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民族共命运木刻与漫画教案]《与民族共命运——木刻与漫画》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教案 2015-06-2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中美术教案】

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国美术鉴赏中继中国油画后的一课,木刻和漫画是有别于传统绘画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都有悠久的传统渊源。在中国革命战争年代都是极具战斗力的精神武器,它的发展和壮大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对木刻与漫画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的多元艺术作品,更可以使学生认识美术在民族战争中发挥的社会作用,体会艺术家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木刻与漫画两个既有传统渊源又是新兴的美术门类的特点和发展脉络。
  2、能力目标:通过欣赏木刻作品,体悟其独特的艺术美感,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启发学生认识美术的社会作用。
  3、情感目标: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文艺家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木刻(版画的一种)和漫画的多种形式、特点和不同的社会功能。
教学难点:分析木刻、漫画这些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特殊意义。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关键:利用多媒体,图片等资料,结合联系其他有关内容分析研究,归纳总结。
  教学设计
  主要分为三部分来讲解:
  第一部分:认识木刻及它的形式、特点和艺术表现力。了解木刻在革命战争时期体现的社会功能和艺术功能。欣赏木刻作品的多种形式,体会木刻丰富的表现形式。
  第二部分:了解漫画的由来及特点,以及在发展中对中国革命发挥的战斗作用。
  第三部分:总结前两部分的主线-与民主共命运,并将这一主线升华拓展。
  教学分析:以“与民主共命运”的影片、实例图片为线索,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启发引导,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具:多媒体课件,录象资料,木刻、漫画作品、版画用具。
  一、组织教学:(常规)
  二、导入新课:
  播放抗战宣传影片,渲染气氛,使学生进入主题意境,导出课题。(情景创设法)
  让学生展开热烈讨论。(讨论法)
  教师总结:木刻与漫画,看似多元的作品,都由一条线索穿起来,这就是“与民族共命运”。在民族存亡关头,中国艺术家们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强烈的视觉震撼力,感染着人们,为广大群众传递了精神食粮。使学生感受到在民族危亡时刻艺术家的爱国热情和艺术作品体现的社会功能。由此切入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木刻:(讲述法、欣赏法、自主探究法、对比欣赏法、启发引导法)
  1、木刻:木刻属于版画的一种。绘画作品经由木版刻制,而后在纸上拓印完成的画种。(版画是通过绘图、制版、印刷而完成的绘画作品,复制是其重要特点。)
  2、木刻种类:利用木材纵断面刻制的,称木面木刻。
  利用木材横断面刻制的,称木口木刻。
  以单块木版刻制的称黑白木刻。
  以多块木版刻制后套色印刷的称的称套色木刻。
  3、木刻的工具:木版、刻刀、三夹板、油墨、宣纸
  4、木刻知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a.木刻的起源和发展:中国是版画的发源地。早在公元7世纪我国隋唐时代发明雕版印刷术后,随着雕版佛经书籍的大量印刷也就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木版画。宋代以后,不断有新的发展。到明清时期,文学作品插图达到很高成就。
  b.中国古代传统木刻分类:随印刷术兴起发展起来的书籍插图类作品。属于复制木刻。
  (佛经《金刚般若波罗密经》)
  民间木板年画,属于复制木刻。在民间影响深远。123
  (杨柳青、桃花坞等重要生产中心)
  特点:由画师起稿后,由刻工复制,属于复制木刻。
  c.新木刻运动:中国的新兴木刻是在引进欧洲创作木刻(兴起于19世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分为两个时期:初创时期为了介绍东欧和北欧的文艺,输入外国的版画,鲁迅于1929年与柔石等组织了朝花社,通过该社所输入的许多外国版画受到进步美术青年的欢迎。成长壮大时期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及以后的解放区,新木刻运动创造出辉煌的成绩。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新木刻运动在国统区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特点:不模仿,不复制,刻者自己以刀代笔,以木代纸或布,由创作者自绘、自刻、自印,刻制、印刷过程也是使画面效果丰富、完善的过程。
  d.比较总结:古代复制木刻与后来新兴的创作木刻作品,讨论两者在制作过程和表现手法上的异同。(表格)
  e.提问:中国的艺术表现形式很多,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倡导木刻运动?
  当时的社会背景与木刻本身的艺术特点有何联系?
