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空中楼阁》课文】《我的空中楼阁》(课堂实录)——潘雪陵.

教学实录 2015-11-2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教学实录】


                   《我的空中楼阁》(课堂实录)——潘雪陵 
教学构想:
《我的空中楼阁》计划上三节课,第一节课,要学生诵读,体会文章的语言,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谈自己的看法,然后带感情的读。第二节课,在诵读基础上,提出疑问,解决疑问,强调学生的自主研讨。第三节课,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的主旨,同样还是注重学生自己探讨。

《我的空中楼阁》第一课时实录
(上课起立就省略了)
师: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我想给大家提几个问题,看看大家是不是复习了。
师:第一个问题,请问作者为什么写《采莲赋》和《西洲曲》?
生:表明作者的理想生活与对当时现实的不满,也表现了他对命运的抗争和不屈的个性。
师:好,不错。第二个问题,请你就朱自清的语言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朱自清的语言清新、朴实,既口语化又有浓郁的文学色彩。
师:好的。最后一个问题,请大家一起背诵《荷塘月色》4——6段。
(生齐背)
师:背得不错,看来大家课后都认真复习了。今天我们来学习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请大家把书翻到35页。
(生翻书)
师:关于李乐薇,相信大家了解得比较少,我觉得有必要介绍一下。李乐薇是台湾著名作家,其语言含蓄、华丽、隽永,善用各种修辞来增强文章色彩,最善描写光线的阴暗变化与事物的各种色彩,我们学习的时候要注意体会。
师:我相信大家都预习了文章,今天这节课我们的任务是诵读文章,通过反复诵读,初步体会作者优美的句子和隐藏在句中的情感。下面请大家花两三分钟的时间快速浏览全文,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呆会儿我请几位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不能笼统的说每一句都好,一定要找出自认为最好的。
(生看书)
师:好,时间到。哪位同学先说说看法?
生:我认为第一句好,“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出神地勾勒了小屋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的环境。
生:我认为“也许那是上帝玩赏的牡丹或芍药”写得好,云、霞是上帝玩赏的事物,很有情调。
生:我认为“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略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写得好,用两个比喻,使小屋更加生动了。
生:我认为“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写得好,作者通过两组对比,一动一静,一大一小,更突出了小屋的别致。
生:我认为“我外出,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写得好,它让我体会到作者心情是非常愉快的,幸福的,我似乎也被深深感染了。
师:刚才大家都说得很不错,但是我也发现问题了。我们班的男同学有点像一首歌的歌名

——《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
(生笑)
师:因为刚才基本上是女孩子在说。男同学应该是大方的,怎么显得比女孩子还害羞啊?女同学,你们要不要男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
女生:要!
师:他们如果不说怎么办?
女生:罚他们。
师:怎么罚?
女生:罚唱歌,表演节目!
(生笑,男生开始找寻语句,一会儿——)
生:我认为“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或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写得好,它既写出了树的外在美又写出了树的内在美。
师:外在美、内在美分别是什么?
生:“清健或挺拔,苗条或婀娜”是外在美,“活力、精神”是内在美。
(师赞扬)
生:我认为“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写得好,这显出了小屋的朦胧美。
生:我认为“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写得好,作者把小屋比喻成花芯,在花的中间,周围的环境非常清楚了。
生:我认为“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入雾,山也虚无,树也飘渺”写得好,它给人一种朦胧美,恍若仙境。
……
师:真不错!你看,只要我们自己去探究,就有收获。希望以后大家继续努力。下面让我们来听一听配乐朗诵,在音乐的帮助下,再次认真的体会作者的语言。
(放配乐朗诵,幻灯片变换图片)
师:好的,刚才我们听了配乐朗诵,也看到了不断变换的图片。当然我不可能知道李乐薇的小屋究竟是什么样子,所以大家也能明显的看出来我的图片并不完全一样,我也是这里找一张,那里找一张,展示出来,只是想让大家有一个比较具体的感受,实际上我们尽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想象你自己心目中的小屋。
师:我们刚才听了配乐朗诵,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好!
师:光觉得别人读得好是不行的,我们要自己能读出味道来。我想请大家轻轻地把前三段齐读一遍,“山如眉黛”预备起。
(生齐读)
师:好,读得真好!刚才你们那种轻柔的声音,让我觉得非常的漂亮,我似乎看见了美丽的小屋了。就是这种感觉,现在我想请大家随便抽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来朗读,哪位同学先来?
(生先是在座位上找寻,轻读,暂时无人举手)
师:哦,不敢读啊。没关系,不管你读成什么样子,只要是你发自肺腑地读了,就是好样的。这也是锻炼我们胆量的最佳时候,要珍惜这样的机会啊。

