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使人优秀议论文_自律使人优秀起来 教学设计(一)

高三政治教案 2014-12-2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政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自律的重要意义,懂得自律能够使人清楚自己的优点、缺点和弱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战胜自己,获得行动自由,使人高尚起来。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举例法、对比法让学生体会自律对人的学习、工作、生活的重要影响,能够说明自律与自由的关系。

思想觉悟目标

懂得青少年要有理想,要加强自身修养,增强自律的能力。

教学重点
自律使人优秀起来。

教学难点 
自律,能使人自知;

自律,能使人高尚起来。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什么是自律,它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导入  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自律指自己针对自身的情况,以一定的标准和行为规范指导自己的言行,严格要求自己和约束自己。自律具体表现为自爱、自省和自控。一个自律的人,应该是一个懂得自爱,勇于自省,善于自控的人。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祖祖辈辈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良的传统和美德,特别注重个人的修养和自律,早在两千年前,就把它看作是培养个人良好品质的关键。因此我们要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必须注重自己的修养,增强自律的自觉性,提高自律能力。那么,增强自律的自觉性,提高自律能力,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重要作用和意义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自律使人优秀起来(板书)

讲授新课

自律的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律,能使人自知(板书)

自知,就是能够自己认识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认为,一个人能够认识他人,是智慧的表现;而能够认识自己,才是真正的聪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要做到有自知之明是很不容易的。(请一位同学朗读书中资料。第82页楷体部分,唐太宗的例子)。作为一代明君,尚经常感叹自知的不易,可见自知的艰难。我们要认识自己,就要严格要求自己,并善于通过对照他人来对照自己,以人为鉴。古人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看见先进模范人物,就要向他们学习,向他们看齐;看到别人的不足之处或缺点,就要扪心自问,检查对照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和不足,避免重蹈覆辙,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取他人的长处,克服和纠正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自己。

(活动)

你认识自己吗?请拿出纸和笔,写一写你的优点和缺点或不足。

(学生写完后,教师组织)

现在请以相邻两组的四位同学为一组,互相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应实事求是,态度诚恳。

(活动结束后,教师总结并引入下一问题)

罗休夫柯说:“认识自身的缺点,是一个人最高智慧的表现”。我觉得勇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并努力纠正它,更是智慧的表现。自律,可以使我们认识自己,同时也可以使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自律,能使人学会战胜自己(板书)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有时候,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在生活中我们时时、处处、事事几乎都有战胜自己的任务。

(组织活动)(1)看书第82页楷体字有关内容。(2)看完后请几位同学补充说一说:“当我……的时候,需要战胜……”(不许重复)(3)相互评价补充的内容。

(教师总结)

一个人要战胜“自己”是很难的,而要战胜自我,就需要了解自我,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同时严格要求自己,尽量发挥自己的优点,克服和纠正自己的不足。战胜自我要有恒心和毅力,同时要防止旧病重犯。

3.自律,使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板书)

仔细观察一下你身边的同学,你就会发现:有的同学每天来校都很早,从来不迟到;有的同学则经常迟到。有的同学作业 写得很工整,错误很少;有的同学的作业 字迹潦草,频繁地出错;还有的同学经常抄作业 或不交作业 。有的同学上课时听课很认真,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而有的同学上课不是说话,就是做小动作,或者东张西望。中午在学校的餐厅吃饭时,有的同学很少有剩饭剩菜;有的同学的饭盒里、饭桌上剩饭剩菜一大堆。做值日时,有的同学打扫得很干净,非常认真;有的同学做得马马虎虎;还有的同学则根本不做,一到做值日就想方设法溜走,等等。

从以上这些现象中,你可以看出每个人都有很多的习惯,其中有的习惯是良好的,有的习惯是不良的。请写一写:在生活和学习中,你有哪些习惯?你觉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良的?(不要求学生谈)

(学生写完后,教师总结)

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养成的。当一个人养成一种习惯后,就会自然而然地去做,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习惯成自然”。而当一种习惯形成后,要改变它,将是很困难的,甚至是很不愉快的。例如:你早已养成了晚上睡觉前刷牙的好习惯,那么每天晚上你就会自觉地、愉快地去做这件事情。相反,如果你养成了每天晚上睡觉前不刷牙的习惯,现在家长要求你改变这一习惯,晚上睡觉前要刷牙,那么你会感觉怎么样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正如刚才这些同学所说的,首先,你会感到不自然、不习惯;其次,有的时候你会不自觉,需要别人提醒;再次,当别人提醒你,你不得不做时,你可能会不愿意,或者感到很不愉快,很烦躁。

