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调节专题手抄报_专题十三免疫调节

高三生物教案 2014-09-1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生物教案】

专题十三  免疫调节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一、相关知识
(一)基本概念
免疫调节、免疫系统、免疫器官、胸腺、骨髓、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抗原、体液免疫、浆细胞;细胞免疫、靶细胞、效应t细胞、宿主细胞;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疫苗、器官移植。
 
 
(二)知识网络 
 
 
(三)疑难解析
1.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以抗病原体来说,非特异性免疫是基础,它的特点是出现快,作用范围广,但强度较弱,尤其是对某些致病性较强的病原体难以一时消灭,这就需要特异性免疫来发挥作用。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出现较慢,但是针对性强,在作用的强度上也远远超过了没有针对性的非特异性免疫。由于机体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有可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异物,如果全部都以特异性免疫来对付,机体的消耗就会过大,因此先以非特异性免疫来处理,对机体更为有利。
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例如,进入机体的抗原,如果不经过吞噬细胞的加工处理,多数抗原将无法对免疫系统起到刺激作用,相应的特异性免疫也就不会发生。此外,特异性免疫的形成过程,又反过来增强了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例如,人体接种卡介苗以后,除了增强人体对结核杆菌的免疫能力以外,还增强了吞噬细胞对布氏杆菌和肿瘤细胞的吞噬、消化能力,以及增加了干扰素的含量等。
 
 
 
 
2.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
    抗原          吞噬细胞            t细胞
               (摄取、处理)           增    分              感应
再           b细胞                       殖    化              阶段
次                                                           1234567
侵                                           增殖分化           
入                                                             反应
        
记忆细胞         效应b细胞   记忆细胞     效应t       阶段
               增殖、分化                             细胞
                            
 
抗体      淋巴因子                效应
                                阶段
抗原                    靶细胞
(凝结、沉淀)           (激活溶酶体酶)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从图解不难看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方式既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作用。
3.吞噬细胞在棉衣过程中的作用
(1)在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中的作用:充当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二道防线。
(2)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
吞噬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可以伸出伪足,将抗原摄入胞内,在胞内溶酶体中酶的作用下,可以分解清除抗原,有少数抗原被分解成保持抗原活性的多肽片断(抗原决定簇);抗原多肽与吞噬细胞中的mhc(主要组成相容性复合体)分子结合后,转移至细胞膜上,被t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识别并与之发生了特异性的结合;最终在其他信号刺激和这种结合的共同作用下,引起了b细胞、t细胞的增殖分化(以上过程也被称为抗原的呈递),从而引发了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需要说明的是,抗原的来源和性质不同,其被加工、处理和呈递的机制也不同,所引发的免疫应答方式和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1234567
细胞免疫过程中也需要吞噬细胞的参与。实际上,除了某些抗原可直接由t细胞识别外,其他的多数抗原是要经过吞噬细胞的加工、处理和呈递的。
4.过敏反应
(1)过程图解
(2)特点:①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②一般不会损伤组织细胞;
               ③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三 考点例析
例1 (xx年广东卷)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一般会损伤组织         b.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c.t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 d.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
[答案]b
[分析]过敏反应一般不会损伤组织,效应b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过敏反应不只发生在皮肤、呼吸道,还发生在消化道上皮。
例2 (xx年高考理综ⅰ)一般情况下,有抗原免疫机体,血清中抗体浓度会发生相应变化。如果第二次免疫与第一次免疫所用的抗原相同且剂量相等,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血清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  )
 
[分析] 此题从考试大纲理解能力之“(2)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之“⑴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入手,考查免疫的相关知识。相同抗原再次刺激机体时,产生的抗体会更快更多。a、c的区别不在于是否降到零,而是上升的时间和限大值。
[答案]a。

