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机制|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

高一生物教案 2015-02-1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生物教案】

教学目的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b.识记)。  2.兴奋的传导、植物性神经调节和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c:理解)。  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a:知道)。教学难点  1.兴奋的传导。  2.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教学用具  投影仪;脑模型。  电脑动画:反射弧模式图;兴奋沿反射弧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突触小体构模式图;突触小泡内递质的释放作用。  投影片:神经纤维传导的投影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表。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结合直观教学。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引言:在初中生物第二册第九章中,我们学习过神经调节的基础知识,知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现在大家先看四组画面。    (演示电脑动画。)    1.脊蛙的搔扒反射;2.马戏团的狗熊耍杂技;3.经过训练的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4.刚出生的小猪吃奶。    提问:哪组画面属于非条件反射?什么叫非条件反射?哪组画面属于条件反射?什么叫条件反射?    (回答:略。)    提问:条件反射有什么意义呢?    (回答:大大提高了动物适应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讲述:以上我们搞清了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那么究竟什么叫反射呢?    (回答: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    讲述: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提问:反射弧由哪几部分组成?    (回答:略。)    讨论:就缩手反射的反射弧(针刺指尖)分析一下反射弧的五部分。    (由学生完成。教师小结,归纳板书要点。)    讲述: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只有完整才能完成反射。试想:当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后,兴奋怎样经过反射弧的各部分从感受器最终到达效应器呢?现在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    [演示反射弧模式图,并借助此图复习神经元结构的知识。(细胞体、突起、神经纤维,为兴奋传导打基础设伏笔。)]    (演示反射过程中兴奋沿反射弧传导的电脑动画。)提问:根据上述讲解、观察,兴奋在一个反射弧上传导时,有的在一个神经元内(主要在神经纤维上),有时需要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这两种情况下的传导方式是否相同呢?教师答:不相同。这是两种不同的传导方式。    我们先来研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讲述:(出示神经纤维传导的模式图投影片。)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即物理课中的电势)表现为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当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该部位的膜发生很快的电位变化: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则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但邻近未兴奋部位仍然维持原来的外“正”内“负”。     提问:请同学们按照物理课的电学知识讨论一下将会出现哪些情形?    (回答:略。)    归纳: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电位差,有了电荷移动,形成了局部电流。    提问:电流方向如何呢?(要求回答:膜外电流从本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则相反。)    结论:在膜内外形成了局部电流回路。可用示波器记录到其存在。    讲述:这种局部电流又刺激相邻的未兴奋部位发生上述同样的电位变化,又产生局部电流。依次进行下去,兴奋则不断向前传导,已兴奋部位又依次恢复原先电位。    需要说明的是兴奋传导在神经纤维上以电流形式进行,但它与电流在金属导线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演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全过程的电脑动画,加深学生印象,帮助学生理解。)    提问:当兴奋传导到神经纤维(如轴突)的末稍时,怎样到达下一个神经元呢?也就是在不同的神经元之间,兴奋是如何传递的呢?    讲述: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    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叫做突触。    (演示突触小体结构模式图。)    讲述:边指图边讲解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每个小枝末端都膨大成杯状或球状小体,叫突触小体,这些突触小体可以与多个神经元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形成突触。   在电子显微镜下可看到突触由三部分构成:    ①突触前膜——突触小体的膜;    ②突触后膜——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胞体膜或树突膜;    ③突触间隙——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存在的间隙。    突触小体内近前膜处含大量突触小泡,内含化学物质——递质。    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其中的突触小泡就释放递质进入间隙,作用于后膜,使另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联系生活实例加以分析说明)。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    (用电脑动画演示上述过程。)    请同学们阅读“细胞间传递部分”的倒数第二段内容,阅读后回答问题。    提问: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吗?为什么?    (回答:是单向的。因为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前膜释放,作用于后膜,使后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而不能按相反的方向传递。)    小结:本节课的内容以兴奋的传导为重点,整个过程连续起来可表示为:刺激——膜电位变化——突触小泡内递质释放——膜电位变化。    大家在掌握上述内容时,一定要注意联系模式图,并注意在实际中的应用。如临床上用药物局部麻醉的机理是什么?(药物抑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兴奋不能传递。)    提问:我们知道,进食后食物要消化,食物消化的过程离不开胃肠蠕动。你能感觉到胃肠蠕动吗?为什么?    胃肠蠕动我们是感觉不到的。原来调节其活动的神经叫植物性神经。