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未来|相信未来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2-0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食指及其作品,熟练朗诵课文,背诵前三段。 2、掌握一些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增强学生联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 3、教育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要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追求人生真善美。 说明:

食指的这首《相信未来》写于1968年,具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因此讲解时要介绍当时的背景来理解。体悟作者在逆境中坚信未来的那份执著,激发自己,增强生命意识,热爱生命,坚信未来,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反复诵读本诗,从新颖的意象中欣赏诗的美。同时,要理解并鉴赏本诗的艺术特点:节奏和谐,隔行押韵,音律优美;运用反复手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意象(融入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及其含义,体会富有韵律感的语言。 2、难点:把握诗人积极乐观的情感。 说明:从诗歌的意象入手是理解诗歌的必要途径,因此,理解意象及其含义就成为本文的重点;同时,因为这首诗歌具有特殊的时代背景——文革,诗歌的意象就具有更为特殊的含义,要通过讲解,让学生体会诗人尽管在文革期间,诗性的敏感和良知在与残酷的现实的尖锐冲突中不胜重荷,精神上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但他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为我们诠释了四个字:相信未来。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引激趣 XX年,第三届人民文学奖的诗歌奖颁发得有点古怪。媒体报道时称之为“自杀者和精神病人”获奖。自杀者,是指1989年在山海关卧轨自杀的海子,以前的高中语文课本里收录了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精神病人,是指近十多年来一直生活在精神病院的食指,也就是今天我们一起探讨的《相信未来》的作者。 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课前准备的资料:食指,本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出生在行军路上。“文革”中因救出被围打的教师而遭受迫害。后来插队,当工人,参军,在研究所工作。因在部队遭受过强烈刺激,导致精神分裂,至今仍在精神病院。78年用“食指”笔名,意思是别人背后的指点绝损伤不了一个人格健全的诗人,因为“我一度被愚昧之人侮辱、嘲弄和背后指责” 。1968年(二十岁)写下了《相信未来》。 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利于后面诗歌的讲解。 自由诵读 1、,看看怎样才能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出意味(重点解读第三节)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在他眼前出现的,不再是灰暗的世界,他要用巨手在海天大幕上,率真而又坚定地写下:相信未来。 2、对文本的整体把握(主要内容) 3、穿插背景介绍 学生自由诵读,分小组朗读,或分声部朗读 在朗读中理解并感悟诗歌的感情基调,进一步理解诗人的情感 解读意象 1、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为什么否定现在?作者用了哪些意象来描写现在? 2、为什么相信未来? 3、最后一节,诗人直抒胸臆,以异乎寻常的坚毅、执着告诉人们:不管人生多么艰辛,无论命运多么坎坷,都应该坚忍不拔、百折不回、热爱生命、相信未来。作品的内在情感在此得到发展,理想信念也得到升华。 1、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黑暗势力扑灭希望) 12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希望被失望所代替) →灰暗的色彩/残酷的现实 意象由灰暗、凄凉、沉重到明亮,有力量。 2、未来的人们会“拨开历史风尘”、“看透岁月篇章”,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脊骨:能拯救中国命运的中国的脊梁,信念、理想 紧紧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使课堂的展开有序可行 把握主旨 请简单概括诗歌的主旨 诗人直抒胸臆,以异乎寻常的坚定,刚强,和执着告诉人们,不管人生多么艰辛,无论命运多么坎坷,都应该坚韧不拔,百折不回,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有利于对诗歌进行整体把握 课外延伸 1、像食指这样的经历现在有吗?像食指这样的心态现在有吗? 2、为什么还有大学生跳楼,马加爵杀人? 明确:像食指这样的经历现在应该没了。像食指这样的心态现在太缺乏了。 明确:大学生跳楼――为情――他的鲜花依偎在了别人的情怀。马加爵杀人――为穷――他认为贫困只能带来悲哀。 明确:虽有苦难折磨,青春仍要坚定信念,越挫越勇,相信未来 教育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要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追求人生真善美。 思路点拨

也可以从了解作家生平、写作背景和朦胧诗的特点入手,抓住意象和象征的相关知识来分析文章脉络:展示自我——剖析内心——热情呼唤;把握文章主旨:当“文革”的迷雾使人们陷入迷茫和混乱中,人们为命运哀叹之时,食指以一个充满希望的光辉命题照亮了前途未卜的命运。注重朗读结构:这是一首节奏舒缓的诗歌,诵读时要把握好。全诗的句式和修辞的应用加强了诗歌的语言力度。进行难点探讨:这首诗隐约展现了“朦胧诗”的一些什么特点? 练习举隅

1、请模仿本诗的反复手法,以“信念”为话题,写一首诗。

提示:  ①有具体意象。②使用反复手法。③选择色彩明亮、积极向上的语词。

2、认真阅读下列两首诗,自己尝试鉴赏。(任选一首)

远与近

顾城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我是中国公民

张学梦

像台风在海面妊娠

一个伟大的意识,突然闯进我的心

正在浓缩的地球和延展的视线

都来加强,这个应有的振颤——

我是

中国公民!

我热爱秋天的风光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4883.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