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高的理想信念教案_崇高的理想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1-1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本文围绕中心论点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理清全文的思路;
  2.理解“合乎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就是伟大的理想”,“实现共产主义是我崐们的最崇高、最伟大的理想”这些基本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正反对比,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2.难点: 对本文思路的理解。
三、教学时数:
    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
憙拑
                    第一课时
憗拕
词语补释:
    *显亲扬名:使父母得到光荣,使名声得到传播。
    *宏绩伟业:宏伟的业绩。
    *无足称道:不值得称赞。
    *强敌压境:强大的敌人逼近边境。压: 逼近
    *横征暴敛:指反动统治阶级对人民强征租税,残酷剥削。横: 强横。征、崐              敛: 征税,搜刮。
    *泽被后世:恩惠遍及后代的人民。泽: 恩惠;被: 覆盖
    *坚贞不屈:指坚守气节,不向敌人屈服。贞: 坚定,有节操;屈: 低头
    *临危不苟:遇到危难的时候,毫不惧怕。临危: 面临生命危险;苟: 苟且
    *不遗余力:把所有的力量全使出来。遗: 留下;余力: 没使完的力
    *鞭挞:比喻抨击。鞭: 用鞭抽打;挞: 打,用鞭子、棍等打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比喻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而大逐渐积累的。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开始稍微差一点儿,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金榜题名: 意思是考中进士。金榜: 也叫黄榜,科举时代殿试揭晓的榜。
    衣锦还乡: 意思是富贵后得意地回到家乡。衣锦: 穿着锦绣衣服。
    随俗为变: 意思是到什么地方就随什么地方的风俗。

作者简介:
    陶铸: 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1926年入黄埔军校学崐习,同年入党;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后曾入狱,1937年经周恩来崐同志叶剑英同志在国共合作的谈判中交涉而出狱。解放战争时期,曾与傅作义崐谈判,为促进北平的和平解放做出贡献。解放后,曾任广东省委书记、中央政崐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等职务。文革中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陶铸崐同志长于写作,著有散文集多部。初中语文课本选入他的文章《松树的风格》。崐
解题:
    本文是一篇演讲辞(讲话稿)。演讲辞要针对性强──根据听众的职业、思崐想、文化状况、心理、愿望、要求等等确定讲什么和怎样讲,中心突出,感情崐深挚──要善于抓住听众最关心的一个问题讲透它,善于用自己的热情去激励崐听众,语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动。这样,才能达到宣传和教育听众的目的。本崐文是针对华南师范学院和暨南大学学生有关理想问题的演讲辞,节选自它的第崐一部分。

