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她》歌词]《感受•思考•想象——多角度构思立意作文》..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0-2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感受•思考•想象——多角度构思立意作文
教  学  设  计
学情 教情 目标
1,学生具有定势思维的习惯,本节作文教学的目标在于,以多角度构思立意训练,开启创造闸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品质和能力。
2,千篇一律,千文一面是当前学生作文的普遍现象,进行多角度构思立意,以求在准确把握题意的基础上,打开思路,拓宽主题,立意出新,乃是本节教学的又一目标。
3,高一语文新教材《写作、口语交际》编如何教,如何把抽象的书本理论变成生动的学习活动,如何将想、说、写和谐结合,乃是本节教学的目标之三。
策略 教法 学法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理为主轴,练为主线。以情驭教,以情传道,以情动人。理论讲解,撷精提要,力求生动;构思立意,巧导多练,思说结合;媒体应用,CAI课件,辅助恰当。
内容 方法 流程
(一)导入  :(教师朗诵)“生活多么广阔,生活多么芬芳。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何其芳诗句)说得好啊,我们的生活充满快乐,生活无处不是宝藏,它是我们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二)释题:(理论回眸)

多角度构思立意:即下笔前从多个侧面、多种层次进行思考,选择题材,提炼主题, 安排情节结构,确定表现形式。苏轼对庐山面貌的观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达.芬奇画蛋的体会:“即使是同一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形状便立即不同了”,这种观察,便是一种多角度的。
求新:避俗就新。即避开雷同的思路,求得新思路;推陈出新。即除去陈旧的形象,创造新颖的形象。
(三)构思立意训练
1出示题目:根  须  赋
2交代要领

观察感受       寻找特点         联系生活人生       确立中心
3投影示意图


4学生构思立意(全班讨论:摆擂台)
5教师综合归纳(课件板书投影)

      [角度一] 根须与树干、枝叶的关系
[构  思] 根须埋身地下,默默地为茎、叶、花、果提供养分。据此,盛赞默默无闻、
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精神。
[立 意 ]描绘供养大树的根须,赞颂默默的奉献精神

[角度二]须根、侧根与主根的关系
[构  思]根须能抓住大地,擎住枝繁叶茂的大树。它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那众多的侧根和无数的须根都紧紧地围绕着主根,盘根错节,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根的网络。据此,挥宏议论,阐发我们国家要强大,民族要振兴,十三亿人民必须紧紧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共创“四化”宏图的道理。
[立  意]描绘盘根错节的根须,赞颂团结向心精神。

[角度三]根须的力量成因
[构  思]根须之所以强大有力,擎起参天大树,还由于它不断地向地的深层进军,根子深,则树干直、枝叶茂。据此,我们可以领悟:要想成为国 家的栋梁,为
祖国人民服务,必须努力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立  意]描绘扎根地底的根须, 抒写夯实基础,服务祖国人民的志向

[角度四]根须的生命需求
[构  思]根须要繁茂,要粗壮结实,要获取充足的养料和水分,就必须向纵深延展,钻土破石,不畏艰难。这种“钻劲”和“挤劲”,这种“拼命”精神,不正是我们搞好学习、工作所必需的吗?
[立  意]描绘钻土破石的根须,赞颂“钻劲”、“挤劲”和“拼劲”

[角度五]根须对土地的依赖
[构  思]根须由于吮吸了大地母亲的“乳汁”才变得粗壮结实,才能承担起支撑大树的重任。据此,阐发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祖国和人民的哺育的道理,抒写热爱和忠于祖国人民的深情
[立  意]描绘依赖大地的根须,抒写感激人民、报效祖国的情怀

[角度六]根须对土地的奉献
[构  思]土地的最大悲哀在于流失和干裂。而根须伸出了无数的坚强手臂,抓住泥土,保住水分,紧紧拥抱和护卫着大地“母亲”。根须不就是大地母亲的忠实的儿子吗?据此,可以讴歌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的爱国主义事迹和情操。
[立  意]描绘护卫土地的根须,讴歌爱国主义者的动人业绩和崇高情操。

[角度七]树叶与根须的关系
[构  思]根须好比祖国,海外游子好比树叶,落叶要归根。无数海外侨胞,他们热爱祖国,眷念故乡,日夜盼望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据此,可以抒写海外游子的爱国情怀。
[立  意]描绘落叶归根,抒写天涯游子的爱国情怀。
6思维的聚合
多角度立意不是目的,我们还要善于从多个角度中,经过比较,权衡,最后抉择一个最佳角度。其标准是:新颖,深刻,熟悉。这个思维的过程,就是聚合思维。
(四)写作训练
请你选择一个最佳角度,构思立意,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要求:
1状物:具体、形象、生动;抒怀言志:真挚、深刻 。
2角度不限 ,题材不限。
3时间25分钟,快速成篇。
(五)作文评议
1  选择不同角度的文章3-5篇,由作者朗诵
2  要求学生写出意见,评出等级,发表看法;教师补充归纳。
(六)结课

[1]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3802.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