什么叫植物性神经呢?植物性神经调节作用有何特点?有关这部分内容请同学们课下阅读课外读“植物性神经调节”。 (第二课时)  初中生物课中我们已经学习过人的大脑皮层中有神经中枢,如: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  请同学们根据初中已学过的知识回答下面的几个问题:提问:中枢神经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回答:脑、脊髓。)提问;中枢神经与神经中枢相同吗?    (回答:不相同。)  提问:人和高等动物的高级神经中枢指什么?。    (回答:大脑皮层。)  讲述: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大脑皮层在整个中枢神经系统中起着主导作用。它无论在控制躯体运动、人类的语言活动和内脏活动方面都是如此。下面我们首先看看大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出示脑模型,并找到中央前回。)  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都有它的代表区,第一运动区的机能有哪些特征呢?  当刺激中央前回顶部时,可引起下肢运动;刺激中央前回底部时,倒出现头部器官运动;刺激中央前回其他部位时,可以出现相应器官运动。这不仅说明躯体各部分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都有其代表区,而且二者位置关系倒置。即:中央前回从顶部→底部,正好与躯体代表区从下肢→头部相对应。  同学们看课本图4-14,并注意图下注释。  讲述:从图可以发现,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的代表区范围的大小只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而与躯体的大小无关。如人类最灵巧的手虽然在整个人体中所占比例不大,但在大脑皮层代表区中所占的区域却很大;又如:我们的一张小巧的嘴,却在大脑皮层代表区张开大口占据“地盘”;人体的躯干虽然占了人体的很大体积,但在大脑皮层代表区的范围却只有很小一部分。因此,运动区的机理主要有上述两点特征。  讲述:语言活动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语言功能在大脑皮层也有其特定代表区域,我们称之为言语区。    (看课本中图4—15。)  临床资料表明:当中央前回底部之前(s区)受到损伤时,会导致运动性失语症,即病人能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谈话,但不能讲话,不能用语词表达自己的思想;当皮层额上回后部(h区)受到损伤时,则会出现病人会讲话、会书写,能看懂文字,却听不懂别人讲话,这种情况叫做听觉性失语症。  注意两类“失语症”的核心分别为:  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  听不懂——听觉性失语症  另外,临床资料表明,当大脑皮层某些区域受损,还会造成  失写症、失读症等。  下面请大家阅读大脑皮层与内脏活动相关的两段内容(包括小字部分,了了解大脑皮层与内脏活动的联系以及下丘脑的重  要调节作用。  小结:总之,神经系统是人和高等动物的主要的功能调节系统,各项生命活动一般都是在大脑皮层、下丘脑、植物性神经等共同调节作用下才得以协调进行。  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脑干中有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脊髓灰质里有排便中枢、排尿中枢;通过对本册小字部分的阅读,我们也了解到,位于间脑的下丘脑与内脏活动密切相关。它们的活动都要受到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这说明神经系统各部分的调节作用是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正是由于神经系统的协调统一,机体才能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以适应内部和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  研究结果还证实:大脑两半球的作用也存在类似特点,互相协调、互相补充。如,左半球支配说话、写字,并在进行数学计算和抽象推理等方面起决定作用;而右半球在形象思维、认识空间、理解音乐和理解复杂关系方面的能力则优于左半球。二者优势互补、共同开发,有助于人体的全面发展。  以上我们学习了有关神经调节的一些新的知识。前面大家还学习过动物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在动物体内是同时存在的,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二者这两种调节作用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一方面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如性激素的分泌就是受中枢神经系统调节的;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甲状腺激素就是大脑的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在上述这两种调节作用中动物的各项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调节。  但是由于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而发挥调节作用的。因此,这两种调节方式各有不同的特点,下面我们比较一下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不同特点。  (投影展示表4-2。表中只给比较项目,具体内容采取先让学生讨论,然后教师提问的方式完成。)  小结: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系统结构复杂,调节功能也很多,既有各自的独立性,更表现出高度的协调统一,神经系统的调节还与激素调节相互配合,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使生物体各项生命活动得以顺畅有序地进行,以适应机体内部对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板书设计二、神经调节(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反射 非条件反射(先天的);条件反射(后天的)。     2.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缺一不可)。(二)兴奋的传导     1.神经纤维上传导(1)未受刺激时: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2)某部位受刺激生兴奋时,该部位膜外由“正”→“负”膜内由“负”→“正”(3)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回路  (4)兴奋以电流的方式沿着神经纤维迅速向前传导     2.细胞间的传递(1)突触的定义    (2)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3)突触小泡内递质的释放作用(4)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是单向的(三)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   1.中央前回第一运动区(1)中央前回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2)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大小无关,而与躯体运动的复杂精细程度有关。  2.言语区(1)运动性失语症(2)听觉性失语症  3.大脑皮层与内脏活动的联系  4.神经系统各部分的协调统一  (四)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与联系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shengwujiaoan/2715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