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备考策略]高三语文总复习教学案1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2-1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总复习教学案
        
第四专题  像山那样思考
现代文部分
【知识梳理】
一、语音吧台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品茗            涮         羊肉     蛰         居       远阜        
脂         粉    曝         背谈天    铭         刻      嘈         杂
乌桕               赭         色       冬霖             粗犷        
恣         意      槎桠                 剔         透       弥         漫
吻         合   震天撼         地  诞         语    惊骇        
天籁               咆哮               山脊             深邃        
大龙湫             奔放不羁            欢跃             诞         语
翡         翠     深邃               千峰万壑           惊骇        
气氛             安谧             垭         口   攫         来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倚         托   混沌             瘴         气    瞅         着
物什            酝酿             炫         目   阴霾        
土坯            浸         润      涟漪               蓊         郁
瞭         望      忧悒               毛蕊         花    惬         意
正         月     追溯                 丧         服      地窖        
莴苣              蔑         视        迸         发      蠕         动
饿殍              艾蒿                 补偿               蜿         蜒
二、字形超市
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莫明其妙             渲羊肉               蜇居               丰臾           
惊世胲俗             回光反照              稳丝不动            游戈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深隧                 一弘湖水               毛骨耸然           残羹冷灸     
 三、词语网络
(一)近义词辨析
1.怀恋•怀念
怀念:思念。重在表达现在对已逝过去的思念之情。例如:怀念故乡/怀念亲人。
怀恋:怀念。重在表达现在对过去的事物或过去所经历的时光的喜爱,进而产生的一种怀念。例如:怀恋故园风物。
2.面目一新•耳目一新
面目一新:样子完全变新(指变好)。例如:这个工厂经过改建,已经面目一新了。
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感到很新鲜。例如:油画家王秀章将油画与雕塑相结合创作的“立体油画”令观众耳目一新。
3.黯淡•暗淡
黯淡:指色彩昏暗,不鲜艳。例如:色彩黯淡。
暗淡:指光线、色彩、前景等昏暗、不鲜明、不光明。例如:屋子里灯光暗淡。
4.观念•理念
观念:①思想意识;②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例如:新形势下,我们应该破除旧的传统观念。
理念:①信念;②思想、观念:经营,文化;例如:企业应该奉行安全第一、质量至上、开发创新、互动多赢的经营理念。
5.振荡•震荡
振荡:①振动;②电流的周期性变化。多用于具体的事物,例如:电磁振荡。
震荡:震动,动荡。多用于较抽象的事物,例如:社会震荡,思想震荡。
6.反省•反思
反省:回想自己的思想行动,检查其中的错误。“反省”测重于检查错误,例如:近年来,我国煤炭企业事故不断,给国家和个人造成巨大的损失,有关责任人应该好好反省。
反思: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反思”测重总结经验教训,例如:我们应该
对自己的错误进行深刻反思。
7.沟通•勾通 
沟通:指使两方能通连,褒义,如:沟通感情。
勾通:指暗中串通,勾结,贬义,如:他经常勾通土匪来村里骚扰。
8.暴力•暴戾 
暴力:名词,①强制的力量,武力,如:因为格里高尔犯了什么暴力行为;②特指国家的强制力,如:军队对于敌对阶级是一种暴力。
暴戾:形容词,指粗暴乖张,残酷凶恶,如:这个老板真是暴戾,动辄对工人进行打骂。
9.埋没•湮没 
埋没:具有理在地下的形象比喻色彩和“糟蹋”的意味,一般用于人才、天才,使用频率较高。例如:领导阶层要善于发现人才,而不是埋没人才。
湮没:含有像淤塞似地、盖死的意味,是书面语,除用于人才外,还可用于某些事物,可以同“无闻”或“失传”搭配。例如:如此英雄将才,竟湮没无闻,可惜可叹!
