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如何保障受教育者的权利]国家保障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二)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政治教案】
国家保障公民受教育的权利 公民要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 教学设计(二)林华
教学提纲
三、国家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人民要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1.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
(1)法律保障是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可靠保障
(2)物质保障是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物质基础
(3)师资保障是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重要条件
2.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1)应当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
(2)应当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
(3)应当履行遵守学校纪律,尊敬教师,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识记:我国教育法是保障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一项重要法律。
理解:列举实例表明,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
运用:结合对受教育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的理解,结合自己的学习状况,制定学习规划。
(二)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维护自己受教育合法权益的能力。
(三)思想觉悟目标
1.通过对依法施教事例的分析,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我国法律在保障公民受教育权方面的作用,由此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
2.联系社会上侵犯公民受教育权的事例,增强我们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
3.结合受教育即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初步培养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感,增强自己的义务观念。
教学重点
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受教育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一些妨碍、破坏公民受教育权行使的实例,哪位同学能从自己的所见所闻来举个这方面的实例?(如辍学、旷课、欠作业 等等)。因此,为了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保护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
三、国家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人民要自学发行受教育的义务(板书)
1.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板书)
请同学们看漫画“如此家长”。
案例分析——“如此家长”
教师提问:请仔细观察图片,图片反映了什么问题?
学生描述:图片中的小孩叫小民,是某中学初二年级的学生,其父开了间小店,由于缺少人手便不让小民去读书,让他去做买卖。(学生未能回答时,可由教师讲。)
教师提问:小民的父亲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
教师总结:属于侵犯小民受教育权的行为。
教师提问:如果你是小民,你打算怎么办?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分析学生可能出现的四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出示投影。)
教师提问:小民有四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选择,你认为哪种方法最佳?
(①听爸爸的话,放弃读书;②离家出走;③找老师、亲戚帮忙;④状告爸爸,讨回读书权。)
教师归纳:选择第①、第②种可能都会导致小民失去受教育权,小民将会终身后悔。因此,均不可取。选择第③种,在老师、亲戚的帮助下,小民有可能继续读书,实现自己的读书梦想,这是最佳结局。
教师提问:如果小民第三种方法无法解决,只好选择第四种可能,将他的父亲告上法庭,这样做可能会伤害父子感情,但也是迫不得已。那么,这样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概括并板书。)
(1)法律保障是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可靠保障(板书)
为了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我国为公民提供了法律保障,而且现在我国已经初步形成比较完备的教育法律体系,逐步走上了依法治教的轨道。请同学们看下图:
教师总结:同学们从图表可以见到,我国基本形成了以宪法关于教育的规定为统帅,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为核心,以教育专门法为骨干,内容较为完备、结构较为合理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在我国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中,教育法是我国教育的基本法。那么,我国教育法为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做出哪些规定呢?(学生回答,略。)
教师提问:这些规定有什么作用呢?
教师总结:这些规定对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提供了具体的法律依据。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39最后一段,你看了这两段材料有什么感想?
