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雨课堂教学实录_《长征》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实录 2015-11-3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教学实录】

 

 

宁乡县实验中学  黄凤飞

一、观看影片,蓄积感情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精彩的影片,请看。

(多媒体播放《长征》录像)

师:这激动人心的战斗就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我们的红军历尽千山万水,经过千辛万苦,就要到达陕北,毛泽东主席心潮澎湃,豪情万丈地写下了《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

(板书:长征)

二、简介长征,了解背景

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1935年10月,红军主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三、初读诗歌,感知大意

师:请同学们翻书62面,朗读诗歌,把诗读通顺,生字读准确。

(生自由朗读诗歌)

师:看看同学们课文读得怎样了?

(课件出示诗歌《长征》)

请注意加点的字,谁来试试。

(生读诗歌)

师:生1读得流畅,但平舌音与翘舌音分得不是很清楚,跟老师读“水、沙、索”。生2有气势,但读错了一个字“岷”,注意与“眠”字区别,跟老师读“岷”、“岷山”、“眠”、“睡眠”。

师:老师也想读读,同学们评评。

(师范读)

生1:老师读得很有感情,节奏感强。

师:谢谢你的称赞。

生2:老师读得流畅,有气势。

师:多谢你的夸奖。

生3:我认为老师读的“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铁索”应该读得重些,因为从铁索两字可看出当时战斗的险恶。

生4:我认为老师读“走泥丸”时间隔久了,应紧凑些。

师:有道理,老师接受你们的批评,我相信同学们肯定能超过老师。

师:谁能说说这首诗写了什么?

生1:这首诗写了红军长征途中历尽艰险、战胜困难的过程,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生2:这首诗描写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扬了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生3:这首诗写红军不怕困难,克服了恶劣的自然环境,还写长征中两次主要的战斗。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诗歌描写红军长征历经的千难万险,表现了红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课文是怎样具体生动描写的呢?请同学们按照学习提示自读自悟、合作学习。

(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师:同学们通过朗读、讨论,进一步加深了对诗的理解,请大家大胆展示自己,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暖”和“寒”字的意思,“暖”指红军内心十分高兴,“寒”字就是使人感到“寒心”的意思。

师:抓住重点字学习诗歌的方法真好。

(相机板书:暖、寒)

生2:我读懂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意思:红军不怕长征艰难困苦,万水千山的路程只看作平平常常的事。

师:不错,理解透彻。

生3:我由“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句诗想到红军不畏艰难,把气势磅礴的乌蒙山看作是脚下流动的泥丸,而我平时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一点点困难就退缩、放弃,我心中感到惭愧,以后,我一定在困难面前坚强,做个男子汉。

师:能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体会精彩极了。

生4:我知道“逶迤”是指山连绵不绝的样子,“磅礴”是指山气势雄伟的样子。

(师相机用简笔画表示并板书:五岭、乌蒙山)

师:抓住了关键词。

生5:我读懂了“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意思: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师:你的理解能力真强,只是这个字“皑”是读“áī”。

四、精读诗歌,领悟意境

师:诗中哪一个词表现出红军英勇无畏?

生1:不怕。

生2:等闲。

师:说说你认为哪一个词更能看出红军的英勇无畏?

生1:不怕一词可见红军能克服一切困难,非常勇敢,所以这个词好些。

生2:红军把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难道还会害怕吗?我认为“等闲”好些。

师:反问句极富说服力。

生3:我也认为“等闲”好些,从中既可以看红军不怕困难,也可以看出红军很乐观,能抱着一颗平常心面对一切。

师:分析很深入,通过讨论,我们认为“等闲”更好些。

(师板书:远征难,只等闲)

你能试着把这种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读出来吗?

师:看你胸有成竹的样子,请你试试。

师:读得流畅,再有气势一点效果会更好。大家齐读。

师:这样连绵不绝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像什么?

(指图,板书:五岭)

生:像细小的波浪。

师:“腾”是什么意思呢?

