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人民政|巩固人民政权的斗争 教学设计示例

九年级历史教案 2016-02-0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历史教案】


导入  设计: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怎样的形势?国内外敌人不甘心失败,妄图颠覆新生的政权,形势十分严峻。为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例如,解放全国大陆领土,消灭残余敌人,彻底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等等。党和政府战胜了敌人,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

讲解新课:

一、全国领土基本解放:一目需要讲明两个问题。

1.人民解放军追歼残敌。要讲明两点:

①建国之初的军事形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祖国领土还有一些地方未获解放,国民党大批特务、土匪到处进行破坏活动,威胁人民政权。

②过程。在此教师可组织学生结合地图,阅读教材上的小字,了解人民解放军追歼残敌的大致情况,以形象说明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全国的过程。

2.西藏和平解放。这是本目重点。教师应具体介绍,强调其意义。

1949年底,解放军就开始了进驻西藏的准备工作。解放军的前哨部队到达了西康的甘孜。为了避免伤害民族感情,中央人民政府多次通知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来京谈判,以期和平解放西藏。1951年2月,十四世达赖亲政。达赖亲政后,接受了中央人民政府和平解放西藏的号召,派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全权代表,组成西藏代表团到北京,同李维汉为首席代表的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团进行谈判。5月23日,双方代表在北京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8月8日,中央人民政府驻西藏代表抵达西藏。10月26日,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西藏的和平解放,使西藏走上了团结、进步、发展的光明大道。它是中国共产党用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的新发展。至此,除台湾及其附近岛屿和香港、澳门外,中国领土全部解放,实现了全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大统一和大团结。

二、抗美援朝:一目是本课重点,需要讲明四个问题。

1.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结合地图讲解,讲明目的和性质。

美帝国主义出兵朝鲜并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1950年6月25日拂晓,朝鲜内战爆发。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公然宣布出兵朝鲜,武装干涉朝鲜内政,并命令第七舰队到台湾海峡,妄图阻止中国解放台湾省。为使其侵略行径合法化,7月7日,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武装干涉朝鲜的非法决议,随后组成了以麦克阿瑟为总司令的“联合国军”。从8月下旬开始,美国飞机多次侵犯我国东北。9月,美军七万多人在朝鲜中部西海岸仁川登陆。10月,美国军队悍然越过三八线,侵占平壤。接着,向我国东北边境的鸭绿江和图门江进犯。美帝国主义的侵略严重地威胁着我国的安全和世界和平。

10月1日,麦克阿瑟通过广播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其五条件投降。当晚,金日成召见中国驻朝大使,希望中国尽快派兵援助。为了保卫中朝两国的国家独立和安全,粉碎美国妄图吞并朝鲜进而颠覆中国的狂妄计划,中共中央根据朝鲜劳动党和朝鲜政府的请求以及祖国安全的需要,于10月上旬作出“抗美援朝,保家为国”的决定,组成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10月19日,志愿军分别开始从安东、长甸河口和辑安等地渡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

2.抗美援朝战争的经过。教师利用录像等手段形象教学。

抗美援朝战争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50年10月到1951年6月,朝中军队五战五捷,共歼敌二十三万余人,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第二阶段,从1951年7月到1953年7月,属于战略相持与和平谈判阶段。美帝国主义在遭到朝中人民沉重打击后,被迫接受苏联政府于1951年6月提出的关于停战谈判的建议。从1951年7月开始,双方举行停战谈判,由于美国缺乏谈判的诚意,企图以军事压力使朝中方面屈服,谈判时断时续,停停打打。美国动员他的全部陆军的三分之一、空军的五分之一和将近二分之一的海军,投入到朝鲜战场,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当时所有的现代化武器,但都被朝中军队所粉碎。朝中军队密切配合,两年中又歼敌72万人。迫使美国于1953年7月27日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历时三年多的朝鲜战争结束。

3.在抗美援朝过程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涌现出无数英雄人物。由学生阅读黄继光和邱少云的事迹,或组织学生演示,突出英雄形象,加深感性认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4.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可从五方面分析:

第一,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勇气和信心。对国际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

第三,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的和平环境。

第四,使我国建立了一支较为现代化的海陆空军和其他各兵种的国防军,并取得了对美作战的经验。

第五,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政治觉悟,振奋了革命精神,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 民的爱国热情和国际主义精神。全国人民由于空前团结,推动了我国各项工作的发展。

关于抗美援朝战争,教师要通过分析使学生明确,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并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镇压反革命运动:一目是本课重点,需要讲明三个问题。

1.镇压反革命的必要性。这是本目的重点,可补充材料和实例讲解,突出其必要性。

国民党残余势力逃往台湾以后,潜留在大陆的反革命残余势力还相当大。据统计,仅西南地区就有土匪百万人,特务八万多人。还有一些坚持反动立场的反动党团骨于、恶霸分子以及反动会道门头子。这些反革命分子不甘心自己的失败,继续从事各种破坏和捣乱。朝鲜战争爆发后,他们以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蒋介石“反攻大陆”的时机已到,反革命气焰更加嚣张。他们制造谣言,刺探情报,破坏工矿生产和交通运输,残害革命干部和群众,甚至组织武装暴乱。大量的事实说明,镇压反革命分子的破坏活动,已成为当时全党全国人民一项十分迫切的政治任务。

2.镇压反革命的伟大胜利。

1950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大规模的镇压反革命运动从1950年12月开始。1952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使运动有了法律武器和量刑标准。

教师要向学生讲明这次运动打击的重点对象、运动的政策和运动的伟大成果。

3.镇压反革命运动的意义。补充材料讲解。

第一,运动中处决了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七十多万人,关押和管制一百多万人。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集团的复辟阴谋,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和人民民主专政。

