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基因工程
【jiaoan.jxxyjl.com--高三生物教案】
教学
过程
教学
内容
教学手段
和方法
预期
目标
1.创设情境,引入对基因重组技术工具的学习。
2.学习 “分子手术刀”──限制酶。
3.学习“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4.学习“分子运输车”──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
5.布置作业。
师:1973年转基因微生物──转基因大肠杆菌问世;1980年第一个转基因动物──转基因小鼠诞生;1983年第一例转基因植物──转基因烟草出现,实现了一种生物的某些性状在另一种生物中的表达。
同学们,性状的表达与我们从前学过的什么过程有关?
生:与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师:假若这是一个dna上的能指导合成某种药物蛋白的基因(老师用手指出纸条上的该区段),而这是一条烟草的dna(老师拿出另一纸条)。同学们分析,要实现药物基因在烟草中的表达,提前要做哪些关键工作?
生:1. 要将药物基因切割下来;
2. 要将药物基因整合到烟草的dna上。
师:同学们说得对!但还应该实际考虑问题,这两条纸带所代表的dna是在同一个细胞中吗?
生:不是。
师:所以这里就存在一个基因转移的实际问题,谁能具体说一下?
生:就是如何将控制合成药物的基因转入烟草细胞的问题。
师:同学们思考的问题,正是科学家们思考的问题。刚才我们所探讨的工作,都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切割也好,连接也好,转移也好,无一例外。中国有句俗语叫“没有金刚钻儿,不揽瓷器活儿”。科学家们在实施基因工程之前,苦苦求索,终于找到了实施基因工程的三种“金刚钻儿”,使基因工程的设想成为了现实。这三种“金刚钻儿”,一是准确切割dna的工具,“分子手术刀”──限制酶;二是dna片段的连接工具,“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三是基因转移工具,“分子运输车”──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师:在进入对限制酶的学习时,你们可能最关心的是这种工具酶到哪里去寻找。我们不妨从以往学过的知识谈起,引起思考。自然界中有各种生物,它们所处的环境不是真空。一些生物的dna可能进入另一种生物的细胞中。这种可能,同学们可用什么实例来说明?
生: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师:那么现今存在的生物为什么没有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被外源dna的入侵而绝灭,仍能保持一种稳定状态呢?
生:生物体有的有免疫系统,如动物;有的有保护作用的组织、器官,如植物。
师:那么作为单细胞的生物来讲,怎么会有那么复杂的结构和系统?它如何来抵抗入侵的外源dna,保护自身呢?
生:只有让外来的dna失效,才能保护自身。
师:那么怎样才能让dna失效?
生:用dna酶,因为在必修课本中学过。
师:用dna酶,那么生物自身的dna不也要失效了吗?
生:一种特殊的酶,能切割外来的dna,而对自身不切割。
师:根据你们的分析可知,这种酶可能是一种不同于dna酶的、我们还没有认识的酶。我们讨论至此,同学们是否有了从哪里获得这种酶的意向?
生:到单细胞的生物中去找。
师:科学家的基本意向也和同学们一样。单细胞生物比多细胞生物更容易受到外源dna的侵入。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使其必须有处理外源dna的酶。科学家们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这种酶,叫做限制酶。迄今已从近300种微生物中分离出4 000种限制酶。这种酶与我们以前知道的dna酶的作用是不同的。请同学们看书,学习限制酶特有的作用。123
师:书中告诉我们这种特殊的酶有什么作用?
生:它们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师:以上这句话,说出了两层意思。一是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请同学们看图,ecori只能识别gaattc的核苷酸序列,smai只识别cccggg的核苷酸序列。第二层意思是从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切开。请同学们看图,ecori就从g和a之间切开,smai就从c和g之间切开。
师:刚才我们提到科学家们已经分离出4 000多种限制酶。由于酶的不同,它们识别的特定核苷酸序列也不同,这样就为我们切割dna提供了多种特定的“手术刀”。但它们切割dna后形成的末端有两种可能,请同学看图回答。
生:一种形成黏性末端,一种形成平末端。
师:那么这两种末端是如何形成的呢?请从书中找到答案。
生:限制酶在它识别序列的中心位置两侧将dna两条单链分割开,就形成黏性末端,而从识别序列的中心位置切开就产生平末端。
师:切断的dna片段要与受体细胞的dna连接,同学们根据以往学习的经验,能说出用什么酶吗?
