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ppt_《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示例之一.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1-0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一、学习作者如何针对《水浒》的特点选择重点分析和评析文学作品

二、弄清本文整体和局部两方面的独特层次结构。

三、学习本文凝练、生动的语言特色,体会作者选炼字的高超技巧。

教学设想

一、根据“预习提示”与“思考和练习”,指导学生认真预习。

二、在教学过程 中,注意贯彻教学目的。

教学时数 3教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通读课文,弄清评论的中心论点及要点,初步理出课文的整体结构层次,阅读单元知识中有关文学评论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从有关《水浒》的文学知识和学生学过节选自《水浒》的课文导入  。

1 《水浒》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它跟《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同为中国明清小说的“四大奇书”。

2 节选自《水浒》的课文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智取生辰纲》等。

二、根据“预习提示”与“思考和练习”的内容,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

三、讲读课文:

分别从内容、形式两方面质疑设问。

1 文章评论的中心点是什么?

标题。即《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2 关于人物描写,作者指出了哪几个特点?

①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身行事。

②关于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作者绝不下一按语。

3 《水浒》的结构有什么特色?

①从全书看,不是有机的结构;

②从各自独立、自成整体的故事看,是严密的甚至是有机的。

4 阅读课文第5段和第8段,看整体结构怎样?

由“分”到“总”。第5段是过渡段;第8段收缩全文,照应文题,并指出本文评论《水浒》的人物描写和结构是“从大处看”,排除偏颇之嫌。

四、指导阅读“单元知识和训练”有关文学评论特点的部分,抓住要点。

1 什么是文学评论?

2 可从哪些角度对作品进行评论?

3 文学评论常采取怎样的写法?

4 文学评论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五、布置作业 :

1 课外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2 解释课本后“附录”有关本文的词语,特别是方言词语。

3 编写本文写作提纲。

4 试完成“思考和练习”题一的有关问题。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结合文学评论的理论知识,具体研讨课文,理清课文局部的层次结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 注音:撰 揣 栩 遒 绚 曳

2 指名口述或板书演示课文的写作提纲。

二、研讨课文:

1 课文第1段的内容要点及其作用是什么?

首段直入文题的前一半,指出前人对《水浒》人物描写的评价,或“言之过甚”或“杜撰”、“附会”,为自己的评论作了引言和铺垫。

2 课文第2段怎样以比较的方法分析林冲、杨志、鲁达这三个人物,并以此作为例证来说明观点的?可以分为几层?每一层的关键句是什么?

以“不但如此”为标志可分为3层。夹叙夹议、评议结合、逐层论述。

①先叙三人“落草”不同。叙中有析,以后得出结论,“《水浒》从这三个人的不同遭遇中刻画了三个人的性格。”

②先作结论,“《水浒》又从这三个人的不同思想意识上表示出三个人之不同遭遇的必然性”,以后进行叙述和分析。

③也是先作出结论,“《水浒》又从这三个的思想意识上说明了这三个人出身于不同的阶层”,以后叙述,评价。

人物性格不同是由于遭遇不同,遭遇不同由于思想意识不同,思想意识不同由于阶级出身不同。这三层文字,层层深入,进而指出了《水浒》“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最大特点,这是这篇评论的创见,可以说,茅盾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评论《水浒》人物的第一人。

3 课文第4段评论了《水浒》人物描写的又一特点,其评论叙述和分析又是怎样结合的?

先提出观点,后进行叙述和分析,并用比喻对叙述和分析进行说明,“《水浒》写人物,用的就是这样的由远渐近的方法”。

4 课文第6段对《水浒》的结构特点提出了怎样的看法?形成此特点的原因何在?

这是本文在《水浒》研究中提出的又一创见。既看到整体的松散,又看到局部的紧凑。“在这一点上,足可证明《水浒》当其尚为口头文学的时候是同一母题而各自独立的许多故事。”

5 课文第7段是就《水浒》结构哪一个特点重点加以评论的?其层次又怎样?

对“各自独立、自成整体”的故事结构,进行评论。先指出“共同特点”:“第一,故事的发展,前后勾联,一步紧一步,但又疏密相间,摇曳多姿。第二,善于运用变化错综的手法,避免平铺直叙。”然后以林冲的故事为例,并与杨志的故事比较,边叙边析,论证“共同特点”。

三、落实“思考和练习”题一,指导学生讨论。

四、研讨“思考和练习”题二。

1 对比阅读课文中所举出的《水浒》中描写林冲和洪教头比武的原文和课文有关部分。

2 作者是怎么复述的?复述时突出了什么?是怎么评论的?评论的主要意见是什么?

突出了原文情节发展的顿挫开阖,对它作了极扼要的叙述,从而提出这段文字写得“错综而富于变化”。评论的主要意见是:“笔墨之经济,达到了极点。”

五、布置作业 :

1 课外阅读《水浒》,口头复述一段《水浒》故事,就其中的某一个人物或某一情节发表自己的看法。

2 试完成“思考和练习”题三。

3 阅读“单元知识和训练”中《北京的色彩》一文。

第三教时

教学要点

思考几个问题,分析语言特色,试写一篇文学评论。

教学过程 

一、思考几个问题。

1 《水浒》有着多方面成就,作者为什么单单选择人物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评论呢?

提示:阅读课文第8段的内容,思考并作出简要回答。

2 《水浒》一百单八人,重要的人物很多,而作者为什么只选了林冲、杨志、鲁达为例贯连前后进行分析评论?

提示:①结合考虑“思考和练习”题一提出的五个问题:②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学观点和方法分析、评论;③观点和材料统一,深入浅出。

3 作者分析《水浒》的结构时,既说不是有机的,又说是严密的,甚至是有机的,矛盾不矛盾?为什么?

提示:不是一个标准。是从两方面谈结构问题。第6段明确说明了这一点。

二、分析凝练、生动的语言特色。

结合讨论“思考和练习”题三。

三、阅读欣赏《北京的色彩》一文,写一篇文学评论。

《北京的色彩》是一篇文字优美而寓意深刻的抒情散文,其中不乏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开朗自然的联想,反差鲜明的对比,准确形象的妙喻,以及流动于字里行间的蕴藉纯正的审美情趣。学生可以选取自己体味最深的某一方面展开评论。

〔附〕板书设计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茅盾

内容:

层次:

[1]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3893.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