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诗情 舒婷]土地诗情学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2013-05-1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土地诗情
一、基础题
1.分别归纳诗歌第一、第二节段意。
2.选出对下列诗句的节奏.重音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
a.假如/我是一只小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 /歌唱。
b.这被暴风雨/所打 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3.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分别有什么象征意义?
二、巩固题
4. 如何准确把握诗中“鸟”的形象?
5.《我爱这土地》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 ?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三、提高题
6.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从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
7.课后阅读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
四、阅读理解
母亲
(1)两年前的6月,我即将参加高考,而那时为学业、感情、前途所深深苦恼的我却常要寻找发泄,于是那个下午,十多个同学聚在朋友的小房里看电视、听歌曲、甩扑克,穷聊闲侃。
(2)正说得热闹,传来一声声微弱的音阶错位似的声音:“卖……韭……菜……”不是那种 简短有力的吆喝,而更像 一种不抱任何奢望的乞讨,在那众多有韵有板的专职小贩的叫卖声中显得 那么生涩,那么不和谐。正甩扑克的 小弟不耐烦了,“这卖韭菜的,没吃饭,绵羊似的。”众人一片哄笑。哄笑中我看见了从窗前像那颤颤的声音一样缓缓行过的四十多岁的一位妇女,我清晰地看见了她花白的头发,流着汗水的脸、那于裂的嘴唇。我的心一阵撕扯,我怎么能够相信,那是我的母亲!
(3)母亲没有看见我,我走到窗前,望着母亲佝偻远去的背影,泪潸然而下。母亲不会骑车,就推着自行车在后架上带着一筐韭菜,在那样毒烈的阳光下,用她微弱的声音乞讨着我的学费、杂费、生活费。而在那片哄笑中,在同学的不解中,我没有勇气承认那卑微的劳动者、那憔悴的老妇人是我的母亲。
(4)从此我沉默了、奋发了、考学了,然而我始终不能忘记那个下午,我对不起母亲、对不起母亲在那个午后的阳光下所流的汗水。
8.母亲为什么要在毒烈的阳光下卖韭菜?(用原文回答)
9.文中对母亲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10.文中第(2)段的画线语句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11.文中第(3)段的画线语句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12.文章最后说“我沉默了、奋发了、考学了”,原因是什么?
13.读了这篇短文,我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唐代诗人孟郊的诗《   》,这首诗也是表现伟大的母爱的,请把诗的题目填在横线上,你能写出其中的诗句吗?
14.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的土地 刘湛秋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
一串串杜鹃花嫣红姹紫
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
冬天从冻土层到绿色的椰子林
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砂粒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黄皮肤,黑头发是那样美丽
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 湖水
顽强勇敢又如长江一泻千里
挂霜的 葡萄下跃动着欢乐
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
a.“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一句表明了作者由三峡的神女峰联想到帮助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这既写出 了祖国山川之美,又自然地暗示出中国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古老。12
b.作者恰当地用“微风下的湖水”和“一泻千里”的“长江”这两个比喻,概括了中国人民敦厚、顽强、勇敢的性格。
c.诗人以“挂霜的葡萄跃动着欢乐”象征着中国人民饱经历史沧桑,走 进幸福生活。
d.这首诗作者主要赞颂中国的土地的神奇,地大物博,风景如画。
参考答案
一、
1. 第一节:用一只鸟儿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喻,表达诗人对祖国的挚爱。
第二节:直抒胸臆,表明作者真挚.炽热的爱国之 心。
 2.d
3.土地:象征祖国大 地遭受的无尽的苦难
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黎明:象征光明美好的胜利或充满生机的解放区
二、
4. 此诗虽假设自己是一只鸟,但这鸟正是诗人自己,假设是为了更好的抒情。我是一只鸟,我要歌唱,一直到死。死了 也要把自己腐烂在土地里,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献给土地。
5. 如果说第 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去掉第二节,诗意则得不到提炼和强化。
三、
6. 诗人把自己比作“鸟”,却和古典诗词中鸣翠柳的黄鹂.啼血的杜鹃等大异其趣。他没用“珠圆玉润”、“啁啾”、“婉转”等词,而是用”嘶哑“来形容鸟的歌喉,是颇具匠心的。诗人将自己与鸟为一体,试想,抗战初期悲壮的时代氛围里怎能听到或听出”珠圆玉润“的叫声?嘶哑的喉咙里融入了诗人坎坷的经历以及他对这片土地的深沉执着的爱。
7. 略。
四、
8.为了乞讨我的学费、杂费、生活费。
9.语言描写、外貌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
10.震惊、难过,万没想到卖韭菜的竟是自己的母亲。
11.对自己的虚荣心,对自己没有勇气承认母亲而感到难过、惭愧、自责。
12.受到母亲无私的、伟大的爱的激励,良知有所发现。
13.《游子吟》 略
14. d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7697.html

  • 《阿里山纪行》原文|《阿里山纪行》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仿照示例,以“江上白帆”开头写一句话示例:山上树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山林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江上白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文开头陈述两岸人民各自最喜爱的歌曲,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春酒》赏析|19《春酒》说课教案

    03一.说教材《春酒》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单元以民俗为主题和主要内容,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民俗更是异彩纷呈,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族文化。《春酒》一文是通过故乡特殊的春酒风俗,表达了思乡的主题。笔触细腻,有着浓厚的风土人情。学习本文,不仅让我们...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阿长与山海经_阿长与<山海经>

    课题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教 材 分 析概述重点难点教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法设计朗读法、引导法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背景音乐) 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叙事性作品,它们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  《藤野先生》——鲁迅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文章重点叙述了自己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追述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2021_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纪念白求恩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议论文。纪念是为了学习,因此学习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全文的一条主线。二、重点、难点   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三、教学方法  采用以...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翻译|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

    22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1认识“铭”“说”两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作者高尚的情操。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从文中获取启示,并对自己的处世观点、态度的再认识。课时安排...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答谢中书书》教学案例]《答谢中书书》教学案

    张笑天——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教师提问所学的写山水的古诗导入,让学生吟咏从而体会作者...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600字]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作文训练复习

    第五单元作文训练 扩写·改写《石壕吏》 共2课时授课时间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节课型写作课主备课人 学习目标1、 了解“改写”主要方式及基本要求。 2、 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巩固人物描写的方法。重点难点1、 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仍要体现原文的基本精神,...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大雁归来|大雁归来

    利奥波德教学目的1.说明的对象和特点。2.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教学重点、难点1.对象的特点。2.生动描写。3.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迁徙(xi3) 雾霭(ai3) 窥(kui1)探 缄(jian1)默 狩...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课文《蜡烛》]《蜡烛》同步练习1

    ●活动与探究一、写作活动1 就学校出现的好人好事,写一篇人物通讯,以记叙为主,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2 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改写课文,题目为“你好,老妈妈”。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1 在图书馆、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一下人类历史发生过哪些大规模的战争,重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战争发生的原因...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