四  自我检测
1.下列各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皮肤表皮细胞排列紧密         b.呼吸道粘膜分泌粘液
c.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d.感冒病毒刺激人体产生抗体
2.由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直接发育成的淋巴细胞是
a.t细胞      b.b细胞    c.效应t细胞  d.效应b细胞
3.下列有关抗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体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有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也有
b.抗体的化学本质主要是蛋白质,少部分是rna
c.抗体既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也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
d.人体内抗体包括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它能与抗原物质发生特异性反应
4.人体感染了细菌外毒素后,所发生的免疫“反应阶段”是  (    )
a.造血干细胞→b细胞       b.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
c.t细胞→效应t细胞       d.效应b细胞→抗体
5.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病。有人注射了一种流感疫苗后,在流感流行期间未患流感,但流感再次流行时,却患了流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流感病毒可能发生了突变
b.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短
c.流行的流感病毒与注射的流感疫苗可能不是同种类型
d.流感病毒使人的免疫系统受损
6.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   (    )1234567
a.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加 b.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减弱
c.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减弱 d.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增加
7.关于对抗体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属于免疫球蛋白       b.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
c.主要分布在血清中      d.其参与的免疫是细胞免疫
8.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带病毒者的
a.血液和精液       b.唾液和泪液        c.尿液和乳液       d.以上都有可能
9.hiv能够攻击人的免疫系统,特别是破坏:
a. t淋巴细胞          b.吞噬细胞        c. b淋巴细胞       d.组织细胞
10.参与过敏反应的是:
a.抗体     b.淋巴因子     c.效应t细胞        d.干扰素
11.自身免疫病产生的原因:
a.人体免疫系统对病原菌的免疫反应             b.人体免疫系统对过敏原的反应
c.人体免疫系统对人体正常组织细胞的免疫反应   d.自身免疫功能不足
12.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共同点是
a.产生抗体   b.产生记忆细胞  c.杀伤靶细胞  d.分泌淋巴因子
13.下列各种医药品中,属于抗原类的是
a.疫苗    b.胸腺素   c.干扰素   d.白细胞介素

14.初生犊牛自身免疫力低,必须到4周龄以后,才开始具备自身特异性免疫力。然而,初生犊牛能够通过初乳从母体获得这种免疫。所谓初乳,即母牛分娩后5 ~ 7天内所产生的乳,与常乳比较其特点主要是:①免疫球蛋白比常乳高20 ~ 25倍。②初乳中含有四种蛋白酶抑制素,可保护免疫球蛋白不被消化而直接吸收。试回答如下问题:
(1)免疫球蛋白在免疫学中又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它们在机体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生犊牛要到4周龄以后才具备自己产生免疫球蛋白的能力,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是由母牛的_____________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器)合成,并由____________(细胞器)加工分泌。合成它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结构通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初乳中若不存在蛋白酶抑制素,进入消化道中的免疫球蛋白会被__________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初生犊牛通过牛初乳能获得来自母体的天然被动免疫;长大到1 ~ 2岁龄的小牛则要经过肌肉或皮下注射口蹄疫弱毒苗才可以预防口蹄疫的发生,由后一种方式获得的是人工自动免疫。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前者的免疫球蛋白来自_________,后者的免疫球蛋白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
(6)极少数人服用初乳后出现过敏反应,此时的初乳被称为____________。这种过敏反应发生在__________(初次/再次)服用初乳时。

15.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xx年2月20日报导:韩国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了针对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疫苗毒株。
材料二  xx年2月23日报导:美国农业部宣布,得克萨斯州发现的禽流感病毒属高致病性的h5n2型病毒,与早些时候肆虐亚洲的h5n1不同。
⑴如果已测知h5n1核酸中含鸟嘌呤263个,胞嘧啶347个,则该核酸的基本单位中还应有                                                         。
⑵h5n1病毒的衣壳外有一层囊膜,化学成分是                                  ,h5n1和 h5n2的抗原特异性是由                           决定的。
⑶韩国科学家研制疫苗毒株是指                                 ,在禽类动物免疫中起                 作用,用该疫苗毒株能否抑制h5n2的爆发?为什么?                                     
                                                              。

