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经济生活

高三政治教案 2015-01-0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政治教案】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考点解读
考点一: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⑴全面小康社会的提出的必然性  
国情发展:①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②宏观上,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加。
不足: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         ,         、         的小康。
国策应对:党的xx大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⑵全面小康社会的特点(内涵):  
①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
②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
③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
④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
⑤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具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考点二: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根据党的xx大报告内容有所增加)
⑴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①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0二0年比二0XX年翻两番。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③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④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⑤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⑦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⑵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①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②社会就业更加充分。③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④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⑥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⑶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①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②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③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考点三: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树立科学发展观
1.重要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内涵:
⑴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为什么要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①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           。  
②既长期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又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123456789101112
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⑶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⑷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考点四:说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根据党的xx大报告内容有所增加)
⑴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注意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变化形势)
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⑷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123456789101112
⑸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
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⑺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⑻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⑼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又好又快发展的着力点是深化改革。

体系建构
1.本课知识体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5个“成为┅的国家”
                       增强发展协调性
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                    
       贯彻的必要性:重要指导方针、重大战略思想
                第一要义(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科学内涵    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统筹兼顾(八个统筹)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战略任务)(具体
措施:一道路、一方针、三转变)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义新农村建设(重中之重)(具体措施: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   道路,建立    机制,形成     格局)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基本国策、建设               型社会)123456789101112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西、东、中、东北)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2.重要知识内在联系
⑴与经济生活其它知识点的联系
①与消费的联系: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之一,结合当前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就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②与基本经济制度的联系: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党的xx大表述)
③与宏观调控的联系: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⑵与政治生活的联系:
①与政府有关知识的联系: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要求政府人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落实政府的工作原则,科学履行政府职能。
②与党的有关知识联系: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体现党的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党要与时俱进,做到科学执政,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⑶与文化生活的联系: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加强文化建设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都有利于促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⑷同生活与哲学的联系:
①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贯彻落实。
②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③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社会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误区点拨
1.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社会的比较。
点拨评析: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有三大区别。
①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
②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提高外,还特别注意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③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均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目前,即使是低水平的小康,全国也还没有全面达到。
2.gdp增长速度越快越好
点拨评析:①“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是衡量一国经济增长水平的重要指标,表示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就是与保持gdp的高速增长分不开的,但不能据此认为gdp的增长越快越好而片面追求gdp的增长。123456789101112
②单纯追求gdp的增长,甚至把gdp作为衡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成就大小的唯一指标,而忽视社会的全面进步,往往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会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还会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③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面发展。
判断:
①发展经济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
②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       )
③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是又“高”又“深”。(       )
④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主导地位。(      )
⑤新农村建设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首要任务。(       )
⑥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发展。(       )
⑦促进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
⑧坚持又好又快发展的着力点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热点追踪
1.(宏观撒网)XX年3月5-13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总理xx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XX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居世界的位次已上升到第3位。  
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6%以内;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4%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抓改革、增活力;重民生、促和谐。
XX年6月3日公布,国务院近日批准了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促进扩大内需,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实施方案》,要求各地、各部门贯彻实施。 
角度点拨:①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重民生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
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③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④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又好又快发展的着力点是深化改革。
2.XX年3月19-20日北京展览馆举办的XX中国国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博览会。博览会以“节能减排,振兴经济,科技创新,开拓未来”为主题,集中展示了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的重大成果。  
XX年3月22日是第xx届“世界水日”,联合国确定“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跨界水——共享的水、共享的机遇”。  
XX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确定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保护水资源”。 
XX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国环境署选出了一批在保护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气候英雄”,其中包括中国环保人士罗红。 123456789101112
角度点拨:
①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②体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③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
3.(微观挖洞)材料:面对世界经济危机,国内经济下滑,从XX年下半年起,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确定4万亿投资计划;调高出口商品退税率;千亿规模减税;出台多项措施鼓励居民购房;降低住房交易税费;进一步扩大“家电下乡”范围;大幅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暂免征存款利息所得税;放开贷款限制;加大对小企业贷款扶持;多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中央财政拨付就业和社会保障资金……。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加强宏观调控对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作用。
指导分析: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时事背景,抓住宏观调控实施主体——国家角度,怎样调整和完善宏观调控来贯彻和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的各个角度。
参考答案:①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地发展。面对国内经济下滑,加强宏观调控,有利于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避免或减少市场消极作用的影响,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上述多项宏观调控措施直接惠及民生,在经济困难时期国家让利于民,保障民生,直接体现了对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努力。③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宏观调控就是对经济运行中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出现的问题区别对待,统筹兼顾,力求经济的各环节、各方面优化平衡,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典例解析
例1.(XX•四川,23) 解决人类面临的诸多重大问题需要各国相互合作。
今年来大量出现图7这样的公益广告。导致这类广告大量出现的原因包括
①世界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②可持续发展理念广泛传播
③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④工业化导致自然资源大量消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图7中干涸的大地可以推断出④,顽强的生命象征着人类的繁衍可得出①,整幅漫画体现了对人类未来的忧虑则体现②,③与材料无关。
例2.(XX•文基4)福建省南平市大力发展养殖业,用鸡粪生产生物有机肥并发电,用鸡毛、鸡肠等制成高蛋白的鱼饲料。鸡粪、鸡毛、鸡肠等“垃圾”不但没有污染水源,每年还能带来数千万元的产值。这启示我们(    )
a.统筹城乡发展,就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     
b.统筹城乡发展,就要实行城市支持农村
c.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
d.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123456789101112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的养殖业体现了一种生产与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d项符合材料,其它说法与题无关。
例3.(XX•海南单科5)二十世纪末,我国基本实现了小康,但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国要实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是                                                         (    )
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 ②本世纪头二十年要实现的奋斗目标 ③我国所有制改革的必然要求④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第三步目标的重要步骤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①③的说法颠倒了与材料的因果关系,因而不选。
例4.(XX•上海单科共同部分13)实现国民经济的信息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信息化有利于      (    )
①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②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③高起点上加速实现工业化 ④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信息化的作用主要针对传统的工业化,进而提升整个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发展,与④说法无关。
例5.(XX•全国ⅰ)近年来,我国蔗糖产业逐步由福建、广东等地向广西、云南等地转移。“东蔗西移”、“东糖西移”一方面为东部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在西部形成新的蔗糖业基地,提升了我国蔗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这一事例表明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有利于  (    )
①促进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②通过东部地区工业化带动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 ③加强西部地区加工工业的基础地位 ④西部地区合理利用本地资源形成优势产业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材料没有体现东部的工业化对西部的影响,故②不选,③的说法本身错误。
例6.(XX江苏卷34)材料一:    XX—XX年江苏农民人均收支状况(单位:元)
 
