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第十三课 元朝的统治 教材教法

高三历史教案 2014-09-1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历史教案】


地位分析

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成吉思汗是蒙古族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为以后元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有重大影响。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统一的政权,元朝的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三百多年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是历史的进步。它所开创的行省制度有效地管辖着空前辽阔的疆域,加快了边疆地区的发展,对后世影响对后世影响深远。元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历史时期,在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学思路

教学中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既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方法,教师更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通过积极的设问,使学生融入课堂教学过程 之中。引导学生了解成吉思汗对蒙古族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分析元朝统一的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看待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培养学生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师生、生生交流和合作,引导学生认识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元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

重点分析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成吉思汗是蒙古族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同阿保机、阿骨打一样,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优秀的历史人物,至今仍受到蒙古族人民的尊崇和全国人民的敬重。他经过多年战争,统一了蒙古各部,并建立了强大的蒙古政权,促进了蒙古族封建化的进程,对蒙古族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学习这一内容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成吉思汗对蒙古族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还可以学习到成吉思汗个人身上的优秀品质,进一步认识到中国的各个民族都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原有的行政管理制度已经无法适应统治的需要。因此,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行省制度的建立,巩固了中央集权,能够对辽阔的疆域实行有效的统治,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行省制度被后来的明清所沿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元朝统一全国。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它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使社会走向安定,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开拓了空前辽阔的疆域,促进了中国边疆地区的发展。学习这一内容使学生认识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进一步认识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难点分析

本课难点是统一的进步性和文天祥抗元的正义性的关系的认识。这表面上是自相矛盾的,既要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上去认识元朝的统一,又要体会和学习文天祥身上体现的崇高气节和不畏牺牲的精神,学生理解有困难。

重点突破方案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首先,结合教材有关资料,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蒙古各部在统一之前的社会状况,使学生明白,统一是人民的愿望,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步。

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清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的经过。学生阅读教材61页小字部分,了解和体会成吉思汗的个人品质。

最后,请同学们思考回答成吉思汗在历史上的贡献。

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结合多媒体课件,简介行省制度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元朝为什么要实行行省制度。结合元朝疆域地图,指出当时的主要行省,特别是边疆地区的一些行省,增强学生的空间概念。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实行行省制度的意义,特别是元朝对台湾和西藏地区的管辖。

关于“民族融合”,教材介绍的比较充分,不必补充过多内容,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概括出元朝民族融合的主要表现,并思考“为什么说元朝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教师最后指出元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民族融合有利于社会安定和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

元朝统一全国:首先,结合电子地图,介绍蒙古(元)统一全国的经过。然后,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述元朝的建立,明确相关时间、人物和地点,注意区分元朝建立、南宋灭亡和元朝统一的不同时间。最后,引导学生分析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难点突破方案

元朝的统一是历史的的进步,而文天祥面对元军的进攻,组织军队抗元,表现出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崇高气节,无疑是正义的。学生该如何理解二者的关系呢?

首先,用多媒体课件简述文天祥抗元的经过,并显示相关图片、文字资料,利用文天祥的诗对学生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然后引导学生联想与文天祥相似的人物——岳飞,请同学们用评价“岳飞抗金”的思路和方法,讨论并评价“文天祥抗元”。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概括,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最后,教师指出认识历史问题的正确方法,请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体会和运用。

课堂导入  

导入  一:(屏幕显示“成吉思汗”像)。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对,他就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蒙古族的杰出首领。他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起强大的蒙古政权,并通过西征南伐使蒙古族名扬天下,威振四海。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了解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在历史上建立的丰功伟绩。

导入  二:引导学生了解蒙古族的生产、生活情况,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和元朝统一的意义,使学生明白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然后引入新课。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lishijiaoan/22324.html

  • 第二课堂_第二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学设计示例1

    第二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推行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轻徭薄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

    发布于:2014-09-13

    详细阅读
  • 第八课西欧庄园教案_第八课 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二) 教学设计示例二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唐诗和杰出诗人——初唐的陈子昂,盛唐的李白、杜甫,中唐的白居易;古文运动和著名文学家韩愈、柳宗元;唐代传奇。通过唐诗、散文、传奇的教学,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学习兴趣和欣赏能力。通过对唐代诗歌名篇佳作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在我国及世...

    发布于:2014-09-13

    详细阅读
  • 【第2课《走月亮》】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资料和注释

    李渊的家世和在隋朝的职位 李渊的先世本为赵郡(今河北赵县)李氏。祖父李虎在北周代魏之际,有“佐命功”(辅佐帝王创业之功),故北周建立后,李虎虽死,仍追封为唐国公。父李昞袭爵,北周时历官御史大夫、柱国大将军等。李渊生于长安,7岁时袭封唐国公。母亲是隋文帝独孤皇后姐,所以李渊和隋炀帝是表兄弟,是“隋室之...

    发布于:2014-09-13

    详细阅读
  • 【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思维导图】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 高中三年级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夏朝商朝西周起止时间公元前2070-1600年公元前1600-1046年公元前1046-771年开国国王禹汤武王亡国国王桀纣幽王都城阳城殷镐京政治状况出现奴隶制国家机器;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屡次迁都,中期盘庚迁殷;拥有一些属国实行分封制经济制度 实行井田制 教...

    发布于:2014-09-13

    详细阅读
  • 【夏商西周的文化】夏、商、西周的文化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夏商西周文字已有原始文字甲骨文、金文 天文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记录 历法《夏小正》出现天干地支 医学 医药学知识丰富,已经分科治疗地理学 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知识,《周易》中首先提出了“地理”名称生物学 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知识,甲骨文中记载了许多动植物名称古籍《上书》和《周...

    发布于:2014-09-13

    详细阅读
  • 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

    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第一课时) 戴冠(贵州省教育科研所) 教学目的 1 基础知识要求: 秦灭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称号,中央集权的国家机构,郡县制度),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 2 思想教育要求: 通过对秦统一六国的历史条件的分析,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通过...

    发布于:2014-09-13

    详细阅读
  • 第二课堂_第二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材教法

    教学重点 开元盛世也是本课的重点知识,唐玄宗统治前期主要政绩是:任用贤相,整顿吏治,重视农业生产。上述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于是政治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文化昌盛,国力富强的盛世局面形成了,史称开元盛世。 女皇帝武则天,首先从唐的皇后到周的皇帝,武则天是从帮助高宗处理政事...

    发布于:2014-09-13

    详细阅读
  • 【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融合的表现】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 高中三年级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春秋战国政治诸侯争霸: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吴越争霸七雄争霸;公元前4世纪中期,齐魏强盛;公元前3世纪以后,秦国称雄战争晋楚的城濮之战齐魏的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秦赵的长平之战民族周边民族:北有匈奴、东胡,西有戎,南有越各民族逐步融合教学建议复习课设计第五节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

    发布于:2014-09-13

    详细阅读
  •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第23课 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教案之一

    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十六国、苻坚统治前秦、前秦的强大和统一黄河流域;淝水之战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影响;北魏政权的建立及其统一黄河流域;北魏孝文帝进行的社会改革及其历史作用;北魏都城洛阳的繁荣;北朝政权的更替和北周统一北方;北方民族的融合。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淝水之战双方实力、人...

    发布于:2014-09-13

    详细阅读
  • 东汉的统治措施|东汉的统治

    教学建议关于秦汉时期的三次农民起义 在中国古代史上,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两大方面。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随着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这种矛盾也随之发展,有时激烈,有时缓和。其激烈时就导致爆发农民起义。秦汉时期有三次规模较大的农民起义,...

    发布于:2014-09-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