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固定句式_高考语文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教案1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2-0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  教案1

一、理解词语和句式——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b级)
    [知识要点]
    对高中生来说,文言文阅读就是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所谓“浅易”文言文,大致可以用以下几个标准来衡量。
    第一,从文章运用的词汇来看,主要是常用词与次常用词,非常用词出现的机会极少。此外,名物典章制度等专门术语也很少运用。第二,从文章出现的语法结构来看,主要采用常见的文言句式以及一般性的词类活用。文言虚词的运用也以常见的典型的用法为主。第  三,从文章的体裁上看,主要是叙事、写景、抒情、一般说理等形式,而不是专门性较强的学术著作之类的作品(如《文心雕龙》)。第四,从文章内容涉及的范围来看,同古代文化背景知识的联系较为松散,少用典故。第五,从文章的整体风格来看,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如先秦两汉散文与唐宋八大家之类后世古文家(不是骈体文作家)的作品。不过由于高考这一选拔性考试自身的要求,并非所有浅易文言文均可用作考试的材料。大致说来,文言文阅读的命题在选取文段时常有这样一些考虑:语言规范标准,却又不刻板雷同;内容深浅适中,但又含有较深的意蕴;文笔流畅多彩,决不晦涩单调;风格雅正典范,却又不千篇一律;设题之点较多,而又能分出深浅层面;总体难易适度,无过难或过易的地方。此外,选段还应和学生应该具备的文言知识有一定的联系。
    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变化量大的是词汇。因此,在文言文学习中,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和虚词非常重要。而实词与虚词相比较,更是阅读文言文关键的一环。要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必须做到能够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实词的词义。而要达到这一要求,又必须注意以下四点
    1.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古今异义;
    2.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一词多义;
    3.识别和掌握常用通假宇;
    4.理解和掌握实词活用的多种形式。
  【知识点解说】
    1.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古今异义
    古今汉语的同形词语,只有一些基本词(“天”、“地”、“山”、“水”等)和一些专有名词的意义没有发生变化,大多数都有了变化。或词义扩大,或词义缩小,或词义转移,或感情色彩不同。有的变得完全不同,如“汤”、“烈士”、“爪牙”(古代指武臣,无贬义);大多数情况则是,一些多义词语,只是其中一两个义项古今相同,其他义项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比如“伐”古今都有“砍伐”、“讨伐”的意义,但古代还有“功业”、“自我夸耀”的意义。另外,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词,古代都是一个词组,意义自然也就相差很大。如“祖父”、“形容”等。阅读文言文,如果不注意古今意义的差别,以今度古,望文生义,就很易出错。下面将常见的古今异义词语,按单音和双音两类分列于后,括弧内注明古义或古代才有的意义。对古代是词组现代是双音词的不再加以说明。
    单音词
被(遭受,覆,盖,通“披”)    兵(武器,军事)     除(建筑物台阶,任命官职) 1234567891011121314
床(一种坐具)                  存(思念、爱抚)     党(古代居民组织,偏袒)         
豆(古食器)     多(称赞)     伐(功业,自夸)    访(咨询)    坟(土堆,高大,古代名著)    讽(背诵,委婉劝告)   封(疆界,筑土为坛祭山神,分  封)   国(国都,城邑,封地,地方)  购(悬赏捉拿)  河  (专指黄河)  恨(遗憾)  集(栖止)  几(希望)  假(借  给,借助,宽容)  江(专指长江)  揭(高举)  就(靠近,  完成)      窃(表自谦)  穷(困窘,竭尽)  劝(勉励)  却  (退,推辞,回头)  去(离开,相距)  让(礼让,责备)    稍(渐渐)  少(稍微)  身(自身)  是(这)  适(前往)    树(种植,培养)     速(招来,邀请)    汤(热水,开水)    涕(眼泪)  偷(得过且过)    臭(气味)    厌(满足,吃饱)    再(两次,第二次)  造(到……去,成就)  贼(祸害,残害)  遮(拦住)  走(快行)