材料二:由于农产品价格上涨,XX年我省从事农牧业生产的农民得到的收入有所增加,但流通环节的弊端及农资涨价吞食了农产品涨价带来的一部分收益。与此同时,因食品等价格上涨,农民生活成本在增加。消费额在增长,实际购买量下降。同年,苏南、苏中、苏北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为6989元、4784元和3534元。
  (1)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我省农民生活消费状况。
解析  分析材料要注意全面性和整体性,在此基础上再分析材料中的差异性和相关内容的内在联系。123456789101112
参考答案:近年来,我省农民收入和消费支出均在增长,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流通环节的弊端及农资涨价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幅。食品等价格上涨增大了农民生活消费压力。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农民的消费水平差异较大。    ’
   (2)针对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如何进一步提高我省农民生活消费水平。 
解析  注意经济生活角度,要结合材料所提供的线索来分析如何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切勿脱离材料谈论如何提高农民消费。另外需要注意是提高农民消费水平,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分析。
继续贯彻富民优先政策,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让农民能更多地分享到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好处;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例7.(XX•广东单科41)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XX年~XX年广东省能源消费变动状况

材料二 XX年~XX年广东省人均gdp变动情况
年份 XX年 XX年 XX年 XX年 XX年
广东省人均gdp(美元) 1 660.22 1 812.09 2 081.38 2 382.95 2 882.00
材料三 广东省单位gdp能耗变动状况
 
