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序言》|《序言》课堂实录

教学实录 2015-11-2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教学实录】

</script>方以川

    本课例遵循“开放性四步骤立体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是我校“立体教学”研究小组的

一堂研究性公开课,时间属第二课时。

    第一步骤:导读质疑

    师:上一堂课通过我们的反复阅读和共同学习,同学们理解了文章中一些抽象、含蓄并

寓意深刻的句子的含义,把握了故事的情节,并初步了解了作者所塑造的几个人物形象。在

此基础上,请问同学们对课文还有哪些地方不懂,或者说还想进一步了解课文的什么内容呢?

(用“提问”承上启下,从上一堂课的“导读”过渡到“质疑”)

    学生提出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文中塑造了哪几个形象我们知道了,但对他们各自的特点和作者所赋予每个形象的

寓意理解得还不是太透彻。

    二、这个寓言故事究竟是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三、为什么漫游者明知道后果,在离开了之后还偏要回到无知山谷?

    四、“漫游者”后来为什么又变成了“先驱者”?

    五、无知人们为什么内疚?

    六、全文有三处写到“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其“幸福”的含义相同吗?

    七、这篇课文的写法很特别,总觉得我们很难驾驭。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非常好,这说明大家确实动了脑筋,用了心思。如有同学竟能发

现课文有三处写到“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这足以说明他阅读之细,思考之深!有的同学

提出的问题则比较宏观,需要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讨论解决,如“这个寓言故事究竟是要

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这个问题就极具挑战性,需要对课文有相当深入的理解才能概括出

来。(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容易的问题“自求得之”,比较难啃的问题,集中大家智慧讨

论解决,最后“难啃的”集中到了前两个问题上。)

    第二步骤:立体探究

    师:好!第一个问题需要我们在上一堂课了解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深入的探究;第二个问

题实质上指“这个寓言故事究竟表达了什么主题?”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在下午阅读时

间,从图书阅览室或电子阅览室查找的资料,共同进行探究。先说说第一个问题吧!

    生1:“无知山谷”是一个什么地方?——封闭、保守、陈旧、破败,没有生气,没有希

望。旧的一切被迷信着、维系着,新的一切被排斥着、残害着。它象征一切保守的思想、观

念和意识,一切封闭的制度、秩序和状态,一切陈旧的传统、法则和规律。

    生2:“守旧老人”是无知山谷里律法的执行者,是陈旧思想的忠实维护者,是实施所有

传统对一切革新的镇压的代表,是无知山谷里权威与权力的象征。

    生3:“村民们”是在无知山谷里死守着愚昧的人群。他们迷信过去,死守律法,胆怯麻

木,自欺欺人,要求低俗,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他们甘心受制于守旧老人,对新事物不理

解,不支持,而是助纣为虐,对漫游者加以迫害。

    生4:“漫游者”是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一个敢为天下先的人。他敢于怀疑祖

先铁定的律法,敢于对人们深信不疑的“智慧”提出挑战,敢于探索、追求真理,敢于向死

水般的旧世界发出反叛的声音。

    师:好!请补充发言。

    生5:“漫游者”有坚定的信念,有无畏的精神,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有从容赴死的气概。

他不畏艰险,敢于冒险。他勇敢无私,为唤醒麻木沉睡的心灵,宣告真理的存在,传播美好

希望,不惜牺牲生命重返山谷。

    生6:“漫游者”的死亡,是一出深沉的悲剧,留给人们永恒的回味。而当真理大白于天

下的时候,他最终成了人们永远爱戴、敬仰、歌颂和感恩的先驱。这里,有一个让人永久回

味的结论:探索者、先驱者的名字叫——不朽!

    师:同学们的发言十分精彩!尤其是对“漫游者”的讨论达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三位

同学的语言既精美又充满激情,简直融会到了人物形象的情感里面了,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已经打动了我!太棒啦!好,下面我们来探究寓言的主题。

    生7:勇敢的先驱者,这个创新势力的代表,冲破重重阻碍,艰苦跋涉,寻找新的美好世

界,一心要带领村民奔向新天地,过上幸福生活,后反而被杀死。这是先驱者的呐喊宣言。

愚昧的人们,在不知不懂的情况下,杀死先驱者;后陷入生存绝境,才走上先驱者开辟的道

路,终于找到生存的希望和幸福的家园,人们这才内疚、醒悟。这是无知人们的忏悔书。

    生8:先驱者象征新的思想、真理和新的事物。真理开始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人们认