生:我读第三段
(生读)
师:不错,大家鼓鼓掌。
(生鼓掌)
生:我读36页倒数第五段。
(生读,读完后大家又鼓掌)
生:我读36页第三段。
(生读,读完学生笑)
师:大家为什么笑?
生:读得太少了,才一句话。
师:那怎么办?
生:罚他读长的一段。
师:哦,那是第几段?
生:倒数第四段。
师:好!这位同学,是大家罚你的,可别怪我哦!
(大家笑。被罚学生吐舌头,不好意思的样子,然后认真地读,虽然几处读得不连贯,但他最后得到的掌声是最热烈的)
(下课铃响。)
师:今天我们就上到这里,请大家回去再仔细地体会文章的语言,找出弄不懂的句子,明天上课的时候提出来,我们一起来探讨。好的,下课!

自我总结:
本节课我觉得自己有一些失误之处,最明显的是介绍作者时加入了自己的见解,学生容易认同,如果是课后让学生自己谈体会,觉得李乐薇的语言怎么样,效果应该更好,而我却先说了,这种做法还是不行的,研究性学习应该注重学生的体会,不应该强加老师的看法。


我的空中楼阁第二课时实录
师:昨天我们听了《我的空中楼阁》的配乐朗诵,自己也读了课文,下课的时候要求大家回去后再仔细地研度文章,把自己弄不懂得字词句找出来,现在哪位同学先提问?
(生思索片刻)
生:“小屋的光线既富于科学的时间性,也富于浪漫的文学性”弄不懂。
生:“这棵树是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不懂。
生:“天地相连的那一道弧线,是另一重无形的围墙”不懂。
(师反复再询问几次,生不再提问)
师:那好,既然没有别的问题了,那么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几个问题。问题是大家提出来的,我想请大家先互相讨论一下,讨论好了再谈看法,好吗?
(生开始讨论,比较热烈,师走进生中间,询问并互相交流)
师:刚才看见大家讨论得很热烈,我也不由自主地参与其中,有几个同学问我“含蓄”是什么意思……
生:我知道!
师:哦!你知道,那就请你说说看。
生:含蓄就是不直接表达出来,就像一个人用扇子遮住半边脸一样。
师:就像一个人遮住半边脸一样,很好的比喻,大家同不同意他的看法?
生:同意!
师:是的,含蓄就是不直接把自己的感情、情绪等直接表露出来,像人遮住了半边脸,你不能直接看到全貌。好,这个问题解决了,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刚才同学们提出来的三个问题,哪位同学先说自己的见解?
(生暂时无人举手)
师:这样吧,我们分成两个大组,这边四个小组为一大组(甲组),那边四个小组为一大组(乙组),两大组的同学可以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并反驳对方的见解,如果你认为他说得不对,你就臭他!
(生笑)
乙组生:我解释第一个问题。我认为作者之所以说小屋有科学的时间性,是因为小屋早上和晚上的光线弱,说小屋有浪漫的文学性,是因为早晨有朝霞,傍晚有晚霞,显得很美,就很浪漫了,有文学性。
甲组生:我反驳他的观点。如果说光线是早上和晚上弱,我们的教室也是这样的,如果小屋可以看见朝霞和晚霞,我们在教室里也看得到,又怎么能说有文学性呢?
师:哦,你的意思我明白了,你是说如果是这么一个普通的特征,作者就没必要花这么多的笔墨去描绘它了,是吗?
(生点头)
师:好,他提了反驳意见,那么这边四组的同学们怎么看呢?
(无人应答,刚才反驳的学生又举手)
生:我说说我的观点。作者说小屋有时间性,我认为是他前面打了一个比喻,说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样。早晨光线照射不进来,所以就像被花瓣包住了,而中午光线强了,小屋的光线很强了,就像花瓣开了,到了晚上,太阳落山了,小屋没有那样强的光线了,所以又像花瓣合拢了。而文学性,就因为光线富于变化,就显得有文学意味了。

