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_《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知识与能力训练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0-2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一.有关知识
1.《战国策》的编订者
刘向(约前77—前6年),西汉人,是经学家、目录学家和文学家。汉成帝时,任光禄大夫,受命收阅整理经传、诸子诗赋为书籍,写成《别录》一书,是我国最早的分类目录。另著有《说苑》、《新序》《列女传》等书,还整理修订了《战国策》和《楚辞》等。

2.邹忌,战国时齐国大臣,有辩才,善鼓琴。齐威王二十一年(前358年),邹忌以鼓琴游说齐威王,借弹琴之道言治国之道,威王大为赞赏,任为相国。任职其间,劝说威王进贤纳谏,修订法律,监督官吏,整治军容,选拔得力大臣坚守四境,使齐国的国力渐强。后受封于下邳县西南,号成侯。

3.学法指导
《邹忌讽齐王纳谏》用了大量的笔墨写邹忌之妻、妾、客美邹忌,忌自省,看似与主题无关,实是为突出主题作铺垫。邹忌先从自己的私事说起,随后用私事比国事,让齐威王从两事相似之处受到启发。这种由近及远,由小及大,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用设喻讲述道理,表明见解的方法,在写作方面可加以借鉴。

学习《触龙说赵太后》一文,有两点艺术技巧也需注意。一是用细节来展示人物的内心变化。一是通过对话从日常生活琐事谈起,一步步引入主题,进而说服对方。

二.能力训练
1.指出下列句中“于”的用法
A、皆以美徐公 B、臣之客欲有求
C、此所谓战胜朝廷 D、燕、赵、韩、魏闻之,皆朝

2.对下列句中红色词意义和词性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受赏 ┏③至绝壁
┗②书谏寡人者 ┗④乃
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史记》。
B、古代帝王自称“孤”、“寡人”、“朕”,都是谦称。
C、古代称别人为“公”、“子”、“夫子”都是敬称。
D、旧时对妇女的代称有“裙钗”、“拙荆”、“蛾眉”等。

课外文言阅读
齐王使(a)使(b)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c)使(d)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填,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战国策·齐策》

4.“使”字有如下几个义项:A、使命,B、使者,C、命令、派遣,D、使、让,E、出使。请选出文中四个“使”字的正确意义。
使(a)__________ 使(b)____________
使(c)__________ 使(d)____________

5.与“书未发”句中的“发”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B、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
C、使人发书至赵王
D、使桓公发仓困而赐贫穷

6.文中有两个通假字,请选出
____通____,____通____

7.下列句子中红色的词与“何以王齐国,万民乎”句中“子”的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A、晋函陵
B、既封郑
C、必庙
D、吾妻之我者,私我也。

8.文中威后问使者时,提到的四个人,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9.“岂光贱而后尊贵者乎?”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A、难道要先说贫贱的人,后说尊贵的人吗?
B、难道您要把贫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
C、为什么要先说贫贱的,后说富贵的呢?
D、难道原先贫贱的人,后来就成尊贵的人了吗?

10.“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在文中正确的理解是
A、这些都是带领百姓行孝的行为。
B、都是带领百姓行孝的人。
C、这是给百姓做表率而行孝的人。
D、这些都是让百姓起表率作用而行孝的行为。

11.“威后曰:‘不然。……’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对此句理解正确的是
A、“然”指“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这件事,有道歉之意。
B、“然”指使者看法“岁与民贱”,“王尊贵”,“不然”是对使者看法的否定,有批评之意。
C、“然”是指“先贱而后尊贵者”,这句话是威后进一步解说自己的意思。
D、“然”是指“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体现了赵威后的“民本思想”。

参考答案

1.A.比,B.对,C.在,D.到
2.A(①上等,名 ②送上,动 ③下面,名 ④下达,动)
3.B(“朕”,原为第一人称代词,秦始皇后专为皇帝自称)
4.(a)C,(b)B,(c)A,(d)E
5.D(A.射出,B.征发,C.发送,D.打开)
6.说—悦,彻—撤
7.D(意动用法)
8.钟离子、叶阳子、婴儿子(北宫:古代的复姓)、子仲
9.B
10.A
11.B

