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基础知识入门】《对联入门与练习》课堂实录..

教学实录 2015-11-2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教学实录】


郭进绍


1课时

高一(10)班

授课人:郭进绍

实录:

师:上课!

学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同学们,大家在生活中见过对联吧。

生齐答:见过。

师:那请大家说说在哪些场合要用到对联的?

生七嘴八舌:“过年”、“结婚”、“葬礼”、“祝寿”……

师:好的,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常见的对联类型,(出示小黑板)我们试试看,能不能判断出它们各是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用到的对联?

看第一副对联:“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这是什么时候用的?

生:春节,过年

师:好,看第二副“欢庆此日成佳偶;且喜今朝结良缘”,这是什么?

生(笑):结婚时候

师:第三副也很简单“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生:祝寿!贺大寿。

师:呵,前面三副很简单,我们一看就明白,但是第四副就不容易了,“虽为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大家能猜出它说的是哪一种职业、行业吗?

教室安静了一下,学生某说:“理发。”

师:对,就是理发,很好,你是从哪里看出的?

学生某:毫末与顶上

师:很好,最后看一副对联,“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这个用在什么地方啊?

生:打擂台

师:对,擂台。好的,看来大家平时的确接触过一些对联,对对联都有初步印象了,但是,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大略印象上面,好像随便弄两个句子就是对联了,既然我们念了高中,就要有文化一点,要掌握对联的几个基本要求,学会判断什么才是规范的对联,而不会像社会上的一些人整天搞几个不规范的对联在那充文化人。好的,下面我们就试着从小黑板这五副常见对联里,找出对联的基本要求,好不好?

生:好

师:我们先看一下这五副对联,看第一副上下联各有几个字啊?

生:六个

师:第二副?

生:七个字。

师:第三副各几字?

生:四字

师:很明显,我们可以知道一个对联要求是什么?

生:字数相等

师:对,上下联字数要相等,就是上联有几个字,下联也要有几个字。大家记下来,对联基本要求一,“上下联字数相等”,这个要求是很严格的,一般来说,违反这个规则就不成对联了。但也有特例,比如说民国时候,袁世凯死后,有人就写了副上下联字数不同的联,“中华民国万岁;袁世凯千古”,大家看这个对联,“万岁”对“千古”,可以,但“袁世凯”对“中华民国”,三个字对四个字,在规则上当然不行,可是这副联的巧妙之处就在于此,它里面有个寓意,暗含了什么意思,有没有同学能看出来的?

生沉默

师:这对联表面上是不规范,“袁世凯”三个字对不上“中华民国”四个字,这其实是对袁世凯的批评,说他怎么样?

有学生说“对不起”

师:对,很不错,暗含的意思就是妄图称帝的袁世凯对不起中华民国,是中华民国的罪人。明白了没有?

生:明白了。(一片恍然大悟声)

师:我们也可以仿造这副对联,以我们班为例,可以说“高一十班万岁;倪必星千古”,(倪为一学生名)

生大笑

师:这是说倪必星怎么样?

生:对不起高一十班。(笑)

师:好了,我们再来看小黑板这几个对联。以第一联为例,上为“春风”,下为“新年”,上“春色”下“新景”,其它几联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个对联的上下联用字能不能重复、相同?

生:不能

师:所以我们就找出了对联的第二个基本要求,“用字不重复”,当然是在上下联相同位置用字不重复。如果上下联用字可以重复的话,那天下没有我们对不出的联了,你出个什么“福如东海”,我也对个“福如东海”,能行吗?

生:不行。(笑)

师:以上两项基本要求是比较明显的,很容易掌握。下面我们再看另一个要求,大家看这几副对联上下联在用词的词性上有什么特点?比如说第五副对联(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拳”是什么词性?

生:名词

师:下联与它相对应的“脚”是什么词?

生:也是名词

师:“打”呢

生:动词

师:“踢”呢?

生:动词

师:所以我们应该明白了,这个下联除了要用不同的字之外,还要求什么?

生:词性要相同。

师:很好,对的,就是上联第几个字是名词,下联第几个字也要用名词,如果是动词或形容词也是一样。举个例子来说吧,我们现在的高考有时候会考到“对联”,这种题型在民国时期就出现过。比如陈寅恪先生主持清华大学招生入学考试就出了个对联题,出个上联要求考生对出下联。他的上联是什么呢,很奇特,只有三个字,是个人名,“孙行者”,大家猜猜看,下联应该怎么对?