10.年青•年轻 
年青:含有处于青春朝气蓬勃时期的意味,只用在绝对意义下的十几岁至二十几岁,不能相对地用于四五十岁或中年以上。例如:你正年青,应把精力用到学习上去。
年轻:既可用在绝对意义下的十几岁至二十几岁、三十上下,也可用在相对来说岁数不算很大的情形,如八十岁的人说五六十岁的人是年轻。
11.偶尔•偶然
偶尔:(也写作“偶而”)着眼于数量,次数少,有时跟“经常”相对。例如:他经常写小说,偶尔也写诗。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偶然:①着眼于意外,从一般事理或一般规律上看,事情的发生是意外的,是在规律之外,跟“必然”相对。例如:出现这一情况十分偶然。②“偶然”还有形容词意义,表示并非必然,常作定语、谓语;“偶尔”一般不这么用。如“偶然事故”。
(二)熟语积累
【莫名其妙】(也作“莫明其妙”):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例如:我又没做错事,他却向我大吼大叫,真是莫名其妙。
【直截了当】(言语、行动等)简单爽快。如:明快的语言风格的特点是遣词造句,明白畅快,表情达意,直截了当。
【浩浩荡荡】①水势大。②形容广阔或壮大。例如:游行队伍浩浩荡荡地通过天安门广场。
【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例如:天上的云变化多端,有时如透明的纱巾,有时像盛开的棉花,有时似奔腾的骏马,真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惊天动地】①形容声音特别响亮。②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如“惊天动地的伟业”。
【洋洋洒洒】①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②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如:作文本身就是一项大工程,它不是简单的组词或造句,就算来了一个灵感,你要洋洋洒洒地写上好几百个字也非易事。
【气势磅礴】气势盛大。例如:《沁园春• 长沙》是一首力敌千钧,气势磅礴的豪放词作。
【惊世骇俗】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人震惊,也说惊世震俗。例如:
【无中生有】凭空捏造。
【回光返照】指太阳刚落到地平线下时,由于反射作用而发生的天空中短时发亮的现象。比喻人临死之前精神忽然兴奋的现象。也比喻旧事物灭亡之前暂时兴旺的现象。
【恍然如梦】好像刚从梦中醒来,像做梦一样。也形容忽然醒悟。
【愤世嫉俗】对于不合理的社会和习俗表示愤恨憎恶。
【息息相通】也说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连,比喻关系密切。
【毛骨悚然】形容很害怕的样子。毛骨:毛发和脊骨。悚然:怕的样子。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衷”也作“中”。
【洋洋洒洒】形容文章讲话篇幅长,语言明快流畅,连续不断。
【莫名其妙】(也作“莫明其妙”);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文言文部分
【知识梳理】
一.一词多义
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歌 ①扣舷而歌之                          
 ②歌曰:桂棹兮兰桨                          
 ③倚歌而和之                          

望 ①七月既望                          
 ②望美人兮天一方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如 ①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②纵一苇之所如                          

①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②始指异之                          
 ③人甚异之                          

志 ①故为之文为志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③博闻强志,明于治乱                          
 ④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二、辨析虚词
解释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或用法:
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乎    ②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③相与枕藉乎舟中                          

 ④此非孟德之因于周郎者乎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①不知东方之既白                          
 ②惟江上之清风                          
 ③月出于东山之上                          
 ④故为之文以志                          
 ⑤望西山,始指异之                          

 ①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                          
 ②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③日与其徒上高山                          
 ④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⑤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①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②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③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③此非孟德之因于周郎者乎                          
 ④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三.通假总汇
