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还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 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2025-11-1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政治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在教学中,懂得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由宪法规定的;了解以宪法为核心的权利保障体制及其主要内容包括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能列举我国宪法的有关条款,说明宪法是人民权利的最重要的法律保障。

能力目标

在阅读宪法有关章节后,能将公民的基本权利进行简单的归纳;能对照社会生活的实际,大体说明宪法对我国公民各项自由和权利的有关规定;在教师的引领、帮助下,学生回顾先前知识,从而能说明我国法律是如何确保公民各方面权利和自由的实现的。

思想觉悟目标

通过对本框题的学习,能更清醒地意识到依宪治国的重要性,自觉学习宪法、遵守宪法,进而能积极主动地宣传宪法和法律;在学习与生活的实践中,将遵宪意识落实在行动上,按宪法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要勇于同违宪行为做斗争(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维护宪法的尊严。

教学重点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是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结果,是受国家根本大法保护的。

教学过程 
中国社会几千年以来都是以“人治”为主导的社会,甚至新中国成立以后,也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法律得不到应有尊重,尤其在“文革”中遭到践踏。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日益清晰,那就是要形成一个以“法治”为主导的现代社会。

复习提问

(1)“法治”和“人治”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2)法治社会的根本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

既然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一切社会团体和组织、一切公民的行为都必须以宪法为最高准则,于是就产生了法制社会的两个重要取向:在制度层面上的规范政府取向和在观念层面上的权利本位取向。

在中国长期的法律观念中,在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上,一直是强调“义务”而忽视“权利”;强化权威、服从,忽略人的权利、自由和尊严。而任何革命的目的,都是追求人的解放;中国人民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努力奋斗,也是为了建立一个人民享有充分权利的社会,改变长期以来受剥削和压迫的状况。

导入  新课

梁启超说:“国家,譬犹树也;权利思想,譬犹根也……为政治家者,以勿摧压权利思想为第一义;为教育家者,以养成权利思想为第一义;为私人者,无论士焉、农焉、工焉、商焉、男焉、女焉,各自坚持权利思想为第一义。”

讲授新课

三、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板书)

1、宪法确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板书)

提问:

(1)什么是公民的合法权利?什么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2)我国宪法规定了哪些公民的基本权利?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

一个公民在社会生活中的权利只有得到法律确认才是合法权利,才能得到保护。宪法是根本大法,由宪法确认的公民权利是基本权利。宪法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国家和政府有保证其实现的责任。

在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24项条款中,涉及公民权利的条款有18条,规定了公民20多项自由和权利,涉及政治、经济、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宗教信仰、批评建议、控告检举、劳动、休息、养老、抚恤、保护妇女儿童、婚姻家庭等方面,内容十分广泛。

2、以宪法为核心的权利保障体系(板书)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并非写进宪法就完事大吉了。相反,必须有相应配套、切实可行的法律措施,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1)立法保障(板书)

1978年以来的20年,是我国法制建设突飞猛进的20年,尤其是近5年(1993——1997年)来,八届人在常委会通过了117件法律和有关法律总是的决定,占20年立法总和的1/3以上。

提问:1978年以来,我国通过的保证公民权利有关的法律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

政治、民主权益保障类:刑事诉讼法(1979年)、行政诉讼法(1989年)、集会游行示威法(1989年)、民事诉讼法(1991年)、国家赔偿法(1994年)等。

社会、经济权益保障类:妇女权益保障法(1992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992年)、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1990年)、残疾人保障法(1990年)、未成年人保护法(1991年)、婚姻法(1980年)、继承法(1985年)、革命烈士褒扬条例(1980年)、退伍兵安置条例(1987年)、军人抚恤优待条例(1988年)、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1988年)、禁止使用童工规定(1991年)等。

教科文卫权益保障类:义务教育法(1986年)、职业教育法(1996年)、学位条例(1980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1988年)、专利法(1984年)、著作权法(1990年)、食品卫生法(1995年)等。

正是以上这些法律确保公民各方面的权利和自由得以实现。

(2)司法保障(板书)

有了这些具体而明确的法律,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就有章可循,但法律的实施还得靠司法系统,包括以律师、检察官、法官、舆论监督力量等一整套文学的社会力量相配合。

我国宪法将审判权赋予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法院设立民事、刑事、经济和行政审判庭。公民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可以向相应的审判庭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将依法进行审理,保证公民合法权益。

举例一:据有关资料统计,1996年,我国五千多万名城市消费者受到侵害,其中,93.9%受到劣质产品侵害,78.4%受到商业欺诈行为损害,14%受劣质服务侵害;98.5%的消费者蒙受了经济损失,约合68亿元,涉及1/4城市家庭,平均每户损失447元;43.6%的人受到心理伤害,而43.2%的消费者受欺诈后的态度是“忍了”,直接找经营者退换或索赔的只占32.7%。