结构与思路:
第一部分(1─5自然段)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理想。
    1自然段:这个理想又是因时因人而异的。
    不同时代或同一时代中的不同的人的理想之所以各不相同相同,主要是因崐为:
    2自然段:理想受到一定的社会、阶级以及社会的一定的生产力的限制的。
    (虽然如此)只要一个人的理想是合乎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的,就是伟大的崐理想。(这个“基本看法”比较抽象,因此以3、4两段内容为论据,对此加以崐解说论证)
    3自然段:我国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的种种理想,就都是合乎社会历史的发崐展规律的,所以都是伟大的理想。
    4自然段:我国历史上的许多具有伟大理想并为之奋斗的人,就一直都得到崐人们的尊重和纪念。
    那么,为什么不同社会、不同阶级的人,会有不同的理想呢?这又是因为:
    5自然段:理想问题,实质上是一个人的世界观问题。
    不同的社会、不同阶级的人有不同的世界观,有不同的世界观就有不同的崐理想。
    以上论述了理想的社会性、阶级性和理想与世界观的问题,说明了不同社崐会、不同阶级、不同世界观的人的理想是不同的。换句话说,一个人的理想主崐要受着社会、阶级和世界观的制约。既然如此,那么,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崐作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年青一代,又应该树立怎样的理想呢? 这也正崐是听讲者此时最为关心的问题。文章此时便合乎逻辑地发展到第二部分的论述。
第二部分(6─8自然段)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最崇高最伟大的理想。
    6自然段:生活在我们这样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青年人,必须树立崇高的崐理想。
    这就是说,在今天,树立崇高理想和实现崇高理想的时代、社会条件都已崐具备了,今天的青年人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必须树立崇高的理想。那么,在崐今天,什么样的理想才是崇高的理想呢?
    7自然段: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最崇高最伟大的理想。
    这是最合乎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的最先进的理想,并且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8自然段:今天的青年人都要有这个崇高的理想,把自己的最好年华献给这崐个崇高的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
憙拑
                    第二课时
憗拕
写作特点:
    围绕中心论点逐层展开论述和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中心:
    “崇高的理想”作为论题,内容非常丰富,它概括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即崐革命青年必须树立崇高伟大的理想,又概括了理想的社会性、阶级性,理想与崐人生观的关系,共产主义理想为什么崇高伟大的理想等等重要问题。这一论题,崐中心突出,言简意明,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作者一开始并没有直接提出论点,而是按照“理想”──“伟大的理想”崐──“最崇高最伟大的理想”这个递进层次,有步骤逐层论证的。
    分论点一: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理想”
    从解释概念入手,提出“理想到底是什么”的问题,把“理想”放在一定崐的时间空间位置、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来具体认识、具体分析的,指出理想崐因时代而异(“从前”“现在”),因人而异(“大多数”“少数人”),在论述崐理想的时代性这个问题时,点明“为人民服务,实现共产主义这一最崇高最伟崐大的理想”是“我们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特征”,为以后提出中心论点埋下崐伏笔。
    分论点二: “理想是有社会性、阶级性的”
    是对第一个分论点的进一步阐述,把不同时代、不同个人的理想和社会、崐阶级联系起来,从三个层次上进行论述: 1.理想受到一定的社会、阶级的限制崐的;2.理想还受到社会的一定的生产力的限制;3.归纳总结对理想的基本看法崐“合乎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就是伟大的理想”。然后,用两个段落示对这一崐看法作补充论证: 先概括“我国历史上许多民族英雄、人民英雄、大发明家、崐大科学家”的理想伟大的原因之所在;后具体举例,用大量的史实,从正反两崐个方面对比论证,有力地证明了理想“是有社会性、阶级性的”这个分论点。
    分论点三: “理想问题,实质上是一个人的世界观问题”
    这是紧承第二个分论点而来的,进一步论证为什么不同社会、不同阶级的崐人会有不同的理想。因为人们有着不同的世界观,所以自然地提出了理想与世崐界观的关系问题,强调了世界观对理想的决定作用。
    第二部分: 理想对今天青年的重要性──结论
    先针对实际,说明理想的重要性,以引起下文提出的中心论点。
    第六自然段用设问句提出中心论点,直接论证: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崐学的发展已经的十月革命的历史事实所证明;二、近代史以来中国革命和建设崐的史实,又一次证明了共产主义“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最后补充实现共产主义的五个必备条件,为的是勉励青年们把崇高的理想崐与艰苦奋斗的精神结合起来,把自己的青春年华贡献给崇高的伟大的共产主义崐事业。
    本文论证结构的完整性,突出地表现在分论点的全面性上,也表现在从客崐观事实出发逐渐上升到理论,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论证发展程序上。论崐证的完整性还表现在运用正反两方面的论证上。如1自然段旧社会与现在学生崐教师的不同理想,2自然段剥削阶级与广大劳动人民不同的理想,3、4自然段崐历史上具有伟大理想的先进人物和阻挠先进理想实现的民族败类对社会历史发崐展的相反作用、不同后果,5自然段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不同世崐界观所具有的不同的理想,6自然段有理想的人和无理想的人
    文章引证了许多事实,让事实说话,通过事实讲明道理。这些事实中有青崐年学生了解熟悉的事例,也历史上为人们公认的典型人物,诸如夏禹、李冰父崐子、扁鹊、黄道婆、霍去病、岳飞、文天祥、林则徐、洪秀全、孙中山等人民崐英雄、科学家、民族英雄;秦桧、洪承畴、曾国藩、袁世凯、蒋介石、汪精卫崐等反动头目。文章由人论事,由事及理,让读者在众多的、根据确凿的事实中崐辨明真理之所在,自然会收到“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崐心雕龙·知音》的论证目的。

作业 :
    [思考和练习]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第四题。

补充作业 :
  1.请选用正确的论据:
    居里夫人有以下事迹:
    ⑴因为生活困难,她十七岁的时候就去给人家当家庭教师。为了学习,她崐就利用夜里的时间读书。
    ⑵在长年的科学研究中,她从不计较金钱名誉方面的得失利弊。
    ⑶上学的时候,她住在冷得结冰的房间里,但她仍然每天看书到半夜两点崐多钟。
    ⑷上学的时候,她在图书馆读书总是读到闭馆才走。
    ⑸她和居里先生同心协力,攻克一个个难关,在科学研究中不断取得成就。
    ⑹她用辛辛苦苦积攒的一点积蓄去巴黎求学。
    在论证“居里夫人刻苦学习”这个观点的时候,可用哪几个事例敁      敋
    参考答案⑴⑶⑷
    在论证“居里夫人不屈于逆境,勇于进取”这个观点的时候,可用哪几个崐事例敁      敋
    参考答案⑴⑶⑹
  2.请在划线处填写一个论点,这个论点可以统领下边三个事例。 
    莎士比崐亚原是戏院门口的一个马车夫,有机会他就从门缝和小洞里窥看戏台的演出,崐进行学习。爱迪生研究人造橡胶那几年,他谈的、想的、晚上梦见的都是橡胶。崐李时珍到35岁时,读了古代医书800多种,单摘下的笔记就装了好几个柜子。
    参考答案: 勤奋进取,全力以赴,努力钻研

[1]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4150.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