识、接受真理需要一个过程。真理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但终究是光明的。

    生9:先驱者——新世界的探索者、新思想的传播者,他既是一个英雄人物,也是一个悲

剧人物。人类追求真理的力量是不可阻挡的,探索真理的先驱者是可敬的。

    生10:守旧老人是一群人,一群反面人物。他们是法律和秩序的象征,也是威严和残酷

的象征。他们是旧世界的统治者,是旧思想的维护者。在生死关头,他们也反抗了,最后不

得不让车夫带他们离开无知山谷。一切旧的秩序、规矩、习惯、信仰、法律烟消云散。

    生11:勇敢终于战胜胆怯,进取终于战胜封闭,智慧终于战胜愚昧,一切新的进步的事

物,最终要登上历史的舞台,以胜利而告斗争的结束!生活就这样继续,历史就这样推进。

    生12:是的,千百年来,真理与无知的较量从未停止过,每一次的进步都有生命与血的

代价,而每个时代都有甘愿为真理英勇献身的人。

    生13:真理最初在少数人手里,如果像无知山谷那样,对先驱者不但不予保护鼓励支持,

反而倒行逆施,只能造成先驱者的悲剧,也造成无知者自身的困境,造成真理发展道路上的

曲折。真理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传统观念不是神圣的,对于新的思想,必须采取宽容政策,

容许其发展,让实践来检验。只有这样,真理才能顺利发展,社会才能迅速发展。要使真理

的发展畅通无阻,就要保证思想自由,就要采取宽容的政策。

    师:同学们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对寓言主题的理解,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的确都讲得非常好!那么,现在,谁能用最简洁的语言给我们综合一下同学们的意见,概括

出本文的核心思想?好,你来说说看。

    生14:这篇序言以寓言故事的形式形象地说明了《宽容》一书的精髓,这就是:提倡思

想自由,提倡宽容,反对迫害先驱者,反对以愚昧无知、顽固凶残的态度扼杀真理,这也是

作者给我们的深刻启迪。

    第三步骤:评价归纳

    师:不错!人类需要思想自由,需要宽容。只有如此,人类才能够发展和进步!那么,

同学们学了这篇文章,能不能谈谈你们对“宽容”的理解呢?

    生15:宽容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精神。宽容不仅需要“海量”,更是一种修养促成的

智慧。事实上只有那些胸襟开阔的人才会自然而然地运用宽容。

    生16:宽容是一种美丽。

    生17:宽容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歌,它给宽容的发出者也带来好心情。也许它的效应不在

眼下却在将来,不管怎样都是美好的。

    生18:所有的人,所有的民族都需要对一切保持自由宽容的心态。

    生19:我想汪国真的小诗《宽容与刻薄》就很能说明宽容的要义,我把这首诗读给你们

听一下。

    师:很好!

    生19:宽容与刻薄相比,我选择宽容。因为宽容失去的只是过去,刻薄失去的却是将来。

/一个不懂宽容的人,将失去别人的尊重,一个一味地宽容的人,将失去自己的尊严。 /对待

别人的宽容,我们应该知道自惭;我们宽容地对待别人,应该知道自律。/宽容者让别人愉悦,

自己也快乐;刻薄者让别人痛苦,自己也难受。/如果别人已不宽容,就不要去使劲儿乞求宽

容,乞求得来的宽容,从来不是真正的宽容。/如果你还要想宽容别人,就不要等到别人来乞

求,记住一句老话:给永远比要令人愉快。

    师:这位同学能用汪国真的诗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这说明他善于广泛阅读,而且

善于吸收和积累,好样的!大家都应向他学习。现在请同学们举出历史上或自己身边有关坚

守真理与宽容的例子,好吗?

    生20:意大利著名科学家、思想家乔尔丹诺·布鲁诺生活在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统

治的时代,他进一步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并极力坚持科学真理、捍卫真理而被判处

极刑,烧死在罗马广场。

    生21:达尔文的进化论遭到世人嘲笑;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遭到反对;马克思主义学说

及革命活动遭到各国政府嫉恨,许多历史事实都可以从这个故事中找到影子。

    生22:中国人深受愚昧和专制的折磨,如“文革”十年浩劫,从反面证明人类需要宽容,

需要思想自由。

    生23:我以前看到这样一则故事:古时候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老,在寺院的高墙边发现了

