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选择题|高考政治实战演练

高三政治教案 2014-12-2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政治教案】

 
1.XX年6月6日,第xx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届展会参展企业多达1 600家,其中,来自海外22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企业有500多家,本届昆交会团组数及参展企业数均创历史之最。昆交会是中国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已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以及世界各地开展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各项经贸成交额累计达300多亿美元。
运用《经济学常识》的知识回答:
重商主义者在对外贸易与增加社会财富的关系问题上提出了什么理论观点?而斯密在这一问题上又提出了什么理论观点?
【答案】 (1)重商主义者认为,金银是社会财富的唯一形态,在一国没有金矿的情况下,财富只能来自对外贸易的顺差。要增加国家财富,就必须使本国的劳动者处于贫穷状态。他们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主张采取鼓励出口、禁止或限制进口的政策。
(2)与重商主义相反,斯密认为财富包括一国生产的所有商品,它只能来自生产领域。与重商主义主张“民穷国富”相对立,斯密主张“富国裕民”。他提出政治经济学有两个目标:一是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二是给国家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
2.材料一 李嘉图认为,商品价格的波动使资本恰好按照必要的数量在运行,在没有政府的干预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最为繁荣,需要国家做的全部事情就是避免一切干预。
材料二 XX年7月23日,xx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继续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和充实完善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和相关政策措施,努力实现XX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运用《经济学常识》的相关知识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2)简要说明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
【解析】 本题考查对李嘉图关于市场的作用与国家干预理论以及劳动价值理论的理解。回答这一问题,要根据材料归纳出相关的理论观点。回答第二个问题,应该从增加国家财富的方法、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决定商品价值的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1)材料一说明李嘉图正确地看到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但未能看到市场的不足,反对国家干预是不对的。材料二说明要实现我国XX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就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2)①李嘉图极力主张发展生产力,增加国家财富。他认为增加资本积累是实现财富增长的必要条件。②李嘉图同意斯密使用价值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的观点,提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并意识到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区别。③李嘉图批判了斯密的二元劳动价值理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来决定。
3.斯密认为,每个人都力图利用好他的资本,并实现最大的价值。一般说来,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个人的利益。但是,他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通过追逐个人利益,他经常增进社会利益。在将资本投在哪一部门能带来最大收益的问题上,如果政治家企图指导私人应如何运用他们的资本,那不仅是自寻烦恼地去注意最不需要注意的问题,而且是攫取一种权利。
(1)上述材料反映了斯密的哪些主张?
(2)我们应如何评价斯密的上述主张?12
【答案】 (1)利己是人的本性,追求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要充分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实现国民财富的增长。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最好的办法是取消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所有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2)我们应以历史的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它,既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全盘吸收。斯密认识到了市场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中的积极作用,但他未认识到市场的局限性,市场调节也会带来资源浪费、经济波动、分配不公等问题。
4.(XX年南通四校联考)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于1776年出版,从而形成系统的经济学理论体系,使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建立了古典经济学。20世纪30年代以“凯恩斯革命”为标志,创建了以需求管理的政府干预为中心思想的收入分析宏观经济学。亚当•斯密和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决策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西方经济学的发展都有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请对比说明凯恩斯的政策主张与亚当•斯密的政策主张的分歧点。
【答案】 (1)亚当•斯密从所谓的人的“利己”的本性出发,认为分工和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是增加社会财富的两大途径,而要扩大分工、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主张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来增进社会利益,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2)凯恩斯主张政府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采取财政赤字政策,通过扩大财政支出来增加投资,刺激消费,扩大需求,摆脱危机。强调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反对盲目推祟和过分夸大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zhengzhijiaoan/25487.html

  • 政治选修经济学常识_政治:经济学考前强化记忆归纳

    (一)提高效益(或竞争力)篇    1.宏观措施:(1)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2)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次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4)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加快生...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温故知新|温故知新学案之经济生活

    第一课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要求](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二)教育教学目标要点1、知识目标:①知道商品的含义②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③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④理解货币的本质⑤理解货...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时政2021高三政治哲学]2021届高三政治哲学总复习体系

    政治:高三总复习提纲-哲学总复习体系(旧人教版)基 本 原 理 ( 关 系 )方 法 论 意 义唯物论(世界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高考资源网映)(不同认识的根源)树立...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_202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

    专题三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考点聚焦1 罗斯福新政2 凯恩斯革命3 新自由主义4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知识网络 考点激活考点一 罗斯福新政1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929-1933年爆发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持续时间之长、危害程度之深,都是空...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_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一、基础知识概括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内容】(1) 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同一性。(3)矛盾的斗争性。(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两点论、两分法)。2、矛盾普遍性原理p67、p69----70【原理内容】:矛盾...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高考热点预测年份 类别 题型 背景材料 考查的知识点XX年 上海 单选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在冻土地带修建“生态路” 积累资金、西部大开发的意义XX年 全国 单选 长江三角洲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的起飞 所有制结构、东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公民监督权XX年 上海 填空 南水北调工程 党的性质、国家职能...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高三政治辩证否定观]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考点解读】考点1 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本质属性。(3...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必修四哲学的基本问题|2.1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

    2.1 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一、基础知识梳理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那些内容?①思维和存在 何者为本原(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该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2021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

    思想政治模块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与生活1 1文化与社会1.1 1、理解文化的内涵 (1)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2021届高考政治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考点专项复习教案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