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初阳《项链》课堂实录(全国一等奖)】摩西《项链》课堂实录.

教学实录 2015-11-2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教学实录】

   《项链》是中学语文教材中一直保留的名篇,但是,以往的解读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附着上了太多的政治色彩和道德评判,难免失之偏颇,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和老师已经对这一文章的传统解读提出了异议,我也在拙作《灰姑娘之梦》里谈到这一点,在此不必赘述。
今天在我们高二(三)班,我上了一堂课,感觉还不错,在此贴上实录。
课题:《项链》
时间:2005年3月5日星期六上午第四节
授课班级:盐外高二(三)班
教师:夏琨
教学过程 :
教师: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的《药》,我们说过,这篇课文是塑造了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通过对革命者夏瑜为民众革命被杀,而他的鲜血却被愚民当作治病的“药”吃掉这个悲剧,为我们勾勒出了当时的中国社会的黑暗,也揭示了封建社会必将灭亡的历史规律。而今天,我们将走出中国,来欣赏一位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名作:《项链》。
其实这篇文章的情节大家应该是很熟悉的了,因为高一的时候这就是我们的英语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学生大多都很清楚)。
教师:很好,看来大家对这个故事是很熟悉的,那么我们就跳过情节,直接思考一下:玛蒂尔德悲剧的根源到底在哪里呢?
(教师板书“根源”)
学生:由于虚荣,不切实际
教师:(板书“虚荣不切实际”)看来大家的观点很一致啊,但是我又要问一下:什么叫虚荣呢?
学生:就是跟现实相差太远的目标
学生:虚就是假的,荣就是光荣,所以虚荣就是虚假的光荣。
教师:哦,原来虚荣就是虚假的光荣啊。那么,大家有梦想吗?
学生:有
教师:虚荣跟梦想有区别吗?
学生:梦想是切合实际的,可以实现的
教师:还没有实现之前,你就知道它能实现吗?
学生笑,没有回答。
教师:那么让我们暂时忘掉玛蒂尔德,来看看另外一位充满了梦想的女孩子:灰姑娘
(学生若有所悟,出现一阵小小的骚动)
教师:哪位同学能为我们简单讲一下《灰姑娘》的故事梗概?
(一位学生起来为大家讲述了《灰姑娘》的故事)
教师:灰姑娘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流传很广的一个著名童话,灰姑娘这个名字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名字了,已经成了一个成语,每一个女孩子的心中,可能都藏有一个灰姑娘的梦吧?是吗?(有些女生笑了)
那么我们来看看,灰姑娘故事是怎么样的呢?
她的家庭——
学生:母亲去世,继母虐待
(教师板书)
教师:此时她面前出现了一个机会——
学生:王子的舞会
(教师板书)
教师:但是,她能参加吗?
学生:不能,没有衣服,马车
(教师板书)
教师:这时候,帮助她的是——
学生:仙女
(教师板书)
教师:在舞会上——
学生:大获成功,王子爱上她了
(教师板书)
教师:对,王子爱上她是很重要的,也是故事的本质所在
学生笑
教师:舞会结束之后,灰姑娘——
学生:丢了水晶鞋
(教师板书)
教师:水晶鞋丢失之后,王子——
学生:寻找灰姑娘
教师:当然,最后找到了,于是,王子和灰姑娘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学生笑。
教师:那么,我们如果来看看《项链》的话,就会发觉,两个故事的梗概几乎一模一样:玛蒂尔德出身于一个小职员家庭,又嫁给一个小职员。灰姑娘受到继母和姐姐的虐待,生活艰难,而玛蒂尔德的家庭生活幸福吗?
学生:不幸福。
教师:对,至少她自己不觉得幸福。和灰姑娘一样,玛蒂尔德也有一个机会,只是这个舞会主办者是教育部。在舞会上,灰姑娘得到了王子的爱,而玛蒂尔德得到的是部长的注意(学生笑)灰姑娘在舞会结束的时候丢失了水晶鞋,而玛蒂尔德丢失的则是项链。灰姑娘丢的鞋成为王子寻找她的线索,最后促成她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是玛蒂尔德丢失项链却让她付出了十年辛劳的代价。
从某个角度说,《项链》可以说是《灰姑娘》的颠覆版。
而从文学体裁的角度说,《灰姑娘》是童话,而《项链》则是小说。
教师:那么咱们对比一下,灰姑娘和玛蒂尔德的梦想,谁的更远大?
学生:灰姑娘。
教师:是啊!我们刚才说玛蒂尔德的梦想是不切实际,是虚荣,玛蒂尔德最多只是想得到更好一些的生活,吃点鲈鱼和松鸡翅膀,得到部长的注意,但是灰姑娘却是想要找到白马王子,当王妃,这个志向可以说是比较远大的了,但是,灰姑娘似乎更不切实际的梦想却成功了,而玛蒂尔德相对来说比较渺小的愿望却让她付出了十年辛苦的代价,为什么呢?
学生没有回答。
教师(笑):那么让咱们先忘掉灰姑娘和玛蒂尔德,来看看另外一个大家更为熟悉的人——韦小宝。
学生大笑。
教师:一个扬州妓院里面的妓女的儿子,出身不可谓不低,但是由于因缘际会却平步青云,最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让男士感到郁闷的是他居然娶了七个老婆,而且个个美若天仙,真是没有天理啊!
(学生大笑)
教师:我想,在座的女同学心里可能或多或少都做过灰姑娘的梦,那么在座的各位男士是否做过韦小宝的梦呢?
(学生笑)
或者是否可以这样说:《灰姑娘》是童话,《鹿鼎记》是武侠小说童话,《鹿鼎记》是武侠小说没人会当真,但是至少可以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一夜成功的梦人人都有,有梦,不是错,更不能算虚伪?
学生:不能
教师:但是我们的理论家们却一直认为她的梦想是虚荣心在作怪。这里我想谈谈我个人的观点,我以为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完全是因为男权社会评价体系对女性的误读。