写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的本字及意义:
①如冯虚御风                                       
②举酒属客                                   
③山川相缪                                   
④举匏尊以相属                                 
⑤自余为僇人                                     
⑥梦亦同趣                 
四.活用串烧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西、东: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友:名词意动,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正襟危坐              正:名词使动用法,使……正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舞、泣:动词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
渔樵于江渚之上           渔樵: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醉则相枕以卧,卧而梦。       梦:名词作动词,入梦,入睡。
望西山,始指异之                    异:形容词意动  以……为异
五、判断句式  
1. 判断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非”表示判断)
固一世之雄也。     (用“……也”表示判断)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用“……也”表示判断)
是岁,元和四年也。   (用“……也”表示判断)
2. 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引出施动者,表示被动)
3. 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而今安在哉?(疑问句,疑问代词“安”作宾语,前置)
(2)定语后置句:
客有吹洞萧者。   (“吹洞萧者”作“客”的定语,“者”定语后置的标志)
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有异态者”作“山水”的定语,“者”定语后置的标志)
(3)状语后置句: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结构“于赤壁之下”后置)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结构“于东山之上”“于斗牛之间”后置)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结构“于江渚之上”后置)
六.异义细解
⑴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凡是 古义:两个词。所:所有。是:代词,这。  
今义: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
⑵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于是 古义:两个词。于:介词,从。是:代词,此,指这次游西山。
   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七、集结名句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4.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5.日与其徒上高山, 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 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
6.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 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7.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达标练习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煮茗(mínɡ)   蛰(zhé) 居   深邃(suì)    煊(xuān)赫一时
b.丰腴(yú)     愀(qiū)然    赭(zhě) 色   一曝(pù)十寒   
c.咆(páo) 哮   粗犷(ɡuǎnɡ)  横槊(shuò)   冯(fénɡ) 虚御风 
d.桂棹(zhào)   酾(shāi)酒   枕藉(jiè)    倚歌而和(hé) 
2. 下列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深邃    铭刻    曝背谈天    元霄节
b.喧哗    逍遥    震天撼地    气势磅礴
c.嘶鸣    咆哮    直接了当    千姿百态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d.颤栗    驯顺    莫明其妙    振耳欲聋
3.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对于外国文化,排外文化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____进步的外国文化,以为发展我国新文化的____。
    ②蜘蛛的丝,即使放弃了科学的____,从实用上看,也是很有意思的。
    ③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____神话、童话的幻想故事,都可能成为现实。
    a.吸收  借鉴  体察  以致   b.吸收  借鉴  观察  以至
    c.吸取  跳板  体察  以至   d.吸取  跳板  观察  以致
4. 选出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陪我来的朋友指着一湖碧水,无动于衷地告诉我:“这就是诺日朗。”
b.难道我不该与土地息息相通吗?我自己不也是一部分绿叶与青菜的泥土吗?
c.即使是愤世嫉俗的可怜人和最最忧悒的人也能在大自然中找到最甜蜜、最天真和鼓舞人的伴侣。
d.狼的嗥叫使那些在夜里听到声音,白天去察看狼的足迹的人毛骨悚然。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考古学家在清理墓穴时,收集到大理石制工具,其中有砍刀器、石核等是用石英砂岩打制而成的。
