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学案答案|高一语文南朝诗两首学案

高一语文教案 2015-05-1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语文教案】

19.南朝诗两首
◎课前自主
【走进作者】
谢灵运(385-433),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世居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县)。东晋大士族宰相谢玄之孙。谢玄死后,谢灵运只有十八岁就袭爵康乐公,因称谢康乐。四二○年宋高祖刘裕代晋后,谢灵运降公爵为侯,先后出任永嘉太守及临川内史等职。他「自谓才能宜参权要」,但却不被重用,所以对刘宋王朝心怀不满。谢灵运为人奢豪放纵,一向寄情山水,不恤政事,游娱宴集,夜以继日。元嘉十年因谋反获罪被杀。
  谢灵运是晋、宋之际的著名山水诗人。他善于用富艳精工的语言记叙游赏经历、描绘自然景物,多有形象鲜明、意境优美的佳句。可是从全篇来看,往往是在结尾时落入玄言佛理的旧套,情调消极颓废,缺乏社会内容。而且语言有时过于雕琢,所以往往比较晦涩。但谢灵运大力创作山水诗,开始从题材上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对南朝和唐代诗歌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作品有《谢康乐集》(明焦竑本)。黄节的《谢康乐诗注》就是根据焦竑本中的诗歌部分编注的。
谢朓(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附近)人。是南朝的世家豪门子弟。年少时就有文名,早年曾做过南齐豫章王的参军、随王的功曹、文学等职。后来曾掌管中书。诏诰,又曾出任宣城太守,所以又称他「谢宣城」。齐东昏侯永元元年(四九九),在统治阶级内部斗争中,因为他不肯依附萧遥光而被陷害,卒年三十六。
  谢朓和沈约同时,诗也齐名。号称「永明体」。梁简文帝曾称赞他们两人的诗为「文章之冠冕,述作之楷模。」(见《梁书•庾肩吾传》)从谢朓现存的作品看,他的五言诗确实有新的特色,即:寄情山水,不杂玄言。虽然曾受谢灵运的影响,但内容的深刻和文采的清丽都超过谢灵运。严羽《沧浪诗话》说:「谢朓之诗已有全篇似唐人者。」这话说得不错。今天看来,他的诗对唐代诗人是有较大影响的。谢眺的赋也写得清丽,对后代也有影响。有《谢宣城集》。
【基本解读】
《登池上楼》
池上楼,在永嘉郡(今浙江省温州市)。谢灵运是从宋武帝永初三年(四二二)的七、八月到第二年(文帝景平元年)的七、八月在永嘉任太守的。这首诗应是写在四二三年的初春。
《登池上楼》是写诗人久病初起登楼临眺时的所见所感。前部分抒发官场失意的牢骚,中间描绘登楼远望所见到的景物,最后表达了怀人思归的情绪。诗中成功地描写了初春时节池水、远山和春草、鸣禽的变化,使人感到生意盎然。但从全诗的思想情调来看却有些低沉。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这首诗可能是谢朓出任宣城太守,离开建业,路上经过三山时所作。诗中抒发了登山眺望时的思乡之情。三山:在今南京市西南长江南岸,上有三峰,南北相连。京邑:指建业(今南京市)。

【拓展提升】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123456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①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②“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③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1).“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出自王安石的      (篇名)。

(2).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b.颔联以“倾”、“涨”夸张地抒发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c.尾联写出了作者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123456
d.诗歌以“客思”贯穿全篇,表现了客居他乡的哀伤。

(3).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课外文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各题
传    记
传记是一种实录性的文学。在理论上,我也承认那些飞腾的想象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位置,可是实际上,我总偏爱那些事实气味比较浓重的作品。在那里,我仿佛更能够接触到一种真实生命的呼吸和表情。
    但是,传记所取材的人物和作家写作的态度方法,是不一致的。有些传记作品中的人物,只叫我们钦敬,甚至于只叫我们畏惧。他不叫我们怜爱,不叫我们反省。在罗曼•罗兰的传记中,许多人物,虽然性格十分差异——例如米开朗琪罗,既不和贝多芬相近,也和米勒有着分别——可是,读了总叫人感动、反省和振奋。像贝多芬那种坚强、泼辣而富于人情的人物,他的震撼,我们不用多说了。托尔斯泰和米开朗琪罗——特别是米氏,都是具有很大弱点的人,可是我们在传记里和他们接触,却感奋地分了他们的痛苦、失败,同时也分了他们的诚挚和成功。我们的生命和他们的差不多融成一片,决不只“枕着他们休息一会”而已。有些传记叫我们读了,只深深赞叹着作者艺术的高妙,可是对于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和行动,却不怎么兴起重大的关心。我们只做了一回人生的旁观者和艺术的鉴赏者。这种性质的传记,现代并不少。像莫里哀那样的名手,他的作品多少也要叫我发生这种感觉。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分明是属于另一类的。它不是没有艺术的威力,而是这种威力在显示了一种真实的人生之后,自己躲藏了起来。它不要叫自己浮泛在读者的意识上——因为这样会妨碍读者对作品中人物的交感融会。这正是蒙庄所说的“得鱼忘筌”的境界,第一流的艺术家要叫读者经由作品直接地去“关心参与”活的人生。叫人只停留在他们艺术的戏法前而不过是那些搔首弄姿的小家罢了。真正的艺术应该超越艺术。
    严格说来,罗曼•罗兰的名人传,自然并没有达到传记文学应该达到的理想地步,例如,他对于那些伟大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等,就没有给予比较深入的分析——特别是社会学的分析,而这在我们看来是相当重要的。可是,他另一方面的成功太伟大了,以至于叫人对于这种缺点也觉得并不怎么紧要。  
(节选自钟敬文《罗曼•罗兰的名人传》)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二项是
a.真正的艺术要求形式服从内容,二者是和谐地统一的.
b.“飞腾的想像”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只有理论的意义.
c.优秀的名人传记能同时使人参与人生却并非不要艺术鉴赏.
d.罗曼.罗兰是第一流的艺术家,他的名人传记却也并不尽如人意
e.作者告诉人们“事实气味浓重.”的传记作品,有些缺点也不要紧.