学生有些诧异。
教师朗读了自己的文章《灰姑娘之梦》的片断:
女人和男人一样,其实都有梦想,女人渴望美丽、高雅和爱情,男人渴望成功、征服和占有,但是,在男权社会的评价体系里,女人的梦想是上不了台面的。男人可以骄傲地宣称“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也不管他自己究竟是块什么材料,即使失败,还可以说是“生不逢时”,即使摔得鼻青脸肿也可以说是“壮志未酬”,但是女人就不一样了,女人是不能失败的,失败了之后,就会有很多理论家跳出来,说你的悲剧从开始就已经注定,说你的不切实际应该叫虚伪梦想叫虚荣,玛蒂尔德就是一个榜样。其实女人的那点小梦想跟男人的相比实在太可怜太庸俗了,但是,这个奇怪的社会,能对男人的众多不切实际的梦想大加赞赏,却对女人可怜的一点点梦想嗤之以鼻。
女人的一步登天,是以灰姑娘为范本的,男人的一步登天,则是以韦小宝为榜样。其实,一夜暴富的梦谁都有,何必以成亡败寇的眼光来对一个女人偶然的失败幸灾乐祸,为了证明自己意识形态的正确是否就要以我们的不厚道来换取呢?
(有女生脱口而出:就是!很多孩子笑了)
教师:因此,我以为,因为玛蒂尔德希望拥有美貌、高雅和爱情等幸福就认为她是“虚荣”是不恰当的。
还有,刚才同学们说玛蒂尔德的梦是不切实际的,那么作为文科班的学生,我们来想一下,在十八十九世纪的欧洲,资产阶级地位迅速上升的年代,有没有这种一下成功的人呢?
学生:有
教师:举例?
学生一时想不起来
教师:一个地位低贱的箍桶匠,靠着趁革命时期倒买倒卖行贿受贿搞投机生意而迅速起家,赚取了大量金钱,有了钱以后,也拥有了社会地位,这个人就是葛朗台。
学生若有所思。
教师: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十八世纪,资产阶级工业革命率先在法国开始,只能依靠血统和族徽来占有高等的社会地位的时代逐渐过去。最先下水的资产阶级靠着投机和出卖一切迅速致富,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对这巨大的变化做了详尽的描写。韦小宝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那么,男人可以想成为韦小宝,女人想成为灰姑娘那还算不切实际吗?
教师: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人,(教师板书:于连,《红与黑》)
学生若有所悟。
教师:当你的邻居葛朗台上星期五突然成了富翁的时候,几乎是没有人再能坐得住的,于连就是这样。但是他失败了,并走向毁灭。从本质上来说,于连的失败跟玛蒂尔德的失败虽然表现形式和结果并不一样,但是实质是一样的。
现在咱们再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玛蒂尔德的悲剧根源到底是什么?
学生:时代的悲剧。
教师:很好!玛蒂尔德的悲剧实质上是等级社会的悲剧。每个人都想得到更高的地位,过上更好的生活,尤其在十九世纪的欧洲,仿佛每个人都拥有一夜暴富的机会和可能,那么,机会就没有什么梦想可以说是不切实际的了。
刚才我们其实基本否定了传统评论家对玛蒂尔德的两个断语:认为她追求虚伪和梦想不切实际,那么,大家能否找到文章中作者认为玛蒂尔德悲剧的真正原因呢?
(学生翻书查找)
学生:18页上面的话:“人生是多么变化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成全你,也可以败坏你“
教师:对,这其实才是作者真正的看法。也许我们受传统理论的影响,觉得这个解释好像太不“高深“了,但是,我倒是觉得,莫泊桑在这篇文章里其实就是我们学校这个学期经常提的一句话。
学生插嘴:细节决定成败。
(其他学生笑)
教师:是啊,其实这个观点现在是很时髦的。呵呵。
    当然,关于作品的解读,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观点,多元的思想其实才产生了多元的解读,我说的其实也只是我的个人意见。但是我们其实还应该注意到的是,作品通过叙述一个近乎传奇的曲折故事,来传达了作者自己对人生的见解。而既然是小说,就必须符合生活真实,叙述情节离奇的故事的小说更是如此。因此,莫泊桑在叙述这个故事的时候,也相当注意细节的真实,比如,小说的结尾可以说是神来之笔,但是又太让人意外,那么,在小说中,作者对这个结尾在事先是否有交代和伏笔呢?
学生:有
教师:请大家看书找出来。
学生:买项链来赔的时候,老板说只卖盒子没卖项链。
教师:很好!大家试想一下,一件价格需要十年的辛劳才能偿还的物品,就相当于现在十年按揭的房子吧,可能只卖盒子不卖项链吗?假如你去买XO,老板会不会对你说:我只卖瓶子,至于酒请到对面的铺子里面打散装的,用水壶装来灌上?
(学生大笑)
教师:还有呢?
学生:借项链时候对方的随意,还项链的时候没有打开盒子,装项链的方式很随便。
教师:对,很好,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用他高妙的文笔,为我们叙述了一个看似离奇,但是又切合生活实际的故事,并传达了他对生活的看法。
同时,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刻划也是比较生动的。大家想想,假如玛蒂尔德在丢失项链的时候直接去告诉朋友,朋友一定会告诉她项链是假的,那么她赔个五百法郎,就不会有那十年的辛劳了,可是她为什么没有告诉朋友呢?
学生:因为她爱面子
教师:只是爱面子?
学生:因为她守信
教师:不管在法国还是中国,有借有还,完璧归赵都是做人应该信守的承诺,而此时她丢失了借朋友的项链,为了守信,她必须完好无损地归还,这实际上也是她保持自己尊严的一个体现。而更能表现她的尊严的是另外一个情节:
学生:付出十年的辛劳
教师:对。对十年前的玛蒂尔德来说,美丽动人和青春是她最大的追求。但是,为了还债,她毅然显出了英雄气概,不惜变成一个粗壮耐劳的妇女,连她的朋友都认不出她来了。我们可以看到课后的莫泊桑介绍,莫泊桑总是喜欢刻划下层人民的特点,并在那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发掘出小人物身上的闪光点,《项链》里面的玛蒂尔德实际上就是这样的一个代表。在承受生活艰难的时候,她能坚强地面对,战胜困难,我想,这也是我们能从小说中获得的另外一个启示吧。
(下课铃响起,下课)

