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红色文化】第七章“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第一节全国大动乱

高一历史教案 2015-02-0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历史教案】

第七章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第一节  全国大动乱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
“文化大革命”的背景、导火线和全面发动;红卫兵运动;“全面夺权”;二月抗争;刘少奇遭受迫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思想德育目标:
通过“红卫兵运动”和“二月抗争”的教学,培养学生正确评价自己,不盲目,独立思考,敢于坚持真理的人生价值取向。
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历史材料教学,培养学生概括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特点、本质的能力。
2)通过“文革”历史背景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根本原因和具体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
重点:“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背景、开始的标志;二月抗争
难点:对“文革”发动原因的理解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957年中共中央“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开始,中央“左”倾错误思想开始猛进,这种思想在经济领域表现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在政治领域又出现了“反右倾”斗争。这种“左”倾思潮的泛滥,最终酿成了十年“文革”的空前浩劫。1966年,两个会议及其文件标志着“文革”全面发动,红卫兵运动使“文革”发展成为广泛的群众运动,全国陷入了瘫痪和动乱的状态。下面我们开始新的一章的学习:第七章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第一节 全国大动乱。
讲授新课
一、“文化大革命”的背景和开始:
1、国际背景:
“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从国际上看,进入20世纪60年代中期,世界正处于美苏争霸的紧张局势。美苏霸权主义对中国构成了公开的和潜在的侵略威胁。中国的周边局势趋于紧张,美国扩大侵略越南的战争,中国援越抗美,中苏两党关系中断,两国关系恶化,所有这些使党对这个时期国际范围内阶级斗争形式作了过于严峻的估计,使之成为发动“文革”的一个重要原因。
2、国内背景:
首先,中国具有近三千年专制主义的传统,专制集权思想根深蒂固,虽然经过近代民主革命的冲击,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已经被推翻,但专制主义的思想在一些领导人头脑中依然长期存在,这成为文革发动的一个历史原因。
其次,“文革”是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左”倾错误逐步发展的产物,是人为制造阶级斗争的结果,其中毛泽东个人在领导上犯错误是导致“文革”全面发动的一个原因。
从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后,特别是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以后,毛泽东在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理论和实践上的错误发展越来越严重,并且形成了所谓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力量”。这一理论的要点是:一大批资产阶级代表人物、xx修正主义分子已经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文化领域的各界里。相当大的多数单位领导权已经不在马克思主义者和人民群众手里,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在中央形成了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这实际上是一个严重错误的“左”倾论点,明显地脱离了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轨道,背离了党的“八大”正确结论。与此同时,毛泽东的个人专断作风使党的民主集中制受到严重损害,个人崇拜现象迅速滋长。党中央未能及时纠正这些错误。林彪、江青、康生等野心家又别有用心地利用和助长了这些错误。1234
总之,文革的发生是由复杂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但它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而是“左”倾错误的产物。
3、“文革”的导火线
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捕风捉影地把吴晗于1960年写成的剧本,同1961年才出现的所谓“单干风”、“翻案风”联系起来。毛泽东关于“罢官”要害问题的谈话,更使批判人有严重的政治色彩。实际上,批判的矛头不仅是指向一个人,一个剧本,一个领域。“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谁也预料不到的政治大风暴即将降临到中国大地上。
4、“文化大革命”发动的标志