  双音词
百姓(百官)   卑鄙(地位低微、见识鄙俗)     处分  (处置,安排)  从容(语言得体)  聪明(听力好与眼力好)  大块(自然界)  地方(土地的纵横)  独立(单独或孤独站立,超群不凡)  反复(改变以往局面,书信来往)  放心(散失了的志意)  非常(意外情况)  风流(有功绩而又有文采,流风余韵)  逢迎(迎接)  感
 
激(感动奋发)  光景(光阴)  故事(往昔的事,旧例)  横  行(纵横于四方而无所阻挡)  交通(勾结,彼此相通)  结束(整装,装束)  经济(治理国家)  舅姑(公公与婆婆)  具体(具备形体)  绝境(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可怜(可爱,可惜)  烈士(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  美人(妃嫔)  莫非(没有……不是)  南面(登上帝王之位)  便宜(因利乘便)  其实(它的果实,他[或它]的实际)    妻子(妻子和儿女)  亲戚(父母家人,族内外亲属)  秋天(秋季的天空)  青春(春天)  人民(百姓)  三尺  (指剑,指法律条文)  山东(崤山以东,太行山以东,华山以东)  身体(亲自实行)  首领(头和脖子)  书记  (主管文书的官员)  虽然(虽然这样,即使这样)  提纲  (抓住纲领)  同志(志向情趣相同)  突出(突然出现)    文法(法令或法令条文)  文章(法律条文,文彩)  无  赖(无所依恃,无聊)  无论(不要说)  无日(没多少日子)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家畜)  县官(指天子,指朝廷或官府)  消息(消失和生长)  行李(外交使者)  形容 (形体和容貌)  学者(学习的人)  颜色(容貌)  野人 (居住在郊野的种田人)  一贯(用同一原则、理论贯彻始终)  一再(一次和两次)  以为(把……看作,使……成为)  殷勤(诚挚而恳切)  因为(因此作……)  影响  (影子和声响)  鱼肉(残害与欺凌)  于是(在这……)    丈夫(成年男子,泛指男人)  丈人(对男性长者的尊  称)  爪牙(武臣,泛指辅佐之人)  政治(政事)  指示  (指出来让看)  智力(智慧和力量)  中国(泛指中原地区)  祖父(祖辈和父辈)  左右(侍从人员)1234567891011121314
2.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这种语言现象在古今汉语中都是存在的,但在文言文中表现得更为普遍,更为突出。理解文言文的词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在上下文中准确把握多义词的特定含义。课本编者列出的340个常用文言实词都是多义词,应是学习的重点。在这340个实词中,出现频率更高所含义项较多的又是下面100个实词。
    拔、拜、暴、报、被、比、鄙、敝、兵、薄、策、察、乘、除、从、殆、当、度、恶、伐、访、放、封、覆、负、盖、固、顾、故、观、国、忽、华、会、或、几、羁、及、疾、济、假、兼、间、简、见、将、藉、就、咎、举、遽、觉、堪、克、旷、临、略、蒙、靡、莫、屏、窃、倾、穷、趋、却、再、身、审、实、适、属、数、徒、望、微、危、文、闻、向、相、谢、信、行、幸、许、恤、益、因、引、遇、援、责、直、至、致、质、著、卒、族。
    3.识别和掌握常用通假字
    识别和掌握常用通假字(含古今字),既关系到对文言文的确切认读,又关系到对词句的正确理解。因为所用通假字在文中所表达的意义不是该字本身的意义,而是所通“本字”的意义。只有识别其通假的身分,明了其所通的本字,才能作出恰当的解释。通假字之于本字,大部分是同音字或音近字(这是就古代读音而言的),只有少数是形体或偏旁相近。通假字的读音,一般可按所表示的本字的现代读音来读。现将中学语文课本古代诗文中的常见通假字及其读音、意义分列于后。
 [备用资料一)
  通  假  字    读音         意    义                     例    句
    亡——无      wu       没有                      河曲智叟亡以应
  尔——耳      er         相当于“罢了”            无他,但手熟尔
  见——现     xian        显露                      风吹草低见牛羊
  说——悦     yue        愉快                       学而时习之,不变说乎!