一把椅子,他知道有人借此越墙到寺外,便搬走了椅子,自己坐在那里等候。午夜,外出的

小和尚爬上墙,再跳到“椅子”上,落地后小和尚定睛一看,才知道椅子变成了长老,他原

来是跳在长老身上。小和尚仓皇离去,这以后一段日子他惶恐地等候着长老的发落。但长老

没提及这件“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小和尚从长老的宽容中获得启示,他收住了心再没

有去翻墙,通过刻苦的修炼,成了寺院里的佼佼者。

    生24:我也看过类似的报道:有位老师发现一位学生上课时,时常低着头画什么。有一

天他走过去拿起学生的画,发现画中的人物正是龇牙咧嘴的自己。老师没有发火,只是笑笑,

要学生课后再加工,画得更神似一些。自此以后那位学生上课时再没有画画,各门课学得不

错,再后来他成为颇有造诣的漫画家。

    师:同学们讲得都很切题生动,特别是后两位同学讲的故事对我们很有启发性,小和尚

和那位学生后来能有所作为,与当初长老、老师的宽容不无关系,可以说是宽容唤起了他们

的潜意识,影响了他们的人生。看来我们都有必要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学会宽容。同学们,

与其说我们今天在“探究宽容”,倒不如说我们是在“探究人生”!

    第四步骤:训练迁移

    师:请同学们尝试把汪国真的小诗《宽容与刻薄》改写成一篇微型小说,字数不限。

      附学生习作:

                                   宽容与刻薄

                                     王连丁

    宽容别人,是善待自己。我们可以把宽容看成给予,把刻薄看成索取。一个只求索取、

不事给予的人,难道他会得到别人的谅解或回报吗?正如汪国真所说:“宽容者让别人愉悦,

自己也快乐;刻薄让别人痛苦,自己也难受。”

    因为一时冲动而打架,他流泪了,流下愧疚万千的泪。

    他被“请”进了学生科。他的内心如同翻滚着的惊涛骇浪。回想起刚才那一幕,他自责

自己为什么会如此的不理智。他坐在沙发上,弯下腰,低下头,双手掩住脸面。他觉得这样

会好过些。

    “你叫什么名字?”学生科李科长问。

    “张劲勇。”

    “为什么打起来的?”

    他目光呆滞,愣了好一会才嗫嚅道:

    “早上第二节英语课,我觉得有点凉,于是把后门窗和风扇都关了。前桌的李国英又把

门和风扇都开了。我骂了他一句,他又还口,你一言我一语,就这样动起手来。”

    “谁先动手?”

    “我。我从桌位站起来,他也站起来。我二话不说就挥了一拳过去……这全是我的错。

我……”

    李国英在全班同学面前挨了揍,觉得自己丢了面子,受了莫大的委屈,扬言道:“如果

学校不好好处理这件事,我就叫人来解决。”言外之意不言而喻。说完就恨恨地走出课室。

    李刚一出去,张就幡然悔悟,他意识到自己太冲动、太鲁莽——不是因为受了恫吓,心

里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惭愧。“不行,”他想,“我得向他道歉!”他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出

课室,撇开了班主任,撇开了全班同学,撇开了这几乎令他窒息的空气,去找他要找的人,

说他要说的话。在校园兜了几圈,他都见不到李的踪影。他彷徨,他不知所措,他心里总是

疙疙瘩瘩的。一种犯罪感直袭心田,比呼吸那几乎令他窒息的空气更难受。后来,他被班主

任找到,带进了学生科。

    李也被班主任领进学生科。

    “李国英,对不起,真的很对不起!”他的声音开始嘶哑,“这件事由始至终都是我的

错。”他终于情不自禁,流下象征男子汉大丈夫的眼泪。他上一次流泪是在小学的时候被群

殴,而今,同样因为同学间的矛盾,所不同的是因为自怨自艾和自咎。——他无遐想这些。

“对,你说得对,课室不是我一个人的,我不能因为自己觉得冷就不顾别人,都怪我自私。

我很后悔自己太冲动。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心甘情愿被你打回一拳……真的很对不起你…

…”

    他的泪出乎心,发乎情;他的话也是出自肺腑。就连他自己也奇怪自己为什么会有如此

之大的感情变化。

    人是感情动物。李受了感动,温和地说:“事情也过去了,算了吧。”