(板书:腾)

生1:是跳跃、翻滚的意思。

师:能否换成“流”呢?理解更简单些。

生1:不能换,换成“流”就没有诗的韵味了。

师:有独特的见解。

生2:不能换,“腾”字可见波浪欢跃、活泼的样子,从而感受到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师:感悟很深,那蒙山在红军眼里就像什么?

生:像脚下滚动的泥丸。

师:“走”能否换成“跋”呢?这样更能体现红军面对的艰难险阻。

(板书:走)

生1:不能换,读起来不上口。

师:有一定道理。

生2:不能换,“走”字更能体现红军“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气度。

师:说得真好,你认为该怎样读这两句诗呢?

生1:读得豪迈,乐观。

生2:既要有气势,又要能体现长征的艰苦。

师:谁来试试。

(齐读)

师:为什么说“金沙水拍云崖暖”呢?

(课件出示金沙江的图片,板书:金沙江)

听老师讲巧渡金沙江的故事:金沙江两岸高山峭壁,水流湍急,惊涛骇浪,敌人戒备森严。我们的红军足智多谋,一面假装攻打龙街,迷惑敌军,想吸引他们的主力部队,愚蠢的敌人果然上当了;而另一面我军主力队悄悄到绞车渡袭击,缴获渡船,活捉敌兵,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敌军阵地,等敌人发觉赶来时,我军已安然离开,敌人只能望江兴叹,我军个个欢欣鼓舞。

师:现在,你知道“暖”字表达的感情吗?

生1:表现了红军高兴的心情。

生2:表现了红军欢欣鼓舞的心情。

生3:表现了红军兴高采烈的心情。

师:谁能说说红军高兴的理由?

生1:因为红军巧渡了金沙江,取得了战斗的胜利,所以高兴。

师:这是胜利的喜悦。

生2:红军不费吹灰之力夺下了金沙江,所以内心欢乐。

师:这是巧夺的欢呼。

生3:红军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渡过了水流湍急的金沙江,所以高兴。

师:这是挑战大自然,战胜自然环境的喜悦,毛泽东曾抒发了“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情壮志。你知道怎么读了吗?

生1:读得欢快一些。

生2:读得乐观些。

师:谁能试试?

师:老师不光从你的语言,还要从你的表情、眼神来感受你内心的快乐,你再大胆读一遍。

师:很好,大家齐读。

师:为什么用“寒”字来描写铁索桥呢?

(课件出示:铁索桥)

师:由“寒”字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1:我由寒字想到那铁索寒光闪闪,阴森森的。

生2:看到“寒”字令人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生3:我想到了当时战斗非常激烈,红军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前进,视死如归。

生4:我联想到红军战士攀着十三根铁链、面对敌人的狂轰乱炸艰难前进,下面又是水流湍急的大渡河那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师:你认为该怎样读这句诗?

生1:我认为读得悲壮些。

师:有道理,你试试。

生2:我认为读得稍快些,体现一个“飞”字,因为抢得时间才能取得战斗的胜利。

师:有个性,请你读读。

生3:我认为该读得“寒心”些,可以用颤音来读“寒”字。

师:你很有创意,请试试。

师:请同学们采用不同的表达感情的方式自由朗读这句诗。

师:走出茫茫雪山后,红军心情怎样?

生:非常高兴。

师:从哪儿可以看出?

生1:从“喜”字可以看出。

(板书:喜)

生2:从“尽开颜”可以看出。

师:颜指什么?

生1:指脸部。

生2:指脸上的表情。

师:为什么用一个“开”字?

