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海陆的变迁说课稿|初中地理教案—海陆的变迁

九年级地理教案 2016-01-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 
                          ①通过对海陆变迁及大陆分离的若干证据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感知、分析、归纳、表达等认知能力;
                          ②通过对相连证据的找寻方向的探究,提高学生研究手段的科学性、指向性,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③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兴趣;通过魏格纳的故事,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利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一些现象。
                        难点:寻找大陆源移的证据。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 海陆是变迁的
                        导入  :歌曲<东方之珠>引出“沧海桑田”这个成语。
                        提问:“沧海桑田”是什么意思?
                        生: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师:其实它的原意就是指海陆的变迁。其实古人早就觉察到海陆是变迁的,因而在我国就有了“沧海桑田”的成语。
                        二、海陆变迁的方式
                        师: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呢?出示海陆变迁的动态课件。(可以出示喜马拉雅山、我国东部海底、荷兰围海造田图片。)
                        活动:(观察、分析、讨论)
                        提示:1)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2)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是状况?
                        3)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为什么在不断扩大?
                        (总结)生:变迁方式有三种:1.地壳变动;2.海平面升降;3.人类活动。
                        师:海陆是变迁的,七大洲四大洋是否就是固定不变的呢?20世纪地理科学史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机会总是垂青善于观察、思考的人。正像牛顿坐在树下看到苹果落下建立了自由落体运动定律一样,这一次是一个躺在病床上的气象学家解决了这个问题。
                        下面我们来阅读一下《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
                        生:阅读。(最好出示资料片)
                        三、魏格纳创立大陆漂移假说过程
                        师:魏格纳发现非洲大陆、美洲大陆轮廓吻合后能不能直接提出它们原先是连在一起的?为什么?同学们都学过剪纸能否用这种剪纸的办法证明一下你的观点。
                        生:讨论,用剪刀、白纸活动。
                        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把你们讨论的方法演示一下呢?
                        生:上前演示。
                        师:结合学生演示评价。事实表明不能看到轮廓吻合就主观认为二者是连接在一起的。咱们同学做事也是一样,要注意认真求证,不能想当然。谁来介绍一个魏格纳寻找证据的过程?
                        生:(简单介绍)魏格纳最终为科学而献身。
                        师:从魏格纳发现并创立大陆漂移假说的过程,你能得到什么启发呢?
                        生:认真观察,大胆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
                        四、大陆漂移假说观点
                        师:魏格纳用生命的代价换来了大陆漂移假说的建立,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大陆漂移假说。(出示大陆漂移课件)它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生:两亿年前,各大洲是连在一起的,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才分裂为几块,(南北美洲向西漂移,非洲向北漂移,大洋洲向东北漂移,南极洲向南漂移。)缓慢漂移逐渐形成今天的布局。
                        师:对照现在的世界地图看一看大西洋是怎样形成的?太平洋有什么变化?
                        活动:分组讨论。
                        总结:
                        生:以前没有大西洋,后来非洲、欧洲与南北美洲慢慢漂移开才形成大西洋。
                        生:太平洋在逐渐缩小。
                        师:太平洋将来命运会怎样呢?
                        生:会消失。
                        师:大家把书翻到教材第35页,谁能解释一下图2.16?
                        生:以前南美洲和非洲是连在一起的,所以会出现古老地层吻合。
                        师:看图2.I7解释一下。
                        生:因为它们原来是该接在一起的。所以有相们的物种分布在不同的两个大洲。
                        师:据科学家考证,在白雪皑皑的南极洲地下埋藏着大量的煤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学生活动:讨论。
                        总结 :
                        生:煤是树在高温高压下经过很长时间形成的,树是生活在温暖潮湿的地方。说明南极大陆以前不在这里,而是在一个温暖多雨的地方,后来才漂移到这里的。
                        师: 
                        所有刚才我们讨论的问题都可以证明大陆漂移假说的成立,魏格纳用生命代价收集证据,验证了大陆漂移假说的正确。这给我们以很大启示,同学们前面讲得都很好。我们对大陆漂移假说探讨这么多还有什么怀疑么?
                        生:大陆为什么会漂移?是什么推动它漂移的呢?
                        师:提得很好。大家回去后收集材料,下节课我们一起讨论,好吗?
                        练习:1、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主要有哪几种?
                              2、大陆学说是在什么时候、谁提出来的?
                        3、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依据是什么?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dilijiaoan/36804.html

