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一)教学设计

高三历史教案 2014-09-1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历史教案】

第十五课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一)教学设计示例一

第十五课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一)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与传播及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沈“十二气历”和《梦溪笔谈》;郭守敬编制《授时历》和主持开凿通惠河;

通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郭守敬主持开凿通惠河的教学,培养学生再现历史的想象能力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提供的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的有关史料,指导学生从中获取历史信息,培养学生掌握解析史料的学习本法。通过寻找宋元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的教学,培养学生全面的、联系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宋元辉煌科技成就的教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毕昇、沈学习过程:

导入:

隋唐时期,我国在科技上取得了那些领先世界的成就?(学生思考回答)宋元时期,我国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也用了很大的发展,攀上了古代科技发展新的高峰。这一时期,中国人民向世界奉献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等伟大发明,还涌现出沈学习指导和“探究”过程:

1.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传播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请问:最初的印刷方式是什么?(学生回答)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

到了五代两宋时期,我国的雕版印刷也进一步发展,人们印制了大量精美的书籍。(屏幕显示有关图片)但是,雕版印刷也有许多弊端和不足。想一想,雕版印刷都有哪些不便之处呢?(学生思考回答)如何解决这些弊端呢?(学生议论)

对,雕版印刷是死的,如何变“死”为“活”呢?北宋平民毕升在这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发明了泥活字印刷。(屏幕显示“毕升像”)(指导学生阅读教材70页小字内容)哪位同学能说一说泥活字的制作经过,如何用它来印刷书籍呢?(学生代表发言)好,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相比,有哪些优点呢?(学生回答)对,活字印刷既经济又省时。它的发明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毕升之后,活字印刷术在实践中又不断创新、发展,出现了木活字、锡活字、铜活字。(屏幕显示有关图片,简介活字印刷发展的情况)(指导学生阅读教材71页小字内容,进一步了解活字印刷术的发展概况。)

活字印刷术以后陆续传到朝鲜、日本、埃及和欧洲。德国人谷登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印刷事业又有了新的发展。同学们知道现在我们采用什么技术来进行印刷吗?(学生议论回答)对,我国的印刷事业已经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进入到光与电的时代了,采用激光照排技术印制书籍。在这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是我国著名科学家王选。他还是第二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之一。现在,一本10多万字的书,从组稿、排版、到出版仅用四五天时间,比过去不知要快多少2.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

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就利用磁石具有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了“司南”。(屏幕显示“司南图”,简介司南的工作原理)这是我国最早的指南仪器。以后人们又采用氯悬法、水浮法等技术制成了指南针。(显示相关图片进行讲解)请同学们阅读教材71页的史料,说一说指南针在航海中的应用情况。(学生回答)南宋时航海完全靠指南针来辨别方向,许多阿拉伯、波斯商人都愿意乘坐中国的海船出行,指南针也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了重要条件。(简介这方面的情况)

3.火药的发明、应用和传播

火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又一重要贡献。它是由古代的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的。(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把火药的有关内容概括为:唐朝中期有记载,唐朝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并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宋元时期是四大发明的重要发展时期,它的广泛应用和对外传播,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那么,四大发明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呢?(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总结归纳)

4.科学家沈(1)沈(屏幕显示“沈括像”,简介沈页小字内容,了解沈沈家李约瑟博士称他为“中国科学史上最杰出的人物”。在沈(2)郭守敬——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

(屏幕显示“郭守敬像”,简介郭守敬的生平。)郭守敬在天文历法上的最大成就是编写了《授时历》。《授时历》把一年分为365.2425天,与地球公转的实际周期仅差26秒,比现行公历的确立要早约300年。如此精确的历法,郭守敬是如何制定出来的呢?(引导学生认识地球自转、公转周期与制定历法的关系)要制定出精确的历法必须要对天象的变化进行细致、精确的观测。为此,郭守敬曾制造了近20种天文仪器,又主持了元朝空前规模的天文测量工作。(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这次天文测量最南和最北的观测点。)正是有了大量准确的观测结果,郭守敬才编写出《授时历》这样的历法。这种严谨的工作作风、细致的工作态度,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郭守敬除了在天文历法上的卓越成就外,还在水利建设方面有重大贡献。元朝大运河中的通惠河就是在郭守敬的主持下,顺利开凿完成的。(屏幕显示“通惠河图”,简介郭守敬是如何因地制宜解决工程中遇到的难题的。)通惠河开凿成功后,从杭州出发的运粮航船可以直达大都,促进了大都经济的繁荣。今天北京积水潭边的汇通祠,就归纳总结的过程:

指导学生填充表格,将本课知识结构总结如下:

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

三 大 发 明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lishijiaoan/22336.html

  • 第二课堂_第二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学设计示例1

    第二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推行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轻徭薄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

    发布于:2014-09-13

    详细阅读
  • 第八课西欧庄园教案_第八课 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二) 教学设计示例二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唐诗和杰出诗人——初唐的陈子昂,盛唐的李白、杜甫,中唐的白居易;古文运动和著名文学家韩愈、柳宗元;唐代传奇。通过唐诗、散文、传奇的教学,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学习兴趣和欣赏能力。通过对唐代诗歌名篇佳作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在我国及世...

    发布于:2014-09-13

    详细阅读
  • 【第2课《走月亮》】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资料和注释

    李渊的家世和在隋朝的职位 李渊的先世本为赵郡(今河北赵县)李氏。祖父李虎在北周代魏之际,有“佐命功”(辅佐帝王创业之功),故北周建立后,李虎虽死,仍追封为唐国公。父李昞袭爵,北周时历官御史大夫、柱国大将军等。李渊生于长安,7岁时袭封唐国公。母亲是隋文帝独孤皇后姐,所以李渊和隋炀帝是表兄弟,是“隋室之...

    发布于:2014-09-13

    详细阅读
  • 【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思维导图】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 高中三年级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夏朝商朝西周起止时间公元前2070-1600年公元前1600-1046年公元前1046-771年开国国王禹汤武王亡国国王桀纣幽王都城阳城殷镐京政治状况出现奴隶制国家机器;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屡次迁都,中期盘庚迁殷;拥有一些属国实行分封制经济制度 实行井田制 教...

    发布于:2014-09-13

    详细阅读
  • 【夏商西周的文化】夏、商、西周的文化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夏商西周文字已有原始文字甲骨文、金文 天文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记录 历法《夏小正》出现天干地支 医学 医药学知识丰富,已经分科治疗地理学 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知识,《周易》中首先提出了“地理”名称生物学 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知识,甲骨文中记载了许多动植物名称古籍《上书》和《周...

    发布于:2014-09-13

    详细阅读
  • 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

    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第一课时) 戴冠(贵州省教育科研所) 教学目的 1 基础知识要求: 秦灭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称号,中央集权的国家机构,郡县制度),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 2 思想教育要求: 通过对秦统一六国的历史条件的分析,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通过...

    发布于:2014-09-13

    详细阅读
  • 第二课堂_第二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材教法

    教学重点 开元盛世也是本课的重点知识,唐玄宗统治前期主要政绩是:任用贤相,整顿吏治,重视农业生产。上述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于是政治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文化昌盛,国力富强的盛世局面形成了,史称开元盛世。 女皇帝武则天,首先从唐的皇后到周的皇帝,武则天是从帮助高宗处理政事...

    发布于:2014-09-13

    详细阅读
  • 【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融合的表现】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 高中三年级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春秋战国政治诸侯争霸: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吴越争霸七雄争霸;公元前4世纪中期,齐魏强盛;公元前3世纪以后,秦国称雄战争晋楚的城濮之战齐魏的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秦赵的长平之战民族周边民族:北有匈奴、东胡,西有戎,南有越各民族逐步融合教学建议复习课设计第五节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

    发布于:2014-09-13

    详细阅读
  •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第23课 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教案之一

    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十六国、苻坚统治前秦、前秦的强大和统一黄河流域;淝水之战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影响;北魏政权的建立及其统一黄河流域;北魏孝文帝进行的社会改革及其历史作用;北魏都城洛阳的繁荣;北朝政权的更替和北周统一北方;北方民族的融合。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淝水之战双方实力、人...

    发布于:2014-09-13

    详细阅读
  • 东汉的统治措施|东汉的统治

    教学建议关于秦汉时期的三次农民起义 在中国古代史上,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两大方面。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随着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这种矛盾也随之发展,有时激烈,有时缓和。其激烈时就导致爆发农民起义。秦汉时期有三次规模较大的农民起义,...

    发布于:2014-09-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