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的信任课文原文_同志的信任 第二教时

高一语文教案 2015-04-2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语文教案】

教学要点:

1.研习课文的插叙部分;

2.朗读、研习课文第一部分的2、5、6节;

3.总结课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研习插叙部分

1.复述

2.研习插叙内容:

(1)课文第7小节叙述方志敏的身份、职务,有何意义?

交代方志敏同志是红军第十军的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第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以衬托他所写文稿对革命事业的重要性。也为他“具有革命的眼力”作了必要的铺垫。

(2)方志敏的密信和文稿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是在方志敏“抱定牺牲决心”随时都可能被敌人杀害的情况下,忍受着狱中折磨和“患重病”的痛苦,用敌人要他写自由书的纸写成的。这充分表现了方志敏同志顽强的革命意志和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

(3)方志敏和鲁迅并不相识,可方志敏在“给密信和文稿找个可靠的着落”时,怎么会想起鲁迅先生的?

方志敏“读过鲁迅先生的文章”,深信鲁迅对革命的忠诚,他想,通过鲁迅一定可以找到党的关系。作者用一个比喻句描述他突然想到鲁迅的感受——“仿佛暗夜里亮起一道闪光”,写出方志敏同志内心的喜悦和激动。

(4)课文中哪些词句表现了方志敏对鲁先生的信任?

课文第10小节结尾写方志敏“深信鲁迅先生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决定把生命的最后时刻写成的信件和文稿,送到鲁迅先生的手里。他完全相信:鲁迅先生一定能够承担起这个十分艰巨的任务。”他给鲁迅写完信,“心里像放下一块石头,觉得浑身轻松了。”

(5)插叙有两种:一是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一种是插进对有关事情的追溯和回忆。本文属前者,先写鲁迅收信、看信,再插叙方志敏的革命事迹和写密信、文稿的经过,最后写鲁迅转信。试说明插叙内容的作用。

插叙部分用较大篇幅写了方志敏同志的经历、斗争、作风、思想、品质等。一方面为中心事件交代必要的情节;另一方面像方志敏这样一位惊天地、泣鬼神的重要领导人,竟能把牺牲前以鲜血写成的信和文稿托付给鲁迅先生,表现了对鲁迅先生极大的信任,更衬托出鲁迅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题:鲁迅先生是共产党人最可信任的同志。

二.朗读、研习课文第一部分的2、5、6节

1.朗读课文第2、5、6节,体会此时此刻鲁迅先生的思想感情。

指名或集体朗读均可,读时注意节奏要舒缓,语调要庄重。

第2节要读出郑重、严肃的心情,第5节读出鲁迅先生悲愤的心情;第6节要读出学生的心情和对文稿的珍重。

2.研习以上三节,书面回答下列问题:(小黑板)

(1)本文采用了概括和细节描写相结合的写法,说说这三节文字在写法上属于哪一种?

(2)从课文第2节中标出描写鲁迅先生打开纸包取信看信的动词,分析其表达作用。

(3)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分析“郑重”“悲愤”“目不转睛”“苍白”“严肃”对表现鲁迅思想感情的作用。

(4)分析第6节中重点词语对鲁迅先生看文稿前态度的描写。

(5)总结这三节描写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

提示:

(1)这三节属于细节描写。

(2)第2节用“打开”“拣”“盛满”“滴入”“平放”等词语,细致入微地描绘了鲁迅先生灯下看信时小心谨慎的神态,表现了鲁迅先生严肃认真的态度。

(3)本文在用词上,注意词的感情色彩,在所要表达的意思里,把所带的感情也表达出来。

如:“郑重”表现严肃认真的态度,说明鲁迅先生对密信和文稿十分重视,他深知这个纸包里珍藏着一个革命者的赤胆忠心。

“悲愤”表现了鲁迅先生为革命者方志敏同志的牺牲而悲痛,对反动派的凶残而愤怒的感情。

“目不转睛”表现鲁迅先生看信专注,不放过一个字,精神高度集中,是“郑重”的形象体现。

“苍白”既点出鲁迅当时病态的脸色,又凸现他内心的悲痛。

“严肃”是悲愤的深化,表现鲁迅先生正视现实,严肃思考。

这些词语真切地反映了鲁迅看信时,神情的变化过程。

(4)第6小节写鲁迅看文稿的态度用了“团起”“揉烂”“放进”“擦干”、“收起”“小心”等词语,把鲁迅对信件的审慎,对文稿的珍惜,刻画得淋漓尽致。

(5)这三节描写细致入微地写出鲁迅先生悲愤的感情和严肃的脸色,以及对文稿的珍视,使人感到两位革命战士的心是相通的,鲁迅先生完全理解一个共产党人临终前的愿望。他对革命的深刻理解和对同志的深厚感情,揭示了课文的主题:鲁迅先生是党外的无产阶级战士,是共产党人最可信任的同志。

三.总结课文

1.师生共同归纳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鲁迅先生接受方志敏同志的重托,冒着生命危险珍藏并转交密信、文稿给党中央,赞扬了鲁迅先生是共产党人最可信任的同志。教育我们要学习革命先辈的高贵品质,做革命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2.教师概括写作特点。

(1)运用插叙,既突出了文章的主线,又有力地衬托了主题。

(2)概括叙述和细节描写相结合,突出了中心思想。

四.布置作业 。

1. 四、五、七。

后记:重点讨论插叙文字的作用,明确概括叙述和细节描写的不同,体会其作用。

板书设计 :

同志的信任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yuwenjiaoan/29026.html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一个文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多向度、多层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个文本,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在具体的讲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向度,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选取从“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上切入,因为它既是该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又能将文本主要的内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卡拉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3)理解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小狗包弟》ppt】《小狗包弟》必修一

    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 朱学明...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

    《诗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长相思教学实录一等奖]长相思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荷塘月色教唱】荷塘月色第二教时

    第二教时一、检查背诵二、赏析课文1、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描写...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及答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2. 探究林黛玉、 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方法点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史记选读后感]《史记选读》

    成语、常用短语积累一、成语《太史公自序》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出处:“...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现代诗歌三首|外国诗歌三首

    致 大 海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教学难点 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品味形象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