某生说“猪八戒”,众大笑。

师:对这个联当然要运用到我们刚才学到的对联基本要求,我们要把这三个字拆开分辨它们每个字各是什么词性。“孙”是什么词?

生:名词

师:“行”是动词了,“者”,之乎者也,虚词。所以下联也应该是名词、动词、虚词组合。“猪八戒”符合要求吗?

生:(笑)不符合。

师:陈寅恪自己的答案是“祖冲之”,大家看,“祖”是名词吧,祖孙嘛,“冲”是动词吧,“之”也是虚词。很巧妙吧。

生点头赞叹

师:对联的答案当然不只一个,只要符合对联的要求就可以,比如当时有学生就对了“胡适之”,也很好。这种对联以人名作对,叫做“人名对”,我们也可以从我们班上同学姓名里找一个对,比如说“何大弟”对“陈小红”(众大笑)关于上下联的词性相同相当,还要注意一点,就是我们所对出来的词在内容上要有一定的关联,最好属于同个物种,比如同是天文地理用词,同是草本鸟兽用词等等,就是词的种类上也要有要求。讲一个笑话给大家听,说古时候嘛,在私塾里,学生都要学习对对联、对对子。有一次,教师出了个两字联“嫩松”让学生对,“嫩松”,该对什么呢?学生甲对出“老柏”,注意“柏”本来应该念bǎi,但在这里“柏”是念成bó的,我们看到了,“嫩”对“老”,形容词对形容词,“松”对“柏”,名词对名词,完全符合对联要求,很好。所以,私塾老师夸奖了学生甲,学生乙听到甲对出“老柏”受到表扬,就得到启发,连忙说“我也会对,我对‘干爹’”,(众笑)老师很生气,认为他胡闹,用戒尺打了乙一下,乙被打了还不服气地说“老师,你怎么不打老‘伯’,而打干爹呀?”(众大笑)这个故事其实很好地反映了对联的基本要求,按照我们刚才所说的对联第三个要求――词性相同,学生乙所对的“干爹”也符合要求啊,为什么不行呢?

生:种类不一样

师:对,词的种类差太远,完全不相关。这样也不行,所以我们的对联基本要求之三应为“词性(种类)相当”。都记下了吧。好的,至于对联的第四个要求就是“结构(格式)相似”,上联有什么结构格式,下联也应该有什么样的结构格式。像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之类。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对联题,这个不是要求大家去对出上联,而是要根据上联的结构格式特征来推导出下联,看这一题,“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画亦精,字亦精,______”,大家看这横线上应填哪四个字?

生:精益求精

师:为什么,**,你能说一下吗?

生某:因为上联有四个“老”字,下联也应该有四个“精”字,而且上联的最后一句首尾都是“老”字,所以下联最后一句首尾也应是“精”字,以“精”作首尾的四字成语,我想到了“精益求精”。

师:回答得很好,就是要按照上联的格式来推导下联,这也是对联考查的一个方式。同样的,我们再看一个类似的题目,这是上一届高一期末考的试题。“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____玫瑰花,春___香”,大家做一下看看。

很快有学生做出“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师:大家做得很好,说明同学们的接受能力很强。以上讲的基本上是针对对联表层的东西,下面我们说一下对联内容上有什么样的要求。还是先看小黑板上的几副对联,我们可以发现,每副对联上下两联的内容都有一定的关联,比如第一副都跟春节新年有关,第二副是结婚,第三副祝寿,第四副理发,第五副武艺,第一副都有一定的主题,上下联都围绕同一主题。如果上联说结婚,下联谈理发,就不伦不类了。(众笑)大家初中都学过唐诗,其中千古名句,比如“大漠孤烟直――”

生:长河落日圆

师:这两句也可以当作一副对联,我们知道这两句内容是有关联的,都是写什么?

生:景色描写。

师:对,都是边关的景物描写。如果不顾上下句的内容相关,改成“大漠孤烟直,小狗尾巴弯”,(众大笑)那就不行了。

最后讲一下关于平仄的要求,“平仄相谐”,我们以前说过,音调可分为平和仄,大家还记得吗,其中“平”是哪两个调?