b.“七一”空难是瑞士空中交通管制塔台和座舱警报系统在撞机前十几秒钟向俄罗斯飞行员发出了相互矛盾的指令。
c.据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最新统计,目前全世界的动物园总数至少有900家以上。
d.在全球经济衰退的情况下,我国的对外贸易进出口依然保持增长势头,1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7.5%。

第9课时(总第9课时)
阅读与写作
课时目标
1、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2、积累“人与自然”的作文素材
一、精品鉴赏
从内容上对语段一进行鉴赏
语段一
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知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的是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请对语段二的“跳跃”“颤抖”“一跃”等动词的使用之妙进行鉴赏
语段二
落日在沉入西地平线以下那一刻,是跳跃着,颤抖着降落的。它先是纹丝不动,突然,它颤抖了两下,往下一跃,于是只剩下了半个。半个的它继续依恋地慈爱地注视着人间,好像有些贪恋,不愿离去,或者说不愿离去正在注视它的我们。但是,在停驻了片刻以后,它突然又一一跃,当我们揉揉眼睛,再往西看时,它已经消失了。一切都为雾霭所取代,我们刚才见到的那一场奇异的风景,恍然若一场梦境。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对语段三的环境描写进行鉴赏
语段三
在我的房屋中有许多伴侣;特别在早上还没有人来访问我的时候。让我来举几个比喻,或能传达出我的某些状况。我并不比湖中高声大笑的潜水鸟更孤独,我并不比瓦尔登湖更寂寞。我倒要问问这孤独的湖有谁作伴?然而在它的蔚蓝的水波上,却有着不是蓝色的魔鬼,而是蓝色的天使呢。太阳是寂寞的,除非乌云满天,有时候就好像有两个太阳,但那一个是假的。上帝是孤独的,——可是魔鬼就绝不孤独;他看到许多伙伴;他是要结成帮的。我并不比一朵毛蕊花或牧场上的一朵蒲公英寂寞,我不比一张豆叶,一枝酢酱草,或一只马蝇,或一只大黄蜂更孤独。我不比密尔溪,或一只风信鸡,或北极星,或南风更寂寞,我不比四月的雨或正月的溶雪,或新屋中的第一只蜘蛛更孤独。

二、素材提纯
从课文中提取下列话题的素材
话题:人与自然
 达标练习
(一)课外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现在想,正是因为鹿群在对狼的极度恐惧中生活着,那一座山就要在对它的鹿的极度恐惧中生活。而且,大概就比较充分的理由来说,当一只被狼拖去的公鹿在两年或三年就可得到补偿时,一片被太多的鹿拖疲惫了的草原,可能在几十年里都得不到复原。
牛群也是如此,清除了其牧场上的狼的牧牛人并未意识到,他取代了狼用以调整牛群数目以适应其牧场的工作。他不知道像山那样去思考。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了尘暴,河水把未来冲刷到大海去。
我们大家都在为安全、繁荣、舒适、长寿和平静而奋斗着。鹿用轻快的四肢奋斗着,牧牛人用套圈和毒药奋斗着,政治家用笔,而我们大家则用机器、选票和美金。所有这一切带来的都是同一种东西:我们这——时代的和平。用这一点去衡量成就,全部是很好的,而且大概也是客观的思考所不可缺少的,不过,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也许,这也就是梭罗的名言潜在的含义。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大概,这也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还极少为人类所领悟。
1.“牛群也是如此”中“此”指代什么?“正因为如此”中“此”指代什么?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2.最后一段“这也就是梭罗的名言潜在的含义”、“这也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中,“这”指代的意义相同吗?指代什么?最后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3.这三段文字结构上有何特点? 
                                                                          
                                                                          
(二)文言文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予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余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团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予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4.下面各句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断岸千尺     陡峭的江岸      b. 如此良夜何     美好的
c. 攀栖鹘之危巢     危险        d. 放乎中流       不拘束,使任意行动
5.下面两组句子加点字的意思,用法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  是岁十月之望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②  以待子不时之须      咸以愚辱
a. 两个“望”相同,两个“以”不同。  b. 两个“望”相同,两个“以”相同
c. 两个“望”不同,两个“以”相同。  d. 两个“望”不同,两个“以”不同。
6.下面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以待子不时之须              b.反而登舟,放乎中流
c. 俯冯夷之幽宫                d.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7.下面对文章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篇文赋,是《前赤壁赋》的姊妹篇。两赋抒情写意,大体相同,而此篇表现作者幻想超尘出世以求解脱的情思比前篇更为具体而深沉,末尾鹤化道士的幻觉幻境,更多具一层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
