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对比初中美术教案_色彩的对比构成(高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2015-06-2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中美术教案】

色彩的对比构成

高三美术科 一、教学分析:教学对象:高三美术生课型: 绘画知识课    教法:尝试教学法、讲授法教具准备:各类色彩卡片及水彩色、绘图纸、铅笔、毛笔、水彩色、调色盘。学具准备:绘图纸、铅笔、毛笔、水彩色、调色盘。教学目的:通过对色彩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较丰富的色彩语汇及最基本的调色方法,扩展并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了解色彩的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色彩对比,面积对比,冷暖对比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难点:用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色彩对比,面积对比,冷暖对比进行调色练习。二、教学过程:(一)导入:色彩对比: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放在一起时,由于相互影响的作用而显示出差别的现象。(二)   讲授新课:<1>明度对比明度对比:就是将不同明度的两色或多色并列在一起,明的更明,暗的更暗的现象.明度调子:在以黑,白,灰系列的9个明度阶梯为基本标准可进行明度对比强弱的划分.如图所示,色彩间明度差别的大小决定着明度对比的强弱.3个 阶梯以内的对比为明度的弱对比,由于这种对比在明度轴上距离比较近,又称”短调对比”;5个阶梯以外的对比称为明度强对比,又称为”长调对比”;3个阶梯以外,5个阶梯以内的对比称为明度的中对比,又称”中调对比”在明度对比中,如果其面积最大,作用也最强的色彩属于高调色,色的对比属于长调,那么整组对比就称为”高长调”;以此类推,大体可划分为10种明度调子:高长调,高中调,高短调;中长调,中中调,中短调;低长调,低中调,低短调,最长调。 学生尝试练习1:作一张高长调的小色稿练习,大小为10×10cm。  <2>色相对比即是将色相环上的任意两种颜色或多种颜色并置在一起,因为它们的差别而发生的色彩的对比现象,称为色相对比.色相对比的强弱取决于色相在色环上的位置.从色相环上看,任何一种颜色都可以以自我为主,组成同类色,类似色,邻近色,对比色,和互补色相的对比关系.各种色相对比都有自身的画面效果和特征。同类色相对比:是色相中最弱的对比,这种色相对比由于太共性而稍觉区乏个性,所以画面表现出视觉感弱,形象模糊,色调和谐的特点.类似色相对比:此对比的特点是关系和谐,雅致,比同类色对比丰富.临近色相对比:这种对比的基调刺激适中,色调鲜明,情感突出,整体感强.对比色相对比:此对比属于色相中的中强度对比.特点是效果强烈,鲜明,让人兴奋.互补色相对比:是色相对比中最强的对比,是色相对比的归宿.它比对比色相对比更完整,更充实,更富有刺激性.画面显得饱满,活跃,生动.<3>纯度对比纯度对比是将不同纯度的颜色并立在一起,由于纯度的差别而形成的鲜的更鲜,浊的更浊的色彩对比现象,称之为纯度对比.纯度对比的特点是增强用色的鲜艳感.纯度对比越强,鲜色一方色相就越鲜明,从而也就增强了配色一方的艳丽,活泼,注目及感情倾向.注意的是:纯度对比弱时应避免出现粉,灰,脏,闷,单调的现象. 学生尝试练习2:作一张纯度对比的小色稿练习,大小为10×10cm。 教师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实例分析,通过直观感受使学生加深认识和理解。12

<4>冷暖对比因色彩感觉的泠暖差别而形成的对比为泠暖对比.以孟塞尔色相环划分的泠暖色图例:

暖极    冷极

  在色彩冷暖对比中,首先找出最暖色----橙色,定为暖极.再找出最冷色—蓝定为冷极.橙与蓝正好为一对互补色.根据孟塞而色相环将十个主要色相由暖极橙到冷极。蓝划分为六个冷暖区,橙色为暖极是最暖色,红,黄色是暖色,红紫,黄绿是中性微暖色,紫,绿 是中性微冷色,蓝绿,蓝紫 是冷色,蓝为冷级是最冷色。

以冷暖对比为主构成的色调,作用于人的心理感觉为:冷色基调给人感觉寒冷,清爽,空气感.暖.色基调给人感觉热烈,热情,刺激,有力量,喜庆等。<5>面积对比面积对比是指两个或更多色块的相对色域.这是一种多与少,大与小的对比。 学生尝试练习3:作一张纯度对比的小色稿练习,大小  为10×10cm。(四)学生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提出作业 要求,屏幕展示出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色彩对比,面积对比,冷暖对比。这个练习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调配能力。在后阶段抽出几张较典型的,不同水平的学生作品以便课堂小结时评讲。(五)课堂小结:将完成情况较好的几幅作业 放在实物平台上进行现场点评,并由作者讲述自己的作图技巧和体会。最后,由教师将本课内容作简单回顾。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zhongmeishujiaoan/30877.html

  • 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教案_: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

    美术教案-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第02课 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一、课时结构:1课时二、教学目的:本课是有关美术欣赏基础知识教学的第2课,是关于美术作品创作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问题.即艺术形象问题的基本知识的教学。本课的教学目的应该是: 1.使学生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含义和一般特征, 2.使学...

