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汉何尝杀妻》驳论据】《吴汉何尝杀妻》..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0-2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教学内容


本课在教材第87—90页。文章通过作者对一个戏剧剧情的讲述提出了戏剧和历史的区别,并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考察,论证了该戏剧的剧情完全不符合历史。由此,作者提出了要正确地对待历史和历史人物的观点和自己对编写历史剧的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学习利用论据说明自己的观点,学习怎样更有效地组织论证过程。2.仔细学习作者严密的逻辑论证过程,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过程与方法1.了解文章结构,找出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2.找出作者的观点和要表达的思想、态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不迷信盲从的独立精神。 2.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1.学习作者论证的严密性。2.学会利用史料有逻辑地组织自己的论据。◆难点1.学会怎样使自己的论证更充分,更有说服力。 2.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3.培养独立思考的精神。◆教学突破1.将论据分类,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的。


2.将观点中主要的分歧找出来一一论证,边破边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查阅关于吴汗的第一手资料。2.让学生课前仔细阅读文中的文言文部分,理解其大意。◆学生准备 -1.课前认真读懂文中的文言文,加深理解。2.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简要介绍作者和文章风格. 1.认真听讲,记忆。


2.让学生找出文章的论点和结论。 2.从文中找到论点并读出来。


3.让学生找出论据并进行分析。 3.分析论据。


一、介绍作者。导入  新课(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介绍作者:邓拓,笔名马南屯,当代历


史学家,杂文家,邓拓的杂文重史识、


史论,旁征博引,针砭时弊,短小精


练。


2.文章从一出戏说起,引起读者兴趣。


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论点和结论,并提


示学生:找结论时一定要联系文章的


题目。从本文的题目看,主要在“何


尝”两字上下功夫。(要学生学会用


自己的话概括)

1.通过听讲,对作者及其写作风格有一个


大致的了解,特别要记住作者的笔名。


通过了解作者的文风,为学习本文打下


基础。


2.在教师的指导下回答:表明作者论点的


句子在第三段第一句话。文章就是围


绕吴汉有没有杀妻而展开议论的。通


过分析“何尝”二字,可以看出吴汉没有


杀妻。


3.提问:文章题目其实是一个设问句,


这样用问句作题目有什么好处?

3.回答:造成悬念,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而


且它本身就是答案,读者一目了然。

二、分析作者怎样提出问题及作者的论据(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提问:作者先说许多人看过一出戏,


以此来开头有什么好处?


2.让学生读文章的第二段,看这个戏的


主要剧情,了解作者认为它在哪个主


要情节上不符合历史事实,然后才能


知道作者是怎样用论据推翻它的。


和历史事实不符合的情节还有很多,


试让学生概括出来。


3.提问:和历史事实不符合的剧情很


多,为什么作者选中杀妻这一情节展


开论证?组织学生讨论,并提示学生


联系第三段思考:这是不是无关紧要


的,涉及到什么问题?

1.回答:使看过的人马上想到剧情,没看


过的人对此产生兴趣,起设趣的作用。


2.读完后对剧情有了基本的了解,概括出


与历史事实不符合的剧情:他娶了王莽


的女儿,捉住刘秀报功;他与王莽有杀


父之仇;他使王莽的女儿自刎,其母命


令他杀妻,等等。吴汉确实是起兵反


莽,后来的确成为中兴名将。


3.联系第三段最后一句,回答:作者认为


这涉及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关系


到历史人物的形象及其在人们心中的一


地位。说到底是历史观的问题。


三、分析论据.看作者是怎样论证的(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提问:作者的论据分布在哪几段?


2.提问:作者从哪些书籍的原始资料中


寻找依据?第四段从《后汉书》中关


于吴汉的生平中找到的有力证据是


什么?作者为什么不就此作出结论,


为什么还要再查究他的家庭和夫妻


关系呢?从第五段找出原因,这说明


什么呢?


3.提问:作者在从《后汉书》找到了吴汉


的生平和家庭夫妻关系之后,为什么

1.回答:分布在第四、六、七、八段。


2.回答:作者从《后汉书》和《东观记》寻找


证据;他为亭长,并非总兵;而且对他和


王莽的关系根本没提,因为作者想找出


更有力的证明材料,想使读者更加信


服。这说明作者论证的严密性。


3.回答:作者其实是在旁征博引,使读者


更加信服,因为如果单独从一本书上找


又举出《东观记》中的文字作证明?


这为什么不是多余的?


4.作者在第七段介绍刘珍是为了说明


什么?


5.第八段作者又以吴汉的人品作证,只


有一句话,作者为什么还要引用?文


章的最后一段说出了自己对编写戏


剧的态度,作者用“虽然……但是


……”,这表明作者重点强调的是前


者还是后者?