第二,运动纯洁和巩固了全国各级人民政权,保证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提高了人民群众的阶级觉悟和革命积极性,社会风气为之一新,安定了社会秩序,为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

四、土地改革运动:一目是本课又一重点,需要讲明三个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继续进行土地改革的必要性。联系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革命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进行讲解。

在旧中国,农村实行的是封建土地制度,占乡村人口总数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据着农村约70%-80%的土地。他们借此残酷地剥削农民,广大贫雇农和大多数中农终年辛劳,却得不到温饱。这是中华民族被压迫、被侵略、陷于穷困落后的根源,是我国民主化、工业化、独立、统一及富强的基本障碍。这种情况如果不彻底改变,中国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得以巩固,农村的生产力就不能得到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不能实现。所以,为巩固中国革命的胜利,为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给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必须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这是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之一。在解放战争中,我国已对总人口约1.6亿的老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但拥有3.1亿人口的广大新解放区尚未实行土地改革,所以,新中国成立以后,必须完成对这些地区土地制度的改革。

2.土地改革的简况。讲解时突出成果。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和颁布子《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并从当年冬天开始在新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冬,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以外,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全国三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大约4 600万公顷土地和大量的生产资料。

教师要向学生讲明这次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即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把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为了更好地孤立地主,减少土地改革的阻力,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这次土地改革将过去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这是这次土地改革同以往土地改革不同的地方。

3.土地改革的伟大意义。由学生概括,教师总结。

包括五个方面:

第一,彻底废除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摧毁了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势力。

第二,广大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彻底翻了身。

第三,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创造了条件。

第四,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

第五,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小结全课:

由学生归纳、总结,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人民政权进行的斗争,阐述其在新中国历史上的作用。

板书设计 

方案一


方案二

一、全国领土基本解放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二、抗美援朝

1.时间——1950年~1953年

2.司令员——彭德怀

3.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

4.胜利——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三、镇压反革命

1.背景

2.作用——稳定了社会秩序

四、土地改革

1.开始——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作用——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有利于巩固政权、发展经济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lishijiaoan/37789.html

  • 【历史七下复习提纲】世界历史综合复习提纲: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慕尼黑阴谋,希特勒吞并了奥地利之后,没有受到国际社会有效的抵制和制裁。又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当时英国和法国希望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求得一时太平。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

    发布于:2016-02-18

    详细阅读
  • 第8课美国经济的发展说课|第8课美国经济的发展:

    点击::第一范文教学目标要求掌握的知识: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二战后五十多年来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要使学生认识:通过讨论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与基本特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通过列表、制作示意图,反映美国经济发展变化的大致情况,培养学生根据图表、数据说明有关历史现象的能力。...

    发布于:2016-02-18

    详细阅读
  • 第14课冷战的缘起_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点击::第一范文1 第一范文2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邢成以及美苏争霸。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归纳历史事务以及全面正确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美苏争霸不仅影响了世界和平,也进而影响到世界的局势。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发布于:2016-02-18

    详细阅读
  • 辛亥革命学案(课前)_辛亥革命学案

    xx学年历史学案8 《 第8课 辛亥革命》 姓名: 班级 : 学号: 【课程标准】1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制作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2 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精况,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自主学习】一、知识提纲一、背景:...

    发布于:2016-02-18

    详细阅读
  • 九年级上册历史活动课|九年级上册活动课二追访历史新闻-

    点击下载:本课课件活动内容围绕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主题,收集、整理相关的历史、地理资料,举行一次追访历史新闻活动。活动目标1.体验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相关历史、地理材料的“研究”过程。培养学生初步整合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2.能够与小组同学合作设计、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创造性地再现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和...

    发布于:2016-02-18

    详细阅读
  • 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中国近代史综合复习提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工业化的起步1、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到1957年,各项经济指标超额完成,建成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鞍山无缝钢管厂。3、《...

    发布于:2016-02-18

    详细阅读
  • 历史七下复习提纲_世界历史综合复习提纲:殖民扩张和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一、血醒的资本积累1、黑奴贸易:在美洲,欧洲殖民者强占印第安人土地种植甘蔗、棉花和烟草等作物,需要大量劳动力。由于当地印第安人遭到屠杀和奴役人数锐减,无法为种植园提供足够的劳动力,于是殖民者从非洲大量购买黑人,当作奴隶使用。欧洲一些人看到黑奴贸易有利可图,纷纷加入罪恶的黑奴贸易行列。2、在贩卖黑奴的...

    发布于:2016-02-18

    详细阅读
  • 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_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2

    板书:(以上条目)主题活动: 马可波罗东游寻踪活动目标 1.通过模拟马可波罗东游的活动,具体了解古代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友好交往的史实,进一步巩固所学有关马可波罗东游的历史知识,树立交流与融合是世界文明发展主旋律的意识。 2.掌握当时西方人获取、认识和了解中国信息的重要途径,理解中国走向...

    发布于:2016-02-18

    详细阅读
  • 解放天性课|第10课解放者的风采导学案

    第10课 解放者的风采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 了解三角贸易的背景,知道三角贸易的路线与贸易内容,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与残酷性。2 掌握玻利瓦尔在拉美独立运动中的主要事迹,体会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反抗殖民侵略的正义性和争取独立、自由的精神。二、 本课重、难点: 1.重点:...

    发布于:2016-02-18

    详细阅读
  •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发展_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第1课 亚洲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课程目标】 知识和能力:以印度等国为例,简述亚洲国家实现国家独立和走上民族振兴道路的概况。 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殖民主义走向衰落的必然趋势,引导学生树立对外开放意识。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印巴分治、巴勒斯坦...

    发布于:2016-02-1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