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案

高一语文教案 2015-05-2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语文教案】

第一部分:温故知新

  1、揣摩语言总的方法是联系语境。因为语境时时处处干涉语言表达。语境,是运用语言的环境,包括外部语境(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人际关系等)和内部语境(如文章中心、上下文等)。《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外部语境是什么?语境决定的本文语言特点是什么?

  答:

  2、下面的加线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悼(dào)念   空(kōng)白  肤(fú)浅   豁(huò)然开朗

   b、嫉(jí)恨    意识(shí)   驱逐(zhú)  卓(zhuó)有成效

   c、诽(fěi)谤   诅咒(zhòu)   立即(jí)   忠(zhōng)心爱戴

   d、闭塞(sè)    估量(liàng)  勒(lè)令   纷繁芜(wǔ)杂

  3、按要求完成语法练习。

  (1)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①指出这个句子的主语和宾语中心语。

  ②“欧美”是“战斗着的”的定语,还是“战斗着的无产阶级”的定语?

  (2)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

  ①指出句子的主语和状语。

  ②指出“为”的宾语。

  ③指出全句宾语的中心语。

  4、阅读全文,找出提示全文论述中心的语句是()

   a、当代最伟大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b、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c、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指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该是很够了。

d、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第二部分:课文研读

  1、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1)指出这段话的修辞手法,概括这段话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句中破折号的作用,解释背离事实的一项是()

   a、破折号起停顿作用,表示恩格斯不想说出马克思逝世的消息但又不得不说的矛盾。

   b、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解释,说明“睡着了”的意思是“永远地睡着了”——死亡。

   c、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强烈的转折,表达恩格斯由于没有料到马克思的逝世这样突然,而在思想感情上发生剧变,产生的了极大的悲痛。

   d、破折号在这里既有解释的作用,也表示语气上的短暂停顿。正是这一停顿,突出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的表达。

  2、阅读课文第三节(课文略),完成下列各题。

  (1)这是个单句,这句话的主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马克思这一发现和达尔文的发现类比,目的在于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后的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几项是( )

   a、都是解释这一规律的,属于宾语部分。 

   b、“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是插入部分,对上文“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作补充说明。

   c、冒号后的文字与“简单事实”构成复指短语,对马克思这一伟大发现作了科学的、精辟的阐述。 12

   d、分号处可标第一层,连词“所以”是与下文“从而”相呼应的。

  (4)冒号以后的内容包含了三层意思:

  ①____________________(限6个字)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10个字)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28个字)

  3、阅读课文第六段,回答问题。

   (1)“这样”指代的是( )

     a、第五段所写的内容。

     b、上文所写的内容。

     c、第三、四、五段所论述的马克思深广的理论研究和伟大的理论创造

     d、上文所论述的马克思的“两个发现”。

   (2)第一、第二句话在全段中起的作用是()

     a、总括上文 b、领起下文 c、转折 d、承上启下

   (3)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

     a、论述马克思注重理论科学的新发现及其对社会、历史发展的革命影响。

     b、介绍马克思从事历史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从而提示马克思的革命家本色。

     c、概述马克思密切注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以及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

     d、赞颂马克思对各种科学新发现都有浓厚的兴趣,体现了他科学家和革命家二者兼而有之的特色。

  4、阅读课文第七段,回答问题。

  (1)联系上下文,分析“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中的“首先是”与( )相呼应。

   a、下文中的“正因为这样” b、下文中的“就是”

   c、上文中的“远不是”   d、上文中的“就是这样”

  (2)概述文中从哪几个方面论述“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的。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一说你对下列句中加线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含义的理解。

  ①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而他进行斗争的热烈、顽强和卓有成效,是很少见的。

②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第三部分:你说我评

1、结合课文,谈谈你对马克思一生不朽贡献的看法

有人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共产主义学说过时了,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第二部分:课文研读

1、(1)运用讳饰的修辞手法;点明马克思的逝世,表达了作者悲痛与崇敬的心情。(2)c

2、(1)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2)马克思这一发现的伟大的历史意义

  (3)d e

  (4)①物质决定精神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③必须由经济基础解释上层建筑,而不是由上层建筑来解释经济基础。

3、(1)a或c(只要解释合理都可以)(2)d (3)b

4、(1)c (2)①最早的编辑报纸的工作 ②在欧洲各组织中的工作 ③创立国际工人协会

5、①生命要素:活着就要斗争。 热烈:写斗争的高度热情。 顽强:写斗争的坚强意志。卓有成效:写斗争的成绩卓著,斗争是马克思的毕生的使命。

  ②既是悼念,更是表达了一种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赞颂之情:在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整个历史过程中,将始终以他为榜样,将始终需要他的指导——马克思将与整个无产阶级事业共存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yuwenjiaoan/29894.html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一个文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多向度、多层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个文本,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在具体的讲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向度,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选取从“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上切入,因为它既是该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又能将文本主要的内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卡拉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3)理解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小狗包弟》ppt】《小狗包弟》必修一

    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 朱学明...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

    《诗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长相思教学实录一等奖]长相思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荷塘月色教唱】荷塘月色第二教时

    第二教时一、检查背诵二、赏析课文1、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描写...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及答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2. 探究林黛玉、 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方法点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史记选读后感]《史记选读》

    成语、常用短语积累一、成语《太史公自序》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出处:“...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现代诗歌三首|外国诗歌三首

    致 大 海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教学难点 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品味形象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