生:用dna复制中的dna聚合酶。
师:同学们想到用dna聚合酶是很正常的,但是现在我们学习的这种连接与dna复制中的连接有所不同。请看书后议论,由同学来回答。
生:dna连接酶是将双链的dna片段连接起来,而dna聚合酶则是将一个个脱氧核苷酸连接起来。
师:同学们说得对,但还不深刻。比如刚才说dna连接酶是将双链的dna片段连接起来,就是说dna连接酶是同时连接双链的切口,而dna聚合酶只是在单链上将一个个脱氧核苷酸连接起来。相同之处都是通过形成磷酸二酯键来连接的。请同学们在图中正确指出其位置。
师:开始时,我们学习了限制酶切割后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产生黏性末端,一种产生平末端。那么恢复它们的连接,所用dna连接酶是否可以不加选择?同学们应从书中求得真知,自己解答这个问题。
生:应该有所选择。因为e·coli dna连接酶只能将双链dna片段黏性末端之间连接起来,不能将双链dna片段平末端之间连接起来。 t4 dna连接酶既可“缝合”双链黏性末端, 也可“缝合”双链dna的平末端, 但平末端之间连接的效率比较低。
师:单纯的dna片段是很难导入受体细胞的,所以我们将切割下来的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就需要有一个“分子运输车”帮助。不是任何的“分子运输车”都可以用来作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的。其中的理由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考虑才能清楚。下面老师提出四个问题供大家思考。
1.假如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不能复制将怎样?
2.作为载体没有切割位点将怎样?
3.目的基因是否进入受体细胞,你如何去察觉?
4.如果载体对受体细胞有害将怎样?不能分离会怎样?
生:1.导入受体细胞的目的基因不能复制,将在细胞增殖中丢失。
2.载体没有切割位点,外源的目的基因不可能插入。
3.如果载体上有遗传标记基因,这样,在载体进入受体细胞后,就可通过标记基因的表达来检测。
4.载体对受体有害,将影响受体细胞新陈代谢,进而使转入的目的基因也无立足之地。载体不能分离,就不能获得更多带有目的基因的载体。
师:可见以上内容,都是在选择合适载体时必须考虑的。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归纳出充当基因进入受体细胞载体的必要条件。123
生:1. 能自我复制;
2. 有切割位点;
3. 有遗传标记基因;
4. 对受体细胞无害、易分离。
师:目前通常利用的载体是“质粒”。质粒是能“友好”寄宿在细菌细胞内的小型的环状dna。下面让我们通过插图一起来认识质粒,尤其要在质粒载体结构模式图上找出刚才归纳几个条件的具体体现。
生:找到“复制原点”──说明质粒能复制并能带着插入的目的基因一起复制。
找到“目的基因的插入位点”──说明质粒有切割位点。
找到“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说明有标记基因的存在,将来可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鉴别。
找到此质粒来自大肠杆菌──说明没有危害,大肠杆菌是非致病菌,大肠杆菌分裂快,也便于从大量复制个体中分离出来。
1.完成书后练习题。
2.认真完成模拟制作──dna重组模型。希望大家动手、动脑协调配合,体会每一步骤在基因重组中的真实含义。最后结束时加强反思,回答书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拿出两种不同颜色的等宽的纸条。
学生讨论。
第三个内容不好回答,教师要引导。
赞扬也是教育的一种方式。
引导大家思考。
学生讨论。
讨论中及时发现有创新思维的学生,鼓励发表意见。学生再次议论。
及时鼓励学生。
学生看书。
教师点拨。
学生看插图。
学生看书。
学生看书,接着议论。
教师点拨。
利用插图。
看书学习。
将局部问题整合到实际工作的全过程中思考。
学生讨论。
学生归纳。
学生结合插图寻找。
课内与课外结合。
联系旧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基因工程也是建立在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基础理论上的,不可割裂。
抽象变直观,增强诱思的效果。
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发展有赖于技术的创新。
以上教学也是将三种操作工具整合到一个完整的过程之中。
将直白的教学内容变得有思维力度。
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以上教学改变直白的教学方式,通过诱思,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与dna酶作对比,在比较中准确认识限制酶。
让文字与插图结合,使抽象的文字在直观的插图中得以体现。
联系旧知识,提供一个比较的对象,在比较中加深对dna连接酶的认识。
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准确认识dna连接酶的作用部位。
解决本课的难点。
提出问题,诱导思考,解决难点。
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利用插图加深对载体必须具备条件的认识。
体现基础知识的准确运用。在运用中加深对基础知识的深层次理解。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shengwujiaoan/22445.html
-
【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专题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详细阅读
专题二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 内容: (1)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ⅱ (2)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ⅱ (3)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ⅱ (4)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ⅱ (5)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ⅱ (6)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ⅱ (7)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ⅱ (8)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ⅱ 2...