  8、作品赏析:了解木刻的艺术语言,体会木刻的艺术美感和社会功能。
  a.赏析:《到前线去》胡一川《怒吼吧,中国》李桦
  b.比较体会:德国著名女版画家珂勒惠支的“素描自画像”和木刻《自画像》学生讨论:刀在木板上留下的痕迹与笔在纸上的痕迹的不同的艺术感觉?(通过比较木刻作品与绘画作品,体会木刻独特的艺术语言形式)
  c.对比欣赏:《饮》和《运草》两幅作品
  提问:感受两幅版画的不同艺术风格?
  《饮》:刀法细腻,表现了黑白灰的层次。
  《运草》:刀法简洁,黑白对比强,视觉冲击力强。
  d.对比欣赏:《流民图》、《奔马》、《人民英雄纪念碑》、《放下你的鞭子》《巩固团结,抗战到底》、《到前线去》、《怒吼吧,中国》等表现旧社会人民生活及战斗场面的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
  讨论:木刻独特的表现力在旧社会发展中有何现实意义?
  总结:创作便利,便于复制、传播。
  e.近代木刻作品欣赏:《蒲公英》水印木刻、《大江东去》黑白木刻、《北方九月》套色木刻等作品,体会木刻的丰富表现力。
  (二)漫画:(讲述法、欣赏法、自主探究法、对比欣赏法、启发引导法)
  1、漫画:a、漫画的由来
  b、漫画名字的由来与解析
  2、中国漫画的发展: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漫画是最活跃并取得显著成绩的画种之一,可划分七个阶段:(欣赏不同时期的漫画作品,简要介绍)
  (1)清末民初(2)五·四时期(3)20世纪20年代(4)20世纪30年代
  (5)抗日战争时期(6)解放战争时期(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3、漫画特点:(师生共同总结)
  ①在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兴起和发展的中国漫画,贯穿着一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斗主线。社会主义时期的漫画继承发扬了漫画的战斗传统,并在反映人民内部矛盾、歌颂新人新事和适应群众多方面的审美要求上,进行了新的开拓。②中国漫画有着广泛的群众性。中国漫画队伍是由漫画家和广大业余漫画作者组成的强大队伍,不少漫画家正是在创作实践中从业余转变为专业的。③漫画与新闻事业的关系密切。漫画的主要阵地是报纸和刊物,这是由漫画特殊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④中国漫画的形式风格是多种多样的。既有简笔-写意的,也有工笔线描的;既有追求大块黑白处理的,也有民间装饰情调的;既有单幅画和组画,也有长篇连续巨著;还有漫画速写、布画漫画、墙头漫画、照片剪贴、漫雕等等。⑤漫画家们在创作实践中,既学习和借鉴外国漫画,也学习和借鉴中国的民族民间艺术传统。越到后来,越更加有意识地追求漫画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在漫画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123
  三、小结--与民族共命运:(师生互动)
  1.“与民族共命运”──木刻与漫画,都在民族的存亡与发展中发挥了推进社会变革的作用,使艺术服务于革命、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这也是木刻与漫画的艺术功能。
  2.木刻与漫画除了社会功能之外的审美功能,也是作为评判作品艺术水准的重要条件,思想性与艺术性并重。树立艺术与社会相结合,艺术作品要发扬推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精神。从审美与思想两方面进行评价。
  3.引导学生树立“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唯物主义艺术观,帮助学生从优秀艺术作品的赏析中,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艺术观。
  拓展:同学们课后可以通过互联网和书籍了解木刻和漫画的更多知识和信息。自己找出几幅能反映和谐社会里你身边的事的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作品。如:文明礼貌、敬老爱幼、绿色环保、积极生活等。
  反思:本课介绍了两种艺术形式--木刻与漫画,并通过“与民族共命运”这一主线连在一起。木刻部分为重点讲解,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共同探究学习漫画这部分知识,并将“与民族共命运”这一主线延伸下来,并总结升华。基本上完成了这一预期目标。
  四、思考题:木刻、漫画创作在中国的抗日斗争和民主运动中曾经起过什么作用?
  五、练习题:选择几幅你喜欢的木刻、漫画作品,了解其作者、创作年代,试对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进行分析。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zhongmeishujiaoan/30907.html

  • 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教案_: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

    美术教案-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第02课 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一、课时结构:1课时二、教学目的:本课是有关美术欣赏基础知识教学的第2课,是关于美术作品创作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问题.即艺术形象问题的基本知识的教学。本课的教学目的应该是: 1.使学生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含义和一般特征, 2.使学...