随 笔 二 则

一.假期作业 

高一(8)刘哲

深夜,冲了一杯咖啡放在写字台上。

我是不爱喝咖啡的,所以把它冲得很淡,尝了一口,觉得这味道还可以接受,于是在咖啡的陪伴下,我开始挑灯夜战。

这情形我已经习惯了,短暂的假期已进入尾声,而作业 依旧没有写完,只好在开学前两天浴血奋战。

我也很想改变这种状况,在每次放假前都痛下决心:一定要在放假第一天就努力学习。只可惜我从来就没有明确过哪一天算第一天。直到头一个星期过去了,才会幡然悔悟——我还没有学啊!

自责之后,拿起笔本开工,却又是好景不长。思路总能被各种小事打断,挡不住这样那样的诱惑,于是自我安慰:作业 先放一放,就玩一会儿,以后有的是时间,明天起一定好好学。

明日复明日,已到了假期的后半段。见作业 实在拖不下去了,只好硬着头皮写了两天。写着写着,要求不高、极易满足的小市民心态又开始作祟,见一本作业 已写完于是心花怒放:效率好高啊!照这速度,用不了几天作业 不就都写完了——那今天下午就休息休息吧。

就这样,作业 还是压到了开学前。每个假期都这样,有什么办法?像我这种人,没有压力是不会有动力的。

喝一口咖啡,觉得好苦。看看杯中,咖啡将尽,杯底还有未溶的颗粒。怪不得越喝越苦——又没冲开。于是起身去找水,发现开水已经没有。看来下次得提前把咖啡搅匀了。

二.必 然

不知不觉地,脸上的青春痘似乎少了很多。心中释然了很多,想我多年心愿终也了却。早就应该料到,这种顺其自然的事不应过多操心,太多人为之努力也未必就会有效。

想当初为了去痘,这膏那霜地一通乱抹,所用数量惊人不说,种类也几乎覆盖了所有知名品牌。饮食上也忌讳颇多,酸、甜、辣样样不沾,倒为保持身材、身高奠定了良好基础。

如此这般苦心经营,究竟对我今天的“释然”有没有帮助?虽然当初的努力毫不见效,可是谁又敢说我每天先拿热水洗脸,再抹洗面乳,再用凉水冲,再涂护肤霜会一点儿用处都没有呢?

正如几乎所有四中同学都认为自己考上四中是必然的,如果上天再给一次机会,自己一样会进来。为什么会有如此轻松的想法?因为你现在已经忘了初三那年的艰辛,无法体会到当时对前途的无知甚至恐惧;因为你现在身处四中,这已是历史的结果,没有悬念,没有刺激,以致你敢断言“再来一次”的结果。

实际上这的确是必然结果,但这结果又的确是以努力为基础的。也许在你心中,再来一次的动作只圈定了中考,而并未涉及到初三甚至整个初中的学习生活。实际上,你一直在努力,所以考取也自然是在意料之中。

我们可以设想两年后,在自己所中意的某大学某个系中,回想高考,会觉得它并不可怕,自己能考上大学,也是必然结果。

那现在,在高考结果还是个未知数时,是否也能抱以同样的心态面对它呢?现在需要做的,只是努力,而大可不必为高考紧张。等待我的是什么,只取决于我现在干的是什么。

面包会有的——青春痘都下去了。

评语
从这篇随笔里,我们可以感觉出作者对《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的领悟——从身边的琐碎小事写起,看似同主题无关,实际上这正是为突出主题作的铺垫。由近及远,由小见大,说突出做作业 ,先提喝咖啡;谈努力必有得,先讲青春痘。这种写法,既能引起人的兴趣,又能令人深思。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3519.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