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课人民解放战争|第18课解放战争

高一历史教案 2015-01-3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历史教案】

第17课 解放战争
【课程标准】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三大战役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难点:1.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2.深入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思考为什么说:“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为什么近代中国人民会选择马克思主义?
一、解放战争的过程
1、过渡阶段(1945、8——1946、6)(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
(1)重庆谈判(1945.8-10)(背景(抗战后))
     主要矛盾:中日民族矛盾转变为美帝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和     ①     的矛盾.[补]
     国内人民:渴望   ②     .[补]
  背景   美国:为了自身战略利益,“扶  ③  反     .”[补]
         蒋介石:迫于国内外的和平压力, 内战准备尚未完成,采取“       ④        ”策略.
         中共:代表人民,努力争取和平民主,揭露     ⑤     阴谋[补]
  结果: 1945.10.10签署 《    ⑥     》 内容: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斗争焦点: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影响:中共:政治上取得主动权, 赢得民心;国民党:如果发动内战将陷于被动地位.
(2)政治协商会议(1946.1)(时间、地点、结果)
时间:1946年初   地点:重庆     结果:通过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
(各党派代表和无党派人士参加,再次确认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否定了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方针)
1.防御阶段(1946、6——1947、6)
(1)全面内战爆发(时间、标志)
    1946.6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   ①   解放区
(2)粉碎全面进攻(战术、战果)
    人民解放军采取   ②   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   ③    战,八个月歼敌70多万。
(3)粉碎重点进攻(地区)
    从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对   ④   和   ⑤   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又被解放军粉碎.
3、反攻阶段(1947、6——1948.9秋)
(1)经济措施:土地改革(时间、文件、内容、影响)
(1947年) 颁布《       ①      大纲》 
内容: 没收  ②   土地,废除    ③     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依据:主要矛盾的变化
影响: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农民分到了  ④  ,激发了农民   ⑤  和  ⑥   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1234
     参军,支援前线.
(2)军事措施:刘邓挺进大别山(时间、部队、意义)
    1947.6 刘伯承、邓小平率     ⑦       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   ⑧    ,揭开了       ⑨         的序幕.
4、决战阶段(1948、9——1949、1)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时间 1948.9-11 1948.11-1949.1 1948.11-1949.1
指挥   [补] 林彪、罗荣桓 刘伯承、邓小平、陈毅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战果 歼敌47万,解放东北全境 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5万,解放长江以北的华东地区、中原地区
 歼敌52万,华北全境

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从战争的规模和取得的战果上看,在中国战争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①   上被消灭.
5、胜利阶段(49.1-49.10)
(1)北平和平谈判(1949.4、 背景、结果)
   背景:①战场上的大溃败,迫使蒋介石在1949年元旦发出“    ①   ”声明。
         ②毛泽东在新年献词中号召人民        ②         .
         ③为迅速结束  ③    ,减少人民  ④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和平谈判的条件。
   结果:4月,国共两党代表在北平举行谈判,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2)渡江战役(1949.4.21百万雄师横渡  ⑤  );解放南京(4.23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   ⑥    覆灭)
(3)接着,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       ⑦        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1)国内: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企盼已久的    ①     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2)国际: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它改变了      ②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     ③    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
          族和     ④    的士气.
(3)思想:也是     ⑤        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       ⑥       的胜利.1234
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补]
 (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
 (3)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4)有一支坚持武装斗争的人民军队;
 (5)组成一个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第17课 解放战争p78
一、解放战争的过程
1、过渡阶段(1945、8——1946、6)(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
一、重庆谈判(1945.8-10)(背景(抗战后))
     主要矛盾:中日民族矛盾转变为美帝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矛盾.[补]
     国内人民:渴望和平.[补]
  背景   美国:为了自身战略利益,扶蒋反共.[补]
         蒋介石:迫于国内外的和平压力, 内战准备尚未完成,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策略.
         中共:代表人民,努力争取和平民主,揭露蒋介石阴谋[补]
  结果: 1945.10.10签署 《双十协定》内容: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斗争焦点: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影响:中共:政治上取得主动权, 赢得民心;国民党:如果发动内战将陷于被动地位.
二、政治协商会议(1946.1)(时间、地点、结果)
时间:1946年初   地点:重庆     结果:通过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
(各党派代表和无党派人士参加,再次确认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否定了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方针)
二、防御阶段(1946、6——1947、6)
(1)全面内战爆发(时间、标志)
    1946.6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2)粉碎全面进攻(战术、战果)
    人民解放军采取运动战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八个月歼敌70多万。
(3)粉碎重点进攻(地区)
    从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又被解放军粉碎.
3、反攻阶段(1947、6——1948.9秋)
(1)经济措施:土地改革(时间、文件、内容、影响)
(1947年)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内容: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依据:主要矛盾的变化
影响: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
     参军,支援前线.
(2)军事措施:刘邓挺进大别山(时间、部队、意义)
    1947.6 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4、决战阶段(1948、9——1949、1)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时间 1948.9-11 1948.11-1949.1 1948.11-1949.1
指挥[补] 林彪、罗荣桓 刘伯承、邓小平、陈毅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战果 歼敌47万,解放东北全境 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5万,解放长江以北的华东地区、中原地区
 歼敌52万,华北全境