生1:好像绽开的花朵。

生2:使人感到一种动态的美。

师:分析恰当,请同学们齐读这两句诗。

师:我们的红军历尽万水千山,克服艰难险阻,表现英勇无畏的气慨。

(板书:万水千山、英勇无畏)

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请生表演读、合作读,师相机评价:铿锵有力、声情并茂等)

五、总结全诗,背诵诗歌

师:耳濡目染了红军的英雄风采,我们感慨万千,长征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多少文人学者为它赞叹,多少音乐家为它高歌,让我们自由跟唱《长征主题歌》。

(课件播放歌曲)

师:气势雄浑的歌曲让我们再次感受到红军英勇无畏的气概,让我们满怀激情齐背《长征》来表达对英雄的沉痛缅怀及崇高敬意。

(全班站立背诵诗歌)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aoxueshilu/35699.html

  • 方仁工|方仁工作文教学课堂实录(三)

    ◆上海/何俊萍整理辩证统一...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生命]《生命,生命》课堂实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播放贝多芬的《生命交响曲》并朗诵汪国真的诗作《生命,生命》 意志倒下的时候 生命也就不再屹立 歪歪斜斜的身影 又怎耐得...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李镇西《致女儿的信》课堂实录_李镇西《冬天》课堂实录

    2003年4月15日,我应邀到郑州铁路二中讲学,作完报告,校长突然给我提出一个请求,希望我能够为他们学校的老师上一堂语文课。这可把我难住了,因为我毫无准备,连教材都没有带。但校长的热情真让我不忍拒绝。于是,我对校长说:“这样吧,我从我的笔记本电脑中选一篇课本外的文章来上,好吗?” 打开电脑,我选中了...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五柳先生传》教学实录

    执教:洛城中学 赵磊 点评:山东省寿光市教研室刘湘玉、首都师大文学院刘占泉 (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很多的文言文,下面,我说一段文字,请想一想:以前在哪一篇文章中见到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第一课时]《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

    一、激情导入 :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根钓鱼杆,同学们钓过鱼吗?(大声说:钓过。)能告诉老师钓鱼有哪些技巧吗? 生1:钓鱼要有耐心。 生2:钓鱼要把握好时机。 生3:钓鱼要选择合适的鱼饵。 师:老师没大家这么有经验,但老师知道一句话“钓钩上悬挂的必然是鱼吃的饵”。今天我们将一同跟随丹麦童话大...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陋室铭》课堂实录观后感]《陋室铭》课堂实录

    泰兴市常周中学 教学目标 : 1、知识:继续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 2、技能: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不断增强个人的魅力。 4、态度:用不同时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的评价古人。 设计理念:张扬师生个性...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斑羚飞渡》教学实录

    师:在上课之初,老师想为同学们讲一个故事。(点击鼠标,flash显示画面,音乐响起。)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蚂蚁家族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迁徙。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大大小小的蚂蚁迅速地结成一个球体。为了那一线生的希望,它们冲向了火海。伴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最外层的蚂蚁被火吞噬了,烧焦了。然而,这蕴含...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上个学期,我们背过很多诗词,现在请大家回忆,在我们背过的诗词中,有哪些是描写月亮或月光的? 生1:“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这是谁的诗? 生众:李白的《静夜思》。 生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 愁眠” 师:这又是谁的诗...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第一次真好教学设计_第一次真好教学实录

    《第一次真好》课堂实录师生相互问好。按常规学生站着大声读今日名言(名言由学生自己写,可以是自己的话,也可以是名人的话,因为本班学生普遍说话声音很小,故学魏书生此法,发现还真有用)。然后学生上台讲成语故事。从学生人生的第一次导入 新课,由于没有预习,学生先自读课文,解决三个字词:姊 低回 具体而微,...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成长的烦恼综合性活动]《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课堂实录

    成长的烦恼师激趣导入 :聪明的同学们一下就会明白,下节体育课我要兑现诺言,带大家去爬山。谁想去请举手。学生们纷纷举手师:不过我有一个条件:我只带我的知心朋友上山去倾诉一下我的心事,我的心事太多了,唉!少年不识愁滋味,你们多好呀,整天无忧无虑的。怎么,我说的不对吗?难道你们也有烦恼吗?生齐:有师:哦...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