师:恩,请坐。乙组的同学有没有别的看法?
(无人应答)
师(开玩笑的):别人已经出招了,就得支招啊,可不能应弦而倒啊。
(生笑。还是无人应答)
师:既然没有同学反驳,就以甲组同学的为准。
师:这个问题解决了,我们再看后面的问题。

不好意思啊,那天上完课,晚上马上写回忆,写到这里就干其它的事去了,后面的就忘了。大概就是每个问题学生自行回答,最后一致同意谁的见解,那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学生如果回答得不到位,我再引导,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进一步探讨。

作业 :
发课文结构分析资料,让学生回去思考,哪一种最好,如果认为都不对,那么你认为应该是怎么样的?

附结构分析资料:
我的空中楼阁的结构分析
分析一
小屋和山的关系(远观、全景)
小屋和树的关系(近观——局部——远观)
小屋的花园和山上的云霞
小屋的空气和光线
小屋与外界的关系
夜晚的小屋

分析二
远观 全景
近观 立足小屋四周
更近观 立足室内
从空间上说,由远及近,由室外到室内;从时间上说,由白天到夜晚

分析三
全景 远观
局部 近观
局部 远观
空间上,远观近观相互交织,由室内到室外,再由室外到室内;描写的角度也有变化,由纯粹的写景到注重人的内心感受。


东方雪评:

一、涵咏工夫与课堂节奏。文章是应该好好来读来品味的。课文自然需要慢慢的来品味。像《我的空中楼阁》这样的美文,自然少不了对它望闻问切一番。这样的文化按摩,实在是必要的,道理也不需要多讲了。我们看到潘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对美句美段反复推敲,仔细咀嚼了。从学生找出的了句子和评析结果来看,应该完成了自己的教学预想。然而我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潘老师的问题设计并不很高明——我们只看到学生各自去找“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这里的“美”并不能激发学生的研读兴趣。是不是可以改为“画一画那空中楼阁”,然后拿到讲台前展览,简单说说自己绘画的依据。或者先改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说明文,然后进行比较。这样语言的问题是不是更能凸现出来?课堂上是有节奏的。教师设计的几件事之间应该是有关联的,我想至少不能平铺直叙吧。画-评-展-说-奖,这是我的一节针对课堂上的节奏。课堂也是有容量的。找句子,评点,自然也能提高学生的理解、鉴赏作品的能力,但会过于琐碎,不知当否?
二、“唱歌”与“歌唱”
男生没有唱歌,也就是说男生没有受罚,在我们值得庆幸的同时,是不是也有些悲哀。学生为了逃避“唱歌”而拼命找句子???我想起了伏契克说的“没有音乐就没有生命”这句话了。
我想,这倒启发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思想内容,小组进行歌词创作,然后谱曲,或是自己唱出来。歌名就叫《我的家》,如何?
三、是谁给了他们背景?
我个人对台湾的老李不太清楚。教参上可怜的介绍还让我不得不怀疑其中有多少可以作为鉴赏文本的凭借。我想唯一的办法就是走进文本,至于其他可以暂时不去理会。什么时候,我们把“知人论世”不再当作理解文本的标准时,我们可能真的拥有了自己的思想。
四、整体感知的问题
云老师说先要整体感知,不错,学生读完后,大脑中积聚的信息应该有了个整体的概念,该不该由教师明确,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提出来,视情况而定吧。我觉得潘老师的教后感中一句话说得好:不应该强加老师的看法。
对于这个,我举双手赞成。

