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至上主义的教室_个人和集体·.示例之三.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1-0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个人和集体、个人和党的事业的关系既是统一的,也有矛盾,而且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矛盾也有发展变化。如何处理好这之间的关系永远是我们的重

要课题。教育学生要认真地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个人服从集体。

2.本文是边破边立、破中有立的典型,要求学生熟悉并尽可能掌握这种写法。

3.通过辨析比较,学习本文的典范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设想

1.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特别是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如何进行个人和集体关系的教育,是应该认真加以考虑的问题。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不仅是对共产党员的要求,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准则。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大力发展物质文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提高精神文明是并行不悖的。应该给学生理直气壮地讲清楚。

2.本文在写作上重点抓破中有立、边破边立。要让学生知道破对立的重要作用。在把握文章结构层次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掌握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写法。

3.认识变化无穷的语言对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内容的作用,这是语文学习最基本的任务。语言的无穷变化不是文字游戏,而是为了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内容,这需要坚实的驾驭语言的功力。通过分析本文大量的语言现象,学生能够得到更具体、更现实的教育,从而更认真地学好祖国的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4.对破和立的问题分析应在上一课的基础上深入,务求使学生对此有深切了解;对破和立关系的认识要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自致其知。

5.比较是掌握语言变化技巧的重要手段,可以在分析内容时适当选择有关内容加以比较,更要在课前课后的练习中加强训练。

教学时数 2教时。

第一教时

导入  新课

在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开放步伐、大力发展个体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的今天,怎样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这似乎是更现实的问题。既不能“左”得可憎,否定个人的一切;也不应该右得“可爱”,置社会主义国家利益于脑后。祖国利益无论何时都应该高于一切,物质文明应该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所以,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学习刘少奇同志的《个人和集体》,进一步明确个人和集体的关系,还是很合时宜、很有实际意义的。

预习要求:

常规预习:注意有关的字词,需要查字典的各自查字典;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阅读《预习提示》和思考练习,初步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写作特点,了解学习本文的主要目的。

研习新课

首先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做练习五,并补充“天诛地灭、奉承、孽根”等词语。

患得患失: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后又担心失掉。

孜孜以求:孜孜,勤勉不懈的样子。用不懈的努力去追求。

假公营私:假,借。借公家的名义营取私利。

盛气凌人:凌,凌驾、欺压。用骄横的气势压人。

天诛地灭:诛,杀。比喻罪大恶极,为天地所不容。

奉承:用好听的言语恭维别人。

孽根:孽,罪恶。罪恶的根源。

研究思考题一:课文前4段是怎样批判个人主义的?由此转入对文章内容、结构的分析。

学生速读课文,抓纲理脉,允许学生讨论,充分研究探讨。

教师巡视指点,据不同情况不时给以启发。

明确:首先应该知道,本文仍然按一般论文的结构行文,先提出问题,而后分析(解决)问题。文章第1自然段用一句话提出问题,但话说得很有分寸。请同学们注意这些修饰成分。

学生看书,找出“某些”“比较”。

继而就是分析问题。先分析个人主义的一般表现。这种分析按照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规律,先摆现象,后谈实质。摆现象,先是概括其表现,由4个分句概述,突出了不惜各种手段“把个人利益摆在前面”的特点;而后摆出两点具体表现:待遇、享受和其他个人生活问题方面的表现;工作方面的表现。最后,指出其实质:概言之,“浸透着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用剥削阶级的信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个人主义的思想根源是剥削阶级的,但其表现却在党内。因此,在行文时,既要说到它的要害处,让人人警醒;又要注意分寸,让人容易接受。诸如在比较党的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位置前后时,用个“常”字,表示并非“全部、所有”。个人主义者是“常”把个人利益放在党的利益之上,但许多地方还不是。试想:如果时时、处处都是把个人利益置于党的利益之上,还配作党员么?但是,在列举“待遇、享受”的问题时,文章就用了“总企图”,就这些具体问题,个人主义者往往是“当仁不让”的,就不仅仅是“常常、有时”了。用语何其妥当,表达何其准确!在列举“工作”方面的表现时,又用了句式大致相同的四个分句组成排句,铺陈种种表现,最后用对“好的”事情和“倒霉”的事情的态度对比作结,内容全面,语气畅达。