  汤——烫     tang       用热火焐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1234567891011121314
  坐——座     zuo        坐位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直——值     zhi        价钱,代价                 系向牛头充炭直
  反——返     fan        回来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惠——慧     hui        聪明                       甚矣,汝之不惠
  厝——措     cuo        放置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帖——贴    tie          粘附                      对镜帖花黄
  火——伙    huo        同伴                       火伴皆惊忙
诎——屈    qu         弯曲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衡——横    heng       跟“竖”“直”相对          左手
 
倚一衡木
  简——揀    jian        挑选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竦——耸    song       高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1234567891011121314
  衡——横    heng       梗塞,不顺                 困于心,衡于虑
  拂——弼    bi         辅佐                       入则无法家拂士
  属——嘱    zhu        嘱托                       属予作文以记之
  徧——遍    bian       普及,普遍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错——措    cuo        放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仓——苍    cang       青色,灰白色               仓鹰击于殿上
  虚——墟    xu         集市                       之虚所卖之
  食——饲    si         喂养                       食之不能尽其材
  邪——耶    ye        相当于“吗”                其真无马邪?
  还——旋    xuan      回转、掉转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不——否    fou       不,不是                    或师焉,或不焉
  奉——捧    peng      捧着                        臣 愿奉璧往使1234567891011121314
  庭——廷    ting       朝廷                        拜送书于庭
  案——按    an        察看                        召有司案图
  孰——熟    shu       仔细,周详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缪——穆    mu       表人名                      自秦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质——锧    zhi       古代斩人的刑具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
  禽——擒    qin       捕捉                        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卒——猝    cu        突然,仓促                 五万兵,难卒合
  住——驻    zhu       驻扎                       精兵数万人,进住夏口
  炎——焰    yan       火焰                       烟炎张天
  雷——擂    lei        敲击                       雷鼓大震
  而——尔    er        你,你的                   而翁长铨
  内——纳    na        放人                       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1234567891011121314
 贾——价    jia        钱                         如有所营,予佐尔贾
  识——帜      zhi      标记,记号            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识——志      zhi      记住                  汝识之乎
  父——甫      fu       表人名                长乐王回深父
  函胡——含糊  hanhu    声音重浊模糊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莫——暮      mu      傍晚                  至莫夜月明
  有——又      you      又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生——性      xing     资质,禀赋            君子生非异也
  知——智      zhi      智慧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受——授      shou     教授、传授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距——拒      ju       把守                  距关,毋内诸侯
  要——邀      yao      邀请                  张良出,要项伯
  倍——背      bei      违背                  愿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1234567891011121314
  蚤——早      zao     “晚”的反义词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益——溢      yi       涨水                  瘫水暴益
  酤——沽      gu       买酒                  酒酤于市
  芸——耘      yun      除草                  植其杖而芸
  得——德      de       感恩                  所识 穷乏者得我欤
  与——欤      yu       相当于“吗”          可得闻与
  蜯——蚌      bang     河蚌                  民食果  蜯蛤
  向——响      xiang    发出响声              砉然向然
  卻——隙      xi       空隙                  批大卻,导大窾
  盖——盍      he       何,怎么              技盖至此乎
  善——缮      shan     修治,拭擦            善刀而藏之
  俾倪——睥睨  bini     斜着眼睛看            俾倪,故久立与其客浯
  决——诀      jue      离别                  辞决而行
