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知识框架】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高三地理教案 2014-09-0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地理教案】

(第22讲 中国的农业)
[考纲要求]
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
[知识讲解]
南方的水稻栽培、黄河流域的谷子栽培世界最早。大豆的原产地、栽桑养蚕和栽培茶树的故乡。我国是生产粮食、棉花、油菜籽、猪牛羊肉最多的国家。耕地占世界7%,人口占世界22%。
1、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1)大部分在中低纬度,热量条件优越。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雨热同期。
(2)水资源总量丰富,地区分布不平衡,南方多,北方少,多旱涝灾害。
(3)山地多,耕地、林地面积小。
(4)历史悠久,耕地质量好,后备资源不足(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新疆等地区)。
(5)生物资源品种丰富。
1、种植业
    (1)种植业与自然条件
影响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活、水源丰富、足够的热量、水分、光照等气候条件。
分布: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秦岭——淮河以北:旱地,农作物有小麦、棉花、花生、甜菜、华北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东北一年一熟。
秦岭——淮河以南:水田,农作物有水稻、棉花、油菜、甘蔗,淮河以南一年两熟、海南岛一年三熟。
   (2)粮食生产与多种经营
重要性:需要量大;人口增长快、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均增长慢,人均量不多;自然灾害频繁。
提高粮食产量途径:一是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二是用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产
和质量。
              建立条件:自然条件优越、生产水平较高、便于统筹管理的地区。
好处:粮食生产专业化,可以大规模使用优良种子、先进种植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
主要基地:三江平原、江汉平原、江淮地区、珠江三角洲、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平原、成都平原、松嫩平原(四江三湖一成松)。
商品棉基地: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黄淮平原,南疆等5大片。
油料基地:山东、河北——花生,长江流域——油菜(播种面积最大)。
糖料基地:甘蔗——台湾、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生长期长,需水肥量大,喜高温);甜菜——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
    出口农业基地:太湖平原,闽南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花卉、蔬菜、水果等。
适应市场,发展多种经营:自然条件多种多样,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需求多方面,提高农民收入。
2、林业、牧业和渔业
   (1)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
作用:既有环境效益,又有经济效益。既提供木材,又提供多种多样的经济林产品。
现状:世界上少林国家。天然林采伐过度,面积缩小。
措施:控制采伐量,加强营林、造林,建设速生丰产林,开展全民性义务植树,生长量超过采伐量,世界上人工造林最显著的国家。除营造用材林、薪炭林,大力发展经济林。
林区: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最大天然林区;西南横断山区是第二大天然林区;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的山区是我国主要的经济和人工林区。
   (2)畜牧业
牧区畜牧业: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牧区(细毛羊)、青海、西藏牧区(牦牛、藏绵羊、藏山羊)、宁夏(滩羊)。1234
农耕区畜牧业:饲养业,在畜产品生产中占主要地位,是城乡人民食用,肉奶禽蛋的主要来源
   (3)水产业
有利条件:大陆边缘有广阔的海域(大陆架宽广、寒暖流交汇)、河湖水域面积广。
生产情况:总体海水产品产量大,捕捞海产品产量大,养殖淡水产品产量大。
东南部水产业发达的因素:水域面积大,人口稠密,城市多,交通便利,水产捕捞加工技术高,居民有广泛的食鱼爱好,水产品产值较高,消费市场大。
3、农业的发展
   (1)成就
    粮食、棉花、肉类、花生、油菜籽、水果世界第一。
农业生产条件、装备、机械化水平提高。
   (2)积极调整农业结构
结构现状:种植业占据主导地位,畜牧业占比重低,林业、渔业比重很小。
结构调整原因:畜、林、水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经济效益高,畜、牧业生产利用生态环境的优化。
调整方向:稳定粮食,积极发展经济作物,大力发展畜牧业、林业和水产业。
   (3)科技兴农
   (4)走农业产业化之路
大部分地区的个体经营方式,生产规模小、过程简单,缺少市场联系渠道,不适应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农业产业经营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支持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等企业带动个体农户进入市场,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联系起来进行一体化经营,发展“订单”农业,真正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市场条件。
   (5)农业发展前景
    农业发展方针:“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前景:拓宽市场渠道、提高农民收入;引导乡镇企业健康发展,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建设。
[能力训练]
1、我国以擅长种水稻著称的少数民族是(  )
a.赫哲族     b.哈萨克族       c.朝鲜族      d.达翰尔族
2、下列地区中,农作物为一年一熟的是(  )
a.松嫩平原   b.台湾西部平原   c.成都平原   d.江汉平原
3、我国北方地区出产的水果主要有(  )
a.苹果、梨   b.柑桔、桃       c.哈蜜瓜、荔枝    d.菠萝、葡萄
4、关于我国森林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树种丰富                     b、覆盖率高,木材蓄积量多
c、分布不均                     d、东北林区是全国最大的林区
5、我国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作为基本国策,主要原因是(   )
    a、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b、土地资源不可再生
    c、土地资源多种多样             d、人口多,耕地少1234
6、台湾产量居世界首位的是(   )
    a、天然橡胶  b、椰子        c、柚木       d、樟脑
7、我国最大的油菜籽产区是                                          (      )
    a、长江流域    b、珠江三角洲    c、淮河流域    d、东北平原
8、我国的四大牧区是                                                (      )
    a、宁夏、新疆、青海、四川     b、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
    c、陕西、西藏、甘肃、宁夏     d、山西、西藏、甘肃、    
9、下列农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是  (    )
a、冬小麦    b、甜菜    c、棉花    d、甘蔗
读图,分析回答10~12题:
 