    发布于:2015-06-23

    详细阅读
  • 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特点|:中国古代人物画

    美术教案-中国古代人物画一. 教学目标1.借助现代教育媒体,从“审美教育”、“理论知识掌握”、“欣赏能力提高”几方面制定教学目标,制作教学课件,努力使视、听、练有机地组成一个既能传授知识提高美术欣赏水平,又能获取审美感受得到情感陶冶的动态功能系统。2.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内涵,分析欣赏中国古...

    发布于:2015-06-23

    详细阅读
  •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教案]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教学设计

    第13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熟悉文艺复兴时期文化巨匠的主要成就及艺术风格,记忆人文主义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名称,理解人文主义思潮的内涵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 认识人文主义思潮与社会历史背景之间的联系。 提高透过文学美术作品这类特殊的历史视角分析归纳历...

    发布于:2015-06-23

    详细阅读
  • 【色彩的明度评课】第八课色彩的明度对比

    第八课 色彩的明度对比一、 教学目标:1、学习色彩的明度对比知识,加深对色彩要素的理解。2、掌握色彩的明度的处理方法,并能在绘画中运用,提高学生用色的造型的能力和技巧。3、掌握色彩的明度对比知识,培养审美情操,激发学生运用丰富的色彩去创造艺术美和表现生活美。二、...

    发布于:2015-06-23

    详细阅读
  • [静物石膏体素描图片]写实素描-----静物、石膏体几何写生课讲义

    一 概述 (一)素描的基本概念: 在绘画艺术中素描是指一切所有的单色绘画。基本分为线素描和光影素描 ,线造型素描 是中国绘画的主要特征,西方绘画也很讲究线的运用,但其特点和中国绘画有很大的区别,首先是由于使用的工具不同,所以目的取向易不同,有硬笔和软笔的区别。线素描着重表现形体的形状和结构,光影素描...

    发布于:2015-06-23

    详细阅读
  • 中国象棋|:中 国 民 间 美 术

    美术教案-中 国 民 间 美 术中 国 民 间 美 术[教材分析]本节课有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民间美术主要种类介绍三部分构成。罗列了年画、刺绣、风筝 、玩具、剪纸等民间美术。[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民间美术,使学生了解什麽是民间美术和它的特点,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增加只市和民族自豪...

    发布于:2015-06-23

    详细阅读
  • 【中国漆器玉器及织绣艺术鉴赏教案】:中国古代玉器.漆器.织绣工艺

    美术教案-中国古代玉器 漆器 织绣工艺 第四讲 中国古代玉器、漆器、织绣工艺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织绣、玉器和漆器的基本知识、工艺特点。培养学生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 1 感受各类工艺美术品的外在形式美...

    发布于:2015-06-23

    详细阅读
  •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教案|: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美术教案-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课题: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授课教师:孙 莹年级:高二学年时间:九月课型:欣赏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明确艺术形象的基本特征。 能力目标:使学生知道美术作品中的形象有哪些特点。德育目标:使学生懂得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怎样塑造的,为什么需要塑造...

    发布于:2015-06-23

    详细阅读
  • [瓷器教学设计]瓷器教学设计

    瓷器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中国的瓷器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国在世界制瓷领域中高超的工艺制造水平。2、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制瓷工艺、造型、装饰及各地不同窑场产品的艺术特征,学会欣赏陶瓷艺术。3、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瓷器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之一,是劳动人民...

    发布于:2015-06-23

    详细阅读
  • [《光色心情》教案]《光色心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丰富的色彩感受活动,激发通感体验,并理解色彩心理属性具有共同性与个体性特征,在色彩运用的实践体验中进一步深化色彩表现的色调知识,建构形象生动的色彩观。学会有目的地选择和运用色彩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从中品味绘画色彩语言丰富的情感内涵。能够结合生活中的色彩...

    发布于:2015-06-2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