16.下图示某种淋巴细胞,膜外颗粒状物为抗体,请回答:
(1)该细胞来自于          细胞的分化,分化的原因是                                            。1234567
(2)抗体的化学本质是       ,它能消灭抗原,
抗体从开始合成到分泌出细胞,经过的细胞结构顺序是(用标号)                   。抗体的分泌过程说明细胞的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          。
(3)在分泌抗体时要消耗由         (细胞器)提供的能量。
(4)抗体若吸附在皮肤细胞的表面时,引起它产生的是               ,这样的抗体若发挥作用时,往往使皮肤发                                。

17.右图示人体在感染某种病毒时所发生的免疫应答,请据图回答:
 
(1)人体初次感染病毒时,体内相应的抗体量上升,其产生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
(2)人体再次感染该病毒时,抗体量迅速大量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3)在体液免疫中吞噬细胞起作用的阶段是___________(填数字)。
①感应阶段  ②反应阶段  ③效应阶段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艾滋病(aids)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存的重要疾病之一,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是一种球形的单链rna病毒,并能产生逆转录酶。(逆转录是与转录相反的一个过程。)hiv侵入人体后,每个被感染的细胞就成为产生hiv的工厂,裂解时都可释放数百万个hiv。
(1)下列对hiv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与人体细胞不同,它的碱基种类仅有4种
b.变异类型多,是由于单链rna结构不稳定,突变率高
c.可以直接用培养异养型微生物的人工培养基培养繁殖
d.hiv能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是能够侵入t细胞
(2)hiv进入细胞后,以             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dna,这一过程利用的原料是                  。
(3)在人体感染hiv后的效应阶段,          细胞作用于靶细胞,经过一系列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4)若科研工作者已研制出了能有效治疗aids的疫苗,人接种该疫苗一段时间后,如果hiv再进入体内,           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效应细胞,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5)感染过sars病的康复者,体内产生的抗“非典”病毒的抗体能否消灭侵入人体的hiv?         ,其原因是                                         。1234567
(6)与上述两种病毒不同,噬菌体是一类dna病毒,欲证明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胞,可采用                  法。运用这一方法时,不能选用n元素的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答案d,提示:考查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2.答案b
3.答案a,提示:考查与抗体有关的知识,抗体是由于机体接受抗原的刺激所产生的能够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有的分布在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物质属于效应t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
4.答案b,提示:感染细菌外毒素后使机体发生了体液免疫,而反应阶段是形成效应b细胞的阶段。
5.答案d,提示:未患流感是因为体液中有抗体或相应的记忆细胞,而患流感可能是a、b、c的原因,不可能是流感病毒使人的免疫系统受损
6.答案d,提示:受刺激后的淋巴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相应的细胞,因此细胞周期变短,而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核糖体的活动加强。
7.答案d,提示:抗体是参与体液免疫的。
8.答案d,提示:考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存在
9.答案a,提示:hiv能够攻击人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t淋巴细胞,使其大量死亡。
10答案a
11.答案c
12.答案b,提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受到抗原的刺激后都能够产生记忆细胞。
13.答案a
14.(1)抗体  与相应的抗原(病原微生物)发生特异性结合,及时清除抗原
   (2)机体由接受抗原刺激到分化形成能够产生抗体的效应b淋巴细胞需要一定的时间
   (3)效应b淋巴细胞  核糖体  高尔基体  氨基酸  结构通式略
   (4)蛋白酶  多肽
   (5)自身以外生物的合成  自身b淋巴细胞的合成
   (6)过敏原  再次
15.⑴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⑵蛋白质、多糖、脂类     衣壳 
⑶减毒的h5n1抗原  不能 h5n1疫苗诱导产生的抗体只能与h5n1特异性结合,而h5n¬2的抗原特异性与h5n1不同。
16.(1)b细胞,记忆b细胞//受抗原刺激。
(2)球蛋白//④⑤③②①//一定联系。
(3)线粒体。
(4)过敏原荨麻疹、血管性水肿。
17.(1)吞噬细胞对抗原处理并呈递给t细胞,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由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 
(2)再次感染同一种抗原时,初次感染时产生的记忆细胞迅速分化为效应b细胞,产生大量抗体 
(3)①③
18.(1)c;
(2)hiv的rna  人体细胞中的脱氧核苷酸;
(3)效应t;
(4)记忆细胞;
(5)不能  抗原具有特异性(或抗原抗体的结合是特异性的)
(6)同位素标记  外壳蛋白质和dna都含n,无法判断。

