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天津高考政治]2019届高考政治第二轮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复习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2015-01-0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政治教案】

 
第13课时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把“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列入规划纲要。xx曾多次强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低估的战略地位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和最根本的理论基础。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
 
1.为什么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1)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2)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真正的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导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对社会改革和发展必将具有深刻的意义。  
     (3)意识具有能动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2.如何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反复性。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与时俱进,防止僵化和停滞。
     (2)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全面准确把握基本国情,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3)实践决定认识,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着眼于新的实践,及时总结群众经验,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
 
1.国家“xx”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这是因为(   )
  a.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哲学社会科学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哲学社会科学能够为人们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案
  d.哲学社会科学能预见和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解析:选d。本题考查哲学的社会作用,a项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c两项观点错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哲学提供方法论,但不能提供具体的方法。d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迎接人类黎明即人类解放的“高卢雄鸡”。这句话主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
    a.反思性               b.革命性
    c.发展性               d.科学性12
解析:选b。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
 
例1:(XX•海南•18)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把自己的哲学视为“纯粹思辨的观念”和“书斋里的学问”,强调“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从而实现了哲学的变革。这表明
①是否研究时代的迫切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本质区别
②关注与无产阶级利益相关的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
③哲学社会功能的缺失是以往旧哲学区别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标志
④为无产阶级提供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和功能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①③说法错误,②④符合题意,应选c。
例2:(XX•海南•21)邓小平说:“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下列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强大的物质和精神力量
②马克思主义是革命和建设中的强大精神支柱
③先进社会意识对社会历史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④先进社会意识的变化决定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的认识。①说法错误,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④夸大了社会意识的作用,是唯心主义的表现。②③符合题意,应选c。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zhengzhijiaoan/25713.html

  • 政治选修经济学常识_政治:经济学考前强化记忆归纳

    (一)提高效益(或竞争力)篇    1.宏观措施:(1)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2)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次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4)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加快生...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温故知新|温故知新学案之经济生活

    第一课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要求](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二)教育教学目标要点1、知识目标:①知道商品的含义②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③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④理解货币的本质⑤理解货...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时政2021高三政治哲学]2021届高三政治哲学总复习体系

    政治:高三总复习提纲-哲学总复习体系(旧人教版)基 本 原 理 ( 关 系 )方 法 论 意 义唯物论(世界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高考资源网映)(不同认识的根源)树立...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_202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

    专题三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考点聚焦1 罗斯福新政2 凯恩斯革命3 新自由主义4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知识网络 考点激活考点一 罗斯福新政1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929-1933年爆发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持续时间之长、危害程度之深,都是空...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_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一、基础知识概括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内容】(1) 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同一性。(3)矛盾的斗争性。(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两点论、两分法)。2、矛盾普遍性原理p67、p69----70【原理内容】:矛盾...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高考热点预测年份 类别 题型 背景材料 考查的知识点XX年 上海 单选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在冻土地带修建“生态路” 积累资金、西部大开发的意义XX年 全国 单选 长江三角洲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的起飞 所有制结构、东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公民监督权XX年 上海 填空 南水北调工程 党的性质、国家职能...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高三政治辩证否定观]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考点解读】考点1 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本质属性。(3...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必修四哲学的基本问题|2.1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

    2.1 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一、基础知识梳理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那些内容?①思维和存在 何者为本原(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该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2021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

    思想政治模块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与生活1 1文化与社会1.1 1、理解文化的内涵 (1)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2021届高考政治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考点专项复习教案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