可见,当一种习惯形成后,要改变它是很麻烦的。因此我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自觉地、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防止养成不良的习惯。而一旦养成了不良的习惯,一定要增强自律能力,尽量去改变它,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着良好习惯的,受人欢迎的人。

4.自律,能使人获得行动自由(板书)

自律要求自己管住自己、约束自己,为什么能使人获得行动自由呢?我们知道汽车在高速的公路上奔驰,火车在轨道上飞速行驶,轮船在航道上破浪前进,飞机在航线中自由航行,可是,如果离开公路、航道、铁轨、航线,它们就失去了行动自由。一个城市,如果没有交通规则,人人在街上随心所欲,骑自行车横冲直撞,驾驶汽车闯红灯,随意穿越马路……那么,这个城市的交通状况必定是一片混乱,交通事故的不幸就会降临在人们的头上,人们还有什么自由?

大家看一幅对联“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屋,不见烟火冲天。”

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副对联描述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这幅对联描述了毒品对人的危害。吸毒者开始都是因为不能拒绝“白色的诱惑”。凡是吸毒的没有一个不后悔的。钱“吸光”了,身体搞垮了,害人害己。

缺乏自律,放任自己,将丧失自由。而一个人有了自律的自觉性和一定的自律习惯以及自律能力,就能严格遵守纪律,从而也就获得了行动自由所必需的条件。

人们共同生活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必须有大家共同维护的生活秩序,有道德、纪律、法律等规范的约束,才能保障我们正常的生活、学习。

5.自律,使人高尚起来(板书)

一个人品德的高尚,是在生活、学习、工作中不断地培养出来的。请同学们说说:怎样使自己的品德高尚起来?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大家谈得非常好。要使自己高尚起来,就要落实到行动上,应该从多方面去努力,特别要从两个方面多努力。一是“积”,即积累美德,通过长期的学习、自律、磨炼去培养好的道德品质;二是“防”,即防微杜渐,预防和清除不良思想、不良习惯、不良风气的侵蚀和污染,自觉抵制和清除不良的影响。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律的自觉性和能力,不断地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优秀的品质,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自律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使人明于自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战胜自己,使人获得行动自由,可以使人高尚起来。因此应该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强自律,使自己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巩固新课

请简要回答:自律对青少年成长有什么意义?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zhengzhijiaoan/25421.html

  • 政治选修经济学常识_政治:经济学考前强化记忆归纳

    (一)提高效益(或竞争力)篇    1.宏观措施:(1)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2)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次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4)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加快生...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温故知新|温故知新学案之经济生活

    第一课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要求](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二)教育教学目标要点1、知识目标:①知道商品的含义②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③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④理解货币的本质⑤理解货...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时政2021高三政治哲学]2021届高三政治哲学总复习体系

    政治:高三总复习提纲-哲学总复习体系(旧人教版)基 本 原 理 ( 关 系 )方 法 论 意 义唯物论(世界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高考资源网映)(不同认识的根源)树立...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_202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

    专题三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考点聚焦1 罗斯福新政2 凯恩斯革命3 新自由主义4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知识网络 考点激活考点一 罗斯福新政1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929-1933年爆发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持续时间之长、危害程度之深,都是空...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_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一、基础知识概括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内容】(1) 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同一性。(3)矛盾的斗争性。(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两点论、两分法)。2、矛盾普遍性原理p67、p69----70【原理内容】:矛盾...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高考热点预测年份 类别 题型 背景材料 考查的知识点XX年 上海 单选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在冻土地带修建“生态路” 积累资金、西部大开发的意义XX年 全国 单选 长江三角洲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的起飞 所有制结构、东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公民监督权XX年 上海 填空 南水北调工程 党的性质、国家职能...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高三政治辩证否定观]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考点解读】考点1 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本质属性。(3...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必修四哲学的基本问题|2.1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

    2.1 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一、基础知识梳理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那些内容?①思维和存在 何者为本原(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该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2021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

    思想政治模块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与生活1 1文化与社会1.1 1、理解文化的内涵 (1)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2021届高考政治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考点专项复习教案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