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天气系统气旋和反气旋_常见天气系统之一-气旋与反气旋系统的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教案 2015-01-1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气旋与反气旋,高压与低压天气系统的特点和概念辨析。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简易天气图的阅读,分析气旋与反气旋,高压与低压天气系统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绘制简易气旋与反气旋,高压与低压天气系统图,并分析其特点。

学习者特征:

高一新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开展自主学习。

教学方法及策略:

自学辅导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媒体:

版图

教学实施:

情景创设:投影图片

 小组观察交流:

①台风发生的季节和区域

②台风四周的气流如何运动的?为什么?台风眼处的天气特征如何?为什么?

③联系已有知识,思考台风会带来什么影响?

④阅读课本,把上图中的台风卫星图绘制成简易的示意图。(让2位学生上台绘制)

教师精讲:

评析学生绘制在黑板上的示意图(展示分析思路和角度,起到示范作用),主要讲清楚:

①等压线的的闭合与中心气压是低压特征,故命名低压

②回顾旧知识,标注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四周的气流向中心旋转,中心的气流向上旋转,故命名气旋。

③气旋与天气关系

④此天气系统与我国的天气关系。

典型例子,夏秋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北方秋季秋高气爽的天气和梅雨伏旱天气,特别要讲清副高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天气联系,这是疑难点。

突破难点步骤:

1.       学生阅读课本p46的文字

2.       指导学生看地理地图册p5中国地形图,了解有关地理名词位置,如北回归线,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华北与东北等。

3.       指导学生看课本p41页,复习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规律。

4.       指导学生看课本p42七月海平面气压图,找出夏威夷高压位置,让学生用笔描绘出它的闭合的等压线,教师提示学生它的西端延伸到了我国东部。教师在图中左侧沿者凸起的点绘出一条虚线及分析特点后,命名为高压脊,指出高压脊也在南北移动,并绘出高压脊附近的风向。然后把此图叠放在中国地图上,指图讲解冷暖气团形成的锋面雨带在高压脊以北的特点。

5.       回归课本p46,讲解梅雨和伏旱的形成原因。

教师投影另外3种图:北半球反气旋,南半球气旋,南半球反气旋

小组活动:每小组成员先自己绘制再交流

学习小结:对本天气系统进行知识的系统化:

气流状况

气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影响天气

实例

气  旋

低气压

四周向中心(北逆南顺)

上升

阴雨

台风

反气旋

高气压

中心向外(北顺南逆)

下沉

晴朗

伏旱

当堂检测:

一.下面是xx年元月20日8时北半球(大致位于40°n-60°n,90°e-120°w)海洋与陆地气压分布示意图,读图分析回答:

 

(1)a地气压名称是___        _____,b地气压名称是___                _____。

(2)此时c地吹________风,d地吹________风。

(3)a地中心气流作________运动,常出现________天气。123
(4)a地地面空气快速移到c地,地面缺乏森林草原,会出现____         ____自然灾

害。

(5)abcd四地冬春经常形成这种气压分布。因此,对于c地防御自然灾害最现实的措施____________

答案:(1)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2)偏北风 西北风 (3)下沉 晴朗 (4)沙尘暴 (5)加强植树造林

二.读下面示意图,回答

1.根据雨带在i、ⅲ地区的时间,可推知,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    )

  a.4~6月     b.6-7月        c.6~8月       d.5~8月

2.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i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     d.南北皆涝

教学评价:

在教的方面,教师起到了引导解惑的作用,教授的思路脉络清晰;在学的方面,学生通过观察合作动手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学习,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效果从检测看是非常不错的,绝大部分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

常见天气系统之一-气旋与反气旋系统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气旋与反气旋,高压与低压天气系统的特点和概念辨析。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简易天气图的阅读,分析气旋与反气旋,高压与低压天气系统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绘制简易气旋与反气旋,高压与低压天气系统图,并分析其特点。

学习者特征:

高一新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开展自主学习。

教学方法及策略:

自学辅导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媒体:

版图

教学实施:

情景创设:投影图片

 小组观察交流:

①台风发生的季节和区域

②台风四周的气流如何运动的?为什么?台风眼处的天气特征如何?为什么?

③联系已有知识,思考台风会带来什么影响?