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从战争的规模和取得的战果上看,在中国战争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1234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5、胜利阶段(49.1-49.10)
(1)北平和平谈判(1949.4、 背景、结果)
   背景:①战场上的大溃败,迫使蒋介石在1949年元旦发出“求和”声明。
         ②毛泽东在新年献词中号召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
         ③为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和平谈判的条件。
   结果:4月,国共两党代表在北平举行谈判,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2)渡江战役(1949.4.21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解放南京(4.23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3)接着,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1)国内: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2)国际: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
           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补]
 (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
 (3)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4)有一支坚持武装斗争的人民军队;
 (5)组成一个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lishijiaoan/26629.html

  • 第12课阿拉伯帝国教案|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以我国过近代报刊、电影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课标解读】应该掌握近代中国在新潮的冲击下服饰、饮食、建筑、社会习俗、报刊电影发展的...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高一历史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思维导图】高一历史美国联邦邦政府的建立教学案

    课标要求:知道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之处复习重点:1787年宪法复习难点:对1787年宪法中的分权与制衡原则的理解、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之处、邦联制与联邦制的区别自主学习一. 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请同学们阅读第一子目内容简要概...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曾国藩唯一真实图片|曾国藩:唯一让毛泽东心悦诚服的人

    曾国藩,谁都知道,他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也是中国近代毁誉参半的传奇人物。不管人们对他的政治行为作何评说,但几乎没有人对他的为人之道提出过异议。特别是代表他的儒家思想的修行治家学说,堪称近代中国思想界一绝。时至今日,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常常手捧《曾国藩家书》认真研读,并企图从中得到人生的借鉴。曾国藩虽...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课标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重点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香港胜利回归祖国;“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意义【三维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国两制”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内涵;中英、中葡关于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谈...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经济组织的改变|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节 重点: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工业革命的影响。难点:自由资本主义的概念;“工业革命巩固资产阶级在各国的统治基础”。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一、英国工业革命  1 前提和条件  学生阅读66—67页第一自然段回答: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需要哪些条件?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发展...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扬中树人校歌|扬中树人高一年级历史第一、二课导学案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一、二课 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目标导航】 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2、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自主构建】【重难点讲解】...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ppt]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

    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感受主动向他人学习和积极进取的快乐,形成好学善学而不盲从的态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张;2、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思维导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围绕美国《1787年宪法》展开。为了加强中央政府权力,北美13州殖民地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它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一分为三。立法权归于国会、行政权归于总统、司法权归...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中国政治文明进程

    高中《历史必修1·政治史》复习纲要(仅供参考)中国政治文明进程世界政治文明进程时代特征内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夏(前2070----前1600年)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和分封制都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和浓厚的专制色彩。① 夏朝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始创王位世袭等制度。商(前1600----前...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历史必修一祖国统一大业思维导图]新课标必修1《祖国统一大业》-

    【课标解读】本课属于《课程标准·历史(1)》第4个专题“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即人教版教材“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中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据此,我们认为本课应引导学生落实的重大知识包括:“一...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