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时政热点汇总】2020届高考时政热点历史学科解读:我国互联网用户达3.6亿宽带用户达9933万

高三政治教案 2015-01-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政治教案】

XX届高考时政热点历史学科解读:我国互联网用户达3.6亿 宽带用户达9933万
【背景材料】
11月3日举行的“XX中国互联网大会”上获悉,截至9月末,我国互联网用户到达3.6亿,普及率达到27.1%,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1.92亿,境内网站达到320万个,我国互联网发展已处于关键时期。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说,我国网络用户的规模正在进一步扩大。截至今年9月底,我国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0.44亿户,其中固定电话3.24亿户,移动电话7.2亿户。我国境内网站数达到了320万个,国际出口带宽达到了730g。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1.92亿,同比增长了62.7%。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管理局局长韩夏表示,去年以来我国互联网保持了用户和市场规模的双增长。
  截至9月末,互联网用户将达3.6亿,普及率达到27.1%;宽带用户达9933万。互联网基础资源规模不断扩大,ip地址达到1.23亿个,为全球第二;cn域名注册量达500万,为全球第一。在市场规模方面,XX年我国互联网产业规模接近1500亿元,带动相关it、制造业、软件与数字内容业产值超过XX亿元。
【课标链接】
1.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2.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3.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3)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4)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5)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知识链接】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
1.历史渊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发行于公元887年的唐代《邸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
2.大众报业出现原因:(1)进入19世纪,单一的官方报纸与落后的办报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社会呼唤着适合普通民众阅读需求的大众报纸的产生。(2)西人办报潮流的推动。
3.近代中国大众报业的兴起与发展:(1)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2)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3)辛亥革命:《民报》。④新文化运动:《新青年》。
4.通俗性报刊特点:(1)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2)取材世俗,运笔浅显,满足了市民消遣娱乐的需要。(3)根据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实现了专门分工。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123
1.广播:(1)问世:20世纪20年代初。(2)中国第一座广播电台:1923年1月23日,由英美报商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在上海正式开播。(3)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1926年6月1日,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4)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192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
2.电影:(1)发展历程: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阶段。(2)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3)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4)我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渔光曲》。
3.电视:(1)问世:20世纪30年代。(2)发展过程:①中国第一家电视台: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②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③到1978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自己的电视台。
(3)现状(特点):中国已经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内到对外的多系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电视节目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民众的文化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
【热点训练】
1.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报纸的故乡在中国”。可证此论的史实是
a.奏报(章)    b.唐代邸报     c.明代京报     d.《昭文新报》
2.近代中国由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是
a.《昭文新报》  b.《中国丛报》 c.《万国公报》 d.《新民丛报》
3.19XX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记录片是
a.《定军山》      b.《万家灯火》    c.《难夫难妻》      d.《一江春水向东流》
4.中国首次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是
a.《难夫难妻》      b.《渔光曲》    c.《十字街头》      d.《风云儿女》
5.下列著名新歌剧题材反映两广革命斗争的是
a.《洪湖赤卫队》  b.《江姐》   c.《红色娘子军》   d.《白毛女》
6.中国电视事业诞生的标志是
a.北京电视台试播     b.中央电视台试播    c.上海电视台试播   d.全国电视网“村村通”
7.被称为“第四媒介”的是
a.报纸    b.广播     c.电视        d.“互联网”
8.下列现象在中国近代最早出现,其先后顺序是
①近代报刊  ②西式建筑   ③中国人的西菜馆    ④电影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   d.①③②④
9.下列符合近代化报刊特征的是
①以新闻为主要内容                 ②以言论为主要内容    
③以铅字印刷为主要编排方式         ④以泥活字印刷为主要编排方式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123
10.XX年上半年中国国内互联网用户数居世界
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三位      d.第四位
11.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大众传媒发展情况表(1985-XX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1999年 XX年
报纸总印数(亿份)  246.8 211.3 263.3 318.4 329.3
广播节目制作时间(小时) 280799 647762 2332164 2931682 3381466
电视节目制作时间(小时) 38056 91572 383513 526483 585007
互联网用户(户)   7213 3014518 9021717
请回答:
⑴分析上表中四种传媒发展的速度,哪种最快?你能分析其原因吗
⑵大众传媒的两极影响是什么?
⑶有益的大众传媒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什么?
12.中国近代以来报刊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哪一类报刊受到普通民众的欢迎?
【参考答案】
1.b 2.a 3.a 4.b 5.c 6.a 7.d 8.a 9.b 10.b
11.⑴速度最快的是互联网。互联网可以高速互动,双向传受,传者和受者之间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等方式及时沟通,使信息的即时反馈得以实现。人们上网可以参与讨论,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⑵消极影响是混淆视听,让人获取错误信息,导致错误事务甚至对社会不安。积极影响是正视舆论导向,使人们获取正确信息,从而对事务作出理性的决断。⑶有益的大众传媒对社会给予了正确的导向,给人们注入了精神动力,从而获得正确的指导思想,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2.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西方文化亦传入我国。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了一股办报的热潮。他们先后在中国创办了近170种中外文报刊,约占同时期中国报刊总数的95%。
在西人办报热潮的推动下,从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开始自己创办近代报刊。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
与新闻、商情、政论性报刊相比,通俗性报刊更能受到普通民众的欢迎。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zhengzhijiaoan/25861.html

  • 政治选修经济学常识_政治:经济学考前强化记忆归纳

    (一)提高效益(或竞争力)篇    1.宏观措施:(1)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2)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次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4)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加快生...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温故知新|温故知新学案之经济生活

    第一课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要求](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二)教育教学目标要点1、知识目标:①知道商品的含义②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③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④理解货币的本质⑤理解货...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时政2021高三政治哲学]2021届高三政治哲学总复习体系

    政治:高三总复习提纲-哲学总复习体系(旧人教版)基 本 原 理 ( 关 系 )方 法 论 意 义唯物论(世界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高考资源网映)(不同认识的根源)树立...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_202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

    专题三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考点聚焦1 罗斯福新政2 凯恩斯革命3 新自由主义4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知识网络 考点激活考点一 罗斯福新政1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929-1933年爆发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持续时间之长、危害程度之深,都是空...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_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一、基础知识概括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内容】(1) 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同一性。(3)矛盾的斗争性。(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两点论、两分法)。2、矛盾普遍性原理p67、p69----70【原理内容】:矛盾...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高考热点预测年份 类别 题型 背景材料 考查的知识点XX年 上海 单选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在冻土地带修建“生态路” 积累资金、西部大开发的意义XX年 全国 单选 长江三角洲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的起飞 所有制结构、东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公民监督权XX年 上海 填空 南水北调工程 党的性质、国家职能...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高三政治辩证否定观]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考点解读】考点1 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本质属性。(3...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必修四哲学的基本问题|2.1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

    2.1 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一、基础知识梳理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那些内容?①思维和存在 何者为本原(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该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2021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

    思想政治模块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与生活1 1文化与社会1.1 1、理解文化的内涵 (1)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2021届高考政治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考点专项复习教案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