 

[1]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aoxueshilu/35576.html

  • 方仁工|方仁工作文教学课堂实录(三)

    ◆上海/何俊萍整理辩证统一...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生命]《生命,生命》课堂实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播放贝多芬的《生命交响曲》并朗诵汪国真的诗作《生命,生命》 意志倒下的时候 生命也就不再屹立 歪歪斜斜的身影 又怎耐得...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李镇西《致女儿的信》课堂实录_李镇西《冬天》课堂实录

    2003年4月15日,我应邀到郑州铁路二中讲学,作完报告,校长突然给我提出一个请求,希望我能够为他们学校的老师上一堂语文课。这可把我难住了,因为我毫无准备,连教材都没有带。但校长的热情真让我不忍拒绝。于是,我对校长说:“这样吧,我从我的笔记本电脑中选一篇课本外的文章来上,好吗?” 打开电脑,我选中了...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五柳先生传》教学实录

    执教:洛城中学 赵磊 点评:山东省寿光市教研室刘湘玉、首都师大文学院刘占泉 (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很多的文言文,下面,我说一段文字,请想一想:以前在哪一篇文章中见到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第一课时]《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

    一、激情导入 :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根钓鱼杆,同学们钓过鱼吗?(大声说:钓过。)能告诉老师钓鱼有哪些技巧吗? 生1:钓鱼要有耐心。 生2:钓鱼要把握好时机。 生3:钓鱼要选择合适的鱼饵。 师:老师没大家这么有经验,但老师知道一句话“钓钩上悬挂的必然是鱼吃的饵”。今天我们将一同跟随丹麦童话大...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陋室铭》课堂实录观后感]《陋室铭》课堂实录

    泰兴市常周中学 教学目标 : 1、知识:继续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 2、技能: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不断增强个人的魅力。 4、态度:用不同时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的评价古人。 设计理念:张扬师生个性...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斑羚飞渡》教学实录

    师:在上课之初,老师想为同学们讲一个故事。(点击鼠标,flash显示画面,音乐响起。)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蚂蚁家族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迁徙。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大大小小的蚂蚁迅速地结成一个球体。为了那一线生的希望,它们冲向了火海。伴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最外层的蚂蚁被火吞噬了,烧焦了。然而,这蕴含...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上个学期,我们背过很多诗词,现在请大家回忆,在我们背过的诗词中,有哪些是描写月亮或月光的? 生1:“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这是谁的诗? 生众:李白的《静夜思》。 生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 愁眠” 师:这又是谁的诗...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第一次真好教学设计_第一次真好教学实录

    《第一次真好》课堂实录师生相互问好。按常规学生站着大声读今日名言(名言由学生自己写,可以是自己的话,也可以是名人的话,因为本班学生普遍说话声音很小,故学魏书生此法,发现还真有用)。然后学生上台讲成语故事。从学生人生的第一次导入 新课,由于没有预习,学生先自读课文,解决三个字词:姊 低回 具体而微,...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成长的烦恼综合性活动]《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课堂实录

    成长的烦恼师激趣导入 :聪明的同学们一下就会明白,下节体育课我要兑现诺言,带大家去爬山。谁想去请举手。学生们纷纷举手师:不过我有一个条件:我只带我的知心朋友上山去倾诉一下我的心事,我的心事太多了,唉!少年不识愁滋味,你们多好呀,整天无忧无虑的。怎么,我说的不对吗?难道你们也有烦恼吗?生齐:有师:哦...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