注:吨标准煤/万元是国际通用的能耗指标。
(1)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之间有什么联系?
(3)材料二和材料三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启示?
答案 (1)①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广东省能源消费总量呈现增长趋势,其中XX年~XX年能源消费和增速明显慢于XX~XX年。②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广东省人均gdp稳步增长,说明广东省经济发展总体上处于良好态势。③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广东省单位gdp能耗整体上呈下降趋势,说明广东省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降低能耗。
(2)对比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可以看出:随着广东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消耗总量在增加,但单位能耗在逐步下降,说明我省经济发展向低能耗转型。
(3)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启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树立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路子;③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

能力自测
一.单项选择题
1.至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
① 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② 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③ 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④ 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2.xx大报告指出,今后要继续努力奋斗,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下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生活
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
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加快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发展,体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原则123456789101112
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宽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如何看待gdp数字(     )
 ① gdp的增加是我国经济评价的重要指标
 ② gdp对经济的评价是不全面的
 ③ gdp的增加标志着社会的全面发展 
 ④ gdp是考核官员政绩的唯一指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片面追求gdp数字的增长,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
a.否定了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gdp增长了,社会财富却减少了         
c.忽视了农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    
d.忽视社会全面进步,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
5.(XX•上海单科a组18)党的xx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XX年翻两番。国内生产总值的“人均”指标,除了要考核经济总量外,还必须考虑                                   (    )
a.消费结构的变动       b.人口增长的因素 
c.企业对外投资的增长      d.所有制结构的变动
6.江苏省政府坚持“环保优先,节约优先”的方针,有利于(      )
①优化资源配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②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③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④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7.“又好又快发展”与过去“又快又好发展”的提法有所改变。“好”与“快”两字之调意义深远,这意味着当前及今后我国经济的发展应该:
①更多地强调发展的速度         ②更加注重发展的协调性
③把速度和效益放在同等的位置   ④更加注重发展的效益
 a.③④    b.②③              c.①               d.②④
8.(XX•广东单科16)“微笑曲线”(如图)表明:在产品的国际分工链条中,从研究开发、设计、零部件制造,到加工组装、营销等不同的环节,所获得的利润率不同。在广东省XX年的贸易出口总额中,大约70%属于为国外企业“贴牌”生产的加工贸易。为了爬上“微笑曲线”的右边,广东省在对外贸易方面应该    (    )
 
a.大力发展自主品牌
b.放弃商品贸易,发展劳务与技术贸易123456789101112
c.提高加工组装产品的出口价格
d.加大研究与开发力度
9.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之所以要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因为它是:
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②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重要保证
③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④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10.绿色gdp是把资源和环境损失因素引入国民核算体系的计算方式。建立以绿色gdp为核心指标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国民核算新体系,有利于:
①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②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效益
③全面提高经济的增长水平和质量          ④更实际地测算一国或地区的经济生产能力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11.近年来,“中国制造”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在制造业方面,中国被越来越多的人称为“世界工厂”,但缺乏核心技术仍制约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这说明
a.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b.自力更生原则要求我们避免从国外引进新技术
c.我国制造业的出路在于大力发展科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d.我国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和现代化
12.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的是:
a.扩大生产规模                 b.增加就业岗位
c.提高经济效益                 d.减少环境污染
二.简析题
13.入世后,我国传统行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某市率先改造纺织行业,投资建起了纺织制版中心,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电脑模拟用于新产品开发,新产品上市从过去需要20多天缩短为3天,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品竞争力。在高污染的造纸、钢铁、化工等行业引进先进的治污设备,治理污染的技术和能力大大提高。同时,对传统行业的改造促进了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1)该市的发展出现了什么特点?是怎样体现的?
(2)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XX年,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达1亿多人,外出务工收入增加额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25.9%。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来自东部、中部、西部的农民工分别为3484万人、4251万人和2833万人,而在这三个地区就业的农民工则分别为7404万人、1569万人和1572万人。
材料二 东中西部地区人均gdp(单位:元)
年份
地区 XX年 XX年 XX年 XX年 XX年 XX年*
东部 11334 12811 14159 16207 18217 23768
中部 5892 6395 6691 7757 9481 10608123456789101112
西部 4687 5007 5473 6187 7219 9338
注:*XX年的统计口径与其他年份的统计口径略有差异。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农民工流向的特征,并简要分析形成这种特征的经济原因。(6分)

