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语文必修几_语文教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高一语文教案 2015-05-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语文教案】

教案示例一

设计思想:

这是一篇第二次被选进高中教材的课文,有关词句的理解,教材中有比较详细的注释,重点可以放在文意的理解上,从而更好地把握孔子的思想。

教学时间:

一至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99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过一个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多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孔子以及有关文学常识。

孔子,名_____,字_____,_____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_____,思想核心是_____,政治上主张_____,鼓励人们_____,即“出来做事”。

《论语》是__________体散文,是__________记录的__________的言行。

参考答案:丘、仲尼、儒、圣人、仁、礼治、入仕;语录、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孔子及其弟子。

二、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

俟,音sì 莫,音mù  甫,音fǔ

由也/为之 求也/为之 赤也/为之小

三、学生质疑,解决疑难词义,学生接力翻译

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难问题:

不吾知也——即“不知吾也”,不了解我们。 

如或知尔——如果有人了解你们。

则何以哉——你们打算做点什么呢?

加之以师旅——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以”,介词,由于。

四、整体把握文意并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第1段):问

第二部分(“子路率尔”——“吾与点也”):答

第三部分(“三子者出”——文末):评

如果分两层,将一、二合为一部分也可以。

五、研讨性学习

1、 用原文说说四个弟子的“志”,即政治理想有何不同?

子路——治理“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冉有——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可使足民”,不过“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公西华——在“宗庙之事,如会同”时,“愿为小相”。

曾皙—澳赫撸悍瘸伞蕉椤!?nbsp;

2、 概括孔子的不同评价并分析四个弟子的性格特征。

子路:直率——哂之

冉有:谦虚——叹之

公西华:更谦虚——惜之

曾皙:洒脱——与之

对求、赤两人的评价及性格的概括,充分结合课文内容,其实并不难。

3、 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

这是一个很难让学生理解的问题,因为曾点的“志”从字面上看,不过是和人出去游玩而已(教参就这样翻译的),其他三人都是从如何治理国家的角度来回答,而孔子也正希望弟子们回答他们的政治理想,所以“与点”是令人费解的。弄清这个问题,对全文的理解会有一定帮助的。

当然,人们已经从积极或消极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做过不少分析,这里姑且不论。

让我们先来剖析曾皙的回答吧。

“莫春”,阴历三月,即阳历四月,从气候上看,北方(鲁国,现山东境内)的天气还是比较冷,怎么能沐浴呢?即便能沐浴,到“舞雩”台上吹风、乘凉恐怕难以解释得通吧?

何谓“舞雩”?鲁国的祈雨台!!是能随便上去的地方吗?

王充在《论衡》中解释曾点的所述是一种祭祀仪式,即舞雩的仪式。《礼记》中也有解释:“舞雩,祭水旱也。”

可以基本得出结论,曾点讲的就是,在春天水旱时,率领人们行祈雨礼,以求得丰年,从而进一步实现他的治国理想。

下面结合孔子的思想来分析。

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即以礼治理国家。

针对子路“率尔”答出“可使有勇”,孔子“哂之”理由就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针对冉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回答,孔子当时不语,在回答曾皙的询问时,反问“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既然是治理国家,礼乐教化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

针对公西华的观点,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既然也是治国大事,你却只是“愿为小相”,“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因为孔子认为他通晓礼乐,可以大用。

看来,只有曾皙真正了解老师的意图,结合“国情”,既陈述了自己的具体治国措施,又灵活地将老师的“礼治”思想体现出来,这样的弟子,又怎能不博得老师的赞赏呢?

六、课后练习(略)

十堰一中 刘会文

教案点评:

这是一篇第二次被选进高中教材的课文,有关词句的理解,教材中有比较详细的注释,重点可以放在文意的理解上,从而更好地把握孔子的思想。
教案示例二

教学目的:

1、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

2、了解以人物语言及简单动作描写展示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人物语言、动作与人物性格的一致性。

教学难点 

1、文字疏通、词类活用现象。             

2、对孔子政治思想的理解。                

教学要点:

反复诵读,从体会作品语言着手,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新课

学新课前,先来检查一下昨天字词的学习情况。

以吾一日长乎尔 你们

率尔而对 助词,……的样子               

铿尔,舍瑟而作 同上               

求,尔何如 你

方六七十 方圆                      

且知方也 礼义

如或知尔 如果

如会同 或者

吾与点也 赞成

唯求则非邦也与 同“欤”,助词。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本文的大致内容

(1)这篇文章选自哪里?《论语》

(2)《论语》是哪个学派的经典著作?儒家学派

(3)《论语》这部书是什么体裁?语录体

(4)语录体的特点是什么?文字精练、质朴含蓄、概括力强。

(5)“精练”等于不等于“简单”?不等于。“简单”就是容易流于肤浅,而“精练”则不同。我们刚学过《简笔与繁笔》这篇文章,从中知道,精练的文字同样能够描写复杂的典型环境,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文章是《论语》里最具有文学色彩的一篇。我们就来看看本文是怎样运用精练的文字塑造人物形象的。

二、齐读课文,分析人物性格。

人物性格分析,以学生读、说为主。

(1)本文共提到了哪几个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孔子。

(2)按课文题目顺序来分析,先看子路。

子路有何性格特征?

直爽、豪放、自负。(夸耀、善于渲染气氛、语气果断)

通过副词“率尔”就可看出。不假思索。说明他素怀大志。

(3)请一位同学读一下子路的话,要把他自负的神情态度读出来。

(4)曾皙、孔子很赞赏他的志向。作品特意把他安排在最后一个出场。问他有什么志向,他并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先说“异乎三子者之撰”。如果本文是一篇小说的一个片段,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悬念抑制法。在散文里,这种手法叫欲扬先抑。目的一样,引起读者的兴趣。

(5)他怎么谈自己的志向的?请一位同学先读一读。试着把握一下人物的特点。

(6)子路与曾皙做一下比较,性格上有何不同?(讨论)

子路比较性急、直爽,而曾皙就显得文质彬彬,非常洒脱。

(7)找一下哪些动词能体现曾皙的洒脱?

舍、作、浴、风、咏。

(8)曾皙的回答不同于其他几位,没有直接豁达自己有什么才能,胜任什么样的工作,而是描绘了一幅春日郊游图,非常形象。从中可以看出他向往什么样的生活?大同世界,悠闲自在。在这种生活图景中寄寓了曾皙淡泊的情怀。

(9)再来看看冉有和公西华。他们两有个共同的特征:谦让。

在孔子点名后才开口,且出言谨慎。冉有刚说“方六七十”,马上觉得有些夸张了,可能会引起孔子的不快,所以又改为“如五六十”,而且说自己治理的话,仅能“足民”,至于礼乐,需要其他高明之士。

公西华更为谦虚。我们知道他是个外交家。但他却说自己做不了什么事,希望能有学习的机会。(此处可把中西文化进行比较,谈谦让)

由此可见,孔子的弟子都是胸怀大志,并且有才干的。只是人的性格不同,表达的方式不一样而已。

(10)孔子这个人大家怎么看他?他有没有谈自己的志向?从他的问志、评志的方式,可以看出他是个怎么样的人呢?

他有句话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也很谦逊,其实他做到了这两点。尤其是对学生循循善诱,善于用含蓄的语言点拨学生。

总结:我们写文章要考虑,如果让你来表现一个人物,能否三言两语就抓住人物特征。

三、点分角色读。

四、布置作业 :随笔“难忘的教诲”写作训练,要求:通过语言描写抓住人物特征。

探究活动

可以把《季氏将伐颛臾》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相结合,通过两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以及作为政治家的孔子对自己的政治主张、政治原则的坚持和作为教育家的孔子循循善诱的风范、温柔敦厚的君子之风。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yuwenjiaoan/29467.html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一个文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多向度、多层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个文本,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在具体的讲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向度,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选取从“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上切入,因为它既是该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又能将文本主要的内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卡拉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3)理解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小狗包弟》ppt】《小狗包弟》必修一

    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 朱学明...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

    《诗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长相思教学实录一等奖]长相思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荷塘月色教唱】荷塘月色第二教时

    第二教时一、检查背诵二、赏析课文1、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描写...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及答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2. 探究林黛玉、 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方法点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史记选读后感]《史记选读》

    成语、常用短语积累一、成语《太史公自序》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出处:“...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现代诗歌三首|外国诗歌三首

    致 大 海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教学难点 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品味形象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