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梅馆记教案|病梅馆记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1-1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

(二)掌握积累“病”、“业”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以”、“之”文言常用虚词;熟记“景(影)”通假字。

(三)学习借梅议政这种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本文是用“托物言志”的方法来写的。题目叫“病梅馆记”。作者写了他设置的医治病梅的处所。为什么要设置这么个处所呢?因为梅病了。梅怎么会病的?……梅,就是文章“表面”要写的所“托”之“物”。文章是怎样叙写的呢?

分析:作者的思路是,从梅的产地写到梅致病的原因、评梅的标准,写到梅所受的摧残,写到疗梅的决心,写到疗梅的措施以及疗梅的愿望,包括疗梅的计划以及更远的设想。全文分两段。

第1段,写梅之病态及病因。

(1)“江宁之龙蟠……皆产梅”写梅之产,多而盛。

(2)“或曰……以求钱也”析梅致病的原因。

(3)“梅之欹……至此哉”叹梅之病,广而惨。

第2段,述疗梅的意愿及方法。

(1)“予购三百盆……以贮之”谈疗梅的措施。

(2)“呜呼……疗梅也哉”表疗梅的愿望。

2.再看它的寓意,即所“言”之“志”,是怎样借梅谈到人才问题以及造成人才问题的朝政的。

提示:按“梅”的段落、层次来看。

第1段第一层,点明产梅的地区,数量多,长势盛,暗示人才本来到处都有,而且才华四溢。这是全文叙、议的基础。

第二层,用“曲、直”,“疏、密”,“欹、正”作鲜明对照,读者从字里行间就能明了作者对这种评梅的观点持什么态度。“固也”,是先承认、后转折的“退一步”的句式,重点在否定。然而有人却偏偏以此为标准,这是少数人的癖见,当然不能公开宣扬、扩大号召,用作衡量天下梅花的标准,也不能按此标准把天下梅花都弄成病态。梅花的病因在评梅的标准。文章巧妙地借用文人画士的癖见,隐射统治者在使用人才问题上的标准,是压抑、摧残人才的根子。

第三层,梅花的曲直、疏密、欹正,是自然长成的,文人画士用自己的癖见强使人改变梅花的自然形态,这无疑是一种罪恶。联系人才问题,不妨对有关句子作如下的理解:“斫其正,养其旁条”,意味着摧残刚正廉洁的,扶植奸佞邪恶的;“删其密,夭其稚枝”,是压抑广大人才,束缚新生力量;“锄其直,遏其生气”,即迫害忠良耿直,遏制蓬勃朝气。这里,作用一连用了六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叙述了梅树所受的摧残,反映了统治者对人才的残害。结局是“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一个“皆”字揭出其受害之广,一个“烈”字点明受害之惨,从而揭露了统治者扼杀人才的罪恶。

第2段第一层由“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承接上文“梅皆病”,进一步证实“文人画士之祸之烈”。作者愤“文人画士之祸”,哀梅之皆病,竟“泣之三日”,极写其爱梅、知梅之情。于是下决心疗救病梅,即下决心拯救被摧残的人才,一个“誓”字表达了作者不可动摇的决心。梅的病,是文人画士的癖见,经“斫”、“删”、“锄”而成的,要它健康成长,必须“纵”、“顺”、“解”以粉碎其禁锢,“悉埋于地”,还它以自然生长的自由,“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目标明确,时间具体。“必”字与上文“誓”相应,愈见其心之坚。这就反映了作者为拯救和培植一代人才所采取的措施。“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两句,更表明他不屑与残害梅树的“文人画士”为伍,以及敢于蔑视腐恶势力、不怕打击、直陈时弊的昂扬气魄。

第二层,仅仅一个“病梅馆”能解救多少病梅呢?面对“梅皆病”的严酷现实,不禁深为感叹,“呜呼……”似乎显示了作者力不从心的艰难处境。但与此同时,我们仿佛又听到作者热切希望疗治病梅的呼声:“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一定要疗救尽可能多的病梅,拯救和培植尽可能多的人才。尽管病梅无数,个人能力有限,也并不气馁,坚持要“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表达了要为解救普天下病梅而奋斗终身,要以毕生精力解除封建专制对人才的束缚、免除摧残而奋斗的决心。

由此可见,文中梅是人才的化身,记的是梅,说的是人,议的是政。表面上句句讲的是梅,没有一处涉及到统治者用人取士,实际却借文人画士的癖见,影射统治者颠倒用人标准,迫害“正”、“直”,字字在揭露反动统治者束缚、摧残与扼杀人才的罪行。

3.第一册《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的“设喻”跟本文的“托物言志”是否相同?