b. 全文以游踪为线索,以时空的变化,逐步推出新境,显现出作者文思奔涌、奇想联翩、幽情妙趣、随文毕现的艺术特色。
c. 苏轼秋天刚写完《赤壁赋》,由于情犹未尽,又在隆冬写了这篇《后赤壁赋》。
d.《后赤壁赋》写的是月夜之游,但描绘的不再是江上明月,而是山间草木,景色也由清幽转为峭拔。
8.翻译下列句子
(1) 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2) 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3)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第四专题
现代文部分
【知识梳理】
一、语音吧台
茗--míng)   涮--shuàn)     蛰--zhé       阜—fù
脂—zhī        曝—pù           铭—míng     嘈—cáo
桕—jiù        赭—zhě          霖—líng    犷---guǎng
恣—zì         槎桠--chá yā     剔—tī        弥—mí
吻—wěn      撼—hàn         诞—dàn       骇—hài
籁—lài        咆哮--páo xiào   脊—jǐ      邃—suì
湫—qiū        羁—jī          跃—yuè    诞--dàn
翡—fěi       邃—suì       壑—hè       骇—hài
氛—fēn      谧—mì         垭—yā     攫—jué 
倚—yǐ       混沌--hùn dùn   瘴—zhàng   瞅—chǒu 
什—shí      酝酿--yùn niàng  炫—xuàn    霾—mái
坯—pī       浸—jìn       漪—yī        蓊—wěng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瞭—liào         悒—yì         蕊—ruǐ      惬—qiè
正—zhēng       溯—sù          丧—sāng      窖—jiào
莴苣--wō jù      蔑—miè        迸—bèng     蠕—rú
殍—piǎo     艾蒿--ài  hāo        偿—cháng      蜿—wān 
二、字形超市
明--名         渲--煊       蜇--蛰        臾-- 腴     
 惊 --惊        反 --  返    稳  --纹      戈-- 弋  
隧-- 邃        弘 -- 泓     耸 -- 悚      灸-- 炙    
文言文部分
一.一词多义
歌 ①动词,唱歌  ②名词,歌  ③名词,歌声 
望 ①农历的每月十五日  ②动词,眺望
如 ①动词,像  ②动词,往 
异 ①形容词,特别的,特殊的 ②意动用法,以……为异  ③动词,惊奇、诧异 
志 ①记,记事的书或文章 ②心意,志向  ③记忆,记住  ④标记,标志 
二.辨析虚词
乎:①助词,用在动词、形容词词尾     ②语气助词,用于句末,相当于“吗”                                
③介词,在 
之: ①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③结构助词,的  ④助词,不译  ⑤指示代词,这 
 ⑥代词,代物,它 
其: ①指示代词,那  ②代词,它们  ③指示代词,那些  ④代词,它的 
 ⑤人称代词,他 
而: ①表修饰,不译  ②表顺承,相当于“就”,“才”  ③表转折,却 
于: ①介词,在  ②介词,从  ③表被动  ⑤介词,到 
三.通假总汇
① “冯”同“凭”,凭借。
② “属”通“嘱”,劝酒。 
③ “缪”同“缭”,连结,盘绕。
④ “尊”同“樽”,酒杯。
⑤ “ 僇”同“戮”,刑辱的意思。
⑥ “趣”同“趋”,往、赴。
四.活用串烧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西、东: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友:名词意动,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正襟危坐              正:名词使动用法,使……正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舞、泣:动词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渔樵于江渚之上           渔樵: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醉则相枕以卧,卧而梦。       梦:名词作动词,入梦,入睡。
望西山,始指异之                    异:形容词意动  以……为异
达标练习
 1. a(b愀qiǎo  c冯píng d和hè 酾shī)
2. b(a“元霄节”应为“宵”;c“直接了当”应为“截”;d“振耳欲聋”应为“震”)
3.b(“以致”一般带不好的结果。)
4. a(“无动于衷”应为“不动声色”。)
5.d(a.最后一个分句句式杂糅;b.成分残缺,应加上“……造成的”;c.“至少有……以上”矛盾)
阅读与写作
一、精品鉴赏
【语段一赏析】:文章题为“江南的冬天”却从北国的冬天写起,而且把北国“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写成“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人、小孩“个个在怀恋”,这里,作者并没用因为对江南的冬天“铭刻特深”而否定北方的冬天没有情调的意思。“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一个“也”字充分表明作者对北国冬景的肯定和喜爱。 写北国的冬天是为了写江南的冬天,写北国的冬天的蛰居生活是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明朗”和“特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爱一方水土,这“一方水土”也应该包括这一方水土的气候。正是这样,郁达夫才对江南的冬天如此的熟识,爱得如此深沉。
【语段二赏析】:“跳跃”“颤抖”“一跃”等动词的使用不仅准确的写出了落日消失的过程,而且运用拟人的修辞将落日人格化,活泼自然。“依恋地慈爱地注视着人间,好像有些贪恋,不愿离去,或者说不愿离去正在注视它的我们”更是通过拟人手法赋予了落日人的情感,丰富了文章内容。这里,对落日逝去过程具体细致的描写不正反映了作者对落日美景的喜爱以及无比珍惜和眷恋之情吗?