    发布于:2015-06-23

    详细阅读
  • 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特点|:中国古代人物画

    美术教案-中国古代人物画一. 教学目标1.借助现代教育媒体,从“审美教育”、“理论知识掌握”、“欣赏能力提高”几方面制定教学目标,制作教学课件,努力使视、听、练有机地组成一个既能传授知识提高美术欣赏水平,又能获取审美感受得到情感陶冶的动态功能系统。2.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内涵,分析欣赏中国古...

    发布于:2015-06-23

    详细阅读
  •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教案]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教学设计

    第13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熟悉文艺复兴时期文化巨匠的主要成就及艺术风格,记忆人文主义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名称,理解人文主义思潮的内涵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 认识人文主义思潮与社会历史背景之间的联系。 提高透过文学美术作品这类特殊的历史视角分析归纳历...

    发布于:2015-06-23

    详细阅读
  • 【色彩的明度评课】第八课色彩的明度对比

    第八课 色彩的明度对比一、 教学目标:1、学习色彩的明度对比知识,加深对色彩要素的理解。2、掌握色彩的明度的处理方法,并能在绘画中运用,提高学生用色的造型的能力和技巧。3、掌握色彩的明度对比知识,培养审美情操,激发学生运用丰富的色彩去创造艺术美和表现生活美。二、...

    发布于:2015-06-23

    详细阅读
  • [静物石膏体素描图片]写实素描-----静物、石膏体几何写生课讲义

    一 概述 (一)素描的基本概念: 在绘画艺术中素描是指一切所有的单色绘画。基本分为线素描和光影素描 ,线造型素描 是中国绘画的主要特征,西方绘画也很讲究线的运用,但其特点和中国绘画有很大的区别,首先是由于使用的工具不同,所以目的取向易不同,有硬笔和软笔的区别。线素描着重表现形体的形状和结构,光影素描...

    发布于:2015-06-23

    详细阅读
  • 中国象棋|:中 国 民 间 美 术

    美术教案-中 国 民 间 美 术中 国 民 间 美 术[教材分析]本节课有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民间美术主要种类介绍三部分构成。罗列了年画、刺绣、风筝 、玩具、剪纸等民间美术。[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民间美术,使学生了解什麽是民间美术和它的特点,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增加只市和民族自豪...

    发布于:2015-06-23

    详细阅读
  • 【中国漆器玉器及织绣艺术鉴赏教案】:中国古代玉器.漆器.织绣工艺

    美术教案-中国古代玉器 漆器 织绣工艺 第四讲 中国古代玉器、漆器、织绣工艺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织绣、玉器和漆器的基本知识、工艺特点。培养学生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 1 感受各类工艺美术品的外在形式美...

    发布于:2015-06-23

    详细阅读
  •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教案|: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美术教案-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课题: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授课教师:孙 莹年级:高二学年时间:九月课型:欣赏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明确艺术形象的基本特征。 能力目标:使学生知道美术作品中的形象有哪些特点。德育目标:使学生懂得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怎样塑造的,为什么需要塑造...

    发布于:2015-06-23

    详细阅读
  • [瓷器教学设计]瓷器教学设计

    瓷器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中国的瓷器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国在世界制瓷领域中高超的工艺制造水平。2、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制瓷工艺、造型、装饰及各地不同窑场产品的艺术特征,学会欣赏陶瓷艺术。3、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瓷器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之一,是劳动人民...

    发布于:2015-06-23

    详细阅读
  • [《光色心情》教案]《光色心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丰富的色彩感受活动,激发通感体验,并理解色彩心理属性具有共同性与个体性特征,在色彩运用的实践体验中进一步深化色彩表现的色调知识,建构形象生动的色彩观。学会有目的地选择和运用色彩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从中品味绘画色彩语言丰富的情感内涵。能够结合生活中的色彩...

    发布于:2015-06-2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