举例二:1995年,青岛人王海在北京隆福大厦“知假买假”,并向商家索赔,拉开了他闻名全国的“打假”序幕。他打假依据的就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消费者可获双倍赔偿。但是,王海打假并不顺利。同样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条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王海买假是不是为了生活消费需要,该不该接受法律保护,一直存在争议。在有些地方,王海和“王海”的追随者面临败诉。1997年,为将“打假”行为扩大化,王海又成立了专门“打假”的“大海公司”,从消费者行列迈到经营者行列中,使“打假”行动更具争议。现在,王海已成为中国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他的“打假”行动,既受到广泛赞扬和支持,也引起巨大非议。

问题与思考:

怎样看待“王海现象”?他的“知假买假”行为应不应该得到法律运支待?

法律既是由人制定的,也是由人来执行的,而人自下而上在广泛的环境和复杂的系统中,使至高无上的法律每日面临着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中最为复杂的一面。

在司法保障方面,我国律师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产生了深远影响。(具体内容见教材119页)

小结

公民权利的保障是社会权利、国家权力保障的基础。我国法律在使公民权利合法化、保证公民基本权利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无论是立法系统还是司法系统,都在向现代化社会的方向迈进,法制建设在顺利进行。

巩固新课

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是一个复杂内容,不是制定了法律就完事大吉了。首先要熟悉与保证公民合法权利相关的法律,其次要知道保护合法权利的动作过程。

课后练习

熟悉至少一个与保护自身合法权利相关的法律,举出自身权利尚未得到保护或正在受到侵害的事实。

在寻求律师介入与帮助、法律保护与协助、传媒关注与监督方面,找到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zhengzhijiaoan/164763.html

  • 维护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有哪些_维护社会管理秩序

    教育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识记:《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的规定;理解:列举实例,表明社会管理活动中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应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运用:汇集自己的所见所闻,识别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现象,并认识其危害;养成自觉的习惯; (二)能力目标在了解有关社会管理秩序的法律规定的同时,提高明辨是非...

    发布于:2025-11-16

    详细阅读
  • [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法律准则的特点,法律确认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规范。了解法律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的表现,并初步了解《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是我国有关治安行政管理的最重要的一项法规。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有规矩与无规矩、遵守法律与破坏法律的结果的对比,培养学生...

    发布于:2025-11-16

    详细阅读
  • 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的含义、内容、作用,增强学生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理解,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及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在明确讲述的涵义、内容和作用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提供几个典型的相关案例,由学生进行个案分析,加深对以上内容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珍惜和运用自己的合法权...

    发布于:2025-11-16

    详细阅读
  • 依法保护青少年权利的案例_第三册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第六课 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教学目标 识记未成年人的含义,我国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基本原则。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含义。理解国家制定未成年人保护的意义。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并对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培养初步的正确判断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一些现象和行为的能力。知道未成年人应该...

    发布于:2025-11-16

    详细阅读
  • 违法行为是承担法律责任的唯一原因_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违法行为的类别,了解什么是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违法行为的含义、类别及一般违法行为如何制裁的过程中,提高辨别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违法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的知识,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教学建...

    发布于:2025-11-16

    详细阅读
  • 法律规范经济行为|法律规范经济行为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我国规范经济活动的几个重要法律法规;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等原则。过程与方法: 结合打击各种形式经济犯罪的实例,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离不开法律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青少年学生虽然还没有直接参加经济建设工作,但是它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

    发布于:2025-11-16

    详细阅读
  • 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财产所有权、合法财产的含义。理解我国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能够结合实际,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能力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分析能力和联系实际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思想觉悟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尤其增强学生依法保护公民合法财...

    发布于:2025-11-16

    详细阅读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教案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我国公民作为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案例;能够依法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享有的合法权益,并积极同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以及不履行消费者法定义务的行为作斗争。...

    发布于:2025-11-16

    详细阅读
  • 婚姻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_公民在婚姻关系中的权利

    [复习提问] 我国保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和残疾人的专门法律名称各是什么? 你们知道保护公民在婚姻家庭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方面的法律主要有哪些吗? [导入 新课] 从1981年1月1日起,我国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婚姻法的内容广泛,它规范了公民在婚姻、家庭关系中应遵循的原则,应享...

    发布于:2025-11-16

    详细阅读
  •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知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未成年人的涵义;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我国颁布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掌握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过程与方法: 结合个人的亲身感受,所见所闻,教材中所给的小字资料、小栏目或利用在课前的探究活动中调查了解到的典型事例,对有一...

    发布于:2025-11-16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