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的教学设计】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2-0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归去来兮辞(并序)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3.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2.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
【教具准备】投影仪 投影胶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陶渊明及其作品。读课文,利用注释、工具书,初步把握文章,朗读课文,找出押韵的字,由押韵归纳各层大意,帮助学生理清背诵思路,背诵全文。
[教学步骤]一、导语
《桃花源记》是我们在初中接触过的陶渊明的作品。师生一同背诵。
《桃花源记》中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正是作者精神追求的形象反映。今天我们学习的《归去来兮辞》正是作者决别官场,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书。
二、作者简介
选一学生读注解①
教师稍作补充:陶渊明因不能适应官场的世俗约束,决心去职归隐。他长于诗文辞赋。他的作品有两类题材,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寄寓对官场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另一类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诗,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辞赋以《归去来兮辞》著称文史。
三、放录音或教师范读,读出情感、气势
朗读常规指导:本文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气和语顿。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2、2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六字句以1、2、1、2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在第2段的换韵处,停顿的时间应稍长一些。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熟悉文意,并要求找出所有押韵的字,在换韵的地方做出标记,反复朗读由换韵开的段落和层次,并写出这些段落层次的大意。
学生朗读。
明确:第一段用一韵,押ui韵,韵脚有“归”“悲”“追”“非”。主要写作者弃官归家的原因。“田园将芜”是原因之一;“心为形役”是原因之二。弃官归隐是迷途知返、痛改前非。
第二段用三韵,全段可分三层:第一层开头到“熹微”,押i/ui韵,韵脚有“衣”“微”,写作者昼夜兼程,归心似箭,心情的愉快尽显其中;第二层“乃瞻横宇……有酒盈樽”押un韵,韵脚有“奔”“门”“存”“樽”,写刚入家门的热烈场面,充盈着浓郁的亲情和欢悦的气氛;第三层“引壶殇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押an韵,韵脚有“颜”“安”“关”“观”“还”“桓”,写归家后的日常生活,闲适淡泊,怡然自得。本段以路途——家门——居室——庭院的顺序来写,表面写景,实际抒情,营造了一个旷达悠然美妙和谐的境界。1234
第三段用一韵,押ou韵,韵脚有“游”“求”“忧”“畴”“舟”“丘”“流”“休”,写回乡定居后的生活情况。“游”“求”两韵述志;“忧”韵乐以忘忧;“畴”“舟”“丘”“流”是一段充满诗意的描绘;“休”韵写春来万物复苏,有感于自然生生不息,由此想到人生短暂与匆促,顿生感慨。
第四段除“曷不委心任去留”以上几句,其余押i韵,韵脚有“之”“期”“耔”“诗”“疑”,抒发对人生宇宙的感想,当乐天安命,追求精神自由。
梳理本文叙事思路,决意辞归——归途——抵家——室内——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安度余生。
学生根据思路提示及韵脚,尝试背诵。
五、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体会感悟作者的情感,然后根据“情”的表达需要,有感情地朗读
提示:第一段自责自悔,有悔恨之情,也有庆幸之意,应读得“气中声硬”。第二、第三段,自安自乐,有喜悦之情,也是自得之意,基调是静谥而愉悦的,应读得“气满声高”。第四段乐天安命,有达观之情,读得旷达、悠然。
学生复听一次录音,细细品味。
六、布置作业
1. 背诵课文
2. 结合二、三段内容,通过联想、想象,写一段文字描绘陶渊明这位隐逸诗人的形象。不少于500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检查背诵。突破难点,理解述志中渗透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学习疑问代词及文言虚词的用法,归纳一词多义。
[教学步骤]一、检查背诵,个别抽查、轮流背诵或滚动式背诵。
二、难点突破
提问: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学生讨论。
明确:“兼济天下”规范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心路历程,作为中国第一位隐逸诗人、田园诗人,他的“济世”的确让人费解。文中为我们呈现了恬淡安闲、自然静谧的田园情趣,但这并不意味着陶渊明消极避世。
古代出仕是文人志士必然的价值取向,在封建专制独裁统治下,他们只能在无条件服从与维护自身尊严、保持独立人格的矛盾中苦苦挣扎。除了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都曾流露过归隐的心绪,只不除渊明比较明显,且付诸实际行动罢了。在前面介绍陶渊创作题材时曾提到过,陶晚年作过大量诗,“猛志”一词出现多次,这表明显然有一股济世的热流贯穿于他的一生,其平淡自然的诗风始终未能掩盖此股热流的跃动,看似恬淡的归隐并不意味着痛苦的消失,而是象征着苦难的加剧,即“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归去来兮”“忆矣乎”“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这些句子表明诗人在惆怅悲苦中饱受折磨。
诗人回归田园,崇尚自然,这里“自然”指人的质朴真实、率性而行的本性。他无法忍受官场对人的本性的扭曲,追求“本我”“真我”,不一味趋同,以求保存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价值,从字里行间我们不也体味到济世不得的痛苦与回归田园的无奈了吗?
因此,本文陶渊明的思想感情,既有回归田园的欢悦,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应有完整的认识。
三、小结:
欧阳修曾有“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的慨叹。那是因为文中体现的人生态度,思想感情能引起旧时许多不满现实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洁身自好的知识分子的共鸣,陶渊明是属于时代的,他永远是古代文人心灵中的一片净土。1234
四、归纳总结文言知识
1. 本文出现了五个疑问代词,请找出来,分析它们的词义。
明确: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还愁苦则独自悲伤呢?)