接下来继续分析个个主义在党的组织生活中的种种表现。

学生读书思考(文章的3、4自然段),从文章的层次、语言了解其内容。

对这方面的分析,文章先总后分。总说,用两个分句“表现在……表现在……”概括其表现,而后便分头列举无原则斗争、派别斗争的表现和实质:前者是“大部分”从私人利益出发,后者则“常把”个人的、少数人的利益摆在党的利益之上。这两者却“常常自觉地”破坏党的组织,“无原则地”“故意地”排斥异己,结党营私。文章从时间、态度等方面说得很有分量,而且对比又如此鲜明:一是自觉的破坏,一是故意的打击。可见,组织生活中的个人主义较之一般的个人主义就严重得多了。这些准确的用语正是态度鲜明的表现,写议论文就必须旗帜鲜明地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最后,另起一段,分析本位主义存在的原因,大概是它更有隐蔽性。分析原因,作者以局部和整体两两对比,一下子就揭出了根蒂所在,并且又把它和旧社会的行会作比,昭示其危害。最后分析其产生的根源,话也说得极有分寸:前一个分句用“不一定都是”限制,就蕴含着“许多是”的意思;后一个分句用“常常犯”,更进一步明确了本位主义的主要根源就在于个人主义。

以上是文章的第一部分,要求学生掩书思考:这部分提出了什么论点?是怎样论证的?

学生回忆、研究、师生交流。明确:这一部分,文章并没有明确提出论点加以论证,而是对个人主义的一般表现到党组织生活中的个人主义进行批判,在批判中立正确的东西。这就叫破中不立,在对问题的分析中同时也解决了问题。这是论文的一种写法。

巩固复习:

1.整理课文第一部分的结构提纲。

2.找出几例用语准确的地方。

无原则斗争,大部分是从私人利益出发。

闹宗派主义的人,常把个人的或少数人的斗争……(此处与第2自然段个人主义相对照,更能看得清楚。)

本位主义,主要是由于一些同志……

3.预习第二部分,仿照第一部分的层次分析来分析第二部分。

第二教时

复习检查:

检查第一部分的结构提纲,补充使之完整。

检查练习,具体说明。

研习新课

以上是批判个人主义,以下则重点批判个人英雄主义和风头主义。这两者都是把个人利益置于他人和革命之上的,都是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但在具体表现上,前者是处处强调个人利益,而后者则主要是自高自大、出风头。

仿照第一部分的层次分析,研究第二部分的内容、层次。

学生充分研究辨析,教师适当点拨启发,逐渐明确:

仍是先提出问题,是在“不少同志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语气要委婉得多。

接着分析问题:列出表现,指出危害。

列举表现,先总说一句:首先计较个人在党内地位的高低。而后再具体论述,用7个句子举例论证,铺陈其表现,句式相近,一气呵成。铺陈时,每每把相反的内容两两对照,例如“盛气凌人,不可一世”和“谦逊和气”;“高升”和“下降”;“行时”和“倒霉”等等,这样对比鲜明,揭露更有力。在用语上,突出表现了准确、鲜明的特点:说到骄傲,是“企图压倒别人”(事实上是不可能的);说到“自满”,则是“指挥别人”,而且不是“企图指挥”,而是时时、处处指挥别人。个人主义者“受不起委屈”,不是“常常”,而是时时处处。但装扮成“英雄”则又是“企图”了。文中更用了“孽根”这样的词语表明其根深蒂固。列举表现之后,就分析其危害和根源。说到危害,指出可能有动摇的危险,可能动摇其共产主义信念,成为党的变节者。尽管话说得很有分寸,充分留有余地,但后果也够严重的。说到根源,指出这是由于残存着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由于没有共产主义的伟大胸怀。

