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现代诗歌阅读】2020年高考语文现代散文阅读解题技巧分析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2-1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一、现代文阅读命题的基本角度 命题的角度集中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①理解文章的主旨,这是最主要的考查角度;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③鉴赏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④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二、必须强化的六项基本能力在把握命题的基本规律的前提下,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强化解题过程中的六种相关联的基本能力,并掌握相应的基本方法,这是搞好这一部分复习的根本。1.快速阅读全文,把握文章主旨。考场上的时间压力,使我们不可能像平时那样从容地去对文章的每个细节详加揣摩,而实践证明,“因题读文”又常常导致对文章理解的片面、不准确、不深刻,甚至会是误解,这是阅读的大忌。在“加强文本阅读的整体性综合”已成为高考命题的明确趋势的情况下,提高这两种能力更成为提高解题水平的基本前提。提高这两种能力应注意以下几种方法:(1)把握行文的一般规律,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文意的起承转合都是遵循一定的规律的,往往有一定的语言标志。这些标志主要有: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段),领起句或总括句,表示主次轻重的词语等。阅读时,必须抓住这些语言标志,认真揣摩,反复领会。当然,有些文章的结构并没有明显的语言标志,这就要从文章的内部逻辑联系方面去分析。(2)把握散文的文体特点,梳理作者的情感脉络和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阅读时,心中要有文体意识,要首先注意文题、作者、写作时间、注释说明等,然后找出画龙点睛的句子。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如押题九《胡杨仰止》一文的最后几句议论,对理解全篇主旨十分有帮助。(3)抓住每段的主旨句或关键句,化面为点(对每段的内容进行高度浓缩),连点成线(将各段主要内容连成一体),以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形成对文章的整体认知,即作品写了什么人(事),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感情,如何评价这些人(或事)等。主旨句一般位于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关键句是文中负载主要信息的语句,一般包含在如下句中:①指示语。文中专门告诉你文章对象的句子。如告诉时间空间范围的时空指示语。②概括语。揭示层次,指示文章内容的句子。③情态语。表情态基调的句子。如《肖邦之家》的开头和结尾中感觉和肖邦在“促膝谈心”的句子,就是主旨句。2.全面审题与确认阅读区间的能力。审题在回答问题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些在题干中已经明示,如《胡杨仰止》第二题:“文章描写了胡杨的哪些特点?试根据三、四两段的内容,作简要概括。”有些要我们根据题干内容的需要去寻找。所以全面审题,有效地利用题干中的信息提示,方能回答得全面。一般而言,形成全面审题的能力要从下面几个角度进行思考:(1)体会命题意图。题干的设置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后者则是隐性的,但却又是最为关键的,它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与命题意图吻合的答案才是正确的,要努力通过题干去揣摩命题的意图。(2)明确答题方向。题干中的答题方向同样是非显性的,把握方向,遵循方向,就能提高答题的准确性。123(3)寻找阅读区间。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信息,以题干的“此信息”去求答案区间的“彼信息”。(4)确定答题方法。答题方法包括答案应采用怎样的句式去表述、用怎样的方法去推求答案等几个方面,这同样会在试题题干中有所反映。阅读区间确认能力,是在审题基础之上对文章相关内容的一种分析认知能力,它是以审题的全面、准确、到位和对文章精确的整体认知为前提的。这里的“区间”,是指回答特定问题时所必须依据的文体材料的大致范围,区间确定的是否准确到位直接决定了答题的质量。需要强调的是,在目前高考命题越来越注重整体性综合的背景下,阅读区间的确认能力就显得更为突出。这需要对文章进行全面扫描和综合性思考,需要审题的高精度,避免区间确定的片面性,不能关注一点不计其余。这才能不会因丢点而失分。3.信息筛选与语言转换整合能力。这两种能力在答题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本质上说,现在高考阅读所考查的,其实就是一种实用阅读能力,而实用阅读都是以筛选信息为根本目的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筛选能力”便成为阅读的核心能力。“筛选”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对阅读区间的局部精读、提炼的过程。要提高这一能力就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要注意信息间的各种关系。这些关系主要包括:解证关系、总分关系、因果关系、本原与转折关系、前后照应关系、替代与被替代关系等,明确了信息间的彼此关系,我们才可能分清主次,准确把握主要信息,从而进行正确的筛选。(2)要特别注意信息的标志。这些标志主要包括:顺序词(如首先、其次等)、关系词(如各种关联词等)以及提示词等。语言转换和整合能力,是指在筛选信息的基础上,对主要信息进行深加工的一种能力,也即答题语言的最终组织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为转换说法、语言重组、提炼概括等。从解题过程上看,这是解题的最后一环,也就是“成败在此一举”的决定性一环。转换说法,也就是将作者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语言重组概括提炼则是依题目要求对文章从某一角度进行表述,这是一种更高层面的语言组织能力。要提高语言的组织能力一定要注意如下几个角度:(1)紧扣题意,选用恰当的句式、适宜的角度作答,即如何问就如何答,使“答”与“问”有直接的关联性。现在的考题一般应该紧扣题干要求,对准文中的有效信息,将题干要求与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进行组合,使之成为全面、凝练、流畅、契合要求的标准答案。(2)有效利用文中的重要词句。一般来说,答案要点中的关键词语和主要意思就在原文中,我们应牢牢将其抓住,进行有效的提取、剪接、重组。(3)需要高度概括的题,要把握好角度,对文章主旨形成清晰明确的认识,对文章的前后关联要作到心中有数,对相关信息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清楚明确。有了这几个前提才能准确答题。如《肖邦之家》的第一题。三、解题过程中的一些技巧1.看赋分,配答案。一般来说,每题赋分都在4分以上,这也决定了每个题目的答案要点一般不可能只是一点。一般情况4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两点,6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三点。如果命题人在作答处已标明(1)(2)之类序号,则按序号答够要点;如果未标明序号,考生也应该心中有数,不可只答一点了事。1232.合理安排答题顺序。从命题的一般原则上说,本部分试题有一个从易到难的梯度,应从前到后步步推进。3.把握各题间的相互关联。由于21题是对全文的赏析,在一些关键点上,往往与前三题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如果把握好这种联系,对我们解题当然是有启发意义的。4.了解错误选项的设置方法,做好多选题。一般而言,选项设置的迷惑性表现在如下几方面: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有意混淆;偶然、必然有意混淆(把原文中的可能有意说成必然,把偶尔说成往往);已然、未然有意混淆(有意把原文中的设想或推测说成已经);以偏概全(把其中一方面或一部分所具有的某些特点说成是所有同类事物的特点);张冠李戴(把甲的说成是乙的);因果颠倒(把因说成果,或把果说成因);误划类别(把同类的拆开或把不同类的归在一起);无中生有(原文中本无此意,而凭空捏造出这种说法);偷换概念(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了解了这些手法,对提高解题意识意义重大。5.开放性试题,在语言组织上要注意点面结合,避免抽象。公式化和概念化的表述,是高考中的大忌。在组织语言时,要先“盖帽”后分析,要言之有据。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5176.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