  
白银溪流评: 

我认为学生听了这节课后定会有所悟,特别是“虚荣”这个字眼已经牢牢地固化在学生的脑海中的时候,摩西的课对学生一定会有所启发。

我觉得很多时候大家都成了所谓课改奴隶(原谅我不当的措辞),一上课就是学生为主体,大家展开热裂讨论,学生的回答充分显示了个性。腻啊,同志们。我们不可想象鲁迅等大师们站在讲坛上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你说的对,恩,你说的也对,XX同学的看法很有创意。我相信他们一定是个性十足观点鲜明掷地有声!
东方有句话我印象很深,用自己的方式教学,就象用自己的方式爱一个人。我们的教育是不是也应该这样?当对学生千依百顺的小男人好男人充斥耳目的时候,我更欣赏摩西这样的“大男子主义者”,我个性十足,我风度翩翩,我刚猛无俦,学生因我而爱思索,因我而爱语文,因我而爱文化!

东方雪评:

摩西的课已经形成既定的风格,这个说法比较好听,但是我还想说定型后的悲哀,希望摩西不要生气。
一如以前,摩西的菜篮子里总是有几样新鲜的蔬菜,看起来色彩夺目,其实也就是青菜、番茄之类。灰姑娘、哈姆雷特、葛朗台、也许还会有小王子、简·爱、苔丝、冉阿让等等。我想说的是,用作对比教学的材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经典性,自然而然的带上批评家的东西,平民化和现实性多多少少的被忽略了。当然,这也足够唬弄学生一阵子了,但是,这不是长久之计,且从教学内容需要的程度已经教学组织形式上来说,这样的比较还略显粗糙。同时,学生因比较而生成的基本上不是富有个性印记的东西,基本与教师预设雷同。
那么,我们必须要问摩西和我们自己:我们要追求到底是什么?

