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真题及答案_2020高考古诗鉴赏题型解读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2-1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高考古诗鉴赏在《考纲.》中的要求为: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自XX年以来,全国各地古诗鉴赏题均以客观题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评价能力。此题除了需要考生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审美情趣进入作品,进入作者的内心,用自己的语言把“意会”到的东西“言传”出来之外,也要求考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以“不变”的思路应对“多变”的题型,从而尽量在回答此类问题时做到成竹在胸,尽善尽美。现针对该题各考点题型答题技巧进行逐一解读。
 一、形象类题型
(一)形象,在诗歌中即意象,它是综合了诗人情感的“景、物、人”的总和,考题中常以这样的方式出现:
   1、请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 ”这一艺术形象。
   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的形象?
   3、诗歌中的景物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作具体分析。
 解题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求考生找准诗歌中所塑造的形象本身,再用几个简练准确的词语概括其特点,最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形象与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的内在联系或说明其在诗歌中所蕴含的意义。
 答题示例:                瀑布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间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XX年黄州)
 参考答案: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拒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的波涛。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
(二)诗歌中的意象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往往相互组合而成“意境”,因此,对意境的考查,也可以说是对意象的更全面、更深入的考查。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写的事物或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其考查形式主要为: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词的前二句写出了怎样的情形?请结合上片内容加以概述。
 解题分析:意境包含形象、情感、境界三个方面,答题时缺一不可。考生应抓住诗中主要的形象,在忠于原诗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流畅优美的语言再现诗歌所创设的画面(注意在表述时切忌直接引用,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再用诸如恬静优美、幽静凄凉、雄浑壮阔等概括氛围的词语进行总结提炼,并由此而得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示例:             山居秋瞑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12345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者在下列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参考答案] 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作者通过塑造这样一种幽静深寂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二、语言类题型
 诗歌的语言,主要是从“诗歌的语言特色、炼字”几方面来进行考查。
 (一)鉴赏诗歌语言特色:首先要求考生掌握表现诗歌语言整体风格的一些词语,比如: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清新”、“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其次要求考生对诗人本身的语言风格也有一些了解,例如李白的豪迈奇特,杜甫的沉郁顿挫,李清照的婉约细腻,王维的空灵,李商隐的绚丽,白居易的明快直白等。其考查形式主要为: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解题分析:解答这类题,考生应从诗歌整体风格着手,先准确判定诗歌语言特色,从上述术语中挑选一两个点明,进而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可以指出借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再说明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参考答案: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二)炼字:这是语言类题考查最常见的一种,它需要考生能够1、正确判断所考之字在诗中的意思(考生可在原诗基础上通过“组词法”确定该字在诗中的意思)。2、了解不同词性的字在诗中可能产生的表达效果,如:动词------使诗中所写内容表现更生动,更有动感,用词显得新颖,不落俗套;形容词------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准确生动地传达作者的情感,特别是表色彩的形容词,多能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叠词------舒缓语气,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营造特定意境等;数量词-----准确具体表现所绘之物。3、辨明语言运用的手法。其考查形式主要为:12345
    1、请分析“”字的妙处。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诗的某联中的某字被认为是全诗的诗眼,你认为呢?为什么?
    4、你认为该联中的哪两个字用得最好,请说明原因。
 解题分析:此类题形式各异,但答题模式可谓“万变不离其宗”,无论题型如何,考生始终做到如下几点即可:(1)弄清该字的本义;(2)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含义;(3)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4)指出该字的表达效果;(5)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你认为颈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请任选其一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连”和“拥”字用得好。“连”字展现了空间的广阔,突出距离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连塞烽火,雪光,火光与月光交相辉映的瑰丽景象。“拥”字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云掩映中蓟城浮现其间的壮美景象。
三、表达技巧类题型
考查表达技巧,实际上就是考查诗歌的“艺术手法”,“写作手法”,“表现手法”等。考生遇到这类考题不必紧张,只要平时积累了足够的鉴赏术语,问题便能迎刃而解。现将各类表达技巧简要总结如下:(1)、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即抒胸臆;间接抒情,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2)、表现手法------赋比兴、白描、细节描写、烘托或衬托、托物言志或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景与情、抑扬等;(3)、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通感、对比、借代、设问、反问、双关、对偶。(4)、艺术构思:首尾照应、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点面结合、承上启下、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画龙点睛等。考生在熟记这些表达技巧的同时,一定要掌握每种技巧所带来的表达效果。其考查形式如下:
   1、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或艺术特色,或写作手法)
   3、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解题分析: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因此,答题时应该包括(1)指出运用的表现手法;(2)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3)运用该手法对于表达作者或诗中主人公情感的好处。
 答题示例:                  玉楼春      欧阳修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
 前人论欧词,有的说他“深婉”,有的说他“层深”,总离不开一个“深”(即含蓄有余味)字。衣以上阙为例,简要分析这首词是通过哪些艺术手法体现这个“深”字的。12345
 参考答案:(1)以乐景写哀情。开头两句作者对“离情”只字未提,实则通过洛阳城内美丽、热闹的春天景象,反衬了离情;(2)拟人手法,三、四两句写游丝和垂柳,想象它们“苦相萦”“争赠别”,间接地表现出离情的深厚。(3)移情入物。作者不直写离情,而是将离情渗透到眼前的春天景物中,使游丝和垂柳等景物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从而使离情表达含蓄而充分。
  四、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类题型
  在高考古诗鉴赏题的问答类型中,有一类是针对诗歌本身或其中的词句加以分析的内容型题目,其考查方式主要为:
    1、关于这首诗(或两首诗),描写了哪些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与其他诗相比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2、某词(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3、前人认为,某词(句)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有何看法?
解题分析:在做题时应该清楚,诗言志,即总是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一定的志向追求。认定诗词的内容,认定诗词的感情,应分析诗词词语或句子的具体内容,并与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相联系。在方法上做到:(1)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内容;(2)该词句在句中或在诗中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3)抒发了什么情感;(4)如果两首诗比较,还要找出它们的异同。
答题示例:               水口行舟          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①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
  ②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涵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①“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刻画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
②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或“人生道路总不会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不能达到青山绿树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
                 秋夜独坐(节选)         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周弼12345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①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②两诗中均有“独坐”,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②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一二句写的是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5253.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