以上批判错误,以破为主;以下继续从反面立论,深入剖析。作者先用比较的方法论证党员不应该有任何的骄傲自满。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不应该骄傲自满的理由,一从党员的“伟大”成绩和整个共产主义事业作比,说明不值得骄傲;再从党员的业务方面正面说理,不应该骄傲;最后从个人地位高底之于一滴和大海相比,进一步说明不应该骄傲。分三层,以破为主,多层并进,全面剖析“不能有任何的自满和骄傲”这个中心。

但是,反对个人英雄主义的骄傲自满,却不应该反对革命英雄主义,不应该反对共产主义英雄。以下荡开一笔,深入一层,集中论述共产主义英雄的问题。

首先,共产主义事业需要无数的共产主义英雄。文章连写四句,从正反两方面,反复阐述这个思想,词切意深,字字着力。例如在一句话中就曾连用三个修饰成分:“确是”“很重要的”“完全不可忽视的”。真是斩钉截铁,毋容置疑。下一句为了使假设关系的复句意思关联更紧,又把它放在连锁的关系中表述:“谁要是……谁就……”使语意更加紧凑有力。最后,又用比较的方法,深入剖析个人主义的“前进心”和共产主义的前进心的不同本质、不同结局,态度鲜明,用语准确,既不含糊,又有分寸。

那么怎样培养和造就共产主义的真正的领袖英雄呢?第11自然段又从10自然段“需要”再深入一步,阐释共产主义英雄要求具备的软件。条件当然很多,作者主要从英雄主义的不同本质加以对比区别,说明个人英雄主义者是绝不会成为共产主义的真正领袖和英雄的。这既批判了个人英雄主义,又明确了共产主义英雄要求具备的条件。

行文至此,作者意犹未尽,因而文章又进一层,作者又用演绎推理继续论证:即使是共产主义领袖和英雄也只是做了一部分工作,不能包括天下——也同时说明共产主义是千百万人长期集体创立的伟大事业,应该有共产主义的伟大胸怀。有了这样博大的胸怀,也就不会有个人英雄主义滋生了。文章又从更高的角度,从根本上补足一笔,回应上文的根源一句。

文章的最后一段先从整体说起:任何领袖和英雄在共产主义事业中都只是做一部分工作,就是像马恩列斯这样的大人物也只是做好了一部分工作。由这些一般规律,作者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我们这些普通党员,也只能是做一部分工作,尽一部分责任;做好了一部分工作,也就算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了。作者用演绎的方法,从一般规律推及特殊情况,涵盖全体,盖莫能外。

让学生回忆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并概括归纳。学生互相补充,老师适当启发,逐步完整:

第二部分由辩证的两部分组成:先破骄傲自满,后立革命需要英雄。不论破还是立,都围绕着反骄破满、反个人英雄主义这个中心,使文章既不失分寸,而又旗帜鲜明。不仅结构段落上的安排如此,在遣词造句上也同样体现这一点,有法有度,准确鲜明。这是由作者的认识水平决定的,是作者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决定的。作者在文中提出的反对个人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的问题,不仅对于我们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有着重大作用,就是对我们日常做人,也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巩固复习:

1.整理第二部分的结构提纲。

2.辨析练习三的三组句子,比较遣词造句的不同带来的语义差异。

3.找出用词准确的事例。

我们反对个人英雄主义、风头主义、不是反对党员的前进心。为了人民,力求前进,这是共产党员宝贵的品质。

共产主义的前进心,和个人主义的“前进心”,是完全不同的。前者追求真理,拥护真理,并且最有效地为真理而斗争,它有无限的发展前途和进步性。

只有毫无个人目的、完全忠实于党的党员,他有高度的共产主义的道德和品质,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有相当的工作才能,能够正确地指导党的工作,努力学习,不断前进,只有这样的党员,才能取得党的信任。”

 

[1]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3878.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