④阅读课本,把上图中的台风卫星图绘制成简易的示意图。(让2位学生上台绘制)

教师精讲:

评析学生绘制在黑板上的示意图(展示分析思路和角度,起到示范作用),主要讲清楚:

①等压线的的闭合与中心气压是低压特征,故命名低压

②回顾旧知识,标注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四周的气流向中心旋转,中心的气流向上旋转,故命名气旋。

③气旋与天气关系

④此天气系统与我国的天气关系。

典型例子,夏秋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北方秋季秋高气爽的天气和梅雨伏旱天气,特别要讲清副高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天气联系,这是疑难点。

突破难点步骤:

1.       学生阅读课本p46的文字

2.       指导学生看地理地图册p5中国地形图,了解有关地理名词位置,如北回归线,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华北与东北等。

3.       指导学生看课本p41页,复习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规律。123

4.       指导学生看课本p42七月海平面气压图,找出夏威夷高压位置,让学生用笔描绘出它的闭合的等压线,教师提示学生它的西端延伸到了我国东部。教师在图中左侧沿者凸起的点绘出一条虚线及分析特点后,命名为高压脊,指出高压脊也在南北移动,并绘出高压脊附近的风向。然后把此图叠放在中国地图上,指图讲解冷暖气团形成的锋面雨带在高压脊以北的特点。

5.       回归课本p46,讲解梅雨和伏旱的形成原因。

教师投影另外3种图:北半球反气旋,南半球气旋,南半球反气旋

小组活动:每小组成员先自己绘制再交流

学习小结:对本天气系统进行知识的系统化:

气流状况

气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影响天气

实例

气  旋

低气压

四周向中心(北逆南顺)

上升

阴雨

台风

反气旋

高气压

中心向外(北顺南逆)

下沉

晴朗

伏旱

当堂检测:

一.下面是xx年元月20日8时北半球(大致位于40°n-60°n,90°e-120°w)海洋与陆地气压分布示意图,读图分析回答:

 

(1)a地气压名称是___        _____,b地气压名称是___                _____。

(2)此时c地吹________风,d地吹________风。

(3)a地中心气流作________运动,常出现________天气。
(4)a地地面空气快速移到c地,地面缺乏森林草原,会出现____         ____自然灾

害。

(5)abcd四地冬春经常形成这种气压分布。因此,对于c地防御自然灾害最现实的措施____________

答案:(1)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2)偏北风 西北风 (3)下沉 晴朗 (4)沙尘暴 (5)加强植树造林

二.读下面示意图,回答

1.根据雨带在i、ⅲ地区的时间,可推知,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    )

  a.4~6月     b.6-7月        c.6~8月       d.5~8月

2.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i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     d.南北皆涝

教学评价:

在教的方面,教师起到了引导解惑的作用,教授的思路脉络清晰;在学的方面,学生通过观察合作动手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学习,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效果从检测看是非常不错的,绝大部分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dilijiaoan/26033.html

  • 【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人教新课标)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从容说课基于前两节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本节开始让学生立足地球本身,探讨地球的运动。鉴于教材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内容前后列放,可用列表比较的方式板书,从定义、方向、速度、周期等几个方面分别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学生在初中曾学过一些地球运动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可让...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城市交通运输系统】7.4城市交通运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 了解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2 了解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过程与方法1 学会分析城市道路规划的基本原则。2 能够剖析城市交通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提出可行性的对策。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评价道路合理性的正确观念和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1 不同类型的城...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政治必修二第五单元第一框]必修一第五单元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1课时●从容说课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而差异性才是绝对的。地球表面不可能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地区,只有相似的地区。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可以是地域性的,也可以是全球性的。教材主要剖析了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向上的变化。其中从赤道到...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学生能说明生物循环和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学会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能从地...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气旋】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一、教学内容分析“气旋与反气旋”是大气中最常见的运动形式,也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这部分内容是本节,以至全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本课只是给学生一些“入门”的基础知识,并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理解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和天气特点,掌握简易...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举例说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协调、平衡构成一个整体,某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各要素之间的不协调或不平衡。  2 使学生明确陆地环境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不同地区分布着不同的自然带,学生应掌握自然带分布的规律及...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西亚和北非的地理位置_西亚和北非“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教学重点】1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 自然环境的特征  【教学难点】1 教材中指出的重要地名及其位置的记忆        2 西亚北非热带沙漠广布的原因  【教学用具】西亚北非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课件)阿拉伯民族服饰图、石油产区景观图、撒哈拉沙漠景观图  (提...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海南省交通运输网_7.2交通运输网中的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 了解铁路的作用以及铁路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2 了解不同等级公路和航道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辩证的观点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1 结合实例能够分析交通运输网中的线的区位因素;2 京九铁路线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3 公路选线的因素和原则...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第七单元上册英语单词】第七单元 7.4 城市交通运输

    【教学目标】1 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2 影响城市交通运输网形成的因素3 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基本原则4 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的措施【重点难点】重点:1 城市交通运输主要特点形成原因2 如何改善城市交通环境难点:1 分析不同城市道路网络格局的合理性2 分析城市布局对城市交通运输的影...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大气的受热过程导入|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备课教案

    学习目标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热源:①__________。2.地球大气接收与转化太阳辐射能的环节:太阳辐射穿过②________―→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同时把热量传给③______。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不同层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