提示:先分开来看。

《邹忌讽齐王纳谏》在说明齐王由于“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私王”、“畏王”、“有求于王”因而“王之蔽甚矣”这个道理之前,以邹忌自己由于妻、妾、客的“私”、“畏”、“求”而受蔽打了个比方。用一般的比喻来说,是“甲像乙”。“乙”是一件很小很平常的事情,而且不一定真有其事,“甲”则是要说明的大道理。“设喻”便总是以小喻大,用暗示讲述道理、表明意见,比一般比喻用语更委婉、含蓄,更娓娓动听,因而也更容易使人接受。

本文则是句句写梅,句句比人,而又处处在议政,将深刻的难以明言的道理寓于具体形象的论述之中。它以梅喻人,以文人画士癖好病梅的“标准”以及“夭梅病梅”的事实,影射者统治颠倒黑白的用人“标准”和扼杀人才的罪行;它以作者决心顶着“诟厉”辟建病梅馆的设想,表达努力解除封建束缚的愿望。如果也以一般比喻来说的话,那就有点像“以乙代甲”的借喻了。

因此,“设喻”和“托物言志”都像比喻。但“设喻”是以小喻大,先把要作比喻的物体(或事件)讲清楚,再说出被比喻的物体(或事件),即所要讲的主体,使听者领悟、接受。“托物言志”则往往只说常见的、具体的、浅显的,而把要讲的抽象、深刻的道理隐含在里面,“志”在“物”中,写的是“物”,说的是“志”,中心表达虽然比较曲折,但艺术力量强,能发人深思。

4.怎样认识本文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分析:本文所表现的思想,在当时是有它的积极意义的。这还可联系作者写的“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那首诗来理解。另外,本文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学习时要有正确认识。

提示:作者深感环境的压力因而追求个性解放,成了他诗、文的一种情调,这在《病梅馆记》和“九州生气”中反映最为突出。

《病梅馆记》强烈地谴责摧残梅花的举动,反映了他对于残酷统治的愤慨和痛恨以及要求改革的迫切和苦心。“九州生气”一诗说要使宇宙生气勃勃,必须“不拘一格降人材”,每个人都意气风发,自由地参预创造新的局面,高压统治弄得“万马齐喑”是没有好处的。作者认为梅之所以病,是因为斫正、锄直;马应当嘶叫,寂无嘶声不是马的本性。这些都是与束缚个性的现实社会相对抗的表现。

作者处于中国封建社会日趋没落、解体的时代。资产阶级刚从封建主义的土壤中露出嫩芽,不仅软弱,而且和封建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样的环境中,作者在他的作品中却能表现出对清王朝腐朽统治的不满和批评,要求改革,要求摆脱摧残人性的专制淫威。不管是他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在客观上不能不引起人们对封建社会的诅咒,对统治者的憎恨,对遭害者的同情;同时,反映了人们对突破封建专制主义桎梏的强烈要求,在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成长。这些都表现了他的进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其积极意义。

但是,他身上不可避免地还保留着相当浓厚的封建思想,还受着他所在阶级的制约,在前进中遇到阻碍时就会流露出忧郁和悲观的情绪。像本文一方面渴望人才成批地茁壮地成长,一方面又看不到人民群众中的真正的人才,看不到真正能促使人才成长的力量,因而不能不发出“呜呼”的叹息,只能“穷予生之光阴”,一个人去孤军作战。其次是把摧残人才的原因仅仅归根于统治者颠倒了用人的标准,而不是否定整个社会制度。

5.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分析:本文用词十分准确、形象。如谈到有的人的审美观时,用“曲”和“直”,“欹”和“正”,“疏”和“密”六个形容词,准确简练、对照鲜明地摆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对于封建统治阶级摧残人才的手段,作者用了“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五个动宾短语,十分精当。“养”字形象地点出封建统治阶级豢养奸佞小人的不良居心;“斫”字揭露他们对正直人才的粗暴摧残;“删”字暗喻大批人才遭到压抑迫害;“夭”字象征新生力量被扼杀;“锄”字直喻大量正直忠贞之士遭清洗;“遏”字指不让人才发扬蓬勃的朝气。

说到“养”、“斫”、“删”、“夭”、“锄”、“遏”的后果时,“皆病”指出受害面的广,“祸”和“烈”,总结了人才受害之惨。

作者怎样解救人才呢?“纵之顺之”,发展梅的自然天姿,顺其天性;“毁其盆悉埋于地”,粉碎对梅的禁锢,让它植根于大地;“解其棕缚”,使梅不受任何束缚,得到彻底解放;必使“复之全之”并“辟病梅之馆以贮之”,恢复梅的蓬勃生机,保全梅的自然形态,让梅有个恢复、保全、生长、发展的良好环境。他的行动,正是通过“纵、“顺”、“毁”、“解”和“复”、“全”、“贮”这些准确而精练的动词表现出来的。