证据,显得缺乏说服力,这样可以使它


们相互印证。


4.回答:是说明刘珍的《东观记》的可靠


性,以使读者更加信服。


5.作者从他的人品来说,是因为在封建社


会忠孝是最大的美德,杀妻一事表明


忠孝,一定会上书的。这是很有力的


推断。最后一段作者用这组关连词,


表明作者强调的是后者。

教学步骤 

(第2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让学生归纳本课的主要内容。 1.回答教师的提问。

2.讲解本文的论证过程。 2.分析作者的论证过程。

3.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有效组织论据的方法。3.学习并掌握组织论据的方法。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熟悉本文内容(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让学生复习上节课讲到的本文的论


点、论据和论证,并概括本文的主要


内容。


2.分析文章中的难理解的文言字句,一


一解释,使学生理解其大意。


3.让学生回答作者是怎样提出问题,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文章最后一


段和文章开头一段是什么关系?

1.用自己的话回答,也可以用课本上的原


话回答。


2.就不懂的地方向教师询问,也可以自己


查词典等等。


3.自己概括,只要言简意赅,言之成理就


可以;文章开头和最后是前后呼应或对


应关系。

二、分析作者的论证过程(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提问:作者是怎样组织论据的?试让


学生分析,组织学生讨论,再作出回


答,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引导:引经


据典,步步为营。


2.作者在论证时采用了摆事实、讲道理


的方法,而不是空洞的说教,这样做


的好处是什么?作者在哪一段中把


摆事实和讲道理结合起来?让学生


逐段分析。


3.把以上作者的论证过程向学生交代


清楚后,提问: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


治学态度怎样?

1.回答:作者先是用最一般的原始材料论


证史书上根本没有提到杀妻的情节,然


后又研究和这个情节有关的章节,再举


出可以和其观点相印证的其它史书的


资料来论证。


2.回答:好处是论证充分严密,使读者信


服;第四段用摆事实的方法,第六段、第


七段和第八段把两者结合起来使用,只


是有的段落侧重二者中的一种。


3.回答:作者十分注重论据的充足性、论


证的充分性、逻辑的严密性,很显然,作


者治学严谨。


三、找出作者的态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作者通过论证自己的观点,提出了他


对编写戏剧的看法或态度,让学生找


出来在哪一段。


2.提问:作者通过表明自己的态度,提


出了对历史人物的认识问题,在文中


哪一句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对历史人


物应持的态度?


3.提问: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可


组织学生讨论。

1.回答:表明作者态度的段落是文章的最


后一段。学生找出并读出来。


2.回答:第三段的最后一句话可以看出


来,“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应采取客观的


事实求是的态度”。


3.积极讨论,回答:敢于怀疑,独立思考,


治学严谨等。


本节总结

本课通过对一出戏剧的剧情的介绍,指出该剧剧情与历史事实不符合之处。作者论据充足,论证充分,逻辑严密。我们从中要学习他的论证方法和分析论证过程,

进而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板书设计 

吴汉何尝杀妻论点:论据:结论: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本课虽然不是长篇大论,但短小精悍。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本文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议论文的范例,学习本文主要学习它的论证过程,看作者怎么组织材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教师要让学生把握议论文整体结构。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1.给加点的词语注音。

自刎 无稽 校正

2.填空。

邓拓笔名是——。

答案与提示:马南屯。

3.谈谈你对历史剧编写的看法。

◆个性练习设计

1.文章的题目用设问句有什么好处?

答案与提示:造成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而且它本身就是答案,读者一目了然。

2.通过学习本文,你认为写议论文应注意什么?

答案与提示:论据的充分性,论证的全面性,逻辑的严密性,等等。

3.谈谈你对评价历史人物的看法。

教学探讨与反思

分析本文最主要的应该是分析本文的论证过程。通过它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主要是组织材料和逻辑论证的过程。在论证过程中,自己要自圆其说,不要有漏洞。

补充资料

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邓云特,1912年出生于福建闽侯一个旧知识分子家庭。1930年参加了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到达解放区后,历任《晋察冀日报》社长,晋察冀新华社社长等。解放后先后任《人民日报》社长、总编辑和北京市委文教书记等职。1961年,邓拓以马南屯为笔名,开设了《燕山夜话》专栏。后来,他又与吴晗、廖沫沙在《前线》杂志上开设了《三家村札记》的专栏。他们在这里发表了大量的杂文。这些杂文针砭时弊而又短小精炼、寓意深刻,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1966年,邓拓由于被四人帮等诬陷,含冤自尽。

[1]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3740.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