    乍一听,泪水从张的眼里涌了出来……

    不难想像,如果没有张的觉悟和李的宽容,事情的发展将会很糟。张和李可以说不打不

相识,那次以后,他们成为好朋友。同学间的关系有时就是这样,今天“切磋”了“武艺”,

明天就有可能勾肩搭背的。

    就在张首先动手打李的时候,李的一位名叫帆的好友,“自告奋勇”站起来对抗张的进

攻。其实,帆之所以这样,不仅因为“义气”,更因为上学期他和张曾发生过小小的矛盾。

事情虽然过去,但帆一直记在心里。帆的为人比较记仇、刻薄,而且倚恃校外有点关系,所

以对这件早已解决了的事情耿耿于怀。一直寻找“教训”张的机会。

    一天放学,帆自作主张,叫社会青年“教训”张。帆想着事后再告诉李,给他个惊喜。

但他却没有想到李已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他更没有想到的是,他这次碰上了巡逻警察,落

入法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帆被依法判处三年有期徒刑……

    帆出狱那天,张和李都来接他。张看着他露出象征友谊的微笑,说:“你还是我们的同

学,”张忽然刹往了即将出口的下一句话——“即使照毕业相那天你不在”。帆既惭愧又感

动,心里只有一句说不出的话:“原来宽容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作者单位:江西兴国一中 342400)

《<宽容>序言》课堂实录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aoxueshilu/35484.html

  • 方仁工|方仁工作文教学课堂实录(三)

    ◆上海/何俊萍整理辩证统一...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生命]《生命,生命》课堂实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播放贝多芬的《生命交响曲》并朗诵汪国真的诗作《生命,生命》 意志倒下的时候 生命也就不再屹立 歪歪斜斜的身影 又怎耐得...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李镇西《致女儿的信》课堂实录_李镇西《冬天》课堂实录

    2003年4月15日,我应邀到郑州铁路二中讲学,作完报告,校长突然给我提出一个请求,希望我能够为他们学校的老师上一堂语文课。这可把我难住了,因为我毫无准备,连教材都没有带。但校长的热情真让我不忍拒绝。于是,我对校长说:“这样吧,我从我的笔记本电脑中选一篇课本外的文章来上,好吗?” 打开电脑,我选中了...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五柳先生传》教学实录

    执教:洛城中学 赵磊 点评:山东省寿光市教研室刘湘玉、首都师大文学院刘占泉 (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很多的文言文,下面,我说一段文字,请想一想:以前在哪一篇文章中见到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第一课时]《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

    一、激情导入 :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根钓鱼杆,同学们钓过鱼吗?(大声说:钓过。)能告诉老师钓鱼有哪些技巧吗? 生1:钓鱼要有耐心。 生2:钓鱼要把握好时机。 生3:钓鱼要选择合适的鱼饵。 师:老师没大家这么有经验,但老师知道一句话“钓钩上悬挂的必然是鱼吃的饵”。今天我们将一同跟随丹麦童话大...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陋室铭》课堂实录观后感]《陋室铭》课堂实录

    泰兴市常周中学 教学目标 : 1、知识:继续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 2、技能: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不断增强个人的魅力。 4、态度:用不同时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的评价古人。 设计理念:张扬师生个性...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斑羚飞渡》教学实录

    师:在上课之初,老师想为同学们讲一个故事。(点击鼠标,flash显示画面,音乐响起。)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蚂蚁家族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迁徙。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大大小小的蚂蚁迅速地结成一个球体。为了那一线生的希望,它们冲向了火海。伴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最外层的蚂蚁被火吞噬了,烧焦了。然而,这蕴含...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上个学期,我们背过很多诗词,现在请大家回忆,在我们背过的诗词中,有哪些是描写月亮或月光的? 生1:“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这是谁的诗? 生众:李白的《静夜思》。 生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 愁眠” 师:这又是谁的诗...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第一次真好教学设计_第一次真好教学实录

    《第一次真好》课堂实录师生相互问好。按常规学生站着大声读今日名言(名言由学生自己写,可以是自己的话,也可以是名人的话,因为本班学生普遍说话声音很小,故学魏书生此法,发现还真有用)。然后学生上台讲成语故事。从学生人生的第一次导入 新课,由于没有预习,学生先自读课文,解决三个字词:姊 低回 具体而微,...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成长的烦恼综合性活动]《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课堂实录

    成长的烦恼师激趣导入 :聪明的同学们一下就会明白,下节体育课我要兑现诺言,带大家去爬山。谁想去请举手。学生们纷纷举手师:不过我有一个条件:我只带我的知心朋友上山去倾诉一下我的心事,我的心事太多了,唉!少年不识愁滋味,你们多好呀,整天无忧无虑的。怎么,我说的不对吗?难道你们也有烦恼吗?生齐:有师:哦...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