  乡——向      xiang    朝向                  北乡自刎1234567891011121314
  支——肢      zhi      人的四肢               四支僵劲不能动
  从——纵      zong     合纵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景——影      ying     影子                   赢粮而景从
  鉏——锄      chu      农具                   鉏耰棘矜
  棘——戟      ji       古代兵器               鉏耰棘矜
  倔——崛      jue      突起,兴起             倔起于阡陌之中
  厌——餍      yan      满足                   暴秦之欲无厌
  孅——纤      xian     精细                   古 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
  畜——蓄      xu       积蓄                  故其畜积足恃
  罢——疲      pi       疲惫衰弱              罢夫羸老
  廪廪——懔懔  lin      危惧的样子            而直为此廪廪也
  殴——驱      qu       驱赶                  今殴民而归之农
  县——悬      xuan     悬挂                  胡瞻尔庭有县特兮1234567891011121314
  女——汝      ru       你                    三岁贯女
  取——娶      qu       娶妻                  终老不复取
  帘——奁      lian     梳妆匣                箱帘六七十
  卻——隙      xi       隔阂、嫌怨            令将军与臣有卻
  裁——才      cai      刚刚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翼——翌    yi       明(日、年)            翼日进宰
  唱——倡    chang    倡导                  所主唱之三民主义
  录录——碌碌lulu     平庸无能              公等录录
  辟——避    bi       躲避                  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堕——隳    hui      毁弃                  堕军实而长寇仇
  列——裂    lie      裂开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尊——樽    zun      酒器                  一尊还酹江月
  沈沈——沉沉chen     深沉                  暮霭沈沈楚天阔
  淬——粹    cui      淬火                  使工以药淬之1234567891011121314
  陵——凌    ling     欺凌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振——震    zhen     惊恐                  燕王诚振怖王之威
  还——环    huan     环绕                  秦王还柱而走
  绌——黜    chu      罢免官职              屈平既绌
  离——罹    li       遭遇                 “离骚”者,犹离忧也
  指——旨    zhi      旨趣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质——贽    zhi      见面礼                厚币委质事楚
  被——披    pi       披散着                被发行吟泽畔
  濯——浊    zhuo     混浊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契——锲    qie      刻                    遽契其舟
  觭——奇    qi       奇异                  当时虽觭梦幻想
  陼——渚    zhu      水中小块陆地          朝发枉陼兮
 怳——恍    huang    恍然                  怳惊起而长嗟
   4.识别和掌握实词活用的多种形式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特殊用法。这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相应具有某—新的意义,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变了读音。词类1234567891011121314
 
活用主要是为了收到简练、鲜明、生动的效果。下面是几种主要的活用情况。
    1.名词活用
    ①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后的意思仍和这个名词本身的意思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了。如:沛公军霸上(军:驻扎);二月草已芽(芽:发芽);进城梯而下之(梯:架梯);冬雷震震夏雨雪(下雨、下雪)。
    ②活用为使动词。其特点是必带宾语,是兼语式的简化,翻译时必须恢复成兼语式。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wang之(王:使……为王)。
    ③活用为意动词。活用为意动词,也必须带宾语,但这个表意动的名词和宾语并不构成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主语”把“宾语”看成是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如:“孔子师郯子”,译成“孔子把郯子当作老师”。
    ④直接作状语。名词作状语,在古汉语中非常普遍,而且有多方面的修饰作用。例如:“猱进鸷击(像“猱”、“鸷”那样,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卒廷见相如(在朝廷上,表示动作行为的地点);操军破,必北还(向北方,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而乡邻之生日蹙(一天天,一天比一天,表示情况的逐渐变化);日啖荔枝三百颗(每天,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
    2.动词活用
    ①活用作名词。即这个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字或“之”字。如: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来到这里的人);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出产的东西:入:收入的财物)。
    ②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其特点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事物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一般说来,不及物动词带宾语,多属使动用法。例如: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之:使之活);可烧而走也(走:使……逃跑)。
    ③意动用法。意动用法就是动词对它的宾语含“意谓性”,即“认为(宾语)怎么样”,可译为“以……为……”或“把……当作……”。意动用法多数是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例如: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谢,公子怪之(怪:以……为可怪)。