复驾言兮焉求(我还乘车出去干什么呢?)
曷不委心任去留(何不随心任意地生活呢?)
胡为乎遑欲何之(为什么那样遑遑终日,想到哪里去呢?)
2.“以、而、之、兮、来”五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纳。
学生在文中找出例句,分析。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①之
词性 例句 释义
代 词 纵江东父老伶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他们,代江东父老
君将哀而生之乎 我
之子于归 这、此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这样的人,这类人
结 构 助 词 悦亲戚之情话 定语中心词之间,的
感吾生之行休 主谓间取消独立性
何陋之有 宾语提前标志
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有得,以其求思之深 中心词与补语间,得
马之千里者 定语后置标志
音节助词 怅恨久之 无实义
② 以
词性 例句 释义
介词 既自以心为形役 让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用
王语暴以好乐 把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因为
余船以次俱进 按照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 带着
连词 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 同 “而” ,表修饰
木欣欣以向荣 同 “而” ,表并列
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 表目的,来
中丞匿溷潘以免 才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因为
③兮
语气词,多用于诗赋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或“呀”,如“归去来兮”“大风起兮云飞扬”
④而
词性 例句 释义
代词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通“尔”,你的
连 词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表假设,如果
门虽设而常关 表转析
觉今是而昨非 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 表修饰
鸟倦飞而知还 表承接
⑤来
虚词,可当助词讲。无义,如“归去来兮”。有时为句尾语气词,相当于“咧”. 如《孟子.离娄上》“盍归乎来!”.
3.本文活用的词语有哪些? 请找出来加以解释.
明确: 眄庭柯以怡颜(使面容现出愉快的神色)
乐琴书以消忧(名词动用,弹琴,读书)
或棹孤舟(船桨,这里用作动词,划)
4.判断下面三句话的句式特征:
a. 寓形宇内复几时?
b. 将有事于西畴.
c. 复驾言兮焉求?
明确:a 省略句, “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 b介宾结构后置;c宾语前置句.反问句代词作宾语前置, “还出去干什么呢?”
5.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有4个实词,归纳其一词多义,力求在动态的语境中辨析词义.
学生逐一明确
教师归纳总结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①行
例句 出处 释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 行走
赵王畏秦,欲毋行 《廉颇蔺相如列传》 走、离开、前往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出师表》 实行,做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故何如哉 《五人墓碑记》 行为,品行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归去来兮辞》 将要
琵琶行 古诗一种体裁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出师表》 (háng)行列
② 引
例句 出处 释义
引而不发 成语 开弓、拉弓
引壶殇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归去来兮辞》 端起
乃引匕首提秦王 《荆轲刺秦王》 举
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赤壁之战》 率领、导引
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 《游黄山记》 吸引
乃设九宾于廷,引赵使者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召引、召请
令查出引入上谕中 《谭嗣同》 引用、援引
李凭箜篌引 诗题 乐府诗体名1234
3 乘
例句 出处 释义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左传》 驾、乘车
乘虚而入 成语 利用、凭借
聊乘化以归尽 《归去来兮辞》 顺着
乘鄂渚而反顾兮,秋科之绪风 《涉江》 登上、升
自京师乘风雪 《登泰山记》 冒着、顶着
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 《信陵君窃符救赵》 (shèng)辆,量词
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左传》 (shèng)数词,四
4 策
例句 出处 释义
振长策而御宇内 《过秦论》 竹制的马鞭
策扶老以游憩 《归去来兮辞》 拄着
退而论书策 《权书》 写字用的竹简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过秦论》 计策、策略
五.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读本》p266第93课《世说新语》五则,并思考这五则作者的认识是否全部可取,哪一则的意义比较深远.
[板书设计]
归心似箭(一)
归去来兮辞 天伦之乐(二)
自得其乐 田园之乐(三)
综述情志(四)
[延伸阅读]阅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 回答“序”后的问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①,诸侯以惠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逐见用于小邑。于是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②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已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③,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已岁十一月也。
注释:①四方之事,指陶渊明接受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命令出使的事。四方,意为到各处去。
②归欤,《论语·公冶长》有“子在陈曰:‘归欤归欤’”的话,表怀乡之情。
③骏奔,《诗经·周颂》“清庙”篇有“骏奔走化庙”的话即去祭祀。
1. 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生生所资(生产生活) b.脱然有怀(轻快的样子)
c.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找) d.非矫后所得(勉强去做)
2. 判断“以”字用法,正确的选项是 ( )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 ②诸亿以惠爱为德
③家叔以余贫苦 ④足以为酒
a.①②相同 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 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 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 ③④相同
3. 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a. 及少日,眷然有归与之情: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b.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c.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d.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就盼望遇上丰年,便辞官归乡。
4.下列选项是对本文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陶渊明做官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他做彭泽令,仅以“有酒可饮”为理由。
b.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求生无术的原由,也有亲故劝告、诸侯惠爱、家叔引荐、彭泽县离家不远的因素。
c.陶辞官罢去最根本的理由也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d.当然其妹新亡,前去奔丧也应成为辞官因素之一。
答案:1.c
2.b(①用来 ②把 ③因 ④用来)
3.d 仍然希望任职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
4.a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4976.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