下来.
    (1)小球滚动了多少时间?
    (2)平均每秒小球的运动速度减少多少?
    (3)小球滚动到5m时约用了多少时间(精确到0.1s)?

    2.某军舰以20节的速度由西向东航行,一艘电子侦察船以30节的速度由南向北航行,它能侦察出周围50海里(包括50海里)范围内的目标.如图,当该军舰行至a处时,电子侦察船正位于a处正南方向的b处,且ab=90海里,如果军船和侦察船仍按原速度沿原方向继续航行,那么航行途中侦察船能否侦察到这艘军舰?如果能,最早何时能侦察到?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答案:
    一、1.c  2.b
    二、1.19.3m/s  2.s=2t2
    三、
    1.(1)小球滚动的平均速度= =5(m/s)  小球滚动的时间: =4(s) 
    (2) =2.5(m/s) 
    (3)小球滚动到5m时约用了xs  平均速度= = 1234
    依题意,得:x· =5,整理得:x2-8x+4=0
    解得:x=4±2 ,所以x=4-2

    2.能.设侦察船最早由b出发经过x小时侦察到军舰,则(90-30x)2+(20x)2=502
    整理,得:13x2-54x+56=0,即(13x-28)(x-2)=0,x1=2 ,x2=2,
    ∴最早再过2小时能侦察到.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shuxuejiaoan/38250.html

  • [大班数学教案位置关系]数学教案-两圆的位置关系

    课 题: 两圆的位置关系教学目的:掌握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及判定方法;;教学重点:两圆的五种位置的判定.教学难点 :知识的综合运用.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请说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研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从两个角度来研究这种位置关系的,⑴直线和圆的公共点个数;⑵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半径...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数学教案模板小学_数学教案- 函数(二)

    课题 函数(二) 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函数值的意义。2.使学生理解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两个依据。3.使学生掌握关于解析式为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简单的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并会求其函数值。4.通过求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概念。...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数学教案圆柱体】数学教案-圆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①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圆的有关概念,因为它们是研究圆的基础;②五种常见的点的轨迹,一是对几何图形的深刻理解,二为今后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的学习作重要的准备 难点:① 圆的集合定义,学生不容易理解为什么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内容本身属于难点;...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切线长定理|切线长定理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及其应用.因再次体现了圆的轴对称性,它为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弧相等、垂直关系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它属于工具知识,经常应用,因此它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与有关的证明和计算问题.如120页练习题中第3题,它不仅应用,还用到解方程组的知识,是代数...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数学教案正方形_数学教案-正弦和余弦

    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本小节主要学习正弦、余弦的概念,30、45、60角的正弦、余弦值,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值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之间的关系,以及应用上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包括引言中的问题)等 2.重点、难点分析 (1) 正弦、余弦函数的定义是本节的重点,因为它是全章乃至整个三角学的...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小班三项大小比较数学教案_数学教案-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用公式法)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二次三项式的意义;知道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2.使学生会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在实数范围内将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 3.通过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方法的推导,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研究问题的能力; 4.通过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方法的推导,进...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数学教案-两圆的公切线

    第一课时 两圆的公切线(一) 教学目标 : (1)理解两圆相切长等有关概念,掌握两圆外公切线长的求法; (2)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两圆外公切线长的求法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两圆相切长等有关概念,两圆外公切线的求法. 教学难点 : 两圆外公切线和两圆外公切线长学生...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认识三角数学教案]数学教案-解直角三角形

    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本小节主要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五个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2.重点和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解法,首先要使学生知道什么叫做解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初三数学教案二次函数】数学教案-二次函数

    知识点〗二次函数、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和开口方向〖大纲要求〗1. 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2. 会把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化为顶点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和开口方向,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的图象;3. 会平移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得到二次函数y=a(ax+m)2+k的图象,了解特殊与一般...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大班数学教案平面位置对应]数学教案-平面直角坐标系

    1、教材分析: ⑴知识结构: 日常生活及其它学科需要一种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的方法 在数学上,可以类比数轴,引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 完成了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也把数与形统一了起来 ⑵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能正确画出直角坐标系,并能在直角坐标系中,根据坐标找出点,由点求出坐...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