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漫笔教案|灯下漫笔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1-1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 
1 、了解杂文的特点 
2 、体会文章冷静的理性分析中包含的强烈的激愤之情 
3 、学习鉴赏情理交融的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  课文 
由鲁迅先生的散文诗《秋夜》入笔,文中对枣树枝干的描绘说出,想到散文诗意境美,今天我们学习最能体现鲁迅写作风格的杂文之一《灯下漫笔》 
二、杂文 
杂文:是散文的一种,五四运动以来杂文十分流行。其特点是借事抒情,夹叙夹议,意味隽永。 
三、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 1925 年春末。当时,中国社会新旧斗争十分尖锐,一方面,中国几千年的旧文化、旧制度、旧传统层层因袭,到这时,已经是黑暗、反动、腐朽无比。它像一个巨大无比的毒瘤,长久地机身在国民的身上,禁锢着国民的身心,使国民畏惧而且麻木;另一方面,少数先驱者已经从黑暗中醒来,他们已开始大声疾呼,唤醒“铁屋子”尼沉睡的人们,并开始荷戟奋战,要“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 
四、整体感受 
学生诵读课文 
要求 1 、扫除字词障碍 
2 、文中哪些语句让你深省、激动、有所感动。找出来 
(一)字词 
嗜好 shi      兑现 dui     曷丧  he   编纂  zuan    夏桀 jie 
(二)词 
降格以求:降低标准来寻求办法 
乱离人:战乱时代流离失所的人 
厘定:整理制度 
法祥:最初发生 
(三) 
找出文中你欣赏、感动、深省、体会主旨的语句 
1 、第四节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第五节假如有一种暴力,“将人不当人”, .............. 究竟一等于牛马了。 
第七节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战时连自己 ........... 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 
第十节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第十二节百姓是一遇到莫名其妙的战争,稍富的迁进租界, ........ 暂不至于想做奴隶而不得。 
(四)感情基调 
明确批判矛头如下 
两方面:思考中国历史,抨击封建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 
国民性问题,奴性人格,奴才传统 
小结:鲁迅的杂文,包含了强烈的爱憎感情,全文的感情基调以怒和怜为主,愤怒,讽刺,批判,同情融为一体。 
板书设计  
中国历史————封建专制主义————怒 
国民性问题————奴性人格————怜 
(五)作业  
1 、品味文中语句 
2 、课课练 1-5 题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 
(一)主题思想 
由上节课大家找出的语句入手,明确批判矛头入手分析 
中国历史 
1 、专制暴政下,中国封建社会只有两个时代 
             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分析前一时代,是天下大乱的时代 
         后一时代,是天下暂时太平的时代 
2 、中国社会,就在这“一乱一治”中因循反复,老百姓则在这两种时代中挣扎浮沉。 
“乱”时,官兵到,强盗到,百姓被掠杀 
“政”时,百姓服役纳粮,盼望这样的奴隶生活不被剥夺。 
3 、这一结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如此偏激,却又如此深刻,你不得不惊叹。 
国民性问题 
文中句:“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老百姓:国民的奴性人格和奴才传统 
国民逆来顺受,甘于为奴的传统 

(二)鉴赏要点 
1 、直写事实,由小及大。 
直写事实:将生活小事,人物精神,特点突出,再引发联想,揭示实质; 
由小及大:本来是一些不被人看见或不被人注意的东西,被他一放大,便有了艺术的力量。 
钞票折价兑换现银——————中国历史、国民性问题——————深刻的思想 
2 、披情入理,情理交融 
A 将议论与叙述、描写、抒情结为一体。 
第六节叙述      第七节议论带抒情          第八、九节叙述带议论 
B 议论以作者的感情为内在动力 
C 语言富有力度,体现在用词上 
蔡松坡先生溜出北京 
历来所闻的就不过是这一个小玩艺 
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 

二、练习 
思考和练习二 
1 、“极容易”说明中国“乱”是长期的,“治”是短暂的。因此老百姓常常“想做奴隶而不得”;他们把做奴隶当作一种奢望,甚至是一种享受,一旦哪一位统治者满足了这一令人感到悲哀的要求,他们自然就“万分欢喜”了。 
2 、“这一小玩艺”是指“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也指后文所说的强盗官兵反复争夺天下,历史总是陷入“一乱一治”的循环怪圈中,老百姓总是在“奴隶”和“下于奴隶”两种命运之间反复挣扎。 
5 、“第三样时代”是指一个走出了“一乱一治”的循环怪圈,从而迈向民主与自由的时代;是一个老百姓告别“做奴隶而不得的”和“暂时做稳了奴隶”而成为社会主义的时代。总之“第三样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 
三、作业 :完成课课练 6-17 题 

[1]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4268.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