【语段三赏析】:这里的环境是寂寞的,而作者的心灵并不孤独。作者与自然息息相通,融为一体,在作者眼里连“每一枝小小松针都富于同情心的胀大起来”,成了朋友,还有什么不能成为朋友呢?还有什么能让“我”感到孤独呢?“我”“在任何大自然的事物中,都能找出最甜蜜温柔,最天真和鼓舞人的伴侣”。所以说“我并不比湖中高声大笑的潜水鸟更孤独,我并不比瓦尔登湖更寂寞。”大自然的一切最富有人性,在大自然的事物中,只要有五官,不可能有阴郁的忧虑。享受四季的友爱,生活不能成为我沉重的负担,佳雨是大自然丰厚的馈赠,我比别人更得诸神宠爱,短暂的怀疑更坚定了回归自然的决心,更对自然一往情深。大自然为作者提供了心灵栖息的家园,找到了思考的空间,使作者的胸怀更广阔。本部分写出了作者心灵探索的痕迹,真实而自然。
二、素材提纯
话题:人与自然
1.如果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2.在那一刻我突然掉下泪来,我感到,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啊!
3.正像当初鹿群在对狼的极度恐惧中生活着那样,那一座山将要在对它的鹿的极度恐惧中生活。
4.太多的眼前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5.无论两条腿怎样努力也不能使两颗心灵更形接近。
6.牛蛙鸣叫,邀来黑夜,夜鹰的乐音乘着吹起涟漪的风从湖上传来。摇曳的赤杨和白杨,激起我的情感使我几乎不能呼吸了;然而像湖水一样,我的宁静只有涟漪而没有激荡。
 达标练习
(一)课外语段阅读
1.第一个“此”指牛群在对狼的极度恐惧中生活着,草原就要在对它的牛的极度恐惧中生活。第二个“此”指牧牛人杀死狼,不知像山那样思考。(解答代词指代含义的题目,应注意上下文,尤其是相邻的上文内容。)
2.一样。指人类用自己的奋斗换来了和平,但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由于狼的消失导致鹿增加,从而使大山伤痕累累,维护生态环境这也是山的愿望。但人类却为了短期利益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还没有认识到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环境的意义,这是人类悲哀之所在。
3.层层递进。(先写对狼的消失、鹿的增多导致后果的直接认识,依次类推到牧牛人杀死狼,再联想到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导致“长远的危险”,从而得出要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结论。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发人深思。)
(二)文言文语段阅读
4.c(危:高,高处) 
5.a (两个“望”相同,都是“阴历十五日”;前一个“以”是目的连词“来”,后一个“以”是“因”的意思)  
6.c (a.“须”通“需”b.“反”通“返”d.“冯”通“凭”)18.b (应为“客”)  7.c(应为“只是从哪里能弄到酒呢?” )  
13.c(前后《赤壁赋》是苏轼先后两次游览黄州赤鼻矶的“借地抒情”之作,表达的感情不同,因此不能说后赋是前赋的“情犹未尽”之作)
8.(1)环顾四周夜景,心中十分愉快,于是我们边走边唱,相互唱和应答。
(2)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只是从哪里能弄到酒呢?
(3)山显得那样高,月亮显得那样小,江水已经跌落,石头便露出水面来了。
文言文参考译文: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象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划地一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括起,波浪汹涌。我也不觉忧伤悲哀,感到恐惧,觉得这里使人害怕,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象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5246.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