生:第一声和第二声

师:“仄”呢?

生:第三声和第四声

师:关于对联的平仄,这里不需要讲太多,太复杂,考试一般也不会考到平仄,所以我们目前只要了解一下常识就可以了。问一下同学们,过年的时候,大家都贴过春联没?

生:贴过

师:大家是怎么分辨哪个是上联?哪个是下联的?

生:“随便贴”、“不知道”

师:其实很简单,按照传统对联格式,上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而下联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大家记住这个规律,就可以很快判断出上联下联,可不要乱贴了。(众笑)

接下来是练习对句,我选了几个句子,如“祖国江山好”、“蜂采蜜”、“风吹芳草绿”等,给学生做练习,并选 些学生的对句作点评。

作者邮箱:

[1]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aoxueshilu/35497.html

  • 方仁工|方仁工作文教学课堂实录(三)

    ◆上海/何俊萍整理辩证统一...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生命]《生命,生命》课堂实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播放贝多芬的《生命交响曲》并朗诵汪国真的诗作《生命,生命》 意志倒下的时候 生命也就不再屹立 歪歪斜斜的身影 又怎耐得...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李镇西《致女儿的信》课堂实录_李镇西《冬天》课堂实录

    2003年4月15日,我应邀到郑州铁路二中讲学,作完报告,校长突然给我提出一个请求,希望我能够为他们学校的老师上一堂语文课。这可把我难住了,因为我毫无准备,连教材都没有带。但校长的热情真让我不忍拒绝。于是,我对校长说:“这样吧,我从我的笔记本电脑中选一篇课本外的文章来上,好吗?” 打开电脑,我选中了...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五柳先生传》教学实录

    执教:洛城中学 赵磊 点评:山东省寿光市教研室刘湘玉、首都师大文学院刘占泉 (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很多的文言文,下面,我说一段文字,请想一想:以前在哪一篇文章中见到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第一课时]《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

    一、激情导入 :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根钓鱼杆,同学们钓过鱼吗?(大声说:钓过。)能告诉老师钓鱼有哪些技巧吗? 生1:钓鱼要有耐心。 生2:钓鱼要把握好时机。 生3:钓鱼要选择合适的鱼饵。 师:老师没大家这么有经验,但老师知道一句话“钓钩上悬挂的必然是鱼吃的饵”。今天我们将一同跟随丹麦童话大...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陋室铭》课堂实录观后感]《陋室铭》课堂实录

    泰兴市常周中学 教学目标 : 1、知识:继续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 2、技能: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不断增强个人的魅力。 4、态度:用不同时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的评价古人。 设计理念:张扬师生个性...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斑羚飞渡》教学实录

    师:在上课之初,老师想为同学们讲一个故事。(点击鼠标,flash显示画面,音乐响起。)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蚂蚁家族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迁徙。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大大小小的蚂蚁迅速地结成一个球体。为了那一线生的希望,它们冲向了火海。伴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最外层的蚂蚁被火吞噬了,烧焦了。然而,这蕴含...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上个学期,我们背过很多诗词,现在请大家回忆,在我们背过的诗词中,有哪些是描写月亮或月光的? 生1:“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这是谁的诗? 生众:李白的《静夜思》。 生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 愁眠” 师:这又是谁的诗...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第一次真好教学设计_第一次真好教学实录

    《第一次真好》课堂实录师生相互问好。按常规学生站着大声读今日名言(名言由学生自己写,可以是自己的话,也可以是名人的话,因为本班学生普遍说话声音很小,故学魏书生此法,发现还真有用)。然后学生上台讲成语故事。从学生人生的第一次导入 新课,由于没有预习,学生先自读课文,解决三个字词:姊 低回 具体而微,...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成长的烦恼综合性活动]《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课堂实录

    成长的烦恼师激趣导入 :聪明的同学们一下就会明白,下节体育课我要兑现诺言,带大家去爬山。谁想去请举手。学生们纷纷举手师:不过我有一个条件:我只带我的知心朋友上山去倾诉一下我的心事,我的心事太多了,唉!少年不识愁滋味,你们多好呀,整天无忧无虑的。怎么,我说的不对吗?难道你们也有烦恼吗?生齐:有师:哦...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