(学生回答,发表看法,教师归纳。)
教师总结: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使公民的受教育权有法可依。依靠国家强制力,制裁拒绝履行法定义务的妨害教育的违法行为,能够有力的维护公民的受教育权。
为了保障公民切实享有受教育权,国家还为公民享有受教育权提供了物质保障:
请同学们看下面两份材料:
材料一:以海南省海口市为例.海南建省十年来,海口市始终坚持:“一保教育,二保菜篮子”的财政支出方略,全市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年均增长高达42.7%,远远高于经济增长和财政支出增长水平;全市按人口平均教育经费高达400元,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八五”期间,市财政用于中小学基本建设的经费达4.77亿元,占全市财政性基建投入的30%。
建省以来,海口市新建教育职工住房面积达17.2平方米,占现有教职工住房面积的69.58%。目前,全市教职工家庭人均居住面积达11平方米,住房成套率为75%,置身于教师新村,没有不为这么好的环境动情的。10年前的海口,许多学校还办在庙宇里,教育状况明显地落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而今,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上百所幼儿园、中小学面貌焕然一新。宽敞的教室,整洁的校园,音乐室、美术室、电脑房、语音室、健身房、手工制作室、物理化学实验室、生物标本室、图书馆、运动场,一应俱全。海口的教师,在全国聘选。据说选一应十,真正落实了优中选优,教师这一行成为人们羡慕的行当,争相报名。短短几年间,全市中小学专任教师的合格率,小学、初中、高中分别达到97%、94%、70%,分别比建省前提高16、33、19个百分点。
投资的效应是,一大批中青年科研型的教学骨干迅速成长,全市范围的教育质量大面积的提高。全年全市应届高中毕业会考合格率达到91.9%,为高等学校输送的人才有了较大数量的增加;校际间的差距明显缩小,一批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跨入全市选进行列。原来落后的新海中学教学质量进入全市前三名,曾列全市50名之外的坡博实验学校,双科及格率也跃入先进行列。学生整体素质、文明程度的提高,新组建的海口市教育局童声合唱团,荣获“全国优秀童声合唱团”的称号;海口旅游职业学校参加全国第二届职业中学美容美发大赛获两项优秀奖;二十七小学少年摄影艺术团的几十个小同学,参加两次全国性摄影比赛,就拿回23个金、银、铜及优秀奖。
提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教师总结:海口市近年来财政教育经费支出的增长也远远高于经济增长和财政支出增长水平,在此基础上,海口市改善了教师的居住条件、办学条件,使教师的素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材料二:1993年我国财政教育经费支出为1059.94亿元,比上年增长28.80%,1994年我国财政教育经费支出为1488.78亿元,比上年增长46%,1995年我国财政教育经费支出为1877.95亿元,比上年增长26.14%,1996年我国财政教育经费支出为2262.34亿元,比上年增长20.47%。我国的教育财政支出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在2000年达到4000亿元以上的开支。而与此同时,我国历年的国内生产总产值(GDP)则以8%左右的速度增长。如表:
提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教师总结:从图表可看出:1993-1996年,我国教育经费支出逐年增加,我国财政教育经费支出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历年的国内生产总产值。
教师总结:从上述两个材料我们可以看到,从国家到地方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增加教育投入,这说明物质保障是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物质基础。
(2)物质保障是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物质基础(板书)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法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发展教育的根本大计。师资保障是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重要条件。这是国家为公民享有受教育权提供的第三大保障。
(3)师资保障是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重要条件(板书)
国家尊师重教,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大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使教师成为最受人尊敬的职业。这在前面海口教育发展的例子中已有所体现。目前,我国师资状况如何呢?请同学们看书第41页的有关数据。再看看我为大家准备的一份材料:
材料:国务院1999年1月13日批准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其中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这部分的内容中,明确指出:2010年前后,具备条件的地区争取使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的学历分别提到专科和本科层次,经济发达地区高中专任教师和校长中获硕士学位者应达到一定比例。要加强和改革师范教育,提高新师资的培养质量。1999、2000年,在全国选培10万名小学及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开展本学校教学改革实验、巡回讲学、研讨培训和接受外校教师观摩进修等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和辐射作用。2000年前后,要通过提高师生比例、分流富余人员等途径,优化中小学教职工队伍。同时,要向社会招聘具有教师资格的非师范类高校优秀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改善教师队伍结构。
教师总结:《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是国家尊师重教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为了提高教师的素质,先后在教师中举行了计算机知识培训、普通话测试、教学基本功比赛等,这都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具体措施。
综上所述,为了保障我国公民切实享有教育权,国家采取了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等一系列措施,为公民享有受教育权提供了法律保障、物质保障和师资保障,那么作为公民尤其是青少年,我们应该做什么呢?