  • 欧洲西部的自然环境|欧洲西部“自然环境”第二课时 教案示例2

    教案示例2——欧洲西部“自然环境”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教学难点 】1 气温、降水自西向东的变化 2 地中海的成因 【教具】欧洲西部气候类型图,欧洲西部政区图,地中海植被示意图,欧洲西部四城市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欧洲西部地形图 (导入 )我们已经在上一节课学习了欧洲西部...

    发布于:2016-01-07

    详细阅读
  • [我国主要工业和工业基地的分布中心]基础工业和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 教案示例1

    教案示例1——“基础工业和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基础工业的分布特点和四大工业基地的位置。 【教学难点 】分析四大工业的特点。 【教学用具】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图、中国主要油气工业基地和石化中心图、我国主要电力工业的分布图 【教学过程 】 (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农业,农业是人类社会...

    发布于:2016-01-07

    详细阅读
  • 第四节第五节腰椎间盘突出|第四节 澳大利亚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澳大利亚的位置特点、范围、首都和主要城市的分布。2、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及其形成原因。3、澳大利亚地形和气候的分布、特征。4、城市、人口的分布特点。(二)能力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看景观图片和澳大利亚古老生物录像(或VCD盘),运用小组探究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记住主要的...

    发布于:2016-01-07

    详细阅读
  •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_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第二节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西双版纳的位置;2、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3、熟悉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二)能力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能力、相互协作能力与分析探究能力。(三)德育目标1、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引导学生懂得我国少数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其他民族的...

    发布于:2016-01-07

    详细阅读
  • [第三章全民族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第三章

    初一地理新教材教案 2003 11 1天气与气候 [4][教学目标 ]1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使学生能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2 使学生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和气温的分布规律。[教学重点难点]能读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板书设计 ]三 气温的分布1 等温线分布图...

    发布于:2016-01-07

    详细阅读
  • 【中国的农业大学排名】中国的农业 “种植业” 教案示例

    教案示例——“种植业” 【教学重点】 1 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和农作物的分布规律。 2 抓紧粮食生产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 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和农作物的分布规律。 【教学媒体】 计算机课件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 (引言) 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研究了中国...

    发布于:2016-01-07

    详细阅读
  • [宝岛台湾我们等你归航原唱]宝岛台湾

    课 题: · 讲课教师:· 进 度:第十二章 第二节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 了解台湾省的位置、范围、居民及地形特点2 记住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南海、太平洋、台湾山脉、玉山、日月潭、浊水溪3 知道...

    发布于:2016-01-06

    详细阅读
  • 第三节腰椎横突怎么治_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2.本区是黑色人种的故乡,了解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外来移民的关系。3.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4.知道本区主要的地形、气候分布特征,掌握分析某地气候特征的方法,理解本区以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为主的...

    发布于:2016-01-06

    详细阅读
  • 【海陆分布】海陆分布

    “世界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描述的特点。(2)分清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3)、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4)、能简单地说出大洋与海的区别,记住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其各自的主要特点能力目标:(1)、能看懂简单的地...

    发布于:2016-01-06

    详细阅读
  • 【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教学设计

    珠江三角洲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利用地图说明珠江三角洲的重要地理位置;2.结合地图说明我国区域分工合作的基本模式——“前店后厂”;3.知道三角洲、城镇化等概念含义。(二)能力目标1.能够在地图上准确填写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有关的地理名称;2.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

    发布于:2016-01-06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