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未眠教案】花未眠(教案)|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1-1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刘星河

教学目标 :
1、理解本文主旨:关于美与审美以及作者崇尚自然美的表述。
2、体味作者以自身感受起笔,以小见大,深入浅出的写法。
3、让学生建立感受生活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主旨
2、善于通过语言,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夜半醒来,面对寂然盛开的海棠,留下的千古佳句。无独有偶,千年以后,一位日本作家发现了凌晨四点海棠的美,心灵有所启迪,写下了随笔散文《花未眠》,这位作家就是1968年诺贝尔文学家获得者川端康成。
二、 作者介绍
川端康成是日本著名作家,一生致力于对日本美的探索、守护和塑造,写下了大量艳丽伤愁的小说和美文,他凭借《古都》、《雪国》、《千只鹤》在1968年10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为日本文学赢得了世界的声誉。而川端文学的精髓正是表现在《雪国》等代表作中。从文章的角度看也一样,《雪国》是这样一种作品,它挖掘到了川端这个作家可以将自己优秀的资质作为不朽的作品留给后世的矿脉。
三、 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一) 默读课文两遍,说说作者由花未眠引发了怎样的感受和感叹?
明确:自然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是有限的。是因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既不是与时代同步前进,也不是伴随年龄而增长。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发现花未眠 ,我大吃一惊。(引子)
自然的美是无限的,而人感受的美是有限的。(感慨)
美是邂逅所得,间亲近所得。(收获)
我们仔佃观察画中的花,却不怎么留心欣赏真的花。(感慨)
举例:李迪、钱舜举等的仔佃观察创作的作品,能让人领略自然的美;
肯定宗达的作品能给人共鸣。
长次郎的名茶碗、坂本繁二郎的云彩与作者观察黄昏达到共鸣。
自然总是美的,但这种美只是某些人看到罢了。
总结:美是无限的,是邂逅所得,亲近所得。
(三)作者由花未眠而得到思考的句子。
讨论明确:a、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
b、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需要反复陶冶。
c、艺术美与自然美是相通的。
(前两点学生不难从文中找出,第三点学生往往会在作者所列举的例子中徘徊,可以提示他们从作者列举的例子中找共通点,作者举这些例子的目的是什么,从而概括出答案。)
2、这三个观点是不是孤立的?如果不是,那有何联系?
明确:不是。
这三个观点其实告诉我们要发现存在的美,感受发现的美,创造有所发现的美。 这也是课文的主旨所在。
3、把握课文主旨以后,我们再来讨论一下几个句子的含义。
A、 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明确:a它的哀伤来自无人欣赏,凌晨四点的海棠美丽芬芳,却少人喝采。
b海棠本是无情物,作者移情寄哀伤。作者深悟到,人类感受美的能力是极有限的,而自然美是无限的。“哀伤”是作者彻悟后的心绪流露。按理说,大自然总是有美可寻的,只要人活着,就该毫无阻碍地享受它,可遗憾的是生命发现美的机会并不常在。
B、 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明确:a 一个微小的生命都要努力展现自己的美,作为人更要勇敢活下去。
b 人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在有意或无意间错过的过程。我们可能错过了美的景色,美的音乐,错过了山上那从没有看过一眼的野花和小草,错过了从我们身边流淌过的清澈的小溪,但只要坚韧地活着,只有活下去,才能不断发现美。
c我们要用毕生的不懈追求使感受美的能力的有限接近自然美的无限。
C、繁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黄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应,显得更美了。
明确:文学艺术家应该发扬写实精神,认真观察自然,准确表现自然,使欣赏者从艺术美中领略到真正的自然之美,这才是文学艺术的极致。
所以我们应该睁大明亮的眼睛,不断地发现美,亲近美,感受美,也只有这样才会创造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美存在于自然中,美也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
(这三个讨论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就行 ,应多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看法。上述答案仅供参考)
4、文章第一句话大家留意了吗?一起来读一读。
齐读:“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
文中这“微不足道的问题”指什么?这个“问题”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微不足道的问题”指海棠花未眠这件事。在文中是作者情感的一个触发点,作者由此思考了关于生活,关于审美的许多哲理。这种手法就是以小见大的手法。
小结:今天这堂课我们从川端康成的作品中学到了许多哲理。美是无处不在的,用作者的话说就是要“发现存在的美,感受已经发现的美,创造有所感受的美。”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曾邂逅了哪些美呢?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这一个环节主要学生可能一下子想不起来,教师可以就校园里某些存在的美先谈一谈,学生就会有所启发的)
罗丹说得好啊,“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从今天起,让我们尽情拥抱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吧!

[1]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4174.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