    3.形容词活用
    ①活用为名词。活用为名词的形容词,在句中不是表事物的某一性质状态,而是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物。它和动词活用为名词一样,一般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这个形容词作定语。例如:“与少(少数人)乐乐,与众(多数人)乐乐,孰乐?”“兼采百花之长(长处)而去其短(短处)。”“与苍梧太守有旧(旧交)。”
    ②活用作一般动词。形容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动词。如:素善留侯张良(善:与……友善)。
    ③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使得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其特点与名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基本相同。如:大王必欲急臣(急臣:使臣着急);足以荣汝身(荣汝身:使你荣耀)。1234567891011121314
    ④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就是形容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例如:我妻之美我者(美我:认为我美);成以其小,劣之(劣之:认为它很差);且庸人尚羞之(羞之:把这件事当作羞耻。)
4.数词活用
    ①数词有时可活用为动词。如:六王毕,四海一(一:统一);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怀有二心)。
②活用为形容词。如:用心一也(一:专一)。
推断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文言实词的数量较大,而且常常多义,用法较灵活,因此,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句中的含义就成为阅读文言文的第一个难关。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
 和掌握正确的方法是推断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句中含义的关键。
推断文言实词的一些基本方法
一、联想推断
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文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例如:
不以外夷见忽。
[简析]要理解此句,关键是“见”。我们可以联想到《孔雀东南飞》中学过的“兰芝初来时,府吏见叮咛”来推断。“见”是第一人称代词“我”之意,且“见”作宾语,宾语前置。“不以外夷见忽”中的“见”据此可推断为第一人称代词,此句句意为:不因为我是外夷而轻视我。
也可以联想成语推断。不少成语源自文言文,可借助这些成语中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例如:
①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③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
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简析]①句中的“薄”字,可借助成语“日薄西山”中的“薄”字来推断,“日薄西山”中的“薄”为“接近”之意,那么①句中的薄字也可用“接近”试解。②句中的“速”字,可借助成语“不速之客”很容易推断出是“招致,招引”的意思。③句中的“疾”字可用“疾风知劲草”中的“疾”字推断出是“强”的意思。④句中的“责”字可由成语“求全责备”推知是“寻求,寻找”之意。
  二、语言结构推断
有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常常采用互文的修辞格,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例如:
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②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简析]①句从句式结构来看,属于对仗,“忠”和“贤”相对,“用”和“以”相对;“忠”和“贤”同义,那么“用”和“以”同义,故“以”的意义就是“重用,任用”的意思。②句从句式结构来看,也属于对仗句,“六国”与“秦”相对,“灭”与“族”相对,由此可推知,“族”就是“族灭”的意思。
   三、辨析词性推断
根据词语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知它的实词词义。例如:
①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②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简析]①句也为对仗句,“据”与“拥”相对,“固”与“地”相对,“地”是地方之意,名词,那么“固”也是名词,据此推断“固”为险固的地方之意。②句也为对仗句,“帽”与“环”相对,“带”与“腰”相对,“带”为动词,“腰”也为动词,“腰佩”之意。
   四、语法分析推断
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例如:1234567891011121314
辨析下列一组“信”字的用法
①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②  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③  信义著于四海[
④   怀信亻宅 傺
[简析]①句“信”处在谓语动词“知”之前,作状语;既作状语,那么一定是副词,进而推断它为“确实”之意。②句“犹”是副词,作状语,“信”处在谓语的位置上,是动词,为“相信”之意。③句“著”为谓语动词,“信义”处在主语的位置上,为名词,故“信”为“信誉”之意。④句“怀”为动词,处在谓语的位置,“信”处于宾语的位置,所以“信”为“忠诚”之意。
   五、语境分析推断
   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有些句子中的实词义我们可以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例如:
辨析下面一组加点字的实词义
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②(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简析]①的“应”搭配对象为节拍之“节”,“应节拍”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可释为“随着,和着”。②句中的“应”和“对”连用,都处于谓语动词的位置上,而“对”为“回答”之意,故“应”为“应答”。
有些句子的实词还需借助句子外部语境来推断,才能上下贯通,例如:
辨析下列加点字的用法
①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简析]两句话同出苏轼的《石钟山记》,大多数同学把两个“言”,都理解为“说”。①句根据前文语境可知,郦道元对石钟山的命名有自己的看法,只是在观点表述上说得不够详细,由此推知此“言”为“叙述”之意。②句我们联系整篇文章的语言环境及历史背景来看,渔工水师大多文化水平较低,所以渔工水师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实原因,不是不能说,而是不能用文字记载下来。故此处的“言”应理解为“记载”较为准确

123456789101112131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4952.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