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文言知识梳理】《劝学》知识要点和能力训练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一.知识要点
1.关于荀子的思想主张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他批判总结了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对古代唯物主义有所发展。荀子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说,主张性恶论,强调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重视礼法的作用。
2.荀子散文的特色
《荀子》一书,绝大部分是他自己的作品。荀子的散文说理透辟,结构谨严,对后世影响很深远。
3.关于《劝学》
《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课文节选了四段,着重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劝,是劝勉、鼓励的意义。
4.课文内容
课文可分为三部分。
①第一部分(第一、二段):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并加以论述。"学不可以已"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接着具体论述其重要性,即学习可以提高、改变素质,使人智慧明达、言行无过。
这一部分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共用了"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等5个比喻。
②第二部分(第三段):论证学习的重要作用。
阐述学习的重要作用是:学习可使人增长才干的本领,可以改变人的品性。
这一部分也运用了比喻论述的方法,共用了"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等5个比喻。
③第三部分(第四段):论述学习应持的态度。
阐述学习应持的态度是:逐渐积累、坚持不懈、专一不躁。
这一部分仍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共用了"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等10个比喻。
5.课文写法借鉴
比喻论证最为突出,它能使论述的语言生动、鲜明,并能增加论证的力量,增强说服力。
二.能力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红色词的意义,并掌握它们的意义。
①学不可以已( )
②木直中( )绳
③使之然( )也
④声非加疾( )也
⑤假( )舆马者,非利足也
⑥非能水也,而绝( )江河
⑦积土成山,风雨兴( )焉
⑧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焉
⑨锲而舍( )之,朽木不折
2.写出下列句子中红字的通假字,并掌握它们。
①虽有( )槁暴( )
②则知( )明而行无过矣
③君子生( )非异也
3.比较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这些虚词的用法
┏①青,取之于蓝
之 ┫②冰,水为之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④蚓无爪牙之利
┏①取之于蓝
于 ┫②水为之,而寒于水
┗③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①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而 ┫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④吾尝终日而思矣
┗⑤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则 ┏①故木受绳则直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翻译下列句子,并了解这些文言特殊句式和词类用法的特点
①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木直中绳, 以为轮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附参考答案及简析
1、①已:停止。②中:符合。③然:这样。④疾:强。⑤假:借助。⑥绝:渡过。⑦兴:兴起。⑧备:具备。⑨舍:停下。
2、①有--又 暴--曝 ②知--智 ③生--性
3、
之①代词,它。②代词,它。③助词,的。④助词,不译,定语后置的标志。
于①介词,从。②介词,比。③介词,向。
而①连词,可是。②连词,而且。 ③连词,并且。 ④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不译。⑤连词,表承接关系,不译。
则①连词,表承接关系,译为"就"。②连词,表承接关系,译为"就"。
4.
①从蓝草提取它,可是比蓝草颜色深。
②木材取直合乎墨线,弯曲它把它做成车轮。
③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没有强健的筋骨,能到地上吃尘土,到地下喝泉水。
读书给了我们什么
高一(7)班 田然
美丽是什么?丑陋又是什么?你不用冥思苦索,去读读书吧!冰心会告诉你,那个坐在简陋小屋中一边看护生病母亲一边细心地一块一块地掏着橘肉的小姑娘就是美丽。契诃夫会告诉你,那个身穿新军大衣,提着小包表面威风却连只小狗都奈何不了的奥楚蔑洛夫就是丑陋。美丽在雨果的笔下还是那个四面体鼻子、马蹄形嘴而奋力保护心上人的"敲钟怪物"。丑陋在金庸江湖中还是那个外表仁道,暗中断腿设计、为成为天下第一而不惜自我残肢体的"君子剑"岳不群。
瞬间是什么,永恒又是什么:你想把瞬间化作永恒吗?去读读书吧!镇关西这个大恶人,鲁提辖只用三拳就结果了他:第一拳打他个口斜鼻歪;第二拳打他个乌珠迸出;第三拳打他个落花流水。真是拳拳大快人心,这一瞬间被施耐庵化为了正义的永恒。我们用儿童特有的狡猾的目光盯着蔡老师那将落未落的教鞭,这一个微妙的瞬间被魏巍化为了慈爱的永恒。当张翠山得知大哥是妻子当年莽撞所害,一面是自己最敬重的大哥,一面是自己最恩爱的妻子,最终选择自杀来向大哥谢罪的悲壮瞬间,被金庸化为了侠义的永恒。
古往是什么?今来又是什么?你不必为自己无法同时身处古代与现代而烦忧。去读读书吧!你可以伴公子重耳一同经历难苦,看他如何从一个公子哥成长为一个明君。你也可以鉴证苦心人天不负的勾践如何卧薪尝胆而终成大事。你更可以与陈胜、吴广一道谋事反秦,呐喊出"等死,死国可乎?"立下鸿鹄之志。
我想这就是读书可以带给你的东西:它教会你如何去评价身边的美与丑。告诉你不是所有外表华丽的事物就值得我们去赏欣;相反,一些不被我们看好的,甚至曾经是我们避而远之的人或物,倒是值得我们歌颂与赞美的。下次,你在灼热的马路上见到正在工作的清洁工人,你还会远远避开吗?于是,你感到书给了你品德与思想。
书还记录下了忘记的每一个瞬间,把它们化为永恒,它们就像是一张张幻灯片深深印之你的脑中。下次,当你想要形容自己多年的恩师,你的脑海中不会映出那条教鞭吗?于是,你知道书给了你许多多彩的画面。
书从一个世纪传入另一个世纪,它记下了历史,传播的却是精神与力量。它以古老却又鲜活的事实泽被后世。下次,当你在遇到困难时,就不会想起那句"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名句吗,于是,你懂得读书给了你勇气与力量。
去读书,从书中得到平时你得不到的东西。为了丰富自己而去读书吧!
[评语]
读书给了我们什么?这发人深思之问多么不易回答啊!然而读罢田然同学的这篇随笔作文,你会为他从书中采撷的珍珠而感叹不已。书给了他那么多启悟乃至品德与思想,他是多么可爱的小书虫啊,非痴迷于读书,怎能有这般感受与思考!当然,从文中也可以看出他读了许多书,而且对这些书的内容理解、掌握得那么好。材料来自读书,灵感来自读书,读书之用大矣哉!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详细阅读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详细阅读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详细阅读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详细阅读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详细阅读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详细阅读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详细阅读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详细阅读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详细阅读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详细阅读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