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需要四心_班主任工作要把握好四个“度”

高三政治教案 2014-12-2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政治教案】

    曾汉

        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实施教育的有力助手,同时也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桥梁,他的工作关系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那么应如何搞好班主任工作呢?笔者认为,搞好班主任工作,要把握好“四个度”。
        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要加大力度
        道德水平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这些教育构成教育过程的统一整体。在这一统一整体中,德育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主导成分,是照亮一切的光源。”他的这番话,道出了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坚持诸育一起抓,才能保证实现教学目的。
        然而几十年来,社会生活中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权力意志主义等利己主义思想重新抬头,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社会上出现一些以权谋私、抢劫、盗窃、“黄赌毒”等丑恶现象,而这些现象又通过各种途径影响到学校,影响到学生,使一些学生产生了一些不良思想倾向,甚至在一些学校出现了学生参与抢劫、盗窃、赌博的现象。在学生中出现这些不很现象,除了有来自社会的原因外,与一些学校长期以来“重智育、轻德育”也是有关的。可见,加大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力度是很有必要的。
         如何加大这一力度呢?作为班主任,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科学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如班主任可以组织“学习李浩敏同学舍己救人先进事迹”主题班会,让学生参与讨论、发言,通过活生生的事例来教育学生,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二、对学生的严格管理要适度
        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生理和心理上都逐步趋于成熟和完善,但他们的自制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够,他们的品德修养还有待提高,若不能严格管理,日后难成有用之才。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因此班主任应对学生严格管理,“严”不仅是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更是对社会的负责。
        当然严要有度,不能过份、过激、过火。若严超过一定的限度,学生非但无法接受,还可能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使矛盾进一步激化。可见对学生的管理过严,既不利于班务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应做到“严”中有“宽”,既要严格管理,又要严宽适度,更要做到严中有爱。班主任只有把爱给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才能得到学生对从严教育的理解。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严格管理不能操之过急,须循循善诱,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分阶段,使学生逐步觉悟。
        三、组织学生课外校外活动要有限度
        课外校外活动是指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多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性活动。适当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校外活动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取新的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各种能力,有利于发现学生个性特长,做到因材施教。因此,班主任在课余或节假日组织学生进行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是很有必要的。如组织工作学生参观革命烈士墓,能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我们今天的安定团结的局面来之不易,是很多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以此增强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当然组织学生课外校外活动要有限度,如果过多、过滥,就容易使学生精力分散,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如体育活动过度,学生体能消耗过多,会使学生身心疲惫,上课昏昏欲睡。因此班主任不要过多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校外活动,要注意课外与课内的有机结合,正确处理好课内和课外的关系,做到主次分明。
        四、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要把握尺度
        中学生由于自己年龄特征,在平时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常有的事。对学生犯错,班主任有必要进行批评教育,批评教育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方法。要使批评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须掌握批评的方法,把握批评的尺度。学生犯了非常严重的错误,你若只是简单批评,轻描淡写地带过,学生自己就认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过后或许会一犯再犯。比如曾有一学生,在下午上课之前敲了学校的钟,其他学生误以为上课,纷纷走进教室,此学生见状哈哈大笑以此作乐。学生犯这种错误,看似情节较轻,其实性质非常严重。班主任若只是简单批评:“你这小鬼,下次不能再做!”可能收不到批评的效果,往后其他学生或许会犯类似的错误。因此对学生的这种错误,班主任应严厉批评,向学生指出问题的严重性,告诉学生钟声是学校作息的信号,乱敲乱打会严重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并要求学生写检讨书,在班会或校会上公开检讨,这样既教育了这个学生又教育了其他同学。
        若学生只是犯小错,班主任却小题大作,大张旗鼓地批评,这样于事不利。中学生自尊心强,对他们的一些小错误,宜进行间接批评。如学生上课说悄悄话,只需旁敲侧击提醒他,若立即罚他站堂,学生实在难堪,就容易使他们产生情绪抵触,甚至与教师顶撞起来,这样的批评亦很难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如何具体把握尺度,要因时、因人、因事而异,只要班主任多留意,多研究学生情况,便能在教育实践中更好地把握尺度。
        班主任在教育工作过程中,如果能把握好以上“四个度”,就一定能够顺利开展工作。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zhengzhijiaoan/25451.html

  • 政治选修经济学常识_政治:经济学考前强化记忆归纳

    (一)提高效益(或竞争力)篇    1.宏观措施:(1)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2)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次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4)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加快生...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温故知新|温故知新学案之经济生活

    第一课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要求](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二)教育教学目标要点1、知识目标:①知道商品的含义②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③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④理解货币的本质⑤理解货...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时政2021高三政治哲学]2021届高三政治哲学总复习体系

    政治:高三总复习提纲-哲学总复习体系(旧人教版)基 本 原 理 ( 关 系 )方 法 论 意 义唯物论(世界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高考资源网映)(不同认识的根源)树立...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_202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

    专题三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考点聚焦1 罗斯福新政2 凯恩斯革命3 新自由主义4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知识网络 考点激活考点一 罗斯福新政1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929-1933年爆发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持续时间之长、危害程度之深,都是空...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_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一、基础知识概括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内容】(1) 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同一性。(3)矛盾的斗争性。(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两点论、两分法)。2、矛盾普遍性原理p67、p69----70【原理内容】:矛盾...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高考热点预测年份 类别 题型 背景材料 考查的知识点XX年 上海 单选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在冻土地带修建“生态路” 积累资金、西部大开发的意义XX年 全国 单选 长江三角洲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的起飞 所有制结构、东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公民监督权XX年 上海 填空 南水北调工程 党的性质、国家职能...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高三政治辩证否定观]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考点解读】考点1 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本质属性。(3...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必修四哲学的基本问题|2.1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

    2.1 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一、基础知识梳理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那些内容?①思维和存在 何者为本原(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该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2021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

    思想政治模块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与生活1 1文化与社会1.1 1、理解文化的内涵 (1)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2021届高考政治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考点专项复习教案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