月无影评:

精彩!
   近似天马行空的课堂设计:<<灰姑娘>>和<<项链>>,灰姑娘和玛蒂尔德,男人和女人,灰姑娘和韦小宝,太棒了!这样的大胆而且基本合情合理的联想,基本否定了传统评论家对玛蒂尔德的评价:认为她追求虚伪和梦想不切实际,也基本否定了造成玛蒂尔德的命运的根本原因是个人性格悲剧,为自己个性化的解读张了本。她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时代的悲剧。摩西脑袋确实是菜篮,不过是菜篮子工程,无所不有呀,所以才能如此纵横驰骋,信手拈来。
   精彩!!
老师是灌篮高手,是煽情能人,是杰出导演。有着深邃的思想+雄辩的口才+横溢的才华,学生面对这样的老师充满羡慕和景仰,面对这样的课堂充满激动和期待也就不足为奇了。
   遗憾:
   我看到了老师的精彩,学生的精彩呢?
   既然主要要讨论小说的主题,为什么不把社会悲剧论进行到底?后面加上了为什么要加上“细节决定成败”论呢?准备把课堂继续拓展延伸?但你下面又是话锋一转(追求跳跃性思维?)讨论起小说的结构艺术。

春姑娘评:
    我想,如果,摩西把自己的观点抛给学生之后,给学生时间思考,给学生跟老师交流的空间,情况是不是会不一样?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把自己的观点告诉学生,还应当听听学生的观点,而后者,应该更重要吧?

[1]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aoxueshilu/35571.html

  • 方仁工|方仁工作文教学课堂实录(三)

    ◆上海/何俊萍整理辩证统一...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生命]《生命,生命》课堂实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播放贝多芬的《生命交响曲》并朗诵汪国真的诗作《生命,生命》 意志倒下的时候 生命也就不再屹立 歪歪斜斜的身影 又怎耐得...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李镇西《致女儿的信》课堂实录_李镇西《冬天》课堂实录

    2003年4月15日,我应邀到郑州铁路二中讲学,作完报告,校长突然给我提出一个请求,希望我能够为他们学校的老师上一堂语文课。这可把我难住了,因为我毫无准备,连教材都没有带。但校长的热情真让我不忍拒绝。于是,我对校长说:“这样吧,我从我的笔记本电脑中选一篇课本外的文章来上,好吗?” 打开电脑,我选中了...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五柳先生传》教学实录

    执教:洛城中学 赵磊 点评:山东省寿光市教研室刘湘玉、首都师大文学院刘占泉 (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很多的文言文,下面,我说一段文字,请想一想:以前在哪一篇文章中见到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第一课时]《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

    一、激情导入 :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根钓鱼杆,同学们钓过鱼吗?(大声说:钓过。)能告诉老师钓鱼有哪些技巧吗? 生1:钓鱼要有耐心。 生2:钓鱼要把握好时机。 生3:钓鱼要选择合适的鱼饵。 师:老师没大家这么有经验,但老师知道一句话“钓钩上悬挂的必然是鱼吃的饵”。今天我们将一同跟随丹麦童话大...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陋室铭》课堂实录观后感]《陋室铭》课堂实录

    泰兴市常周中学 教学目标 : 1、知识:继续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 2、技能: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不断增强个人的魅力。 4、态度:用不同时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的评价古人。 设计理念:张扬师生个性...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斑羚飞渡》教学实录

    师:在上课之初,老师想为同学们讲一个故事。(点击鼠标,flash显示画面,音乐响起。)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蚂蚁家族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迁徙。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大大小小的蚂蚁迅速地结成一个球体。为了那一线生的希望,它们冲向了火海。伴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最外层的蚂蚁被火吞噬了,烧焦了。然而,这蕴含...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上个学期,我们背过很多诗词,现在请大家回忆,在我们背过的诗词中,有哪些是描写月亮或月光的? 生1:“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这是谁的诗? 生众:李白的《静夜思》。 生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 愁眠” 师:这又是谁的诗...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第一次真好教学设计_第一次真好教学实录

    《第一次真好》课堂实录师生相互问好。按常规学生站着大声读今日名言(名言由学生自己写,可以是自己的话,也可以是名人的话,因为本班学生普遍说话声音很小,故学魏书生此法,发现还真有用)。然后学生上台讲成语故事。从学生人生的第一次导入 新课,由于没有预习,学生先自读课文,解决三个字词:姊 低回 具体而微,...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成长的烦恼综合性活动]《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课堂实录

    成长的烦恼师激趣导入 :聪明的同学们一下就会明白,下节体育课我要兑现诺言,带大家去爬山。谁想去请举手。学生们纷纷举手师:不过我有一个条件:我只带我的知心朋友上山去倾诉一下我的心事,我的心事太多了,唉!少年不识愁滋味,你们多好呀,整天无忧无虑的。怎么,我说的不对吗?难道你们也有烦恼吗?生齐:有师:哦...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