(学生回答)
作为公民尤其是青少年,我们应该珍惜受教育的权利,为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腾飞而刻苦学习,从法律角度讲,就是要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2.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板书)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2第三段到最后,回答: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应承担的最基本的义务有哪些?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1)应当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板书)
(2)应当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板书)
(3)应当履行遵守学校纪律,尊敬教师,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板书)
针对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如上课迟到、不按时完成作业 、破坏课堂纪律、旷课甚至中途辍学等不良现象,组织学生讨论,认识其危害,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变感想,从而树立自学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观念。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个问题:一是国家为公民享有受教育权提供法律、物质、师资三大保障;二是公民尤其是青少年要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巩固新课
案例分析:
(1)请仔细观察图片,将图片中发生的事情用简短的语言表达清楚。
(2)这个案例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依据教育法律法规,依靠国家强制力,打击妨碍、破坏教育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公民的合法受教育的权利。)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zhengzhijiaoan/7930.html
相关教案
-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_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 【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宪法为什么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教案
- 公民的人身自由受法律保护_公民的人身自由受法律保护 教学设计(二)
- 维护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有哪些|维护社会管理秩序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 【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教学设计(二)
- 【文明交往的感触】文明交往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 中学生创造力发展的特点|中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主要障碍及对策
- 【磨砺坚强意志的作文】磨砺坚强意志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 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自尊自信 自强不息》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 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是什么|《犯罪的含义》教学设计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
第三单元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题_第三单元相处有方详细阅读
第三单元 相处有方【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 2、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综合及思维辩别能力; 3、为教学质量检测奠定基础。【教学重点】:尊重、善意与沟通【教学难点】:正确面对竞争压力的方法和原则【教学方法】:讲解(分析)、练习、提问相结合【教学过程】:[复习专题内容]1、人们之间...
-
[如何建设精神文明]法律对建设精神文明的基本措施做了明确规定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我国法律规定的建设精神文明的基本措施;能结合惩治制作、传播文化垃圾的犯罪分子的实例,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有法律保障发表看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法律惩治制作、传播文化垃圾的犯罪分子的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法制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作文】《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领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能力目标: 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情感、态度与...
-
[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这种说法对吗]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详细阅读
学习内容: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教材分析:本目主要是为了进一步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发,是上一节内容的延伸,拓展。教材分别国家机关、团体组织、公民个人三个层次上介绍了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一些真实案例的分析,深刻认识“人治”的危害及“法治”的重要性,增强法治观...
-
【财产留给谁教学设计】财产留给谁详细阅读
知识目标:通过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及活动的体验与研究,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继承权,遗产继承的条件、方式、方法和继承人的资格。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理解继承权,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继承权,为。以后合法继承奠定基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遗产继承观,在遗产继承中既要有法律意识,又要弘扬中华...
-
依法保护我们的家园|依法保护我们的家园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掌握我国法律规定的对违反环境法行为的制裁方法,以及中学生自觉履行保护环境义务的努力方向。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对比的方法理解环境违法与环境犯罪的区别,提高辨析能力;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认识环境问题,提高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依法治理环境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详细阅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宽容的内涵,以及为什么要宽容;了解宽容的表现。懂得宽容是一种美德;理解宽容问题上的是与非。 2.能力目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人和事的能力;辨证看待宽容与原则、自己与他人、和与同等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宽容他人、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
-
【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PPT】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详细阅读
第六课 教学目标 识记未成年人的含义,我国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基本原则。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含义。理解国家制定未成年人保护的意义。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并对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培养初步的正确判断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一些现象和行为的能力。知道未成年人应该受到那些方面的保护,并...
-
第三单元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题_第三单元相处有方详细阅读
第三单元 相处有方△ 复习导航1.为什么人们之间需要理解?(1)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彼此间千差万别。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面对的处境、需求、心情、感受也各不相同。(2)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由理解开始。社会是由千差万别的个人组成的。如果人们之间没有相互理解,差异就会成为不可逾越的鸿沟,社会就可能变...
-
诚信做人到永远主题班会|诚信做人到永远详细阅读
第十课 1、什么是诚信 我们为人处事,与人交往,要讲究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就是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即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不虚假。2、“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的涵义:“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一古训是说,人在理智状态下一旦许下诺言,就要忠实地履行承诺3、“人而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