1234567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shengwujiaoan/22468.html

  • 【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专题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专题二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 内容: (1)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ⅱ (2)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ⅱ (3)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ⅱ (4)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ⅱ (5)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ⅱ (6)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ⅱ (7)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ⅱ (8)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ⅱ 2...

    发布于:2014-09-15

    详细阅读
  • [细胞工程]细胞工程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预期目标 1 实例引入新课──细胞融合。2 复习提问。3 学习新课──细胞融合。(1)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2)动物细胞融合的过程。(3)动物细胞融合的意义和应用。4 学习新课──单克隆抗体。(1)单克隆抗体的概念。(2)单克隆抗体的生产过程。 (3)克隆抗体的应用。5...

    发布于:2014-09-15

    详细阅读
  • [天然放射现象说明什么]天然放射现象

    一、教学目标1 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1)理解什么是“天然放射现象”,掌握天然放射线的性质;(2)掌握原子核衰变规律,理解半衰期概念;(3)结合天然放射线的探测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2 在复习过程中,适当介绍天然放射性的发现过程,以及有关科学家的事绩,对学生进行科学道德与唯...

    发布于:2014-09-15

    详细阅读
  • 【atp的主要来源一细胞呼吸说课稿】ATP的来源——细胞呼吸

    《》一、教学设计(一)教学思想本节课的设计紧贴课程标准强调的宗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结合探究实验,使得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从感性过渡到理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对知识的初步认识和理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重点指引和难点突破,帮助学生...

    发布于:2014-09-15

    详细阅读
  • 十四五专题_专题十四植物的激素调节

    专题十四 植物的激素调节 1 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生理作用。 2 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及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3 列举其他植物激素。 4 尝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并分析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资料。 1.生长素的发...

    发布于:2014-09-15

    详细阅读
  • [细菌的新陈代谢产物有哪些]细菌的新陈代谢产物

    第三节 细菌的新陈代谢产物   细菌的新陈代谢是指菌细胞内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总和,其显著特点是代谢旺盛和代谢类型的多样化。 细菌的分解代谢和生化反应   各种细菌所具有的酶不完全相同,对营养物质的分解能力也不一致,因而代谢产物也有区别。 · 细菌对糖的分解 · 细...

    发布于:2014-09-15

    详细阅读
  • 【生物细胞代谢专题】专题三细胞的代谢

    专题三 细胞的代谢 1 内容: (1)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ⅱ (2)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ⅱ (3)光合作用的 基本过程 ⅱ (4)影响光和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ⅱ (5)细胞呼吸ⅱ (6)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7)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8)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2 解读: 在历年的高考...

    发布于:2014-09-15

    详细阅读
  •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课例|《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学案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学案【课标点击】学习目标: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重 难 点:1、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解释人脑...

    发布于:2014-09-15

    详细阅读
  • [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及题型归纳]2016届高考生物知识点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专项复习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新增加的内容,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理解。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教材仅作了简要的概述和距离,并安排了一个“思考与讨论”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动物是如何进行信息传递的。本节重点是在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资料分析”列举...

    发布于:2014-09-15

    详细阅读
  • 免疫调节专题手抄报_专题十三免疫调节

    专题十三 免疫调节 1 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 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 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 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一、相关知识 (一)基本概念 免疫调节、免疫系统、免...

    发布于:2014-09-15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