文革全面发动的标志是“两次会议”“两个文件”。“两次会议”是指1966年夏,中共中央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两个文件是指“五一六通知”和《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文革的领导机构是中央文革小组。这是“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后设立的隶属于中央政治局的机构,组织由陈伯达担任,成员有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等人。“文革”开始以后,这个小组实际上作为直属中央政治局的特殊机构,极不正常地取代了中央政治局的领导地位,这是对党组织的严重践踏。
1966年8月18日,北京百万群众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无产积极文化大革命群众大会”。毛泽东在天安门首次接见来京串联的全国各地的“红卫兵”、学生和教师代表。早在6月初,北京一些中学就出现了红卫兵组织。清华大学附中的红卫兵给毛泽东写信,并附他们的大字报《无产阶级革命造反精神万岁》。这份“左”而幼稚的大字报意外地获得毛泽东的支持。毛泽东肯定青年学生的“造反有理精神”。在个人崇拜狂热的年代,领袖的支持就是行动的号令,红卫兵运动一下在神州大地上兴起了。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先后11次接见来自全国的红卫兵和群众1100多万人。林彪一再做煽动性讲话。这样,红卫兵运动也由最初的破“四旧”(即所谓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杀向社会,开展对“阶级敌人的揪斗、批判、抄家,把许多老字号店铺、街道名称改成“东风”、“反修”、“卫红”等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称呼。真有“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气概。红卫兵运动成为全国大动乱的前奏。红卫兵在林彪、江青等xx集团的支持和利用下,在全国打着“造反有理”的旗号,酿成了全国规模的大动乱。
“文化大革命”初期的红卫兵运动,绝大多数学生是出于对毛泽东和党的信任,是怀着“誓死捍卫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真诚信念投身这一运动的。但由于年轻、缺乏社会经验和政治上幼稚,一经煽动,表现出狂热和盲动。后来,在“文化大革命”的磨难中,他们经历了不同的曲折人生,提高了觉悟,从积极参加转而消极观望,一部分人进而抵制,因而遭到不同程度的打击。红卫兵运动是“文化大革命”特殊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它给党、国家造成破坏,也给青年人本身带来伤害。
二、“全面夺权”和二月抗争
1、“全面夺权”
1967年1月,由张春桥、姚文元策划,以王洪文为首的上海一批“造反派”组织,夺取上海市党、政各级领导权,即所谓“一月革命”。毛泽东把这一事件称作是“从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手里夺权,是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林彪、江青利用毛泽东的权威,在全国煽动“踢开党委闹革命”,夺权大风暴席卷大江南北,派系斗争此起彼伏,全国陷入空前大混乱中。1234
“全面夺权”开始后,全国各地山头突起,派别林立,许多地方为夺权而发生武斗,党政领导机关陷入瘫痪,生产遭到更大的破坏,全面陷入了空前的混乱中。
2、二月抗争
全国性的动乱在迅速缦延。林彪、江青一伙想把“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引入军队,贺龙等功勋卓著的军队高级领导被揪斗、打倒,甚至被迫害致锴,引起为新中国诞生出生入死奋战多年的老一辈革命家的忧虑和震怒。这种忧国忧民之心和对林彪、江青一伙义愤之情,终于导致1967年2月前后,他们在党和军队的高层会议上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和江青等人的倒行逆施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因为2月在中南海怀仁堂的斗争影响更大,故被江青一伙诬蔑为“二月逆流”。
这么多老同志,在党和军队高层会议上义正辞严,当面斥责“文革小组”,在十年“文化大革命”中仅有这一次。江青一伙采取恶人先告状的卑劣手法,使毛泽东偏听一面之词。他不能容忍对“文化大革命”直接否定。老帅们受到无端压制和批判。此后,中央文革小组基本上取代了中央政治局的职能广大党员和人员从“文化大革命”开始就有抵制和斗争。他们对“文化大革命”由不理解而怀疑,由不满而斗争,老一辈革命家实际上是他们的代表和代言人。但二月抗争又一次被压下去。二月抗争后,林彪、江青xx集团又掀起了全国更大规模的动乱,而且还加大了打击迫害干部的力图,制造了一系列大的冤假错案,其中,党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刘少奇案就是在这个时候制造的。
3、刘少奇冤案
毛泽东在《我的一张大字报》中,刘刘少奇归结为资产阶级司令部代表人物,正符合林虎、江青打击迫害老干部主要目标——彻底打倒共和国主席刘少奇。他们一是四处搜集有关刘少奇的所谓“xx罪行”材料,二是公开发动批斗刘少奇的所谓“革命大批判运动”,煽动数以万计的人们“揪刘火线”,围困中南海,冲击国务院。从而造成党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刘少奇被打成“叛徒、内奸、工贼”,被开除出党,1969年11月12日在河南开封含冤去世。
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和干部下放
1、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和干部下放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一种特殊的方针政策。在“文革”期间,全国城镇知识青年到农村、农场、生产建设兵团安家落户,参加农业生产,形成较大规模的群众运动。毛泽东当时也指出,“知识青年袄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在全国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
我们对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历史事件该如何正确评价呢?著名作家冯牧有一段评论:

 “历史证明,生活的进程是不会按照人们的主观臆想和如意算盘而发展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为这场狂热的运动所付出的代价,是过于沉重了。上千万的纯真无瑕的青少年,在艰苦的劳动中和坎坷的遭际中,也许获得了某种有利于他们思想和体力成熟和发展的收益;但是,一个无可回避和无可补救问题是:数以千万计的青少年(在他们当中肯定有许多人是富于才能和理想、甚至是在某方面才智过人的),却因而丧失了继续学习,继续获得科学文化知识,从而也就丧失了发挥自己的才华和创造潜力的机会。”

2、干部下放:
1968年,毛泽东发出关于“广大干部下放劳动”的号召,以黑龙江省创办“五七干校”为开端,全国各地普遍开办了五七干校,把党政机关绝大多数干部和大专院校一些教师、职工送到那里去劳动、学习、改造。1234
无论是干部下放还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都是一种错误的政策,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期间大动乱的特殊环境。这种政策,从长远观点看,不利于国家的发展,不利于社会的进步,给国家、社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小结
中国共产党内的“左”倾错误思潮发展最终导致了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产生。“文化大革命”运动全面开始后,全国在红卫兵运动的引导下,陷入了空前的大动乱局面。政府乱了,军队乱了,人民正常生活秩序也乱了,全国陷入了瘫痪状态。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lishijiaoan/26878.html

  • 第12课阿拉伯帝国教案|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以我国过近代报刊、电影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课标解读】应该掌握近代中国在新潮的冲击下服饰、饮食、建筑、社会习俗、报刊电影发展的...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高一历史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思维导图】高一历史美国联邦邦政府的建立教学案

    课标要求:知道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之处复习重点:1787年宪法复习难点:对1787年宪法中的分权与制衡原则的理解、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之处、邦联制与联邦制的区别自主学习一. 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请同学们阅读第一子目内容简要概...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曾国藩唯一真实图片|曾国藩:唯一让毛泽东心悦诚服的人

    曾国藩,谁都知道,他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也是中国近代毁誉参半的传奇人物。不管人们对他的政治行为作何评说,但几乎没有人对他的为人之道提出过异议。特别是代表他的儒家思想的修行治家学说,堪称近代中国思想界一绝。时至今日,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常常手捧《曾国藩家书》认真研读,并企图从中得到人生的借鉴。曾国藩虽...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课标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重点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香港胜利回归祖国;“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意义【三维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国两制”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内涵;中英、中葡关于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谈...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经济组织的改变|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节 重点: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工业革命的影响。难点:自由资本主义的概念;“工业革命巩固资产阶级在各国的统治基础”。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一、英国工业革命  1 前提和条件  学生阅读66—67页第一自然段回答: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需要哪些条件?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发展...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扬中树人校歌|扬中树人高一年级历史第一、二课导学案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一、二课 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目标导航】 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2、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自主构建】【重难点讲解】...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ppt]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

    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感受主动向他人学习和积极进取的快乐,形成好学善学而不盲从的态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张;2、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思维导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围绕美国《1787年宪法》展开。为了加强中央政府权力,北美13州殖民地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它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一分为三。立法权归于国会、行政权归于总统、司法权归...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中国政治文明进程

    高中《历史必修1·政治史》复习纲要(仅供参考)中国政治文明进程世界政治文明进程时代特征内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夏(前2070----前1600年)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和分封制都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和浓厚的专制色彩。① 夏朝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始创王位世袭等制度。商(前1600----前...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历史必修一祖国统一大业思维导图]新课标必修1《祖国统一大业》-

    【课标解读】本课属于《课程标准·历史(1)》第4个专题“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即人教版教材“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中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据此,我们认为本课应引导学生落实的重大知识包括:“一...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