10、图中ab 为(    ) 
     a.内外流域分界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c.400mm等降水量线         d.200mm等降水量线
11、下列农业在ab线以西以北没有分布的是    (  )
a.高原农牧业   b.绿洲农业   c.桑基农业   d.灌溉农业
12、甲图中字母q分布区表示的最主要经济作物(非纺织原料)以及该区域和乙图中c区域相同的粮食作物分别是(  )
a、甜菜和春小麦     b、甜菜和冬小麦
c、甘蔗和水稻       d、棉花和春小麦
读下图,回答13—16题
13.有关河流r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春汛满足春播需要     b.含沙量大
c.无结冰期             d.只有夏汛
14.有关该地区森林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采伐以合理砍伐为主      
b.全国最大的次生林区
c.珍贵树种有红松、落叶松  
d.增加产品附加值是本区林业发展重点
15.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的商品粮基地相比,图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1234
a.单位面积产量高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地势平坦,雨热充足        d.交通发达
16.导致山脉a东西两侧农业地域类型不同的区位因素是(    )
a.水分      b.热量    c.地形      d.交通
17、该地农业机械化程度很高,理由是  (    )
①地广人稀②平原地形③科技水平高④投入资金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8.读下图,回答问题
 

(1)分析④地降水量多于⑤地的原因                 
(2)分析⑥、⑦两地年纬度接近 ,但气温有明显差异的原因                                                  
(3)分析②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           。
(4)①、③两地都发展了纺织工业,①发展        工业,③发展         工业。
[能力训练答案]
1、c  2、a  3、a  4、b  5、d  6、d  7、a  8、b  9、b  10、b  11、c 
12、a  13、a  14、b  15、b  16、a  17、a  
18、(1)④处地处西南,受季风带来的印度洋和太平洋水汽影响、降水较多,⑤深居内陆,降水较少  (2)⑥地位于四川盆地,夏季盆地地形不易散热,冬季,盆地北部高大的山脉阻挡北方寒冷气流,所以年平均气温较同纬度高。  (3)土壤较为贫瘠,为中低产田,春旱、多大风天气易发生洪涝灾害  (4)棉纺织、毛纺织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dilijiaoan/22136.html

  • 城市的区位因素_城市的区位因素

    [考纲要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1)聚落的形成 乡村、城市的起源及发展。(2)城市的区位  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知识讲解]1.聚落的形成 (1)聚落的概念与分类概念: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不单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既是...

    发布于:2014-09-05

    详细阅读
  • 大气的热力状况思维导图|大气的热力状况

    教 案1年 1—4 班时间xx年9月21日检印月 日课题2.2 大气的热力状况课型新 课教学目的或目标1、 了解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源泉太阳辐射的性质和特点。掌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作用。2、 学会阅读和运用地图、资料分析地理问题的技能。3、 树立辩证唯物主...

    发布于:2014-09-05

    详细阅读
  • 高考世界历史必背知识点_高考世界地理必背知识地图和季节知识专题

    地图专题1 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2 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3 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4 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5 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

    发布于:2014-09-05

    详细阅读
  • 第六节颈椎压迫哪个部位_第六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第六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了解地球公转一周后,地球上产生的地理现象。 (二)能力训练点 空间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昼夜长短变化和太阳高度变化。 2.难点:太阳直射概念。 3....

    发布于:2014-09-05

    详细阅读
  • 高考地理农业专题|高考地理绘图专题复习

    高 三 地 理 绘 图 专 题 复 习◆ 考点扫描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及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重难点解析1、运用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和地球日...

    发布于:2014-09-04

    详细阅读
  • [2021年高考文综地理热点]2016高考文综地理热点:关注非洲

    【命题背景】 非洲是近三年高考关注的热点地区。以全国卷为例,xx年全国文综卷一36题考查了尼罗河水文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xx年全国文综卷一36题考查了刚果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流域内地形特征分析;xx年全国卷二8-9题考查了东非高原局部地区的气候分析。非洲在高考中占据特殊地位,其内在原因是非洲地理...

    发布于:2014-09-04

    详细阅读
  • [大气的热力状况思维导图]大气的热力状况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从各种资料中认定、提取、加工处...

    发布于:2014-09-04

    详细阅读
  • 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_专题:昼夜长短与太阳高度的实际运用题解

    考纲要求: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知识储备}:一、昼夜长短的计算  ①可以利用一个地区昼弧所跨的经度范围来计算,方法是在日照图上某条纬度与晨昏线有两上交点,两点之间在昼半球的部分即是白昼的时间。②可以利用已知的...

    发布于:2014-09-04

    详细阅读
  • 太阳辐射等值线图的判读_等值线图的判读

    等值线是某地理事物或现象数值相等的各点的连线。等值线图是用布满一定区域内的若干条等值线表示某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数量分布状况。由于等值线上标有数值,而且数值间隔(等值距)是相等的,因此可以根据等值线的数值大小、疏密程度、排列和延伸方向、弯曲状况、闭合状况等,反映出该地理事物或现象变化的急缓、递变的...

    发布于:2014-09-04

    详细阅读
  • 2016年北京高考地理_2016年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汇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汇》第1讲《地球》1、 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1)微观:水金地火(类地行星)、木土(巨行星)、天海王(远日行星)(2)宏观: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地球的普通性:从地球的外观、所处的位置、运...

    发布于:2014-09-0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