(2)针对材料二所反映出的问题,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提出解决思路。(9分)

三.探究题
15.(XX•兴化模拟考试)材料一:xx大报告提出,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对县乡基层投入力度,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材料二:近年来,江苏省的经济发展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但也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XX年国庆期间,某中学高三年级学生围绕"苏南、苏北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水平差异"的选题,开展了研究性学习。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此项研究需要获取哪些数据?简要说明其经济依据。
(2)获得这些数据的途径有哪些?
(3)政府应该采取那些措施促进经济发展?

参考答案:
考点一填空  (低水平的    不全面的   不平衡)
考点三填空   (发展    更好地发展    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   统筹兼顾 )
误区点拨判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判断 × × × × × × × ×
能力自测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b a d b a d a b b c c
二.简析题
13.(1)该市发展走了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该市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形成了信息化和工业化相结合的模式;该市引进先进设备,积极进行技术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了经济效益;该市先进治污设备,加强污染治理,坚持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2)有利于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加快工业化进程;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实现经济、资源、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14.(1)材料显示,农民工大多从中西部流向东部。原因在于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经济较中西部发达,且东中西部的差距呈现逐渐拉大的趋势;东部较中西部有更强的吸纳农民工就业的能力。
(2)材料二表明,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统筹区域发展。在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形成东中西部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促进国民经济均衡发展。

三.探究题
15.答案 (1)①两地农村居民家庭的人均纯收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当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降。
②两地物价水平。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一般来说,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物价下跌,购买力普遍提高,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123456789101112
③两地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会影响其他消费支出;恩格尔系数减小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2)可以通过到政府部门(如江苏省统计局等)的网站下载,以及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走访群众等方式获得这些数据。
(3)政府措施:①.切实履行经济、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加大力度促进苏北经济的发展;②.坚持对人民负责,完善、落实倾斜苏北的各项政策措施,情系苏北人民;③.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等等。

1234567891011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zhengzhijiaoan/25789.html

  • 政治选修经济学常识_政治:经济学考前强化记忆归纳

    (一)提高效益(或竞争力)篇    1.宏观措施:(1)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2)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次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4)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加快生...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温故知新|温故知新学案之经济生活

    第一课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要求](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二)教育教学目标要点1、知识目标:①知道商品的含义②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③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④理解货币的本质⑤理解货...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时政2021高三政治哲学]2021届高三政治哲学总复习体系

    政治:高三总复习提纲-哲学总复习体系(旧人教版)基 本 原 理 ( 关 系 )方 法 论 意 义唯物论(世界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高考资源网映)(不同认识的根源)树立...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_202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

    专题三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考点聚焦1 罗斯福新政2 凯恩斯革命3 新自由主义4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知识网络 考点激活考点一 罗斯福新政1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929-1933年爆发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持续时间之长、危害程度之深,都是空...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_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一、基础知识概括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内容】(1) 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同一性。(3)矛盾的斗争性。(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两点论、两分法)。2、矛盾普遍性原理p67、p69----70【原理内容】:矛盾...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高考热点预测年份 类别 题型 背景材料 考查的知识点XX年 上海 单选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在冻土地带修建“生态路” 积累资金、西部大开发的意义XX年 全国 单选 长江三角洲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的起飞 所有制结构、东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公民监督权XX年 上海 填空 南水北调工程 党的性质、国家职能...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高三政治辩证否定观]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考点解读】考点1 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本质属性。(3...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必修四哲学的基本问题|2.1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

    2.1 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一、基础知识梳理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那些内容?①思维和存在 何者为本原(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该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2021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

    思想政治模块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与生活1 1文化与社会1.1 1、理解文化的内涵 (1)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2021届高考政治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考点专项复习教案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