-
[细胞工程]细胞工程详细阅读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预期目标 1 实例引入新课──细胞融合。2 复习提问。3 学习新课──细胞融合。(1)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2)动物细胞融合的过程。(3)动物细胞融合的意义和应用。4 学习新课──单克隆抗体。(1)单克隆抗体的概念。(2)单克隆抗体的生产过程。 (3)克隆抗体的应用。5...
-
[天然放射现象说明什么]天然放射现象详细阅读
一、教学目标1 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1)理解什么是“天然放射现象”,掌握天然放射线的性质;(2)掌握原子核衰变规律,理解半衰期概念;(3)结合天然放射线的探测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2 在复习过程中,适当介绍天然放射性的发现过程,以及有关科学家的事绩,对学生进行科学道德与唯...
-
【atp的主要来源一细胞呼吸说课稿】ATP的来源——细胞呼吸详细阅读
《》一、教学设计(一)教学思想本节课的设计紧贴课程标准强调的宗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结合探究实验,使得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从感性过渡到理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对知识的初步认识和理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重点指引和难点突破,帮助学生...
-
十四五专题_专题十四植物的激素调节详细阅读
专题十四 植物的激素调节 1 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生理作用。 2 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及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3 列举其他植物激素。 4 尝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并分析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资料。 1.生长素的发...
-
[细菌的新陈代谢产物有哪些]细菌的新陈代谢产物详细阅读
第三节 细菌的新陈代谢产物 细菌的新陈代谢是指菌细胞内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总和,其显著特点是代谢旺盛和代谢类型的多样化。 细菌的分解代谢和生化反应 各种细菌所具有的酶不完全相同,对营养物质的分解能力也不一致,因而代谢产物也有区别。 · 细菌对糖的分解 · 细...
-
【生物细胞代谢专题】专题三细胞的代谢详细阅读
专题三 细胞的代谢 1 内容: (1)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ⅱ (2)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ⅱ (3)光合作用的 基本过程 ⅱ (4)影响光和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ⅱ (5)细胞呼吸ⅱ (6)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7)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8)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2 解读: 在历年的高考...
-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课例|《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学案详细阅读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学案【课标点击】学习目标: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重 难 点:1、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解释人脑...
-
[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及题型归纳]2016届高考生物知识点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专项复习详细阅读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新增加的内容,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理解。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教材仅作了简要的概述和距离,并安排了一个“思考与讨论”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动物是如何进行信息传递的。本节重点是在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资料分析”列举...
-
免疫调节专题手抄报_专题十三免疫调节详细阅读
专题十三 免疫调节 1 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 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 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 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一、相关知识 (一)基本概念 免疫调节、免疫系统、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