三、教学过程 设计

(一)要求学生借助阅读“自读提示”、“思考和练习”把握本文课外自读的教学目的。

(二)要求学生熟练地运用自读方法读准字音,理解词句,归纳段意,理解写作意图和写作特点。

(三)布置课外自读作业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1.“思考和练习”(三题全做)。

2.熟读课文。

3.补充练习。

(1)读准字音,解释含义:

鬻  斫  欹  景  癖

(2)在表内填写加点词的释义和用法。

序号

文言句

释义

用法

1

为美

 

 

2

天下之梅

 

 

3

以夭梅梅为业

 

 

4

皆病者,无

 

 

5

以五年为期,必

 

 

 

(3)写出课文各段段意。

(4)改正下面句子翻译的错误。

文言句: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译句:能否给我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又有更多的空闲田地,把大量贮存江宁、杭州、苏州的病梅,尽我一生时间来治疗病梅啊!

(5)作者是怎样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来表达文章的主题的?

(四)课外自读作业 检查评讲

教师先分组检查作业 完成情况,然后对疑难进行解答,对分散的知识进行归纳。

1.“思考和练习”。

第一题中第一小题:作者用三个“以……为……”的排比句式,提出评梅者的美丑标准,影射封建统治者选用人才的标准。作者用“曲”、“直”、“欹”和“正”、“疏”、“密”作鲜明对照,暗示对这颠倒是非的评梅标准持否定态度。“固也”,本来是这样,表示前后部分的让步转折关系;先让一步,暂且承认有的人是有那么一种对梅的审美观,下面逐步转入作者要表达的与这引用的话相反的意思,直揭“文人画士”利用这种审美观的奸险用心和摧残人才的罪恶行径。

第一题中第二小题:这几句深刻揭露和批判了“文人画士”压制、摧残人才的阴险手段:“养其旁枝”形象地点出他们妄图培植奸佞小人的不良居心;“斫其正”隐指对正直人才进行摧残;“删其密”暗喻大批人才遭到压抑;“夭其稚枝”象征新生力量被扼杀;“锄其直”比喻忠贞之士受迫害;“遏其生气”是不让人才发扬蓬勃的朝气。

第二题中文言常用虚词“以”,在本文中有三种用法:

(1)作动词用,用于“以……为……”这种形式。当“以”相当于“拿”、“用”用,可分为两类:

①“以……为……”中“为”当“作为”讲,“为”后是名词,可译为“拿(用)……作为……”:

夭梅病梅业;五年

②“以……为……”中“为”当“是”讲,“为”后面是形容词,表示比较起来怎么样。现代汉语仍沿用这种文言句式,如“以团结为重”,因此“以……为……”不需翻译。例如:

美……美……

(关于这种用法可参看吕叔湘著《现代汉语八百词》)

(2)作介词,相当于“把”、“用”、“凭借”。例如:

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时告鬻梅者(把)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其智力为也(凭借)

(4)作连词,表示行为的目的,译成“来”。例如:

以夭梅病梅为业求钱也

未可明诏大号绳天下之梅也

第三题中文言常用实词“病”,在本文中有如下意义:

(1)使动用法,解释为“使……成为病态”,例如:

夭梅

(2)作动词,解释为“有病态的”,例如:江浙之梅皆

(3)作形容词,解释为“病残的”、“病态的”,例如:

梅之馆以贮之

此外,还有如下几种意义:

(1)作名词。

解释为“重病”、“病”,例如“君之在肠胃

解释为“缺点”,例如:人皆嗤吾困陋,吾不以为

解释为“耻辱”、“没趣”,例如:圣人非所熙也,寡人反取

(2)作形容词,解释为“困苦不堪”,例如: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

〖小资料〗

(一)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1841),近代的启蒙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又名巩祚,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现在杭州市)人。出身于一个世代儒学的官僚家庭。少年时期即鄙薄时文制艺,爱好经世致用之学和诗词。38岁考取进士。前后在内阁中书做了二十年无关轻重的下级官吏。后来借故辞职南归。死的那一年在丹阳云阳书院担任讲席。

龚自珍具有比较进步的政治理想和主张,对于后来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形成起了先驱作用。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在诗歌方面。他善于把诗歌作为武器,大胆地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危机、统治集团的专制和腐朽,热情地歌颂理想和个性的解放,发出强烈的要求改革的声音。

[1] [2] [3] 下一页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4369.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