2、理解
(1)文中“枕着他们休息一会””一句的含义
是__________                            
(不得超过15字)

(2)文中“这正是蒙庄所说的“得鱼忘筌”的境界”一句, “得鱼忘筌”具体说的是一种怎样的的境界?________________                   123456
                                            
(不超过35字)

3.作者认为,罗曼罗兰”另一方面的成功太伟大了.”这样说的原因是________             
                                     
(限15字以内)

【语言表达】
4、仿写.要求(1)与原句子意思连贯;(2)句式现画线句子相同,(3)另举一事例.
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语言精炼而又富于形象性.<<木兰诗>>虽然篇幅短小,不足400字,却记叙了木兰从军XX年的事情,而且形象生动,气韵流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5、读下面某乡政府发给各乡村的通知,指出它内容上的4个毛病.
通  知
为了研讨我乡企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交流企业改革的经验,推动企业改制工作,兹决定于本月8日召开乡村企业改革研讨会,希做好准备,按时参加会议.
答:毛病(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是一则轻松的小故事,包含着多元而深刻的道理,请你为小故事加两个不同的结尾,来凸显故事的寓意。
一不学无术的富家子弟与一书生争论。富家子弟说《水浒传》里的“黑旋风”是“李鬼”,书生说是“李逵”。二人争执不下,就打赌10块大洋让《水浒》专家评判。专家听罢,说道:“‘黑旋风’怎么可能是‘李逵’呢?明明是‘李鬼’嘛!”富家子弟拿着赢来的10块大洋高兴地走了,只剩下书生在指着专家生气:“你算什么专家?你这不是明明在害我吗?”专家说:“我害了你吗?你只不过少了10块大洋,我却害了那小子一辈子,我让他走到哪儿都认为‘黑旋风’是‘李鬼’,没完没了地出丑。”可见       。
(1)如果从富家子弟的下场角度加结尾,应该加 
                           。
(2)如果从专家的用意角度加结尾,应该加  
                              123456
作文训练】
在希腊戴菲尔神庙的门楣上刻着这样一行字:认识你自己 !的确,不管是在人类历史中还是在个人生命中,认识自我永远是一个哲学命题。
认识自我首先要正视自我。人类要正视自己的进步与不足,正视自己的得意与失意,只有善于认识自我,敢于正视自我,才能在正确的大路上且行且歌。
请以“正视自我”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可以写你的认识、经历、体验、感受,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正视自己”的范围之内。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19.南朝诗两首
1、【参考答案】⑴“拳”和“退”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⑵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解析】本题第(1)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考查考生对诗眼的把握,第(2)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时,除把握全诗内容外,还要结合作者及注释内容理解。诗句中的动词往往是最富表现力的。诗歌从怀古开始,如今随苏轼同游古代英雄争霸的赤壁,不禁浮想联翩。再回到现实,眼前实景,着实可爱。而今只羡慕垂钓者(隐者)。
2、【答案】
(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和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
【解析】“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是写景,即使是春景也并非生机勃勃,而是残花败景。“车坐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是叙事兼抒情,着力写门前冷落。表达了在春日里心情也不好的郁闷之情。
3、(1)【答案】a
(2)【答案】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
阅:见证。
表现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意思接近即可)
(3)【答案】
(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
(2)简要分析: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意思接近即可)
4、【答案】“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答案】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5、(1)《游褒禅山记》
(2) b
(3)“雪”隐喻了白发。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123456
课外文段阅读
1 、be
2.(1)把名人传记作为生活的消遣品。(2)罗曼.罗兰的的名人传使人领悟并参与真实的人生,甚至忽略了它的艺术性。
3.写出了真实的生命,真实的人生【意思相近就可】。
4.比如:“《陋室铭虽然字数不多,仅有81字,却表达了刘禹锡高洁孤傲的志趣,而且意境高远,文笔洗练,韵律和谐。》”【句意与原句子“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语言精练而又富有形象性。”
5.四个毛病是:※未写明参加会议具体时间;※未写明会议的具体地点;※未写明与会对象;※未写明发文单位。
6.(1)不学无术(无知)定受其害。
  (2)对不学无术(无知)者的迁就,就是对他的惩罚。

123456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yuwenjiaoan/29595.html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一个文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多向度、多层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个文本,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在具体的讲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向度,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选取从“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上切入,因为它既是该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又能将文本主要的内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卡拉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3)理解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小狗包弟》ppt】《小狗包弟》必修一

    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 朱学明...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

    《诗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长相思教学实录一等奖]长相思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荷塘月色教唱】荷塘月色第二教时

    第二教时一、检查背诵二、赏析课文1、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描写...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及答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2. 探究林黛玉、 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方法点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史记选读后感]《史记选读》

    成语、常用短语积累一、成语《太史公自序》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出处:“...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现代诗歌三首|外国诗歌三首

    致 大 海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教学难点 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品味形象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